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一年级数学教案(精编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一年级数学教案(精编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一年级数学教案(精编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一年级数学教案1教学内容:教材第14页例3、做一做的内容教学目标:1、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7、6。2、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重点难点:引导学生通过数据的观察直接说出想加算减法的思考过程。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11-814-913-815-911-917-912-816-82、看卡片,说出()里应填多少。6+()=128+()=135+()=117+()=149+()=166+()=133、12-8=4,说一说想的过程。二、新授1、出示例3。(1)观察画面,理解图意,用自己的。语言叙述画面内容。(2)出示鱼缸画面,请学生数一数,鱼缸里有多少条金鱼?(13条)(移动画面,黑金鱼隐藏到水草后)再让学生猜一猜隐藏到水草后的红金鱼有几条?(学生分组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参考资料,少熬夜!(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列出算式。137=6谈一谈你是怎样想的10-7=37+6=133+3=613-7=6[谁有不同的想法?让大家看看你的算式,猜猜你是怎么想的?](4)小结:刚才大家动脑筋想出了四种不同的思考方法,这几种方法都很好。(5)改变题意:一共有13条金鱼,6条黑金鱼,红金鱼有多少条?(6)学生独立列式,并说一说思考的过程。13-6=7想:10-6=44+3=7还可以这样算;7+6=1313-7=613-6=7三、检测与反馈1、完成P14页的做一做第1题。[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2、做一做第2题。[观察比较使学生感受想加算减法的简捷性。两个不同的减法算式利用的是同一个加法算式。]3、完成P14页做一做的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提问上下两个□间的关系。]四、总结并布置作业。板书设计:十几减7、613-7=613-6=710-7=37+6=1310-6=43+3=613-7=64+3=7还可以这样算;7+6=1313-7=613-6=7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学习,在四种算法的比较中,学生已习惯使用想加算减法来口算,体会到了想加算减法的简捷性,体会到了算法的多样化。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和“=”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参考资料,少熬夜!2.使学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3.培养学生互相谦让、团结友爱的良好品德。4.培养学生初步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学生认识“》”“》”和“=”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9只小猴、4个梨、3个桃、2根香蕉;1-5数字卡片;学具盒。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一)认读1-5各数。(二)排序。教师在黑板上摆上3、1、5、2、4。让学生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二、探究新知(一)观察主题图,回答问题要求:看图听故事。教师讲故事:有几只猴子到山上玩耍。他们又是玩水又是捉迷藏,玩得可高兴了!到了中午,他们又累又渴,于是他们跑到山上采了许多水果,来到草地上吃。同学们,你们能猜出猴子他们采了什么水果吗?(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回答后,教师再出示主题图。师:“同学们,你们猜对了吗?”“你们再仔细看一下,猴子采了哪些水果?分别是多少?用哪一个数字表示?”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应在黑板上贴出水果图,并标上数字。(二)引导学生学习“》”“》”和“=”。1.教学“=”(猴和桃比)。(1)师:“如果每只猴子吃1个梨,够不够?”教师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竖排出来,说出谁多谁少。教师出示相应图片及数字。(2)教师说明:当桃和猴谁也不多,谁也不少时,我们就说3只猴和3个桃相等。(板书:“=”),等号是两条一样长的线,请学生跟读“3等于3”。(3)师:“同学们看看,等号两边的数有什么有趣的地方?你们还能举出其它例子吗?”2、教学“》”(猴和香蕉比)。(1)师:“如果每只猴子吃1根香蕉,够不够?”教师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竖排出来,说出谁多谁少。教师出示相应图片及数字。(2)学生观察得出,猴比香蕉多,也就是3》2(板书3》2)。(3)请学生观察“》”,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参考资料,少熬夜!开口大,朝大数。(4)师:“你还能举出哪些例子吗?”3.教学“》”(猴和梨比)方法同2。“尖头小,对小数。”4.请学生观察三道算式,小组讨论,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后,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相同数间用等于;开口大,朝大数;尖头小,对小数。5.发散思维。看看还有谁和谁能比,几大于几,几小于几?三、运用知识(一)教科书第18页“做一做”第1题。教师读题,请学生听清题意。1.左图:两边各有几只灯笼,谁多谁少,几大于几?2.右图:两边各有几只灯笼,谁多谁少,几大于几?学生独立填写,教师巡视,再拿几个学生的上投影仪上长方体讲评。(二)游戏:比一比1.师:“刚才我们学习了比大小,大家观察一下我们的教室,看一看哪些东西和哪些东西可以比的?谁和谁比?几大于几?”2.小组游戏:同桌间拿出学具,摆一摆,比一比,谁多谁少,几大于几?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精选3教学内容: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10页的内容、“做一做”及练习一第7、8题。教学目标:1、通过小数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高、有矮;通过合作交流,学会比较物体高矮的一般方法;知道高和矮是比出来的。2、培养学生观察、合作交流的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3。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难点、重点:掌握比较高矮的方法,会比几个物体的高矮。教学用具:积木块。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评价互动意图一、感知物体有高有矮1、引导比较找两个身高相差较大的学生比较2、板题:高矮参考资料,少熬夜!1、判断高矮2、读题比较大小、胖瘦宜肯定评价1、感知人有高有矮2、明确学习目标二、探究方法1、情境演示两个身高差不多的同学到前面分开站着,比较高矮2、布置活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3、汇报交流4、总结方法;直接比或作记号比等方法1、不能一眼看出谁高谁矮2、小组合作同桌3、以组为单位,汇报不同方法鼓励合作活动组间互评肯定方法鼓励求异思维1、激疑启思2、培养参与意识与合作能力3、培养思维创造性和语言表达力及自信力三、排队游戏人一组说说谁最高谁最矮2、逐渐增加小组人数,说说谁第二高1、判断并说明方法2、判断并说明方法组间互评,肯定鼓励1、培养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2、培养思维说理能力四、反馈练习1、第12页第7题(1)说出动物名(2)比较高和矮2、举其他喜爱的动物作比较反馈同桌纠错汇报,独立判√、×并改正鼓励互查1、培养审题的学习习惯,能自查、互查2、激趣五、学生活动1、摸高活动说一说怎样做摸得高(可站在地上摸,可跳起来摸)参考资料,少熬夜!2、摆高活动那积木或铅笔搭高不倒比较3、悄悄话游戏(1)表演两生上台,对一生说悄悄话:踮脚尖(2)判断思考谁高,问题出在哪儿?1、自由活动反馈2、合作活动观察判断反馈鼓励别出心裁鼓励别出心裁生评学生自由活动,符合儿童生理、心理特点,在游戏活动中激趣启思,激发挑战性与创造性。六、评价总结比较高矮要注意什么反馈学会总结教学注意事项:1、学生对实物的比较有许多生活经验。当两名学生上台作比时,学生观察比较的是两个人最明显的特征,高矮、胖瘦,提示又能区分大小、多少、长短等,对这类比较学生并不陌生。因此,本课的关键是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会探究比较的方法。2、指导学生探究时注意,学生日常学习行为习惯的培养;合作面先窄后宽;学生对不同方法的总结。一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4教学目标: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退位不进位)的计算方法。2掌握计算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2培养学生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教学准备:课件,小棒、计数器。教学设计:一、课前准备考考你。师说数,生说数的组成。二、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出示情境图,松鼠妈妈和小松鼠采松果,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参考资料,少熬夜!三、解决问题,探究算法。1.小松鼠和妈妈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25+4=29(个)通过多媒体演示,学生摆小棒、拨计数器等过程,让学生体会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算理。练习:32+5=5+74=74+3=2.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松果?(小松鼠比妈妈少采了多少个松果?)25-4=21(个)生经历动动手、动动脑,试着总结出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减法的算理。练习:38-6=77-3=四、完成练习,巩固新知。1.生独立完成课本52页第4题,集体纠错、订正。机动作业:课本第1题、第3题。五、课堂小结畅谈本节课的收获。板书设计:采松果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松果?25+4=29(个)25-4=21(个)
本文标题:一年级数学教案(精编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3310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