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精编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精编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精编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一、谈话情景导入师:朋友们!你们去过遵义吗?去过哪些地方?生1:去过,去过遵义会议会址。生2:去过遵义姑妈家。生3:去过遵义游乐园。课件出示遵义游乐园的一处场景师:这是遵义游乐园,你们从这幅图上看到了什么?生:看到了木马、风车。(利用学生喜欢的游乐园场景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设计符合儿童心理特征和年龄特征。)二、复习角师:你们能在这幅图中找出角吗?生积极主动的找到了很多角。师:你们生活中哪里还有角呢?生:桌子上有角;生2:窗户上有角;生3:安全出口牌上也有角;生4:书本上也有角(让学生在图中找角,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找角,大幅度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师:这个角是什么角,老师手中拿的这个图形的角是什么角呢?生:直角(师把直角图形贴在了黑板上并指书上也有直角)。师:前面我们认识了直角,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锐角和钝角。揭示课题并板书:锐角和钝角二、探究锐角和钝角出示不同三角形的图片师:请同学们把这些图片进行分类(学生进行分类活动)师:请一个同学上来分一分师:你为什么要这样分呢?生:按照角的大小来分的;(让学生动手操作对这几个图形进行分类,让学生在分类的过程中初步熟知锐角与钝角有什么特点,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师:现在我们把这两组角与直角比,有什么发现呢?生:这组角比直角小,这组角比直角大。(老师将这其中的一个锐角和一个钝角画了出来,同时也把直角描了出来。)2、引导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参考资料,少熬夜!师:咱们给它们取个名字叫老大和老二,那你们认为哪个是哥哥那个是弟弟好呢?生:这个是弟弟,这个是哥哥。师引导学生论得出:这个就叫锐角,这个就叫钝角。3、深入认识锐角和钝角师:同学们真聪明,知道了锐角和钝角,请看这是什么角呢?生1:直角生2:钝角生3:锐角师:有三种结果,那到底是什么角呢?同学们想个办法准确的判断一下。生:可以用三角板的直角量一量;师:请一个同学上来量。(用投影仪展示)通过学生测量反复2次,这个角的一条边与直角板上的一条边重合后,另一条边在直角板上的另一条边的外边,说明这是一个角是比直角大的角,叫钝角。(让学生用肉眼观看,判断得出了三种不同的结论,让学生出现了矛盾,激起了学生的认知冲突,这样更积极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完成的欲望)三、联系生活,解决问题1、找游乐园里的锐角与钝角(课件出示游乐园,场景图)(先找出了很多)2、找游乐园里物体中的锐角和钝角(生找出了相应的锐角和钝角)3、找出生活中哪里有锐角和钝角生1:红领巾的三个角有一个钝角和两个锐角。生2:老师眼镜框上有钝角;生3:凳子上有锐角生4:文具盒上有锐角生5:玩具上有锐角和钝角4、说说这些角的名称(生说得很好)5、用纸折角(学生折出了各种各样的锐角和钝角)6、用手臂比划角(学生用身体的很多部位比划出了不同的锐角和钝角,在生活中找角、物体中找角、用纸折角、用手臂比划角、用身体划角)四、总结师:小朋友们,如果你是锐角、钝角或直角,你想向在座的朋友说点什么?生1:大家好,我是锐角请大家多多关照。生2:我是钝角,请大家为我准备更多的三角板,让我认识更多的角。参考资料,少熬夜!生3:我是锐角,请大家别碰我的尖,会刺手的。生4:大家好,我是钝角,我愿意和大家交朋友。师:小朋友们好,如果我是锐角,我比直角小,如果我是钝角,我比直角大。(拓展小结,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把自己溶入到了知识中,又起到了化龙点睛的作用)课中体现了以下特点1、从资源开发的角度看教师能充分利用挖掘资源(情境中找角、生活中找角、图片中找角、手臂中找角、人体中找角)帮助学生抽象和构建各种角的特征,使学生在不同的情景中认识各种角。2、从三维目标角度看(通过让学生指出角,分类,描角,比大小等)使学生对锐角、钝角有了非常明确的概念,从而使学生技能达标率较高(如能正确量角、判断角、比划角等特别是人体上找角)3、知识构建的过程与方法来看表面上似乎是少了一些,看上去只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际上学生的思想过程与方法是突出非常清晰的,就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参与意识较强,特别在练习部分中的游戏部分更为突出。较好地渗透了品德教育内容(如遵义会议会址,教后的你想对老师谈点什么)。更好地体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又为生活服务,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理念,属于数学学习生活化特点。4、突破误区(即一说到任务深,就要用多媒体,就要怎么样、怎么样,但这节课中多媒体的出现并不多,却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总之,课中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的作用,教学中体现了学生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教学中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观察能力和组织能力,教学中双边活动非常到位,真正实现了课堂中学生爱学习,乐学数学的效果。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2教材分析:本课是北师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八单元第一节课的内容,在本课中渗透了概率的思想,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确定性。教学目标:1、通过“猜测——实践——验证”,经历事情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的探索过程,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2、对一些简单事件的可能性进行进行描述,并和同伴交换看法。3、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在活动交流中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并在和同伴的交流合作中获得良好参考资料,少熬夜!的情感体验。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到事件发生存在可能性,并能描述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教学难点: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是不同的,能根据已知条件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进行比较。说设计思路:本课设计的主线是:摸球实验——机智问答——解释生活现象——描述生活现象。从摸球实验入手使学生理解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确定性;通过摸球游戏引入可能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采用动手操作,实验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可能性有大有小,并找到其中的规律。学生经历了猜测,实验,验证的过程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另外,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积极参与游戏,学会简单的推理方法,让学生在自己喜欢的游戏中学习,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初步的推理能力及良好的学习态度。机智问答,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本课重点,可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对应的问题,拓宽学生的思路。帮小明解释生活现象,将知识从纸上延伸到生活中,学生明确学习了可能性之后有什么用呢?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它。用所学词语说一句话,来描述生活中的事情,学生可以更加灵活的运用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来联系实际,阐述生活现象,进行简单的推理,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中来解决问题。在如何突破重难点时,注重学生的体验,提出问题后,先猜测结果是什么?再实践验证,看看实际和猜测是否一致。使学生经历知识探索的全过程,从而感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我在教学中注重了以下几点:一、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一开始,又摸球游戏引入新课,使学生在摸球的过程中,通过自身的亲身体验,来树立事情发生的不确定性和确定性,从而会进行简单的推理。在练习时又创设了小明这个小朋友的一些活动,都是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学生所喜闻乐见的问题,如天气,上街等情境,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是非常浓厚。最后,你能用今天所学的词语说一句话,来描述生活中的事情吗?因为学生学习了知识就可以用,所以学生参与的特别积极,也就达到了我们的预期目的。二、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直观的感受。本课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摸球游戏,从一开始的个别人摸球,得出一定性和可能性,再到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游戏,从学生摸到黄球和白球次数的不同,来猜测盒中的黄球和白球的多少,再到验证猜测是否准确,从而得出可能性有大有小这个结论。学生全员参与,让学生亲历知识探索的过程,真正让每一位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直观的感受,从而真正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学生获得了直观的感受后,结合自己的活动经验和生参考资料,少熬夜!活经验,有特定的词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三、重视组织学生对于学习结果的交流。在重视学生进行充分的活动的基础上,让学生对某些事件的可能性或对事件的推测结果先进行独立思考,并用特殊的语言来描述,再引导学生针对事件的可能性和对事件的推测结果先与同伴交流,促进相互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本节课组织学生进行了两次交流,一次是将摸球结果,猜测的结果与同学进行交流;第二次是用词语来描述生活中的事情,与同伴交流。在交流中,共同发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并能将所学知识与生活机密联系起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即充分体现了“学习有用的数学”这个教育教学新理念。四、重视小组合作,使每一位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本课中的小组合作有两次,一次是摸球游戏是以6—8人小组为单位进行,第二次是最后用所学词语来描述生活中的事情,是以4人小组为单位。我的学生已经三年级了,小组活动已经可以很有序地进行了,明确了问题后,孩子们自行选出组长,在组长的统一安排下进行活动或是讨论、交流,或是游戏。虽说不是非常有效,但是普通的活动都可以进行了,像一些探究性的问题或活动还是无所适从,没有什么有效的结果。如何使小组活动真正做到有效,如何使小组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几个问题还需要我们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教学内容时间的计算教科书第4页例1,第5页例2。设计说明1、本节课通过创设情境,利用猜谜语引入新课,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2、重视直观教学,发挥教具、学具的作用。通过数格、拨钟面等实践活动把抽象的知识更加直观化,让学生了解计算经过的时间是生活中会经常遇到的问题,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目标1、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单位的转换及经过时间的计算。2、培养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让同学们充分利用时间。重点难点1、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2、求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教学准备时钟模型、课件。一、引入新课参考资料,少熬夜!1、猜谜语: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个跑不停。出示谜底:时钟2、教师拿出钟面并提问。(1)“矮子”指的是什么?“高个”指的又是什么?(2)分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多少?分针走1圈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1大格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1圈的时间是多少?(3)1时=()分?1分=()秒3、教师演示课件,拨出不同的时刻,如:9时15分、7时30分等。4、引出课题:我们已经学会看时间,但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计算经过的时间”。(板书课题)二、自主探索,体验新知1、教师课件展示例2的情境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画,说说图意,找出数学信息和问题。2、老师: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呢?3、同桌互相交流。4、小组汇报:(1)分针从6走到9,走了3大格,是15分钟。(2)两个时间在同一个小时内,所以45-30=15,是15分钟。5、做一做:出示超市情境图,营业时间早9:00开门,晚8:00关门,现在是早上8:40,还要等多久才开门呢?学生独立完成后,展示汇报6、学生讨论回答,试着让学生归纳出计算时间的方法。老师总结方法,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计算经过的时间的方法:(1)看钟面,数格后计算;(2)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经过的时间。三、巩固练习1、达标测评:星期六小红9:10做作业,到9:40完成。算一算他写作业用了多长时间?巩固深化:(1)50分比1时少()分,1时比45分多()分。(2)一节课是()分,课间休息()分,再加上()分,就是1时。2、算一算,填一填。3.想一想,说一说。一列火车本应9﹕15到达,现在要晚点25分钟,什么时候才能到达?生独立完成,集体纠正。四、课堂总结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2、学习寄语。五、板书设计参考资料,少熬夜!解决问题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1.看钟面,数格后
本文标题: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精编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3156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