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通用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通用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通用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一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一篇】教材分析: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见到很多表面凹凸不平,但纹理却非常美丽的物品,把这些物品纹理拓印下来,就可以获得和拓印物相似的形象,观察到不同的肌理效果。设置此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有趣的美术活动中了解和掌握拓印的简单方法,认识、发现、探索拓印产生的纹理所具有的自然美感。拓印分为干拓和湿拓两种,其方法简单易学,操作性强,是一种易被儿童掌握的有趣的美术活动形式。本节课向学生介绍了湿拓的简单方法,教材中出示的图例包括:1、不同类别的拓印物,提示学生可拓印的物品种类很多,要深入生活去发现,去搜集。2、湿拓的方法步骤,便于学生自学和探究。3、学生的示范作品。有的用不同拓印物拼组而成,有的是同一件物品重复拓印的作品,还有的是拓印后再巧妙添画组成形象的。这些作品构思巧妙,可用来启发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拓印出有趣的作品来。教学目标:1、发现、认识生活中美丽而有趣的各种纹理。2、尝试不同物品、不同方法的拓印;掌握湿拓的一般方法。3、体验拓印花纹的自然美感和形式美感。教学准备:一块刻有花纹的底版和一张普通的光滑板,各种物品若干,范画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游戏导入今天老师首先要来变一个魔术,想请一个小朋友与我一起合作。布下一块刻有花纹的底版和一张普通的光滑板请你把手伸到布底下,告诉大家你摸到了什么?你认为这里面会是什么花纹呢?现在老师用不着看也能把底下的花纹“画”出来,你相信吗?教师示范用蜡笔拓印请你检查一下这个图案是不是跟底下的相同呢?这种方法就叫做拓印。参考资料,少熬夜!二、新课教学1、摸一摸那么另一块板能不能也印出来呢?我们也来试试(教师示范)为什么它就印不出来呢?动手摸一摸你身边的物品,是不是所有的物品都能够用来拓印呢?什么样的东西能拓印?(表面粗糙或有突起的花纹)老师这里有一些东西,你看看哪些是可以拓印的,哪些不行?(请学生投影仪是分类)2、说一说看看你周围的物品,告诉你的同桌,你找到了哪些物品,哪些能够用来拓印。(听学生的反馈,大家一起评评他们说得对不对你觉得大自然中会有哪些东西可以用来拓印?学生举例3、找一找今天我们要到校园里去找一找了,把你认为能用来拓印的东西找来,放到自己的袋子里。三、课堂小朋友找到了好多有趣的东西,它们都有各自的纹理,回到家中再看看身边有没有好看且有突起花纹的物品,一同放到你的袋子里,并带好蜡笔。第二课时一、回顾导入上节课我们找了很多有纹理的物品,今天我们就要动手来印了。二、拓印1、讨论你用什么方法把物品上的花纹印下来呢?(学生回答)印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呢?(教师示范错误的画法,提醒学生应该注意到:少用力,不移动,同一方向涂,选择较深的颜色)2、试一试试试你能不能印出好看的花纹。3、比一比比比谁印得最清楚,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印的,注意到了什么?三、组合拓印一张叶子印出来的还不算漂亮,我们可以把叶子组合成一张画,再印就更漂亮了。(出示示范作品)四、尝试练习尝试通过组合的方法再印一幅美丽的拓印画。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二篇】参考资料,少熬夜!课题:认识美术工具第1课时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认识各种美术工具和材料。2、引导学生用不同的美术工具和材料,大胆、自由的表达自己的各种想法。3、引导学生在认识美术工具和材料中对美术课产生兴趣。教学重、难点: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对美术创造产生浓厚的兴趣。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蜡笔、水笔、钢笔、毛笔、油画笔、水彩颜料、橡皮泥、陶土、剪刀、图画纸、宣纸等美术工具和颜料。(2)教师准备一些可用来绘画、雕刻、拓印、拼贴、编织的自然材料和人造材料。(3)教师搜集由各种工具和材料制作的美术作品(中国画、水彩画、版画、雕塑、剪纸、素描等)教学活动设计:(1)引导阶段:教师在课前利用旧衣服自制一挎包,放入各种美术材料和工具。上课时让学生上来抽奖:抽出一样来让其他人说说这是什么东西?是干什么用的?引起学生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都掏出来后,教师选几样常用材料当场操作、示范。并出示不同材料所作的美术作品,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了解不同材料的性能及特点和不同的表现效果。(2)发展阶段鼓励学生学用自己感兴趣的工具和材料进行创作,以体会工具和材料的性能。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尽量鼓励学生大胆、自由的表现,使学生对美术课产生兴趣。(3)收拾与整理;作业完成后,应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环境的卫生、整洁。课后拓展:寻找自己家中或周围可用来绘画、粘贴、拓印、拼贴编织的各种自然材料和人造材料进行尝试性的美术创作。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三篇】第3课时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点与线,自由表达自己想象中的画面,体验绘画与创造的乐趣。2、引导学生把生活中常见的建筑、人物、字母及各种自然物体,用点、线、面概括成的形态进行重新组合,绘制成非具象参考资料,少熬夜!的画面效果,产生丰富的想象空间。教学重、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点线面作画。教学准备:(1)师生课上要使用的:蜡笔、水笔、色彩纸。(2)供学生欣赏的相关计算机图像、中国画资料。《康定斯基作品选》。教学活动过程;(1)引导阶段:1、欣赏《康定斯基作品选》、计算机图像资料和中国画资料中各种由点、线组成的画面。引导学生打破常规的具象描写思维模式,用点线自由表现自己对事物的感受、从中感受到绘画与创作的乐趣。2、通过欣赏引导学生用比一比、说一说等方法了解线的粗细、点的大小、色彩的变化、画面的节奏以及其协调性。3、出示各种常见的线材料,请学生说一说他们的名字、比一比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形状细长。不同点:材料不同、有的直、有的弯、有粗有细、颜色不同。)4、线材料变成点材料:教师把纸条揉成团、把纸条、绒线和绳子剪成小段或碎片。引导学生观察他们的形状都发生了什么变化。引申:再将点材料拼摆成线材料。(2)发展阶段:1、体验用不同的笔画成不同的点和线;2、采用单线、涂色及剪贴等形式来表现自己对事物的感受。3、鼓励学生选择各种点线面组成新的画面。利用手中的各种工具试着绘制一至两张与众不同的画面。一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四篇】教学目标:1、学习搓、团、捏、拉、压和接等泥塑的基本方法,用彩泥表现各种“小点心”,体验材料的美感。2、培养学生大胆想象、勇于创造及表现的能力。3、培养学生对泥塑活动的兴趣。4、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教材分析:1、编写思路。美术课里让学生玩黏土,不单单是为了满足他们爱玩的天性,也是为了引导他们在玩泥中发展动手创造的能力。泥塑可训练学生手指小肌肉的灵活性,培养他们掌握物体整体概念的能力。对花式“点心”的不同造型训练,逐步引导他们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整体地观察事物。课中利用黏土的可任意塑造、随意揉捏的特性,让学生在揉捏造型中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和百折不挠的奋斗。本课采用欣赏同龄儿童制作的花式“点心”,引发学生的联想,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大胆进行造型练习。通过给花参考资料,少熬夜!式“点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本课是学生第一次学习黏土造型,操作技法训练不易过难。同时加强教育工作,告诉学生,怎样保持衣服、桌面、地面和双手的清洁,怎样与同伴建立友好合作的关系。培养学生对创造的自信心,教育学生珍惜自己的创造成果。2、重点、难点。重点:简单的“点心”造型、色彩的搭配。难点:造型的变化。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课前准备(学生)彩泥或相应的材料(陶泥、面塑)、泥工板(塑料板或铅画纸)(教师)课件、实物点心教学过程1、导入。(1)出示课件:欣赏歌曲《生日歌》。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况,说说自己或家人是如何过生日的。从学生的答案引出蛋糕,让学生说出蛋糕的造型、色彩。讨论后教师出示各种造型的蛋糕图片(或课件演示),介绍蛋糕的种类。(2)结合课件,引出点心的概念,并让学生简单介绍有关点心的一些知识或趣闻。(3)揭示课题,提出要求:尝试利用彩泥制作各种花式“点心”。2、探究泥塑方法。(1)鼓励学生动手玩玩手中的彩泥,上台演示。交流归纳出搓、团、压及拉等方法。(2)提示学生从色彩的搭配、造型拟人化等方面进行想象,鼓励学生讨论泥塑的方法和步骤。3、学生创作。(1)提出作业的主题:用彩泥做几个好看的花式“点心”。(2)给自己做的“点心”取一个好听的名字。(3)教师巡回指导,练习前提醒学生卷好袖子,注意在泥工板(或铅画纸)上作业,保持衣服和桌面的整洁。学生作业不要求做得很像、很精细。4、作业展评。(1)用“点心店”、“西饼屋”等形式展示作品。通过“选购自己喜爱的点心”的方式对作品进行。(2)收拾和:作品完成后,提醒学生收拾工具材料,保持环境卫生、整洁,课后洗手,养成良好的学习和卫生习惯。5、课后拓展。尝试用其他材料(彩纸、布、棉花等)制作“点心”。
本文标题: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通用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3278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