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初中语文【8年级上】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导学案
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导学案班级姓名评价第一课时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学习目标】1、了解消息的历史背景;掌握消息常识;把握消息的内容及结构特点。2、认识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3、养成自主、协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培养独立阅读消息的能力。【学习重难点】1、把握消息的内容,揣摩文章准确、简洁的语言,体会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2、了解消息的特点,重点把握消息的结构,了解导语的作用。一、预习导引:1、时代背景介绍: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解放军坚决执行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举行了规模空前的全面大进攻。中国人民解放军于21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渡江战役开始后,新华社连续发表了毛泽东写的两则消息《大军三十万昨日渡过长江》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2、作者简介:毛泽东,新中国的缔造者,伟大的政治家、革命家、军事家。3、给加粗的字注音:区域()溃()退锐()不可当芜湖()歼()灭要塞()绥靖()阻遏()管辖()逃窜()4、解释下列词语阻遏:锐不可当:业已:5、常识填空:(1)消息的定义:消息是新闻的一种,“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来说,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从狭义来说,就是指消息。所以新闻,又叫,是简明和迅速报道国内、国际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体裁。(2)、消息的六要素:、、事件发生的、、。(3)消息的三个特点:A、内容真实准确;()B、报道迅速及时;()C、语言简明扼要。()(4)消息的结构通常包括、、、、五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6、在课文中圈点标记出记叙的六要素,与小组同学交流。二、达标导学:(一)初步感知课文:1、如果你来当播音员,你在重音、语调、情感、节奏上应怎样读这则消息?学生自渎、讨论、交流。2、全班齐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并努力读出文章的感情和气势。(二)整体把握课文:1、请学生指出这则消息的六要素,教师补充: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事件经过与结果:(口述)2、找出课文的标题、电头、导语和主体,(在文中注明)概括导语和主体的内容。导语:主体:3、简要分析标题特点:4、简要分析电头内容:5、分析导语的语言特点:6、分清主体部分的层次,概括各层层意。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三)合作探究1、主体部分为什么按“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的顺序安排?2、这三个层次是怎样紧密衔接在一起的?有哪些语句使三个层次连接成一个整体?3、三路大军的渡江情况,哪路详写?哪路略写?为什么要这样安排?4、本文对西路军渡江情况进行了简要的议论,分析敌人毫无斗志的两个方面的原因(此种情况......都很泄气),这两方面的议论为何一略一详?两方面的顺序颠倒一下好不好?为什么?三、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加深了我们对消息的了解,掌握了一些消息常识,另外,还深刻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是来之不易的,更要珍惜我们现在的学习机会,好好学习,回报祖国。四、堂上检测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遗憾(hàn)舆论(yú)胸脯(pú)B.泄气(xiè)溃退(kuì)覆灭(fù)C、歼灭(jiān)区域(yù)阻塞(sài)D.封锁(suǒ)大厦(shà)纤维(xiān)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英勇善战兴高彩烈放纵奔流B.负隅顽抗息了灯火语速缓慢C、横渡长江当人不让隐隐约约D.不堪一击料敌如神锐不可当3、选出表达方式不同类的一项。()A、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B、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C、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D、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23日可以渡完。4、此处敌军抵抗______(较为、非常)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______(控制、占领、封锁)扬中、镇江、江阴诸县广大地区,并______(控制、占领、封锁)江阴要塞,______(控制、占领、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______(切断、阻断)镇江无锡铁路线。五、作业布置:1、抄写生字词,选三个词语造句。2、完成研讨与练习。四、堂上检测:1、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消息的主要内容。新华社北京10月7日电今日凌晨4时33分,在经过115小时32分钟的太空飞行,完成我国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试验后,“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安全返回。2、阅读下列对话,用一句话概括对话的主要意思。2002年5月24日,美国总统布什在莫斯科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会谈。在两国总统的答记者问中,布什总统说:“武器已不再互相瞄准。”普京总统说:“任何手拿武器,哪怕是拿猎枪的都知道,让它退出弹药,远离人群,是最安全的。”五、布置作业:完成研讨与练习。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毛泽东(导学案答案)第一课时一、预习导引:3、给加粗的字注音:区域(yù)溃(kuì)退锐不可当(dǎng)歼(jiān)灭要塞(sài)绥(suí)靖(jìng)阻遏(è)管辖(xiá)5、常识填空:(1)消息的定义:消息是新闻的一种,“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来说,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从狭义来说,就是指消息。所以新闻,又叫消息,是简明和迅速报道国内、国际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体裁。(2)消息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3)消息的三个特点A、内容真实准确;(真实性)B、报道迅速及时;(及时性)C、、语言简明扼要。(准确性)(4)消息结构的五部分:消息结构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A、标题,就是消息的题目。消息的标题可以是单行标题.也可以用双行或多行标题。标题的本体是正题(单行标题只有正题,也叫主标),通常是概括消息中最主要的内容和含意,要求明确、简练、突出。正题前可以加上引题(引标),正题后可以加上副题(副标),这样就形成了双行或多行标题。B、导语,就是消息开头的第1段或第一两句话,它一般是对事件或事件中心的概述,也就是把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告诉读者。C、主体,就是消息的主要部分,它要对导语所概括的事实作比较具体的叙述,用足够的、典型的材料来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D、背景,就是指消息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E、结语,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或最后一段话,是消息的结尾,它依内容的需要,可有可无。另外,用电讯发出的消息通常还有个“电头”。用来交代通讯社的名称,发电地点和时间。(5)消息的结构:“倒金字塔”式。(6)消息的写法:以记叙为主,有时兼有议论和描写。二、达标导学:(一)初步感知课文:1、如果你来当播音员,你在重音、语调、情感、节奏上应怎样读这则新闻?学生自渎、讨论、交流。重点指导:①全文的朗读基调:慷慨激昂、豪情万丈。2、全班齐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并努力读出文章的感情和气势。(1)“冲破、横渡、均是、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等应重读,读出一种胜利的喜悦。(2)“控制”“封锁”“切断”应干脆利落地重读,读出一种自豪与骄傲。(3)“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应读出奚落、嘲讽的语气。(二)整体把握课文:1、请学生指出这则消息的六要素,教师补充:时间:1949年4月20日夜至22日22时。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1000余华里长江战线。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事件起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作战。事件经过与结果:中路军30万人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占领长江南岸。西路军35万人渡过三分之二,占领广大南岸阵地。东路军35万人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2、找出课文的标题、电头、导语和主体,概括导语和主体的内容。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电头: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导语:第一、二句话。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主体:从“20日夜起”到篇末,详述三路大军渡江战斗的经过,并指出我军渡江胜利的重要意义。3、简要分析标题特点:标题简洁概括,提示了报道的要点。“百万”、“横渡”两个词气势磅礴,胜利豪情跃然纸上。4、简要分析电头内容:电头交代了通讯社(报社)名称、发电地点和时间,表明消息来源可靠、材料真实、报道及时。时间精确到“时”,暗示战役在迅速发展之中。5、分析导语的语言特点:“百万大军”,写出了参加渡江战役人数之多,体现了一种排山倒海、无坚不摧的力量;“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说明了战线之长;“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表现了攻势之凌厉,我军所向披靡,渡江战役已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九江(不含)”一词,准确表明当时九江尚未解放的状况。“均是”二字概括战线宽广,胜利巨大。6、分清主体部分的层次,概括各层层意。第一层(从“20日夜起”到“已渡过30万人”):写中路军渡江的时间、突破地点、渡过人数。第二层(从“21日下午五时起”到“不起丝毫作用):写西路军渡江情况并加以评论,长我军士气,灭敌人威风。第三层(从“汤恩伯认为“到篇末):写东路军渡江情况。(三)合作探究1、主体部分为什么按“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的顺序安排?首先,中路军最早渡江,所以先写;其次,中、西两路所遇抵抗,都很微弱,东路所遇抵抗,较为顽强,所以中、西合写在前,东路单写在后。先写中路军,再写西路军,然后写东路军,这样的顺序反映了三路大军开始渡江的时间先后,也体现了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中先从中间突破、再以三路并进的战略部署。根据时间发展及事件特点安排顺序,清晰合理。2、这三个层次是怎样紧密衔接在一起的?有哪些语句使三个层次连接成一个整体?三个层次按时间先后的顺序衔接起来,“20日夜起”和“21日下午五时起”和“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等表明日期、时间的词语,显示了三个层次所叙事实在时间上的先后相承、紧密衔接。3、三路大军的渡江情况,哪路详写?哪路略写?为什么要这样安排?中路军写得简略,是因为新华社在此前已经有关于中路军的详细报道,此处简略交待即可转入下文。西路大军写得稍详,是因为渡江正在进行中,有些事情需要交待。东路军写得最详,因为它所遇抵抗“较为顽强”,胜利来之为易,故作详细报道。三个层次写得有同有异,有详有略,在统一中有变化,避免了重复雷同。4、本文对西路军渡江情况进行了简要的议论,分析敌人毫无斗志的两个方面的原因(此种情况......都很泄气),这两方面的议论为何一略一详?两方面的顺序颠倒一下好不好?为什么?这处议论透辟地分析了我军胜利南渡的两方面原因,揭示了人心向背是决定战争发展趋势的关键,深化了消息的思想性。两方面的议论一略一详,是因为“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这一方面,在当时已是众所周知,广大读者已经形成共识,可以一笔带过;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使敌军官兵“都很泄气”这一方面,在当时还是一个新出现的情况,有较大的消息价值,也充分反映了国民党反动阵营内部分崩离析、士气低落的虚弱本质,值得较为详细地写出来这两方面的顺序不宜颠倒,这是因为作为一篇正面报道我军渡江战役战况的消息,先分析我方士气后分析敌方士气,完全合情合理;也因为这样的顺序比较能够突出作者议论的重点,即作者较为详细地写出来的那个方面。
本文标题:初中语文【8年级上】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导学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3580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