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从小处降本-从细节增效
从小处降本从细节增效“降本增效”是集团公司管理工作的主题,根据集团公司的要求,各部门针对实际情况提出了各自的降本项目和措施,并采取积极措施落实,有些项目已经初见成效,在公司领导的推动下,降本增效已作为一项管理工程深入公司经营活动中。但是,在实施降本措施的时候,很多人往往只注重大项目,只重视大工程,认为那种立竿见影的措施才是降本增效的根本,这是一种误区。作为一项管理工程来说,“降本增效”必须从小处着手,从细节抓起。公司总裁在年会上对此作了详细的论述:“只想抓西瓜、不屑不愿抓芝麻的人往往是抓不住西瓜的,因为他不善于精打细算,到头来西瓜、芝麻都抓不到位,无丰收成果。降成本的‘芝麻’到处都是,只要用心去追求这些目标,点点滴滴、聚沙成塔,几万、几十万、几百万,甚至千万效益就会源源不断地形成、产生”。也许有人会说,从小处降本谈何容易,在管理制度日益完善的今天,花费过分的精力在小处上做文章,会不会得不偿失?答案是否定的,这里先讲一个故事:石油大王约翰·D·洛克菲勒年轻的时候在某大型石油公司工作,他所做的工作连就是巡视并确认石油罐盖有没有自动焊接好:石油罐在输送带上移动至旋转台上,焊接剂便自动滴下,沿着盖子回转一周,作业就算结束,这种技术在当时石油罐装作业中是最先进的。他每天如此,反复好几百次地注视着这种作业,枯燥无味,厌烦极了。他想创业,可又无其它本事。他发现罐子旋转一次,焊接剂滴落39滴,焊接工作便结束了。他想,在这一连串的工作中,有没有什么可以改善的地方呢?一天,他突然想到:如果能将焊接剂减少一两滴,是不是能节省点成本?他经过一番研究,终于研制出37滴型焊接机。但是,利用这种机器焊接出来的石油罐,偶尔会漏油,并不理想。但他不灰心,又研制出“38滴型”焊接机。这次的改进非常完美,公司对他的评价很高。不久便生产出这种机器,改用新的焊接方式。虽然节省的只是一滴焊接剂,但“一滴”却给公司带来了每年5亿美元的新利润。洛克菲勒的故事告诉我们,千万别小看我们手头上的“几滴油”、“几颗螺丝”、“几分钱”,经过深入的调研和细致的改进,它们也许能给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益。当然这种“改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发现的,要求我们必须有务实的心态和敏锐的观察能力,从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不断寻找,不断思考,并积极开阔思路,借鉴相关行业的经验,最终找到切合企业实际的降本措施。山东莱芜钢铁集团将降本增效比作“干毛巾拧水”,这是非常恰当的比喻,在寻找降本措施的时候,我们必须要有这种心态和精神,不被工作惯性所蒙蔽,不为条件艰苦所萎缩,敢于向落后设备挑战,敢于面对复杂的尝试,甚至敢于否定过去的“经验”。当然,从细节上降本增效并不代表要否定我们现有的工作方式,其前提必须是保障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开展,因此,实施降本增效应该有一个系统的过程,在这个方面,邯钢的经验尤其值得借鉴,他们将降本的过程分为“扫”、“捡”、“挖”和“开发”四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要求从小处做起,在细节上花功夫,关注所有的成本因素,循序渐进挑战成本极限。“扫”即规范日常的成本支出和开销,通过细化、优化、强化日常管理,控制领用和消耗,堵塞漏洞,达到降本的目的。如材料的消耗限额,办公费用的定额控制,堵塞水、电、煤、汽等的跑冒滴漏等……这些方法只需要相关责任管理部门健全控制手段就能达到。“捡”主要集中在修旧利废、节能降耗上,通过对现有资源和废旧物资做文章,提高其利用效率。如通过材料备件的以旧换新、修旧利废和挑选整理等,控制材料备件的整体消耗;通过改进操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无效消耗等。“挖”的阶段就体现在小改小革、技术和管理创新上,通过改造、改革和创新,挖掘人力、设备、资金、信息等资源的潜力。如通过对设备关键部件的改造提高设备效率,降低消耗;通过推行管理改革,降低人力资源成本等。“开发”阶段是降本增效的最高境界,即将企业的所有资源进行全面考虑,通过调整、规划、整合等方式,从节约式降本升级为开发式降本,提高企业资源的综合经济效益。如改变生产流程、优化运行方式、重建工艺结构等。从上述四个环节可以看出,降本增效其实是一个从“扫浮财”、“捡钱财”到“深挖潜”的一个由易到难的过程。也许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已经在“扫”、在“捡”、在“挖”,甚至有时候也尝试着“开发”,但如果每一个部门、每个人都能从以上环节系统的开展工作,从小处入手,注重细节,我们的“降本增效”工程将会开创一个新的局面。
本文标题:从小处降本-从细节增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345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