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小学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一篇】教学目标1、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语。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复述课文中进一步积累语言。2、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词句意思,感受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了解孙膑善于分析、因势利导的聪明才智。3、能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概括有关内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孙膑善于分析、因势利导的聪明才智。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体会词句意思,感受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教学准备搜集有关孙膑的资料,了解有关孙膑的故事。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1、通过预习,你能正确认读课文中的词语吗?多种形式检查认读文中的词语。(围魏救赵、所向披靡、势如破竹、危在旦夕、胸有成竹、乘虚而入、以逸待劳、稳操胜券、心服口服、惊慌失措、日夜兼程、人心惶惶、天罗地网、精疲力竭、措手不及、丢盔弃甲、溃不成军、落荒而逃)2、老师示范说一个这样的句子。(一支拥有八万精兵的军队由进攻时一路所向披靡、势如破竹到最后被打得丢盔弃甲、溃不成军,这一切就发生在“围魏救赵”这个故事里。)相机板书课题,齐读课题。3、选择其中的一个或几个词语说一句与课文有关的话,帮助对词语的理解。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试着简要介绍课文主要内容。3、再读课文,根据课后第二题的提示,试着把课文分成四个部分,并把括号中的内容补充完整。第一部分:赵国被围,向齐国求救(1~2段)。第二部分:田、孙商议,直取大梁(3~8段)。参考资料,少熬夜!第三部分:佯攻襄陵,围魏救赵(9~12段)。第四部分:孙膑设伏,齐军大胜(13~14段)。三、再读课文,学习生字词1、认读生字。2、理解词语。第二课时一、细读课文,理解内容(一)学习第一部分(抓重点词读出文字背后的信息)。1、读一读,说说事情的起因是什么?2、魏国军队怎样?在文中勾画出相应的词句。说说自己的理解。为了体现魏国军队强大,课文用了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1)“所向披靡,势如破竹”直接写出了魏国军队的强大。庞涓率领的军队在攻打赵国时战无不胜,攻无不克。(2)齐国的担心间接写出魏国军队的强大。3、结合自己的理解,练习读相应的关键词句,你还能读出什么信息?(严峻的形势让齐国必须出兵救赵,然而面对强大的魏军,齐国想救赵也不是那么容易。这为后文齐军大胜,体现孙膑的足智多谋埋下伏笔。)(二)学习第二部分(从对话中了解孙膑计谋的绝妙之处)。1、分角色读田忌、孙膑的对话。从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2、如果依田忌之计直奔邯郸,联系上文试想这次救援会是什么结果?如果直奔邯郸有可能:(1)邯郸失守,因前文提到“赵国危在旦夕”。(2)打了胜仗的魏军士气高涨,远道而来的齐军若与魏军主力硬拼,胜负难料。3、再读孙膑的话,体会孙膑计谋的绝妙。“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膑先对魏军的优势、劣势做了分析,然后提出了“避实就虚,攻打大梁”的计谋。“乘虚而入,直取大梁”既有形势的分析,又有行动的策略,孙膑的计谋判断准确、措施果断。4、从“胸有成竹”“稳操胜券”这些词中,你可以看出孙膑是个怎样的人?(三)学习第三部分。1、孙膑的计谋是怎样具体实施的?自由读第三部分,用自己的话简要说一说。2、在齐军“佯攻襄陵”“直奔大梁”之时,魏军士兵的心里发生了什么变化?从这里又可以看出孙膑的计谋妙在什么地方?(孙膑一方面让无名将领带兵佯攻襄陵,一方面又逼近魏国都城大梁。魏军洋洋得意之时放松了警惕,孙膑的计谋得以顺利实施,一攻一逼让魏军实力消耗,出其不意的举动又令魏军人心惶惶。孙膑的计策不仅从体力上打败了对手,更从心理上战胜了对方。)3、把自己感兴趣的精彩部分再读一读。参考资料,少熬夜!(四)学习第四部分。1、在孙膑的“一攻一逼”之后,这件事的结果会怎样呢?自由读第四部分。2、精疲力竭的魏军在进入孙膑设下的伏击圈后是个怎样的状况呢?找出相关词句读一读。3、魏军此时的“丢盔弃甲、溃不成军”与攻赵时的“所向披靡、势如破竹”相对比,你体会到了什么?4、对于孙膑的“围魏救赵”你有什么看法?二、再读课文,讲述故事1、再读课文,结合课后第二题再次梳理课文脉络。2、根据课后第二题的提示,在小组内讲一讲“围魏救赵”这个故事。3、小组推荐组员为全班讲述这个故事,共同交流评议。4、故事交流会:讲一讲课前搜集的其他有关孙膑的故事。三、自主积累,书写生字1、找出课文中的成语,用“读一读,记一记,抄一抄”等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积累。2、正确、美观地书写本课的生字。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二篇】说教材:1、教材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课文特点《送你一片绿荫》是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2篇课文。课文采用拟人的手法,以爬山虎的自述绘声绘色地为我们介绍了爬山虎的特点和作用,显得亲切自然。文章段落层次分明,语言生动灵活,利于学生自读自悟,感受爬山虎的特点和作用,感受大自然的美好。2、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本文的特点,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并掌握本课中的生字,并能正确、工整、美观地书写和运用。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和作用,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3、从第一人称的叙述中领悟本文的表达方法。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不但要根据课文中的介绍,还要通过各种途径查找资料,进一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和作用。2、在学文的过程中,逐渐领会列数据的说明方法在文中的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爬山虎的特点和对人类的作用,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思想感情。参考资料,少熬夜!说教学重、难点:1、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和作用。2、领会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在文中的作用。教学准备:爬山虎的资料。说教法与学法:依据新课程改革精神与学生认知发展现状,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效实现知识的巩固与迁移,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法、讲授法、问答法等常用的教学方法,并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使之在真正意义上成为学会学习的人说教学过程:一、精读课文,了解列数据的方法进行说明的作用1、课文是怎样形象、具体地介绍爬山虎的特点的呢?比较句子;第1组①我生长得很快,绿化覆盖面积很大。②一根茎粗2厘米的藤条,种植两年,墙面的绿化覆盖面积便可达30至50平方米,三四年后,我便能把整幢房屋的墙面攀满。第2组①我的叶片较大。②我的叶片较大,宽10至20厘米。这两组句子中,哪一句说得更具体、形象?用了什么方法?2、总结:用列数据的方法进行说明让人感到更准确、形象,让被说明物真实可感,让读者有更真切的了解,增强了说明的可信度。二、学习运用列数据的方法进行片断写作列数据的方法是我们写作中经常用到的。这种方法可以让我们把事物描写得更具体、形象,帮助我们准确表达。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三篇】教学目的:1、积累本课生字词。2、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式搜集资料,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3、培养学生积累词语和名言警句,养成积累的好习惯。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积累词语和名言警句,养成积累的好习惯。教具准备: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读一读张抗抗的《海市》围绕“海市”写了哪些内容?参考资料,少熬夜!注:旋风、海市、彩虹和丝路花语,这是让沙漠生动的景象,然而这些都是旅人们虚幻的希望。“我”多想筑一条引水的渠,多想看到绿油油的青稞麦和丰收的田野……1、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采用学到的各种方法。2、读课文之后,有什么疑问提出来。3、小组交流:能在小组解决的就在小组内解决,不能解决的进行全班交流。注意在学生提问的时候教师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对于那些提问比较有意义的同学进行及时表扬。4、全班讨论。5、全班进行朗读,分小组朗读,自己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二、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短文的意思。1、运用掌握的学习方法再次阅读短文《海市》。2、划出你感兴趣的词语。3、短文有几个自然段?4、逐段指名读课文,思考每段主要说的是什么?对较难归纳的自然段,教师加以指导。5★★、课文描写了戈壁滩上的旋风、海市、彩虹、丝路花语,为什么以“海市”为题?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第二课时一、畅所欲言。大自然有许多令人为之惊叹的奇观,泰山日出,云南石林,流星雨、日全食……你想了解就可以通过查阅书籍、上网、向长辈请教等方式了解,把自己找到的最感兴趣的一处奇观介绍给大家。1、课前搜集自己最感兴趣的奇观,生动、流利地讲述神奇景观。2、引导学生介绍、交流自己的搜集方法,掌握一些效率高、简洁明了的学习方式。3、小组交流。4、全班围绕“奇观”这一主题进行奇观推介会。二、初显身手。1、通过课前预习,你都搜集到那些有关奇观的资料?谁愿意展示给同学们看一看?2、你对其中的哪些作品最感兴趣?为什么?3、评选小博士。同学们都爱看历险记,就让我们一起编探险故事吧!三、笔下生花。同学们,我们在这个单元中指导了这么多的奇观,大家的知识又丰富了许多,在了解这些知识的同时有没有激发你的一些想法呢?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编写探险故事,大家平时搜集的奇观资料正好可以派上用场了!相信只要你能大胆想象,编写的故事一定会离奇、有趣,或者你也可以仿照的故事改编参考资料,少熬夜!一个。1、要写好有关奇观的想象类作文,你认为需要注意些什么?2、你打算如何来写这篇作文?小组交流,共同完成协作提纲。3、全班交流协作提纲。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四篇】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4个会认生字,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自主学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理解作者眼中“表里的生物”究竟指的是什么体会在作者眼中童年的记忆是人生的珍宝,值得回忆。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从小就要渴求知识,养成勤于思索的良好习惯。教学难点:抓住课文中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表达的意思。教学用具:标签教学过程:一、导课每个人都有一个多姿多彩的童年,在这个多彩的童年里,一定会有许多事情是值得我们回忆的,今天就让我们学习1篇关于童年趣事的课文——《表里的生物》。板书:表里的生物。二、新授(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习生字,认读词语(课件出示)2、默读全文,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在里面。)3、文中出现了两个人物,“我”和爸爸。课文在刻画人物时主要采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我”和父亲的对话描写;“我”的心理描写。)(二)深入学习课文,在感悟刻画人物方法的同时,体会人物的个性。1、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这些语言和心理描写的句子,并体会当时人物的内心情感,然后带着自己的理解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这个环节就是解决了课后习题第二问:你从哪里看出来的)2、学生独自画句子、思考、朗读。3、指名朗读,要把人物当时的内心情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学生听后进行点评。出示“我爱听这表的声音。”我一边参考资料,少熬夜!说一边向着表伸出手去。越不许我动,我的手指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因此我很痛苦。(强烈的好奇感,渴望打开那块表探个究竟。)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证实我的猜测没有错: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弄清缘由之后的满足感。)我想,大半因为它有好听的声音吧。但是一般的蝎子都没有这么好听的声音,也许这里边的蝎子与一般的不同。(在他的心中充满美妙的东西和奇特的想法,富有童真童趣。)4、同学们在一边朗读一边点评的过程中,体会人物情感,逐渐读得到位。5、指名分角色朗读。6、从刚才的朗读中,你觉得“我”是个怎样的孩子(“我”好奇心很强,渴求知识,善于观察和思考,富有探究精神)这个问题也是课后习题。三、练习1、请同学们回忆自己的童年,讲一讲自己童年中的美好经历。2、结合课文理解文中分号的使用方法以及分号的作用。四、课堂小结
本文标题: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3174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