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教案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教案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教案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一篇】教学目标1、自己发现和运用识字方法,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2、能发现细心、长期观察的乐趣所在。3、能背诵“日积月累”部分。教学重难点自己发现和运用识字方法,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教学媒体准备使用准备“爬山虎”图片,提前布置学生观察感兴趣的事物。教学过程一、读读写写1、检查读音,交流识记方法:⑴自由读记,标出本组所学生字。⑵小组读认,读中正音。⑶全班交流读,交流难记字形识记方法。2、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再次识记。3、听写词语,注意书写正确规范。(自我表现)4、选择两个词语造句。(小组交流)二、读读记记1、读中正音:⑴指名读词,随时正音。⑵齐读。⑶同桌互读,一人随意快速地指点,另一人读。2、解疑说话:⑴提出不懂的词语,共同交流解题。⑵自由选择一组词,说一段话。三、我的发现1、出示“爬山虎”的图片,自主观察,交流发现。2、出示文中语句,读通、读懂,发现作者细腻之处。3、作者为何能把爬山虎的脚写得这么细致、具体?4、分角色读“小林”“小东”的话。5、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课后从其他阅读材料中摘录类似的语句,积累在摘抄本上。四、成语故事1、认识事物需要对某一事物进行细致、长期的观察,其他事情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胸有成竹》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2、学生通读故事,了解故事内容。3、故事中的哪些语言给你特别深刻的印象?参考资料,少熬夜!4、文与可的笔下为什么能出现一竿竿生动传神的竹子?(明白“观察”与成绩的必然联系。)5、交流成语含义。举出生活中的例子说明“胸有成竹”的意思。五、日积月累1、有人对每月具有代表性的花也作了细致的观察,编了一首歌。先听老师唱唱。2、学生小组内读读,解决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老师巡回倾听,给予帮助。3、抽读正音。4、细读,你发现这段话有哪些特色?哪些词句用得特别精妙。5、熟读成诵,吟唱成诵。6、拓展:课后有兴趣的话,用一种花名,依照短文的句式说两句话。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二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正确地朗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并能理解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并能试背描写梅花的句子。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思考,能联系上下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能按顺序对照插图介绍三味书屋的陈设。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阅读中感受鲁迅先生那种“为革命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一生”的伟大精神,树立起珍惜时间的观念。教具准备:挂图、生字卡教学时间:两教时第一课时一、导入1、谈话:大家有没有听说过“鲁迅”这个名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1篇关于鲁迅的课文。2、板书课题:13早,生齐读课题。3、质疑: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为什么用“早”作课题?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1、带着上述问题自读课文。要求:标出节次,划出生字词以及认为难读的地方。2、自学生字新词。3、提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共同解决。4、快速阅读课文,回答: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三、指导分段1、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2、按照游览“三味书屋”的先后顺序给课文分段。3、班级交流。参考资料,少熬夜!四、指导朗读1、提出难读之处。2、教师指导朗读,学生练读。3、指名读。五、精读指导1、总体感受。自由朗读课文,回答:课文为什么用“早”作课题?2、第一部分⑴指名读,质疑:从这节中你知道了什么?⑵齐读本节。3、第二部分⑴过渡:“三味书屋”到底是什么样子?它有哪些特别之处?⑵自读2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三篇】学习目标1.认识本课11个生字。2.知道本文写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了解到毛主席平易近人和真切关怀人民的美好品质。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课前准备搜集毛主席的生活小故事。关于“花山”的背景资料。教学过程↘自由读课文,认清生字生词,自主提出不懂的问题比如:(1)毛主席为什么要请群众回来碾米?还给群众沏茶喝?(2)毛主席说服警卫员的那段话怎么理解?(3)怎样理解课文结尾的那一句话?(4)这篇课文表现了毛主席怎样的优良作风?↘初读课文,感知内容课文主要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结合学生的发言,教师板书:请群众回来碾米,给群众沏茶喝,帮母女俩推碾子。)↘再读课文,画出自己感受比较深刻的。句子(建议:画出毛主席对警卫员说的一段话和课文结尾的那一句话,留待再读时深入理解;其余语句可引导学生自己去体会理解。)↘进一步自学课文,并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挑选课文中的某一部分来练习朗读,解决问题↘在四人小组中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全班交流(从毛主席让警卫员请群众回来碾米和给群众沏茶、替母参考资料,少熬夜!女俩推碾子这三件事上可以看出来,他不愿为自己一个人的工作而耽误全村群众吃饭,还给群众沏茶喝,帮他们推碾子,充分表现出毛主席关心群众,把自己视为群众中的普通一员的好作风。)(从毛主席教育警卫员的那一段中也可以看出来。这段话讲了三层意思:一是革命需要老百姓的支持,二是革命也正是为了全国的老百姓,三是教育警卫员不要把他摆在特殊位置上,这也说明毛主席充分认识到人民群众在革命中的重要作用,他更愿意和群众打成一片。)(理解最后一句话: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说说老人为什么会说出这样的话。)↘课外延伸让学生拿出自己搜集的小故事,讲给大家听,可也谈谈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写1篇读后感。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四篇】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各种方法,把课文读通顺。2、引导学生通过默读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清孔明借箭的前因后果,进一步感知作者叙述故事和刻画人物的方法。3、引导学生联系全文内容,理解全文中心句,认识孔明、周瑜这两个人物的特点。4、帮助学生认识“瑜、曰、吾、晌、嘱、擂”;会写“曹、瞒、吾、嘱、勿、诈、擂、呐”;理解“妒忌、军令状、迟延、调用、奇谋、神机妙算、欣然而立、军中无戏言”等词语。5、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把对名著《三国演义》的认识加深、扩大。教学重点、难点:1、让学生读懂课文,在读的基础上,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胆有识,足智多谋。2、能从课文所描写的人物性格中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作用。教学准备:1、师生共同阅读《三国演义》中有关孔明借箭的内容资料。2、查阅搜集介绍诸葛亮及故事中人物的文章或相关资料。3、船模型及相关的演示材料。教学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各种方法,把课文读通顺。2、学习生字新词。3、初读课文,了解文章结构。参考资料,少熬夜!4、介绍文章的背景、人物。教学过程:—、揭题激趣。1、启发入题,了解出处。《孔明借箭》这篇课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的前半部分,有所删改。是—篇历史题材的课文。学习本文时,首先要弄清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还要弄清故事中写了哪几个历史人物,人物之间的关系怎么样。2、简介背景,了解人物。(1)东汉末年,正值孙刘联合抗曹之时,诸葛亮奉刘备之命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孔明借箭》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一历史阶段,也就是我们以前学过的《赤壁之战》之前。(2)了解曹操、周瑜、诸葛亮、鲁肃各是怎样的人,之间关系如何?(曹操是汉室的丞相,周瑜是孙权手下的大将,诸葛亮是刘备手下的军师,鲁肃是协助周瑜统率三军的。诸葛亮和鲁肃都是主张孙刘两家联合抗曹的人。课文通过孔明借箭一事,赞扬了诸葛亮的聪明才智。)二、自读课文。1、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请教老师和同学,读通课文。有不懂的问题可以提出来。2、自学生字新词(划出生字新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义)。3、填空练习,了解大意。
本文标题: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教案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3306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