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初中语文【7年级下】15 最苦与最乐 同步测控优化训练(搞定教育淘宝店)
15最苦与最乐同步测控优化训练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为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1)契.约(2)恩惠.(3)悲天悯.人(4)卸.却(5)如释.重负2.结合句子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1)失意..,会使你冷静地反思自责,使你能正视自己的缺点和弱项,努力克服不足,从而驾驭生命的帆船,乘风破浪,以求一搏,从失意的废墟上重新站起。(2)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3.下列词语中有七个错别字,请你找出来在下面画上横线,并用行楷书体将正确的字写在田字格里。莫名其妙悲天泯人错落有致如失重负穿流不息弄巧成绌一劳永遗约定俗成心安理德合颜悦色4.填空。《最苦与最乐》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字________,别号______。这篇文章的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判断对错。(1)课文第1段的中心句是“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2)课文第4段中引用了孟子和曾子的话,孟子的话引作论据,曾子的话引作论点。()(3)课文第4段中:“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句中的“他”指代的是仁人志士和诸圣诸佛。()(4)本文以“最苦与最乐”为题,而不以“苦与乐”为题,是因为本文是从“最苦”和“最乐”两个侧面来谈“人要尽责任”的道理,“苦与乐”与本文的主要内容“尽责任”关系不大,所以,不以“苦与乐”为题。()2.用原文填空。在作者笔下,贫而不苦的原因是___________,失意而不苦的原因是___________,老、病、死而不苦的原因是___________。3.请从最后一段中找出与“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内涵相符的一句。4.你认为文章最后所说的“卸却”责任与“解除”责任有何不同?(1)“卸却”责任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字以内。)(2)“解除”责任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字以内。)5.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A.作者认为人生最苦的是身上背负着一种未了的责任。B.作者认为人生最苦的是答应人家做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家的钱没有还,受了人家的恩惠没有报答。C.作者认为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D.作者认为最快乐的事就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不负责任的事。E.作者认为快乐之权是在于尽得大的责任,别人就会让你得到大的快乐,你会感受到快乐之权的存在。快乐时光刚上中学第一堂英语课,老师让同学们用英语作自我介绍。班上一同学叫刘洪涛,他自我介绍说:“MynameisHongtaoLiu!”这时有同学在底下小声说道:“我还叫方片儿七呢!”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因为越是圣贤豪杰,他负的责任越是重大;而且他常要把这种种责任来揽在身上,肩头的担子从没有放下的时节。曾子还说哩:“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虽说他是一辈子感受苦痛,也都可以。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的肩头上,如何能逃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逃躲,反而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1.这两段文字论述的内容是什么?请简要概括。2.请你找出所选文段中的设问句,说说作者提出了哪些问题,他是怎样回答的。3.作者曾说:“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8题。“伯乐相马”的典故,在我国已流传两千余年。从春秋秦穆公时至今,无论社会如何变迁,但人们在选拔人才时,总不忘用“伯乐相马”作比喻,而对“相马”的弊病却很少触及。其实,就选拔人才而论,“相马”远不及“赛马”来得客观、公正、直接。不可否认,“伯乐相马”,不管在古代还是现代,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才乃至推动社会发展曾起到积极作用。但仔细考究,它在理论和实践上对人们的误导,又是显而易见的。唐代文学家韩愈有名言:“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其实,韩愈只说对了后一句,前一句却说错了。按照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千里马”先于“伯乐”而存在,绝不是因“伯乐”发现后才有的。再说,“相马”能否选出真正的人才值得怀疑。众所周知,在以往的旧体制下,凡自称或被人们颂为“伯乐”的,都是有名望或握有实权的人物,平头百姓是没这份权力的。问题也就出在这里。假若“相马”的权力交给人品高尚的“伯乐”,真正的人才会脱颖而出,这的确是福。但这权力如落入品行低劣的“伯乐”之手,那将是祸。任人唯亲、唯近,以权谋私、结党营私等,正是品行低劣的“伯乐”们的拿手戏。他们往往以个人好恶作为衡量人才的尺度。那些品行不端、才识平庸又想出人头地的被“相者”,则不择手段,投其所好,竭尽拍马溜须之能事,最终博得“伯乐一顾”,顿时身价倍增,跻身于“千里马”之列。而那些只知凭真本事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行事的人,不屑于对上层或权威人物献媚,如落于品行低劣的“伯乐”手中,即便有本领恐怕也难有出头之日。接下来说“赛马”。我国已进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用人体制正在发生变化,“赛马”正得其时。只有引入“赛.”的机制,才能发现真正的“千里马”而重用之。在“赛”的机制下,把所有的“马儿”放在同一起跑线上,给予相同的负荷量,让他们各展其才。这时,真正的“千里马”就会飞奔千里路程,而那些平庸的“马”,即便拼了命也很难赶上“千里马”。在万马奔腾之际,“千里马”与平庸的“马”优劣分明。对“千里马”应予重用,让其领时代之风骚。对那些平庸的“马”,也应找个适当的角色,让其干该干的活去。4.根据自己的理解,将“使用”“识别”“举荐”三个词依次填入下边句子的空格内。不管在古代还是现代,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才乃至推动社会发展曾起到积极作用。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这个论点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引发出来的。6.文中最后一段加点的“赛”字可以用哪个词来替代?为什么?试说说理由。7.从文中看,“相马”的弊病是___________;“赛马”的好处是___________。8.“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句话说明“伯乐”对发现“千里马”起着重要作用。倘若现实生活中“伯乐”就是没有发现“千里马”,那么你认为“千里马”是否能发挥才干,崭露头角呢?深层探究9.作者认为真正的痛苦源自什么?你对“责任”是怎样看待的?中考链接10.(2010厦门中考)下列人物形象,你最熟悉的是哪一个?这个人物形象出自哪部名著?请简述一则以这个人物形象为主角的故事。(50字左右。)武松猪八戒祥子保尔·柯察金15最苦与最乐同步测控优化训练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为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1)契.约(2)恩惠.(3)悲天悯.人(4)卸.却(5)如释.重负解析:掌握生字的读音和意义。答案:(1)qì证明买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合同、文书、字据(2)huì好处,给人财物(3)mǐn同情(4)xiè解除(5)shì放开,放下2.结合句子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1)失意..,会使你冷静地反思自责,使你能正视自己的缺点和弱项,努力克服不足,从而驾驭生命的帆船,乘风破浪,以求一搏,从失意的废墟上重新站起。(2)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解析:结合课文解释相关的词语,掌握课文注释中要求的词语解释。答案:(1)不得志。(2)对社会和人类的灾祸苦难等表示忧虑和同情。3.下列词语中有七个错别字,请你找出来在下面画上横线,并用行楷书体将正确的字写在田字格里。莫名其妙悲天泯人错落有致如失重负穿流不息弄巧成绌一劳永遗约定俗成心安理德合颜悦色解析:不但要求能找到错别字,同时要求能把这写字写得端正。答案:泯→悯失→释穿→川绌→拙遗→逸德→得合→和4.填空。《最苦与最乐》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字________,别号______。这篇文章的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掌握相应的文学常识,注意在写作品时要加书名号。答案:《饮冰室全集》梁启超卓如饮冰室主人“不负责任(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判断对错。(1)课文第1段的中心句是“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2)课文第4段中引用了孟子和曾子的话,孟子的话引作论据,曾子的话引作论点。()(3)课文第4段中:“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句中的“他”指代的是仁人志士和诸圣诸佛。()(4)本文以“最苦与最乐”为题,而不以“苦与乐”为题,是因为本文是从“最苦”和“最乐”两个侧面来谈“人要尽责任”的道理,“苦与乐”与本文的主要内容“尽责任”关系不大,所以,不以“苦与乐”为题。()解析:(2)的说法正好和文中要表达的相反。答案:(1)对(2)错(3)对(4)对2.用原文填空。在作者笔下,贫而不苦的原因是___________,失意而不苦的原因是___________,老、病、死而不苦的原因是___________。解析:熟读课文,从文中找出答案。答案:知足安分达观3.请从最后一段中找出与“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内涵相符的一句。解析:文中多处引用,作者在后文中都有相应的解释。答案: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4.你认为文章最后所说的“卸却”责任与“解除”责任有何不同?(1)“卸却”责任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字以内。)(2)“解除”责任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字以内。)解析:文中结尾部分实际上就是在解释这两个词语的不同含义。答案:(1)未尽责任,丢开不管(“推卸责任”和“逃避责任”亦可)(2)尽了责任,再无负担5.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A.作者认为人生最苦的是身上背负着一种未了的责任。B.作者认为人生最苦的是答应人家做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家的钱没有还,受了人家的恩惠没有报答。C.作者认为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D.作者认为最快乐的事就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不负责任的事。E.作者认为快乐之权是在于尽得大的责任,别人就会让你得到大的快乐,你会感受到快乐之权的存在。解析:B项作者认为人生苦的是不能尽自己的责任。D项与原文意思相反。E项不在于别人让,而在于自己能获得快乐。答案:AC快乐时光刚上中学第一堂英语课,老师让同学们用英语作自我介绍。班上一同学叫刘洪涛,他自我介绍说:“MynameisHongtaoLiu!”这时有同学在底下小声说道:“我还叫方片儿七呢!”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因为越是圣贤豪杰,他负的责任越是重大;而且他常要把这种种责任来揽在身上,肩头的担子从没有放下的时节。曾子还说哩:“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那仁人志士
本文标题:初中语文【7年级下】15 最苦与最乐 同步测控优化训练(搞定教育淘宝店)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3495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