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普通高中应对高考综合改革的实践探索与思考
普通高中应对高考综合改革的实践探索与思考2023/X/XX一、引言新一轮高考综合改革,已在我省不断深入推进,其呈现出变化大、涉及面广、导向明确的特征,对高等教育提出了全新的更高要求,也迫使普通高中必须在全面把握改革政策的基础上做出相应的变革。关键是普通高中要在学校课程建设、学生选择力培养、选科走班教学管理等方面下足功夫,做足文章,彰显特色。重点是要为学生开发和提供适合个性发展的、多元的课程内容,引导学生基于个人兴趣、特长合理选科,使其所选择的学科能够更好地面向未来的大学专业,帮助学生完成知识、技能和素养等的储备,为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因此,进一步凝聚改革共识,增强改革内生动力,以学校全方位、深层次的变革推进国家高考综合改革落地见效,已成普通高中共同面对的重大课题。诸多实践层面的共性问题亟待大家以改革的精神和创新的方式加以解决。二、高考综合改革的目标任务分析只有深刻认识高考综合改革的背景、目标、任务、方向,厘清综合改革实施的脉络,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形成合力,才能找准行动变革的突破口和切入点,从而有效推进、落实高考综合改革。(一)改革的目标背景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进入新时期、新阶段,对人的个性发展、创新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树立科学的育人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破解高中教育单纯追求升学率、高等学校招生单纯以分取人的“一考定终身”“唯分数论”等弊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高考改革作出了全面、系统、明确的部署。xx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新一轮高考改革正式破题。各省市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分批次进入新高考模式。xx年9月15日,《xx省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正式发布,我省从xx年秋季学期起,启动实施高考综合改革,即自2024年起,xx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实行“3+1+2”考试模式和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录取模式,将统一高考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相结合。这些改革举措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倒逼基础教育对育人模式、评价方式进行变革,让教育尽快回归到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正确轨道上来。(二)政策体系及特点随着《xx省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和“方案”配套的两个“办法”、两个“意见”的出台,我省高考综合改革政策顶层设计越来越系统化,xx市也出台了《xx市教育局落实高考综合改革工作实施方案》《xx市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实施方案》等方案,共同构建起科学的“招—考—教—学”各环节整体联动的体制机制。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新一轮高考综合改革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具体举措,是由党中央、国务院决策和主导,由教育部具体组织各省市对标对表、分期分批实施的改革,其既是配套改革,更是综合性改革,是“国家战略”总体谋划的分步实施,凸显“自上而下”的显著特点。同时,本次改革涉及到教学、考试、招生、管理、评价等各个环节,涵盖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等各个层次,又彰显本次改革的全方位、立体式与系统性的特点。(三)改革的突破方向高考综合改革的实施,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触发了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深层次的变革。一是保障学习主体的基础性、选择性。首先,通过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从机制上保障高中学生学完、学好国家规定的所有必修课程,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素养基础。其次,通过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保证学生在完成必修课程的同时,有权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从而使学生的课程学习从“标配”时代进入“自选”时代。二是建立多元升学机制。通过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从分类考试、多次考试、考试科目设置、录取模式等方面寻求突破,力求扭转过去“一考定终身”的格局,为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的升学路径开辟通道。三是赋予高中和高校更多办学自主权。对高中学校而言学校的课程开发、开设的自主权会变得越来越多,学校教育也将由“统一的教学”逐渐向“全面且富有个性的教学”转变。高校招生方面采用“多元化录取机制”,学校有权根据办学定位和专业要求,确定选考科目、招生标准和招生办法等,选拔适合自己培养发展方向的学生。四是打通了高中基础教育与大学人才培养的衔接壁垒。通过改革,强化了高校与高中教育的关联性,以高中生的自主选课和高校选科招生为桥梁,增强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整体联动和贯通性,为多样化人才培养提供了机制保障。需要我们全面把握高考综合改革的突破方向,找准有效的突破口和切入点。三、学校推进高考综合改革的具体实践探索(一)重构学校课程体系,充分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为精准对接新高考,满足具有不同兴趣、不同水平、不同选考要求学生的学习需求,学校通过开发、整合,形成了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素养提升、个性特长发展和选择考试科目需求匹配的三大类、六大课程板块的“秉正”(“秉正”是学校文化核心理念)课程体系。通过基础课程实施,强化学生学科兴趣培养,力求让学生对语文、英语、数学产生强烈兴趣,引导学生至少对物理、历史两门中的一门有强烈兴趣,为实施“理科分层、文科分类、体艺分项”的选课组班策略打好基础。同时,学校统筹安排高中三年的课程模块,均衡有序开展课程教学,以确保教学时段安排的课程之间、年级之间的适切性、均衡性和学科学习的连贯性、可持续性。一是按规定开齐开足国家课程,并严格控制每周课程安排。二是统筹做好必修课程分层教学,杜绝为应对学考或选考挤压选修课程课时的情况,避免学生陷入高一、高二课程多、课时紧、负担重,高三年级只应对统一高考科目的困局。三是保证学生在高二结束时达到毕业学分最低要求(144学分)的同时,在高一全年级开设美术、体育校本课程,为学生在艺术、体育方面的个性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课程支撑,也为学校特色发展注入了活力。(二)加强生涯规划教育,全面提升学生选择力新高考的核心在于“选择”,学生学会选课就要及早规划好自己的人生,所以“生涯规划”已经成为学校的重要课程,通过认真论证、精心设计、合理安排生涯规划课课程,帮助学生探索自我、树立生涯规划理念、了解生涯规划的方法并付诸实施。1.健全培训机制,打造生涯规划指导梯队学校成立了生涯规划指导中心,以生涯规划指导手册为载体,为每位同学在指导中心建立生涯规划档案。同时,学校支持教师参加线上、线下的各类生涯规划专业培训,打造了由生涯规划指导教师、心理健康教师、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共同组成的生涯规划指导梯队,将生涯规划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构建学校生涯规划建设的立体格局。2.优化课程内容结构,凸显生涯规划课程育人价值学校课程开发中心组织专业教师团队基于学生成长和情感迁移需要,遴选涵盖重要学业观念、专业信息、职业特点、体验活动等有价值的素材,整合开发形成了包括通识性课程、专题性课程和实践性课程三大横线模块,涉及人生规划、职业规划、专业规划、学业规划五个横纵向层基的校本课程体系。主要依托选修课、生涯规划教育信息平台,采用分阶段、递进式的课程实施理念,对学生逐步普及生涯规划理念,实现学生生涯认知、生涯体验和生涯决策的课程价值目标。3.进行科学测评,为学生职业兴趣精准定位生涯规划指导中心利用xx市选课走班系统中的“生涯探索”模块,对学生进行职业兴趣、职业性格、学科兴趣潜能等方面的科学测评,建立学生职业兴趣基础数据库,并且依据数据分析给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单独指导。同时,学校还通过“卓越升学规划”等平台,对学生家长进行专业定位测评,综合评估家庭因素对于学生生涯规划的影响。4.拓展探索体验,为学生职业发展赋能一方面通过模拟法庭、科创空间等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引导学生参加职业体验、职业探索、模拟演练等活动,让学生主动发现自己的职业方向和生涯目标;另一面依托生涯规划指导中心和心理咨询室开展生涯咨询辅导,并通过生涯规划指导讲座和职业规划指导讲座,促进学生职业情感的培育、职业决策能力的提升。(三)全面实施选课走班,助力学生个性化发展1.探索“分层走班”教学,积累“双班”运行管理经验xx年开始,我校就开始尝试探索走班教学。在高中体育学科进行“模块”选课走班教学,积累模块走班的管理经验的基础上,高一、高二英语学科实施“一级两部”制,分层走班教学,即将3个行政班作为一个整体学部,把学部内的学生分为A、B、C三个层,6个行政班按两个学部分层走班教学。在实践中,逐步对走班教学中的排课问题、师资配备、行政班和教学班的双重管理等问题进行探索、研究。xx年开始又将全校社团活动等校本课程纳入选课走班排课体系。这一系列实践探索为选课与走班的全面铺开做足了理论上和实践上的准备。2.强化“群体”培训,提升相关“主体”的素养师生家长的认同、共识,是落实综合改革的前提,每一个相关联个体和群体的充足准备是提高工作成效的根本保障。一是利用学校微信公众号、校园网、家长学习群,全面解读高考综合改革政策,系统阐释高考综合改革的背景意义,主要变化和应对策略,加强宣传、引导,让学生和家长主动理解和接受新高考模式,为高考综合改革平稳落地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二是通过学生专题讲座、家长专题讲座,提升他们的应对力。学校系统地将高考招生改革中的“两依据、一参考”及选科的相关内容和具体操作,给家长、学生进行了全面、深入地培训。学校生涯规划指导中心,适时开展高考综合改革的问题解答与学习活动,帮助学生从深层次认识新高考,引导家长改变成长观,帮助孩子做好成长规划,做好孩子成长引领。三是对师生、家长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的专项培训和指导。重点解读省、市和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办法及评价实施程序,增强师生、家长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在高考录取中重要性的认识,引导师生认真对待研究性学习、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校本课程,并将评价要素所需的佐证材料及时上传省级电子化管理平台,确保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四是通过专项培训切实提高新课改下教师的岗位适应能力。新高考对教师而言,传统的单一的授课本领将受到严重的冲击。要求每一位教师上好课的同时,还要兼备多种课程开设和做好实践教学、社团教学、拓展教学的的能力,借助专项培训引领教师及时转变观念,增强课程意识、提升职业素养。3.摸清选科底数,进行组班、排课探索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育人原则,制定了《xx六中选课指导制度》,为保障学生的自主选科权,学校提供“3+1+2”考试模式下的12种全部选科组合,确保每一位同学都能按自身意愿和发展需求进行选科。在我省高考综合改革方案正式发布后,我校先后结合月考,期中、期末等大型考试组织了三次模拟选科,前两次模拟选科在市级平台上进行。省智慧教育云平台中的高考综合改革模块建设完成后,我校首先及时进行了学校数据维护,然后在上学期期末考试结束后组织了第三次模拟选科,选科情况如下:共参与选科241人(高一现有243人,其中2人为本学期复学学生,上学期未参加模拟选科),全部完成了生涯探索及模拟选科。此次模拟选科全部开放了12种选科组合,各种组合选科人数。从模拟选科数据分析,我校高一学生首选科目为物理的共143人,占%,再选化学(即选择物化)的学生116人,占全年级总人数的%,约占三个行政班的编制,其中物化地51人,物化生33人,物化政32人。首选科目为历史的的学生共98人(含体育特长生47人),占%,再选政治(即选择史政)的学生81人,占全年级总人数的%其中选择史政地的学生56人,占全年级的%,占首选历史学生的%。在四门再选科目中,选择化学的学生最多,占总人数的%,选择生物的学生最少,只占总人数的%。从学校层面,要合理地根据学生选科组合进行排课,稳妥有序地编排学生上课,必须既要考虑行政班的人数,又要统筹教学班的上课人数、课目、教室和场地。根据选课结果进行软硬件排课评估,我们模拟出xx六中选课组班方案。有101名同学(物化地51人,史地政50人),选择了大组合,直接组成2个固定的行政班,这2个班级可以保持原有行政班教学模式,最大程度体现行政班教学优势,减少选课走班对班级管理的冲击。然后再以两科组合为主,参照第二门再选学科组建行政班和教学班,比如以物化为主编排行政班(表二首列),再根据学生的第二门再选科目安排教学班(表二15
本文标题:普通高中应对高考综合改革的实践探索与思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3394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