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下载最新免费模拟卷,到公众号:一枚试卷君24.表1先秦文献的一些记载根据表1可知,当时A.礼与政的关系受到关注B.争霸战争促进君主集权C.西周政治制度得到推崇D.儒家仁政思想深入人心25.下表是汉代南北方有代表性的州的相关情况统计。由此可知A.政区设置取决于商业状况B.南北经济发展差异较明显C.政府强化对南方地区控制D.荆扬地区的经济优势较强26.学者田澎认为内阁有教育功能、筹划功能、补过功能等,但这几种功能的正常发挥需要一定的条件,即皇帝勤政、皇帝亲信并尊崇阁臣。但在实际运行中,阁臣常常得不到皇帝的真心支持,使内阁的功能不能得到充分发挥。这说明A.内阁是相权的翻版B.阁校受到皇权的制约C.中枢机构发生异变D.阁臣与皇帝冲突加剧27.下图是广州、上海两地1844—1856年对英贸易变化情况的对比。导致这一对比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协定关税导致两地贸易地位变化B.清政府对列强的海关税额逐年提升C.中国完全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区位因素对列强商品输出产生影响28.下图为1800~1850年间中国白银、制钱购买力的折线变动图。其中,促成1835~1850年间两者的购买力呈现出不同趋势的主要原因是A.传统制钱丧失竞争力B.中国对外贸易处于出超地位C.中外经济联系的加强D.白银开始成为主要流通货币29.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推行与内地相同的行政体制。1885年,清政府在台湾设行省,在澎湖改立总兵,并修筑新式炮台。1907年,清政府在东北设东三省总督、巡抚,废除旗官,民事政令统一,统归于州县,军政事务归东三省总督掌管。这反映了()A.洋务运动推进国防近代化B.晚清中央集权得到空前加强C.清政府国家观念逐渐提升D.体制政令统一确保边疆安全30.鸦片战争后,外国传教士在华创办的中文报刊数量猛增,内容上不像以往热衷于“阐发基督教义”,大幅度增加中国时政评论、贸易与商业新闻和评论、商业广告等内容。这些变化A.符合西方扩张在华利益B.推动了维新变法的深入C.提高了基督教的影响力D.导致了洋务运动的兴起31.1902年,梁启超在其《新中国未来记》中站在数十年后的盛世向回看,反思中国走过的道路;1904年,蔡元培在其《新年梦》中畅想主人公在新年穿越到数十年后的未来,见识了国力强盛、社会繁荣的新中国。此类作品在20世纪初蔚然成风。这些作品A.表明了走向共和的决心B.表达了改造社会的愿望C.批判清政府的腐败无能D.指明了中国的发展方向32.有学者认为:蔡元培、胡适理想的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的“文艺复兴”。新文化运动批评、扬弃了传统文化的正统东西,他们又选择了清代朴学方法、白话文、古典小说、戏曲,他们研究先秦诸子,发掘墨子的思想价值。该认识意在强调新文化运动A.改变了绝对化的倾向性B.是民主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C.不是对传统文化的断裂D.冲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和纲常礼教33.1922年8月,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向全国发出《关于开展劳动立法运动的通告》,强调“将劳动者应有之权利以宪法规定之”,并拟定了“劳动立法四项原则”和《劳动法大纲》。这次劳动立法运动A.推动了工人运动高涨B.加快了国共合作进程C.保障了劳工合法权益D.借鉴了苏俄革命道路34..1934年,《红色中国》报道苏区妇女情况:“以前女人是被男人管的,现在我们女人都不受男人的管理。以前女人‘话事'也不自由,现在我们女人可以在会场上演说。以前女人不能在外面做事,现在我们女人都热烈地参加革命工....我过去不认识一字,现在受了厂里的文化教育,认识了一百多字。”这一现象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革命统--战线范围的扩大B.男尊女卑的思想观念消亡C.中国革命的群众基础扩大D.传统社会伦理秩序被颠覆35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中指出:日本帝国主义要变中国为它的殖民地,给中国一切阶级和一切政治派别提出了“怎么办”的问题。他分析道:“时局的特点,是新的民族革命高潮的到来,中国处在新的全国大革命的前夜。”这一认识A.配合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B.适应国家形势的变化C.有利于扩大中共的阶级基础D.推动国共关系的缓和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西周建立后,逐步形成了以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军事安全和社会安全为核心的国家安全思想。其中,政治安全又被放在最为核心的位置,具体内容包括“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借助国民对天神和祖先的信仰强化政治势力、构建礼乐制度以明确等级秩序等。据《周礼·天官》所说,周王朝“以九职任万民”,其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三农”,可见当时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西周时期还未实现国家“大一统”,各地军事上冲突不断,周王从制定军事礼仪、统筹部署国家军事力量等方面形成相应的军事安全思想。为维护西周社会安全,周人形成以神权政治和社会伦常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并进一步围绕阴阳和谐观念构建出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打造了中国古代理想社会的思想底框。——摘编自辛文、韩鹏杰《国家安全学理论视角下的西周国家安全思想研究》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周时期国家安全思想的特点和意义。(12分)材料二鸦片战争以后,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威胁下,中国传统的国家安全思想逐步发生嬗变。近代启蒙思想家和开明官员们开始“开眼看世界”,主张欲救亡图存必须先了解并学习西方。自此,中国开始谋求在近代国际关系体系下与世界进行正常的交往和互动。同时,有识之,士对发展的认识逐渐超越了传统“以农为本”思想的局囿,注意吸收西方商业文明的成功经验。近代著名思想家郑观应曾指出:“各国并兼,各图利己,藉商以强国,藉兵以卫商。”19世纪中后期,在新疆阿古柏“政权”作乱及日本入侵台湾的陆海紧张局势之下,出现“海防”与“塞防”之辩。以左宗棠为代表的“塞防”派与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海防”派各陈利害,清廷最终采纳了左宗棠提出“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的建议。但是,这种折中方案并未从根本上解决近代中国国家安全战略资源匮乏的问题,甚至间接导致了后来甲午战争中塞防与海防皆失的尴尬局面。——摘编自王熙《四个维度看近代中国国家安全战略思想的嬗变》等(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与西周相比,近代国家安全思想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原因。(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中国”概念的历史演进“中”指居中集众之旗,引申为中心、中央;“国”指执戈捍卫之城。“中国”初义是“中央之城”。二里头文化所处的洛阳盆地乃至中原地区就是最早的“中国”。——摘编自冯天瑜《“中国”的古今演绎》“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摘编自韩愈《原道》金人进据中原之后,即沿袭汉族儒士这种“中原政权即是中国”的传统观念,认为自己占据中原就是“中国”。金人争正统,并不是为了将同时存在的几个政权排除在“中国”之外,不过是为金朝争得一定的政治地位,以便得到各个政权的承认。——摘编自赵永春《试论金人的“中国观”》贵国(英国)所愿者通商,中国所愿者收税。——摘编自1842年与英方谈判的清朝全权大臣伊里布《致英帅书》中国之名,别于四裔而为言。印度亦称摩伽陀为中国,日本亦称山阴为中国,此本非汉土所独有者。——摘编自章太炎《章太炎全集:太炎文录初稿》阅读材料,就你对“中国”的认识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达清晰。)36.(15分)【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1755--1759年,清朝出动数万军队平定叛乱,结束了天山南北长达数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清朝基本沿用汉、唐治理西域的办法,在新疆实行以军事为主的军府制度,设置伊犁将军为最高军政长官。在汉、回农民聚居的鸟鲁木齐,清政府采用与各省一致的郡县制,而塔里木盆地是维吾尔族的聚居区域,清政府则基本保留其原有的伯克统治制度。1759年,清朝从内地抽调满、汉、回等官兵到新疆驻防;清政府还在天山南北开展了大规模的以屯田垦荒的生产活动,改变了新疆长期以天山为界“南农北牧”的经济格局。清朝对新疆地区原存在的两大宗教——伊斯兰教和喇嘛教(藏传佛教)均采取以政教分离为中心的保护、利用政策,对各族群众的正常宗教活动给予保护,并重新修建了一些寺院。——摘编自齐清顺《清朝对新疆的治理与开发》(1)很据材料,概括清朝前期治理与开发新疆的主要措施。(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请期前期对新疆治理与开发的影响。(7分)37.(15分)【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秋瑾,号竞雄,又称鉴湖女侠,浙江省山阴县(今绍兴市)人。1904年她与陈撷芬发起成立中国第一个妇女革命团体“共爱会”。1907年1月,秋瑾在上海创办《中国女报》,她在上面发表的一系列文章,不仅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妇女所处之悲高三仿真一文科综合第15页共16页下载最新免费模拟卷,到公众号:一枚试卷君惨境遇,而且还探讨了摆脱这种境遇的途径。首先,秋瑾自己以身作则,毅然结束不幸福的婚烟,与王廷钧离婚,而且敢于仗义执言,劝导别人摆脱不平等的婚烟。其次,她在一篇演说词中号召:“如今好学堂也多了,女子工艺也兴了,但学得科学工艺,做教习、开工厂,何尝不可自己养活自己呢!”秋瑾还提倡在中国创办女学,因为“女学不兴,种族不强”。她还先后创办了明道女学,寻溪女学等。值得一提的是,秋瑾认为妇女只注重自身的解放还不够,还要积极参加到政治斗争中去。秋瑾不仅是一个女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个诗人。她写了大量诗歌,表现了她坚决的革命意志和沸腾的爱国主义热忱。“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的诗句,充分表现了诗人为革命而准备献身的精神。——据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纲要》和杨晓梅《思潮涌动与近代中国》整理(1)根据材料,概括秋瑾认为解放妇女的主要途径。(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秋瑾体现的时代精神。(7分)ABBDCCABCACB41.(1)特点:涉及领域广泛;以政治安全为核心;制度建设与思想领域相结合;重视农业生产;加强军队建设;统筹军事部署;神权统治与社会伦常相结合(阴阳和谐,天下大同);国家重视(每点2分,任答3点6分)。意义:增强了西周的国家治理能力;维护了西周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为后世国家安全思想提供借鉴。(每点2分,共6分)(2)变化:从关注统治稳定到强调救亡图存;从强调民族认同到维护民族独立;从传统的”夷夏之防”到放眼世界;从“以农为本”到重视工商;从关注国土安全到强调海陆并重(每点2分,任答3点6分)原因: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的加深;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天朝上国”观念的动摇;西方思想的传入;有识之士的积极推动。(每点2分,任答3点共7分)42..示例:论题:“中国”一词的内涵随时代变迁而不断丰富。(2分)阐述:“中国”原本是一个地域概念,指的是以黄河中下游为中心的中原地区。因生活在中原地区的华夏族较早进人文明时代,“中国”也成为华夏族的代称之一,与“四夷”相对立。从春秋战国一直到清中叶,随着民族交融及民族政权的封建化,华夏认同不断发展,“中国”逐渐作为一种政治实体和“正统”的象征为中原汉族政权及周边少数民族政权所接受。近代以来,随着列强侵略以及西方近代地理知识、民族观念的传播,人们对“中国”的认识逐渐趋于客观理性,将“中国”作为“中华民族”长期生存和繁衍的政治依托的信念逐渐强烈,“中国”一词的内涵得到进一步的丰富。(8分)综上所述,“中国”既是一个地域概念,也是一个文化概念、政治概念。“中国”一词内涵的变化,折射出社会转型和时代变迁的诸多特征。(2分)(“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分的唯一标准)45.(15分)(1)政治上:因俗面治,实行军府制度;军事上:平定叛乱,推行军事驻防:经济上:开展屯田基荒;宗教上:实行政教分离。(8分)(2)促进了新疆经济发展,改变了传统经济格局;完善了治疆方路,强化了中央集权;促进了民族融合,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开发了新疆,加强了与祖国内地的交流:治理了边疆,巩固了祖国边防。(任答三点,7分)(1)途径:妇女要自己掌握自己的婚姻,争取婚姻自由与平等;使妇女参加社会职业,谋求经济生活的自立;创办女学,使妇女受到必要的文化教育;妇女应该积极参加政治斗争,投身民主
本文标题:历史试题和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3214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