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山东省学情空间区域教研共同体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
下载最新免费模拟卷,到公众号:一枚试卷君“学情空间”区域教研共同体高三入学检测历史试题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陶寺遗址典型陶器具有山东、河南、江汉、西北和关中地区龙山时代文化因素;玉琮、玉璧和大型厨刀继承了良渚文化的传统;透雕兽面玉佩受到江汉地区后石家河文化的影响;铃和齿轮形器等铜器则受到西北地区的影响。由陶寺显贵阶层的特大型墓葬中着意展示来自不同地区的仪式用品,这体现了中华文明具有的文化基因是()A.“整体思维,天人合一”B.“祖先崇拜,以人为本”C.“追求秩序,稳定执中”D.“有容乃大,和谐共存”2.出身破产平民的吴起、刚刚被解放不久的奴隶申不害、出身没落贵族的商鞅、出身普通平民的李斯都被各诸侯国委以相、将等要职。这说明战国时期()A.人才流动日益频繁B.君主集权体制形成C.争霸战争愈演愈烈D.量能授官成为潮流3.“匈奴族十分重视与汉族互通关市。除汉族外,匈奴与羌族经常发生商业交换;对乌桓族和西域各族也发生过交换。”这说明,匈奴族()A.严重威胁着农耕文明的安全B.与汉族交往十分频繁C.在中西交往中扮演桥梁角色D.“逐水草而居”的特点4.有学者对中国古代历史某一时期的特征进行了如下总结。(3)处应是()A.科举普遍化与官僚政治成熟B.北方动荡与江南的逐渐开发C.西学东渐与传统科技的总结D.丝路开通与中外交往的开启5.明崇祯年间休宁县叶氏宗族在《重伦理以教家》的《家规》条款中则指出:“父子亲、夫妇顺、长幼序、朋友信,此等人出而事君,必为忠臣,为良臣。总之,伦常原于天性,不事矫饰。本慈孝以为亲,率唱随以为顺,根友恭以为序,祛虚假以为信,合亲、顺、序、信以事君,伦理重而家教立矣。”《家规》条款的这些规定旨在()A.维护社会秩序B.强调尊卑等级C.突出宗族互助D.确立族长权威6.据估算,从咸丰三年(1853年)至同治三年(1864年),全国厘金平均岁入一千万两白银,合计1.1亿两。但由于清廷被迫放权,厘金成为归各省督抚自行掌控的合法、可观的财源——厘金所入不用上交户部;税率多少、如何征、怎样调拨使用也不归户部过问,而是每省各自为政。这说明本时期()A.官场陋习积重难返B.湘军军纪日益败坏C.中央集权发生动摇D.战争创伤难以愈合7.同治八年(1869),山东冠县梨园屯教民在传教士的怂恿下,分割了本村玉皇庙及附属义学公产,教民在分得部分地产后,随即转让给传教士修建教堂。这引发非教民一方的强烈抵制,展开了长达近30年的诉讼和斗争,这就是“梨园屯教案”。在此事件中,传教士不仅怂恿教民,还胁迫或勾结地方官员,因此获得官府的偏袒而占据上风。材料说明()A.西方教会势力扩张激发了义和团运动B.中外民族矛盾开始成为社会主要矛盾C.地方官员偏袒传教士体现清政府腐败D.列强瓜分中国导致传教活动性质变化8.如图是一组题为《抗战之变化》的漫画。在此,作者意在揭示A.抗战路线的调整B.民族意识的觉醒C.国际形势的好转D.中日矛盾的尖锐9.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实际施工的150项目看,军工企业44个,钢铁、有色冶金等冶金工业企业20个,化工企业7个,机械工业企业24个,煤炭、电力、石油等能源工业企业52个,轻工业和医药工业3个。这些项目的建设()A.改善了新中国工业分布空间格局B.实现了三大产业关系的基本平衡C.促进了我国较完整工业体系的建立D.完成了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改造的10.有学者对英格兰新增市场数量做了一个整理,结果显示,1200-1349年间,在统计到的21个郡境内(覆盖英格兰55%的区域),共新建了329个市场。其中,1250-1275年的25年间是新增市场的爆发期,新设市场214个,占全部新增市场数的65%。这一时期英格兰市场激增反映了()A.世界联系的加强B.商品经济的发展C.教会影响的衰落D.商业革命的出现11.“在佛得角群岛以西370里格出划定一条从北极点直到南极点的分界线……葡萄牙国王及其船只发现或未来发现之所有陆地及岛屿……若其位于分界线之东侧且未越过分界线,则永久归葡萄牙国王及其继承人所有。”图文材料可以用来研究()A.专制王权发展与巩固B.民族国家出现与发展C.国际法的产生与成熟D.早期殖民扩张与争夺12.“具体到地中海文明……假如希罗多德今天旧地重游,对在我们看来司空见惯的地中海植物群会感到多么惊讶!这种植物群有阿拉伯人从远东输入的橘树、柠檬树,来自美洲的仙人掌,来自澳大利亚的桉树……来自波斯的柏树,可能从秘鲁移植来的西红柿,来自圭亚那的辣椒,来自墨西哥的玉米,阿拉伯人带来的水稻,来自伊朗但源头是中国的桃树、菜豆,柏柏尔人的无花果树……”材料可以用来说明()A.地中海得天独厚的优势B.文明是流动着的C.文明有连续性和稳定性D.文明是有边界的13.“我所知晓的事物,十之八九来自朗贝耶夫人沙龙里的谈话”。“在那里,人们的谈话并不是卖弄学问,而是理性地讨论问题,世界上不会有比那里更有意思而更少学究气的场所了。”“这是一个集优雅、才华、知识与德行于一体的场所。”“这是一种有礼貌的交谈方式,举止温和有教养,必须对所有人都谦恭有礼”。材料说明,17世纪的法国沙龙()A.推动了文化发展B.促进了阶层流动C提升了女性地位D.发展了消费文化的.14.“当时人们,包括社会精英和新近成长起来的企业家阶层,都把妇女看成仅仅承担家庭职责、相夫教子的角色……当战争爆发后,男人都走上前线,而妇女则承担了后方沉重而繁杂的工作。还有一些女性也走上前线。可以作为证明的是,英国宣传画中有大量展示妇女风貌和精神状态的内容。”“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30岁以上的妇女获得选举权。”材料可以用来研究()A.一战对妇女社会地位的影响B.英国社会结构变化的原因C.妇女对反法西斯战争的作用D.宣传画对社会动员的作用15.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学术界以跨国家、跨地区、跨民族、跨文化的视角重新思考、审视并编写人类的历史。有学者明确指出新世界史的主题有5种,即跨文化贸易、物种传播与交流、文化交往与碰撞、帝国主义与殖民主义以及移民与离散族群。与这一编写方式有密切关系的是()A.文化多样化B.全球化C.社会信息化D.多极化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辽境内一些大型窖藏钱币,宋朝钱币数量占70%以上。契丹境内出土的钱币主要为宋钱,占总数的70%左右。……近年发现的若干金代窖藏中,出土了大量宋辽钱币,其中宋钱占70%以上。从西夏遗址、窖藏和考古发掘中发现,宋钱币占西夏流通钱币总数的90%以上。据统计,日本全国已有28处出土中国铜钱。从唐到明共553000余枚,其中北宋的钱币占82.4%。表明宋钱在当时日本境内曾大量流通。……1899年在河内发现的况赛场宝藏两个陶罐中,共计藏有23000多枚古钱币。其中中国古钱22925枚,而北宋钱币就有20618枚,约占此次发现的中国钱币的89%以上。……近代考古发掘,在爪哇、苏门答腊、巴厘诸岛发现的中国铜钱,除少量唐代的开元钱外,大部分为宋代铜钱。……有统计显示,到1959年止,东非发现中国、罗马、埃及等国古代钱币总计405枚,其中中国钱币233枚,占57%,其中能鉴定出年代的又有91%是宋钱。《宋史·食货志》云:“钱本中国宝货,今乃与四夷共用。”《栾城集》(卷四一)记载:苏辙出使辽国,所见“北界别无钱币,公私交易,并用本朝铜钱”“南北贸易,缗钱之入敌境(金统治区)者,不知其几”(《宋史·食货志》)。《宋会要辑稿·刑法二》赵伯圭说:“(铜钱)缘海界南自闽广通化外诸国,东接高丽、日本,北接山东,一入大洋,实难拘检”。……南宋理宗时,日本一次就从中国运去铜钱千万贯,以至于包恢在《敝帚稿略》(卷一)中惊呼:“台城一日之间,忽绝无一文小钱在市行”。……《敝帚稿略》(卷一)曰:“海外东南诸番国,无一国不贪好(宋钱)”;《宋会要辑稿·刑法二》载“入蕃者非铜钱不往,而蕃货亦非铜钱不售”,桑原鹭藏说:“南洋一带,宋钱之散布更多,久而久之遂成彼地之通货”。——摘编自崔蕊满《宋代钱币的国际化程度考》的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宋代钱币的国际化进行解读。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开展整风运动,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通过加强党性修养进行党员队伍的建设;通过《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依法治党、从严治党。同时,“三三制”有力地调动了社会各界团结抗战的积极性;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鲁迅艺术学院、中国女子大学等进步院校为抗日战争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和革命干部;“人民文艺为人民”的延安文艺成就斐然。中国共产党主动创办《共产党人》《解放日报》《中国通讯》等报纸期刊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和根据地人民生活现状。1940—1941年相继成立国际宣传委员会、海外工作委员会,主动向海外宣传八路军、新四军英勇事迹。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抓住国际人士来延安的契机,积极主动地展示自身真实形象,中共领导人多次与埃德加·斯诺、史沫特莱、斯特朗、美军观察组成员等交流谈话,还多次邀请他们参与延安当地的活动。包瑞德、约翰·高林等国际人士在其回忆录中多次谈到,延安有热烈的文化氛围,看到的戏剧和话剧都以现实为依据而改编,给人以极大的震撼力。1940年,华侨领袖陈嘉庚克服艰难险阻,不顾67岁高龄执意亲赴延安,9天的延安之行让他对国共两党有了深刻的对比,感叹到中国的希望在延安。《西行访问记》的作者尼姆·韦尔斯说到,“在和这些历史的人物晤谈四个月以后,我对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物的品质,无论集体的及个人的均获得了许多明确的——与无限量的——印象。”国际友人在向国际社会构建真实的中共形象和宣传中共理论方面作了不少贡献,在《斯诺文集》《斯特朗文集》《史沫特莱文集》《毛泽东会见记》《红色中国的挑战》等著作中均有体现。——摘编自周文华,邱蝶《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的塑造》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的塑造进行阐释。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后,经过没收官僚资本,整合解放区的公营经济,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的主导地位得以确立。中央人民政府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1951年)等法律法规,规定企业工会有“改善工人、职员群众的物质生活与文化生活的各种设施之责任”。通过吸收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根据地(解放区)公营企业实行供给制的经验,参考借鉴苏联职工福利制度安排,国营企业职工福利办什么、怎么管的问题在实践中逐步得到解决。一般而言,由企业行政方面拨款(或投资)设立工人食堂、澡堂、理发室、托儿所、小学校、医院等生活福利设施;企业行政方面每月还须拨交工会组织全部职工实际工资(包括货币部分、实物部分与伙食补贴)总额的1.5%作为职工文化教育费,用于建立俱乐部、图书馆等文化福利设施。1949—1952年,国营企业职工福利事业经过三年的发展,“医院、诊疗所、休养所、托儿所已在相当普遍地设立起来。工人的文化、教育、娱乐设施如俱乐部、工人剧场、电影院、职工夜校、职工子弟学校、工农速成中学等也在逐步增长”。材料二在实施(福利制度)过程中,有些国营企业不计代价地“发给住宅”,不收取房租和水电费用,修建的福利设施追求豪华,“花了很多钱,但是群众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却解决得不多”。据1953年劳动部的《工人生活福利工作综合报告》记载,“在许多国营企业中,举办福利事业,不是补助而是‘完全供给’的现象较为普遍。抚顺市贸易部门仅洗澡开支在1953年1、2月份占工资总额4.52%。理发开支占工资总额1.58%。这两项开支共占工资总额6.1%”。材料三1957年9月26日,周恩来在中共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扩大的全体会议上做的《关于劳动工资和劳保福利问题的报告》,总结分析了职工劳保福利方面存在的问题,周恩来指出:
本文标题:山东省学情空间区域教研共同体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3199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