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课文 《外国诗》教案(实用3篇)
好文供参考!1/15课文《外国诗》教案(实用3篇)【引读】这篇优秀的文档“课文《外国诗》教案(实用3篇)”由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此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下载吧!《外国诗两首》教案1知识目标:1、了解济慈和叶赛宁及其田园诗的特点。2、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的构思艺术。能力目标:1、诵读体会诗歌的情境、意蕴和诗人的思想感情,2、揣摩精美语言,领悟诗歌的意蕴美和声韵美。3、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方式学习诗歌,培养学生自学诗歌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大自然的情感;能从诗歌中获得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教学重点:反复诵读,领悟诗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教学难点:自学《夜》教学方法:诵读感悟法,小组在实践中学。课型:新授课好文供参考!2/15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设计:在这个单元学习中我们一起赏过了雪,听过了雨,看过了星,今天我们要来一个“垄上行”,到田园去走走。说到田园诗,大家想到什么呢?引导学生复习田园诗知识,背诵过去学过的田园诗,如《过故人庄》《饮酒》《归园田居》等,列举熟悉的诗人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等。二、教读新课。1.指名朗读第一首诗,正音。2.简介作者和时代背景。引导学生阅读注释①,教师补充:济慈(1795—1821),英国诗人。1795年10月29日生于伦敦。9岁时父亲去世,母亲改嫁,济慈和两个弟弟由外祖母收养。15岁时母亲又病故,外祖母委托两名保护人经营他们兄弟的财产。起初济慈是学医的,他喜好文学,但对医学并不厌弃,通过考试获得内科医生执照,还继续学习外科。直到1816年11月间,济慈才决心放弃医学,从事文学创作。他的诗诗中有画,色彩感和立体感都很强。他认为,一个大诗人对美的感受能压倒或抵消一切其他的考虑,这就是他的“天然接受力”的思想。他曾说,他可以深入到一只麻雀的性格中去,好文供参考!3/15同样可以“在瓦砾中啄食”。济慈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中最有才气的诗人之一,他的诗对后世的影响很大,维多利亚时代诗人、唯美派诗人、“意象派”诗人都受到他的影响。可惜正当他初展宏才的时候,就不幸与世长辞,时年才25岁。3.学生朗读,整体把握诗歌的基调,注意处理朗读语调及轻重音的正确掌握。4、这首诗在构思上有什么特点?(提示:开头一句与“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相对应,分为两部分,动静相衬,意境优美。)5.理解虫鸣的象征意义。诗人创造蝈蝈和蛐蛐的意象,表露了济慈的创作思想,即诗应该给人以安慰,并提高人们的思想。蝈蝈和蛐蛐充满活力,它们的鸣声周而复始,永不停息,那就是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鼓舞人们乐观地对待生活。三、诗歌创作学生模仿课文自己吟诵一节,课堂朗读交流。鼓励学生大胆创作,大胆交流。四、布置作业。熟读成诵,在理解诗的思路结构的基础上背诵这首诗。板书设计:盛夏——蝈蝈的乐音大地的诗歌充满生机严冬——蛐蛐的歌儿好文供参考!4/15第二课时自学《夜》1、课前准备:分小组学习《夜》,读、改写、画、唱、说等学习方式任选:请课代表牵头,自荐小组长组织小组准备。教师应适时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课文、适合个人特长的方法,也可参与其中,出谋划策,指点迷津。2、展示学习成果,体验成功感受:师:相信这样的模仿创作会培养出一大批诗歌爱好者,伟大的诗人也许就会在你们中间产生。好,下面到了百花齐放的时候,分小组自学“夜”,然后我们上台交流。请各个小组课堂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师生自由点评。在自学和点评的过程里,教师只起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要让学生感到自主学习的快乐,评价时多关注学生的优点,特别保护学生的积极性。3、教师出示问题:诗歌抓住了“夜”什么特点?诗歌传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讨论明确:静谧、美丽的夜;安适、宁静的心境。4、试比较《夜》与《蝈蝈与蛐蛐》的异同。生:两首诗都是描写大自然,但表现的却是大自然的不同好文供参考!5/15方面。朗读前者时可以感觉到诗歌充满生机活力,后者中夜的静谧是需要从字里行间细细品味。生:诗歌第二节中写“只听见溪水轻轻地歌唱”,是以动衬静的写法。而《蝈蝈与蛐蛐》中运用的是以静衬动的写法。生:最后一行诗中的“披”字,赋予明月以人的灵性,写出了月亮的多情。也可以看出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这种情感和第一首诗是一样的。生:第二节和第四节中都写到“夜来临,四下一片静”、“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这反复重复相同的话,给人感觉像唱歌一样,最好听的地方重复多次,令人印象深刻。这和第一首诗第1行、第9行的作用差不多。师:是的,反复吟诵,造成了诗的节奏美、形成回环复沓的旋律美,深化了夜静谧、美丽的氛围。诗人此时的心境与诗歌的意境是一致的,那么安适、那么宁静。我们从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夜、对于自然万物的喜爱与赞美。请大家深情朗诵诗歌。(全班朗诵)5、课堂小结:面对大自然,诗人总有唱不完的歌。即使是极为平常的昆虫叫声,在诗人笔下也会变得情味浓郁,富有内涵;即使是极为平常的夜景,在诗人笔下也能变得美丽而熠熠生辉。人们常说,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诗歌的感悟有所不同。但是,赏析诗歌的方法是相通的。我们今天这有限的好文供参考!6/1545分钟,只是为同学们提供了一次赏析实践的机会,希望以后你能运用我们今天学到的方法,真正进入诗歌美妙的境界。6、布置作业:熟读诗歌,摘抄优美的诗句。板书设计:《外国诗两首》夜静谧美丽的夜色反复吟诵安适宁静的心境以动衬静《外国诗两首》教案设计2一、基础知识1.给加点字注音。虔信颤抖镶嵌露水2.解释下列词语。深邃____________________晨曦____________________3.莱蒙托夫是_______国诗人,休斯是______国诗人,被称为_____________。二、阅读理解我了解河流:我了解像世界一样古老的河流;好文供参考!7/15比人类血管中流动的血液更古老的河流。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晨曦中我在幼发拉底河沐浴。在刚果河畔我盖了一间茅舍,河水潺潺催我入眠。我瞰望尼罗河,在河畔建造了金字塔。当林肯去新奥尔良时,我听到密西西比河的歌声,我瞧见它那浑浊的胸膛在夕阳下闪耀金光。我了解河流:古老的黝黑的河流。我的灵魂已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1.你怎样理解“河流”这一高度凝练的意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二节诗在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三节诗列举了四条河流,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古老的黝黑的河流”比喻:______________。5.最后一节在文中有何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好文供参考!8/15三、写作训练摘录你最喜欢的一句或几句诗(课内外均可),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参考答案]一、基础知识ánchànqiànlù2.深远;太阳初升时的微光。3.俄美哈莱姆的桂冠诗人二、阅读理解1.可以把它理解为历史的象征。2.承上启下。3.这是诗人以夸张的手法回顾历史,“我”的身影掠过亚、非、美三大洲,从古代到现代,在每一个地方都有令“我”难忘的河流。4.黑人的历史。5.这是诗人代表全体黑人发出的自豪的宣言:黑人种族是有着悠久传统的种族,强化突出了主题。三、写作训练略《外国诗两首》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好文供参考!9/151、知识与技能:⑴了解莱蒙托夫、休斯的经历及其创作。⑵领略诗歌深厚的文化底蕴。2、过程与方法:品味诗歌语言,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的内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感受诗人的爱国思乡情怀。教学重点1、了解诗歌的深厚文化背景。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及诗人由此抒发的思想情感。教学难点由于民族文化背景不同,准确地把握诗人的意念和情绪并深入诗中的意境。教学准备多媒体cai课件。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研讨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爱国主义是诗歌的永恒主题,是民众。更是诗人好文供参考!10/15的永恒歌唱。在我国诗歌长河中是这样,在外国优秀的作品中也不乏其例。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外国诗两首》,去聆听俄罗斯诗人莱蒙托夫和美国诗人休斯的吟唱。(板书文题、作者)二、资料助读1、密哈依尔•莱蒙托夫(1814~1841)十九世纪俄国继普希金之后的伟大诗人。十四岁开始写诗,1837年他为普希金因决斗而死写的《诗人之死》一诗名震文坛。由于反抗专制统治,因此屡遭流放和入狱,最后死于预谋的决斗,年仅二十七岁。《祖国》发表于1841年4月号的《祖国纪事》杂志。1839年俄国斯拉夫派诗人霍米亚柯夫发表一首《祖国》,认为俄罗斯的伟大在于人民的温顺和对东正教的虔信,沙皇统治集团的御用文人也借爱国主义来炫耀他们的文治武功,莱蒙托夫针锋相对地提出了自己对祖国的“奇异的爱情”,把祖国美好的大地和勤劳的人民视为祖国概念的真正内涵,表现出他想了解和接近人民并休戚与共的强烈愿望。2、休斯(1902~1967)美国黑人诗人、小说家,美国黑人文艺复兴运动的领导者,被誉为“黑人桂冠诗人”。休斯写过小说、剧本、自传和新闻速写,以诗歌方面的成就最为突出。他创作了十多部诗集,比较重要的有《哈莱姆的莎士比亚》《单程票》《延迟的梦之蒙太奇》等。好文供参考!11/15三、研读《祖国》1、学生听读课文录音,整体感知诗意。教师提示:诗句“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是解读诗意的关键。诗人把对祖国的感情比喻为“爱情”,统摄全诗。2、学生自由诵读,认真领会诗句、诗段所表达的意思,思考:从诗歌内容看,诗人对祖国奇异的“爱情”指什么?明确:诗人没有用豪言壮语去盛赞祖国的光荣历史、英雄业绩,也没有去歌颂名山大川,无尽宝藏,而是以平实的笔调描写俄罗斯原野的景色和农家生活。平实中见真情,奇异的“爱情”表现在诗人把自己对祖国的爱和对俄罗斯大自然、对普通百姓的爱糅合,化为一体;即对俄罗斯山河景物和淳朴乐观的人民的热爱。3、思考:《祖国》一诗充分显示了诗人在描摹自然景物上的卓越才能。诗中构置了哪些充满浓郁诗意的画画?明确:诗人对俄罗斯山河风景和人民生活热烈讴歌。冷漠沉静的草原,随风晃动的森林,奔腾的激流,村间的小路,苍黄的田野,闪光的白桦,苍茫的夜色,颤抖的灯光,远近相映、声色兼备,把俄罗斯山河的雄壮之美和秀丽之美交织在一起,构成一幅绚丽变幻而朦胧流动的画面。打谷场丘堆满丰收的谷物,农家茅舍覆盖着稻草,小窗上的浮雕窗板,更有节日夜晚,农人醉酒笑谈、尽情舞蹈的场面,恰似一幅绝妙的民俗图,洋好文供参考!12/15溢着俄罗斯的生活气息。4、合作研讨:诗人所抒发的爱国之情主要是通过描写俄罗斯的夜色及夜色中人们的活动来表现出来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明确:诗歌在对原野景色和农家生活的描述中,隐含着诗人对祖国的真挚感情,即“真实地、神圣地、理智地理解对祖国的爱”(比勃罗留波夫语),这种爱是真实的,也是最本色的。5、改写诗句,歌唱祖国:⑴诗歌的第二节和第三节以分号为限,可分为五小节,任选一节改写成散文,必须用进下列词语:温馨宁静质朴简单美不胜收刻骨铭心⑵教师出示自己的范文,如第四小节,可以改写为:我喜欢这样的温馨宁静的时刻:一个人静静地坐在小村的路口,看看那堆满谷物的打谷场,从那里飘来阵阵丰收的馨香;再回头望望那覆盖着稻草的农家茅房,在暮色中静默无言,是那样和蔼可亲;在那镶嵌着浮雕窗板的小窗后,是乡亲们质朴简单的日子……这样平常而普通的乡村风景,在我眼里美不胜收,因为,我刻骨铭心地爱着这片土地!⑶学生活动,交流。四、指导自读《黑人谈河流》1、学生自由诵读全诗,整体感知诗意。好文供参考!13/15教师提示:这首诗在语言结构上。长句、短句互相交错,参差跌宕;四个排比句,上半句结构相似,下半句发生变化。均不相同。这样的变化既有涛行结构整齐均衡的一面,又不失之呆滞化一;既有诗行形式上的跳跃,又不失节奏上的宫商之声。2、学生合作研讨:⑴诗人想通过谈“河流”来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明确:在《黑人淡河流》一诗中,“河流”是个高度凝练的意象。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历史的象征。黑人对河流的追溯,就是对自身历史的追溯。就是对祖先和故土的寻根。⑵“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应该
本文标题:课文 《外国诗》教案(实用3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3245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