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苏教版五上教案(4篇)
苏教版五上教案(4篇)经过反复磨练和修整编辑终于完成了这篇“苏教版五上教案(4篇)”。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因此就需要老师自己花点时间去写。教案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方式。让我们都努力变得更加优秀吧!苏教版五上教案【第一篇】课题:12、伊索寓言一、教材解读:寓言,是通过一个小故事,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往往带有讽刺和劝诫的性质。古希腊的《伊索寓言》脍炙人口,内容丰富,题材广泛,说理深邃,诙谐有趣,在全世界享有盛誉。本科所选的三则语言,故事情节紧凑,意蕴丰厚,以浅近的语言把角色刻画得绘声绘影,生动传神,邻人读后兴味盎然,从中获得深刻的其实和教益。二、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知道这三则寓言的故事,能从寓意中获得教益。三、教学重难点:能结合生活中的例子体会寓意。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总课时: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知道《伊索寓言》的相关知识。2、学习第一则语言《狐狸和葡萄》。教学目标:1、学会寓言中的生字。2、理解相应的词语。理解语言所包含的哲理。教学过程:一、了解寓言及《伊索寓言》的有关知识。1、同学们都很喜欢看寓言故事,那你们知道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吗?寓言,是通过一个小故事,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往往带有讽刺和劝诫的性质。2、简介《伊索寓言》及其作者。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曾经是一个奴隶。他机智幽默,聪颖过人,在儿童心目中始终扮演一个故事大王的角色。《伊索寓言集》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它的内容十分在一定历史条件下,题材相当广泛,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古希腊的社会现实和风土人情,尤其集中反映了下层社会里奴隶的思想感情。《伊索寓言集》里的角色大都由动物担任。这些动物和人一样,会思考,能说话,从本质上说仍是人的化身,代表着当时社会上的各色人物。二、引入课题,初读寓言。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伊索的寓言,课文共有三个故事。我们首先来学习《狐狸和葡萄》。(板课题)学生齐读课题。2、提出初读要求:想想这则寓言讲了什么故事,注意生字的读音,读通读顺句子。3、汇报初读情况。学生说说自己对寓言内容的理解。提醒学生注意狐狸在一起连读时,狸读轻声,谗读翘舌音,酸读平舌音。三、细读课文,领会寓意。1、齐读第一、二自然段。2、自读每自然段。思考: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狐狸非常想吃葡萄?(馋得直流口水想尽各种办法自己先找出来读一读。师生交流。3、小组合作讨论:狐狸能想到哪些方法去够葡萄?4、白费劲说明了什么?你能想象出此时狐狸的神情吗?5、自读第二段。思考: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狐狸在白费劲、无望的情况下,仍然对葡萄恋恋不舍?6、同学们吃过成熟的葡萄吗?是什么滋味?狐狸为什么说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默读第三自然段。从上面的故事你能知道无能为力是什么意思吗?你怎么理解这段话?提示寓意对照前面的故事或生活中的事例把你所读懂的道理讲给同学听听。四、积累迁移,指导写字。狸:的反犬旁书写的要圆转点;葡、萄:的草字头要写得上宽下窄;馋、酸:笔画较多,仔细观察各个部件的位置,把字写得匀称大方。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学习第二则寓言《牧童和狼》。教学目标:理解寓言中的含义,学习寓言中的生字。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提示课题。1、大家还记得我们熟悉的那个《狼来了》的故事吗?谁来给同学们讲一讲。2、这个故事也是选自《伊索寓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板课题)齐读课题。二、初读寓言,了解内容。1、自读寓言,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子。想想这则寓言讲了什么故事?2、指名读,说说讲了一件什么事?三、细读寓言,领会寓意。1、默读第一和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在好几次和后来发生的事情中,牧童和村民们各有什么不同的表现?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进一步读懂课文。狼没来牧童:几次大叫(说谎)村民:闻声赶来(上当)不禁哈哈大笑(捉弄村民)惊慌失措(气愤)狼来了牧童:吓坏大叫(真话)村民:没人帮忙(不相信)2、体会:牧童两次大叫时的不同情感,村民两次听到大叫的不同情感。3、生活中你有经历过或见过听过类似的例子吗?4、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自己对寓意的理解。四、迁移积累,指导写字。慌、谎是形近字;贯、粪上下相等;第三课时教学内容:学习《蝉和狐狸》理解寓言的含义。教学目标:学会课文的生字。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提示课题。1、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狐狸和乌鸦》的故事吗?谁来给大家讲一讲。2、狐狸是非常狡猾的,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个故事也与狐狸有关,它也使出了同样的手法又来欺骗别人了,不过,这回它的计策可是失败了,是谁这么聪明呢?(板课题)齐读课题。二、初读寓言。1、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子。想一想这篇寓言说了一件什么事?2、自读反馈。三、细读寓言,体会寓意。1、想想《狐狸和乌鸦》和《蝉和狐狸》这两个故事有什么相似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2、相似的是狐狸为了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都在说奉承话。故意点出狐狸的假心假意,赞叹是为吃蝉而设下的圈套。不同之处是乌鸦上当了,而蝉没有上当。3、读第三、四自然段,思考:蝉为什么没有上当?蝉:察觉有诈摘下扔下来(头脑很清醒,保持警觉,进行试探。)理解有诈。狐狸:以为是蝉猛扑过去(露出了真面目)4、读第五自然段,说说自己对寓意的理解。引导学生体会蝉不仅有智慧,更重要的是它能从同伴的灾难中吸取教训。(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例子)四、积累迁移。选一两个你喜欢的寓言故事,讲给别人听。五、书面作业:完成《练习册》、《语文补充习题》作业。苏教版五上教案【第二篇】课题:24、少年王冕教材解读这篇课文是根据吴敬梓的长篇小说《儒林外史》改写的,重点刻画了一个孝敬母亲,勤奋好学的少年王冕形象。课文比较长,又带有古典色彩,品读时要细细分析。仔细读来,其实作者主要抓住了少年王冕的两个特征,一是孝顺母亲,二是勤奋好学。而这两个方面既有互相穿插,又各有重点段落,课文一到四小节,重点是讲述王冕孝顺母亲的,五到七小节主要是介绍王冕刻苦好学的。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2、学会本课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王冕勤奋刻苦的好学精神,以及孝敬母亲的美好品德。教学重难点:1、在数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王冕人物形象,体会文本语言准确、生动、形象的特点。2、通过学习课文那,感知人物刻画和景物的描写方法。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内容安排: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的条理,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初步了解少年王冕是怎样一个孩子。学习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语。把课文读流利。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在咱们中国的文学史上,有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全书56章,由许多个生动的故事联起来,这些故事都是以真人真事为原型塑造的。全书的中心内容,就是抨击僵化的考试制度和由此带来的严重社会问题。他的作者是吴敬梓,清代安徽人,这部小说大约用了他近20年时间,直到49岁时才完成。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节选自他小说的第一回说楔子敷陈大义,借名流隐括全文。板书:少年王冕2、出示诗:墨梅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大声朗读。3、简介王冕王冕(1287~1359),元代著名画家、诗人。他出身于浙江诸暨一贫苦农民家庭,但从小就好学如痴,读书不倦晚上到佛寺长明灯下读书,归隐九里山,卖画为生,终老田园。王冕以画梅著称,尤工墨梅。今天我们将通过学课文,了解少年王冕是怎样艰苦的艰苦的条件下刻苦学习的。二、初读课文1、大声自由朗读课文,把字音读准,课文读通顺。2、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小年王冕的那些事情?用自己的话概括说说。3、检查初读情况:1生字正音耽误晶莹贴补孝敬明媚隔壁载着王冕腌鱼腊肉积攒2分段朗读课文,指导读号长句二、再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描写了哪几个时间段里发生的故事?把这些故事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2、交流:1课文主要描写了王冕三个时间段里的故事:(一)眼看三个年头过去(2-4)(二)不知不觉三四年过去了(5-6)(三)到了十七八岁72根据时间顺序进行分段,引导概括大意。一1王冕幼年由于父亲早亡,家境贫寒。二(2~4)王冕体谅母亲的艰难,辍学给人家放牛。三(5~6)王冕受雨后美景的感染和启发,奋发图强,刻苦学画,终有所成。四7十七八岁时,王冕每日作画读诗,从此家境转机,不愁衣食。3练习用段意串连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四、学习课文第一段1、轻声读课文,思考:从中,我了解了哪些信息?2、交流:(生活艰难)3、齐读课文。五、作业抄写生字词语有感情朗读课文《少年王冕》(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王冕勤奋刻苦的好学精神,以及孝敬母亲的美好品德。3、通过品读自悟重点词句,学习王冕身上的优良品质。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齐读课题少年是一段美好时光,作者抓住了王冕的哪些年龄段来写的?(七岁十岁十三四岁十七八岁)其中浓墨重彩的写了那两个年龄段发生的事?(板书:辍学放牛、立志学画)2、作者按时间顺序选取了少年王冕的几个生活片断,写作时做到了详略得当,通过这样的描写要告诉我们王冕是一个怎样的人?(板书:孝敬母亲、勤奋好学)3、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探寻少年王冕的成长足迹。二、十岁的王冕。速读,边读边思考:读读课文的2-4自然段,从哪里看出十岁的王冕孝敬母亲呢?用划出相关的句子。用﹏﹏﹏画出王冕勤奋好学的句子。学生自由读课文,教者个别指导。巡视:在画出的句子旁边可以写写自己的理解。(读完后,孩子们在静静的用笔做着批注)1、交流。你从哪儿看出王冕孝敬母亲?(出示句子)第二自然段(1)预设:分担母亲的劳累,赚钱贴补家用。(要分担母亲身上的担子)(2)预设:他说的闷得慌是真的吗?王冕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出示母亲的话语(只是一个安慰母亲的理由)其实他的内心还是非常渴望读书的,告诉母亲放牛时还能引读(带几本书去读呢)一个善意的谎言,蕴藏了小王冕对母亲的一份孝心,如果你是王冕你会用怎样的语气对母亲说这段话?(故作轻松、高兴)就请你来读一读2让我们再次感受王冕母子之间的这段感人对话,请女生来传递母亲的无奈;男生来传递王冕的一片孝心。教师引读眼看一天,母亲把他叫到面前,【唯美句子】2.还从哪儿感受到了王冕的孝心?出示句子第四自然段(1)预设:从此,遇上秦家煮些腌鱼腊肉,他总舍不得吃,用荷叶包了回家孝敬母亲。指读。一读:你想借助哪几个词来传达王冕的孝心,指导感情朗读。(总舍不得)(包)你来读一读读出王冕的那份孝心?二读:腌鱼腊肉对于家境贫寒的王冕来说,就是(山珍海味、美味佳肴)可是这个十岁的孩子,面对难得的美味,想到的是自己的母亲,孝心感人。还有谁来这句话?3.王冕在孝敬母亲的同时从来没忘记读书学习,你从哪儿感受到他爱学习的?(1)预设:结合交流出示:每天给的点心钱,他也舍不得花王冕就坐在柳树阴下看书。师引导:每天早上饿着肚子也要省钱买书读,这就是勤奋好学的王冕!学生有感情朗读这一句。舍不得吃好的,为的是都留给母亲;舍不得花一点儿钱,为的是学习。这两个舍不得,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指着板书说)孝敬母亲、好学的王冕!所以,课件出示《中国历史名人传》中说王冕堪称儒林楷模,学者榜样。三、学习王冕画荷花,体会勤奋好学的精神。过渡:不知不觉三、四年过去了王冕渐渐长成了十三、四岁的少年,读了不少书,也懂得了许多道理。默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想想王冕懂得了什么道理?1、交流1人在画图中读的书记在脑海里,用到生活中了,生活中真的有美景呢。问:人在画图中是什么意思?2他懂得了哪些道理呢?(做人要自信,要积极:天下哪有学不会的事呢?)有决心、有信心教师引导:连用了两个反问句指名读王冕不禁看得入了迷,心里想道:古人说人在画图中,真是一点不错。可惜这里没有一个画工,把这荷花画下来。随后转念又想:天下哪有学不会的事?我何不自己画几笔?有了本事就能更好地孝敬母亲
本文标题:苏教版五上教案(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3137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