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初中语文【9年级上】15我的叔叔于勒 学案
我的叔叔于勒学案在世界文坛上,擅长写短篇小说者比比皆是,但真正称得上大师的,却寥寥无几。19世纪后半叶法国作家莫泊桑是文学星空中灼灼耀眼的一颗巨星。他一生写了约300篇中短篇小说。其中的名篇佳作,令人心驰神往。发表于1883年的《我的叔叔于勒》就是这样一部作品。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我的叔叔于勒》,领略莫泊桑短篇小说的特色和魅力。1.理解、积累文中重点词语,体会人物语言的个性化,进一步学习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重点)2.把握小说的情节构思,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了解莫泊桑及其小说创作。(重点)3.认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是一种社会关系,它反映出一个时代、一个社会的伦理道德和价值取向。(难点)一、文本导入有一首歌中这样唱道:“星星还是那个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山也还是那个山也,梁也还是那个梁……爹是爹来娘是娘……”我初听感觉很好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对此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当今这个人心浮躁的社会里,似乎只有日月星辰才是亘古不变的,当然,血浓于水的亲情也应该在金钱和地位面前岿然不动。但有时这却只成了人们的一种美好的愿望。很多时候,面对金钱和地位,亲情显得那么苍白无力。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法国小说家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看他们的兄弟情意能否经得起时间和金钱的考验。二、预习交流1生字注音蚝(háo)拮(jié)据栈(zhàn)桥煞(shà)白糟蹋(tà)牡(mǔ)蛎(lì)别墅(shù)撬(qiào)褴(lán)褛(lǚ)阔绰(chuò)永不变更(gēng)2词语解释褴褛:(衣服)破烂。拮据:手头紧,经济境况不好。煞白:本文指由于恐惧、愤怒等原因,面色极白,没有血色。栈桥:码头上延伸到海里的长桥,供旅客上下船和装卸货物用。十拿九稳:比喻很有把握。莫名其妙:没法说出其中的奥妙。郑重其事:形容态度非常严肃认真。狼狈不堪:形容困苦或受窘的样子。迟疑不决:拿不定主意,犹豫,不能做出决断。与日俱增:随着时间一天天增长而增大。形容发展得很快。俱,一起。3走近作者莫泊桑(1850—1893),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出身于法国诺曼底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中学毕业后,普法战争爆发了,他应征入伍,两年的兵营生活使他认识了战争的残酷,祖国的危难,启发了他的爱国思想。战争结束后,他到了巴黎,先后在海军部和教育部任小职员,同时开始了文学创作。1880年完成了《羊脂球》的创作,轰动了法国文坛。之后离职从事专门的文学创作,并拜福楼拜为师。10年间他写了300多个短篇小说和6个长篇小说,其中许多作品流传久远,尤其是短篇小说,使他成为一代短篇小说巨匠。长篇小说有《一生》《漂亮朋友》(《俊友》)等;中短篇小说有《菲菲小姐》《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地讽刺和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尤其是在资产阶级思想腐蚀下的人们精神的堕落。4相关知识《羊脂球》共收集了6篇短篇小说。在这些作品中,有的描写法国人民在普法战争中的爱国热情,揭露资产阶级的怯懦无耻;有的真实地再现了法国中下层人民的不幸遭遇、苦难命运、拼命的挣扎与不屈的斗争;有的则揭露资产阶级的自私、伪善、贪婪、狡诈、精神的堕落、道德的败坏、生活的糜烂等等。在作品中,作者不是无动于衷,而是有所爱憎,对不合理的资本主义社会,对腐朽没落的资产阶级进行了有力的揭露与鞭挞;对中下层人民,怀有一定程度的赞扬与同情。莫泊桑的小说在艺术手法上也有很深的造诣,特别是短篇小说。他的作品重视结构的布局,行文波澜起伏,引人入胜,故事情节巧妙真实,结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另一个突出特点是用洗练的笔墨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塑造了很多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5背景探源《我的叔叔于勒》写于1883年,是莫泊桑前期的作品。当时的法国资产阶级不仅和工人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激烈,而且也和小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激烈起来。小资产阶级的贫困破产已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一部分不甘心破产的小资产阶级成员,纷纷踏上漂洋过海的险途,企望在美洲、亚洲甚至非洲闯出一条大发横财的生路,梦想有朝一日腰缠万贯荣归故里。本篇小说就是以这样的社会背景写出来的。三、互动探究(一)整体感知1情节结构(1)小说写了哪些人物,他们之间的关系怎样?【点拨明确】“我”、父亲、母亲、大姐、二姐、二女婿、于勒、船长……(2)在每个自然段落前标上相应的序号,同时把课文中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称呼的词语圈点出来。【点拨明确】坏蛋、流氓、无赖;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小子、家伙、老流氓、贼、流氓。(3)小说前前后后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对于勒不同的称呼?【点拨明确】因为于勒当初花了菲利普夫妇的钱——于勒到美洲赚了钱,不仅愿意还他们钱,而且还可以多给他们钱——破产又失去了钱,又可能要回来花他们的钱。(4)从上面的这些不同的称呼中,可以看出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是如何变化的?【点拨明确】恐怖——希望——恐怖、仇恨(5)学生根据上面的这条感情线索,归纳出本文的情节与结构。(情节的每部分用一个字来概括)【点拨明确】盼——赞——见——躲(开端)(发展)(高潮)(结局)2结构层次第一部分:(1-4)故事的开端,盼望于勒。第二部分:(5-19)故事的发展,夸赞于勒。第三部分:(20-47)故事的高潮,巧遇于勒。第四部分:(48-49)故事的结局,躲避于勒。(二)深层赏析1环境描写:文中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点拨明确】小说中,当菲利普一家人出发到哲尔赛岛旅行时,轮船是“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此时的景色,明丽而轻快,烘托了人物“快活而骄傲”的心情:于勒就要给他们带回来一大笔钱,他们可以很体面地生活了。在小说的结尾,菲利普夫妇害怕穷水手于勒来“吃”他们,急忙改乘另一艘船回家时,他们望见“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景色变得阴郁沉重了。这反映了菲利普夫妇从希望的巅峰跌落到失望的深谷的心理变化过程,同时,“我”对父母势利、冷酷的不满以及对叔叔的同情也隐含在其中。2语言品析:分析明快的个性化的语言。(1)“你们要不要我请你们吃牡蛎?”【点拨示例】揭示了菲利普附庸风雅的庸俗心理,表现了他向往上流社会的性格特征。(2)“啊!啊!原来如此……如此……我早就看出来了!……谢谢您,船长。”【点拨示例】菲利普神态异常,说话语无伦次,生动地体现了他内心的极度恐慌。虚荣、势利、自私的个性跃然纸上。(3)“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点拨示例】菲利普夫妇的自私、势利、刻薄、泼辣的个性毕露无遗。(4)“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点拨示例】三个称呼强调了“我”跟于勒叔叔的骨肉关系,表现了“我”的善良、纯真,对穷困潦倒的叔叔的同情,反衬了菲利普夫妇的自私、冷酷。四、板书设计五、拓展提升做想象性的口头作文,由教师提供一段情景,学生口头续写。游船在翡翠般的大海上继续向哲尔赛岛前进……【于勒衣锦还乡,荣归故里】【点拨示例】父亲急忙向我们跑来。“克拉丽丝!克拉丽丝!”他眼睛里放着光,脸涨得红红的,像熟透的苹果。“快去看啊,那个吃牡蛎的极有风度的先生怎么那么像于勒!在他身旁还有一位高贵的妇人呢!”显然是由于狂喜,父亲抑制不住激动大声说道。“是吗?太好了!上帝保佑!可把他盼回来了!”母亲一时不知用什么语言来表达她与丈夫同样的心情。“快,快去……看看咱们的亲弟弟……”一、文本导入亲情是人世间最美好的一种情感。诗人说,亲情是一首恬静的田园诗;画家说,亲情是一幅淡雅的山水画;音乐家说,亲情是一首优美的轻音乐。但是,亲情也时时经受着考验,在金钱、荣誉、利益面前,我们是否依然能够守护亲情,关爱亲情呢?上节课我们梳理了小说的情节结构,分析了部分语言描写。这节课,让我们走近人物形象,领悟小说写作特色吧!二、互动探究1人物形象研读课文,分析形象,把握文意。(1)阅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人物是怎么评价于勒的,包括怎么称呼他,怎么说他的。【点拨明确】“那时候是全家唯一的希望,在这以前是全家的恐怖”。“分文不值的于勒”,一下子成了“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好心的于勒”“他可真算得上一个有办法的人”“这个小子”“他是个法国老流氓”“这个家伙”“这个贼”“那个讨饭的”“这个流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2)把这些评价分分类,分类的标准是哪些话是在大致相同的情况下说的,并说说是什么情况,他们对于勒又采取了什么态度。请按时间顺序说。(提示:围绕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点拨示例】“分文不值的于勒”“全家的恐怖”是在同一种情况下说的,因为于勒把自己应得的遗产吃得一干二净之后,还占用了“我”父亲应得的那一部分。“全家唯一的希望”“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好心的于勒”“他可真算得上一个有办法的人”是在他们接到于勒两封信以后说的。“这个小子”“他是个法国老流氓”“这个家伙”“这个贼”“那个讨饭的”“这个流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是在船上巧遇于勒之后说的。(3)我们再来做第二次分类,看看我们前面找出的评价分别是谁说的。(提示:围绕人物的语言分析人物形象)【点拨明确】“全家唯一的希望”“全家的恐怖”“分文不值的于勒”“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这些都是大家的看法。“好心的于勒”“有办法的人”“这个流氓”“这个贼”是母亲克拉丽丝说的。“这个家伙”是父亲菲利普说的。“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是若瑟夫说的。(4)“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三个短语同指一个对象,其中,“父亲的弟弟”是针对谁说的?“我的亲叔叔”强调什么?【点拨明确】“父亲的弟弟”是针对父母说的,反映了若瑟夫对父母不认兄弟的困惑和不满,“我的亲叔叔”强调一个“亲”字,表明若瑟夫内心充满侄叔亲情。总结:菲利普是个典型的小市民。他虚荣、势利、自私、贪婪,处处在模仿上层人物,时时想爬到上流社会。这就决定了他待人、接物、处世的基本态度:一切以金钱为转移。于是,面对亲弟弟于勒“挥霍家产──经商发财──衰败穷困”的三度起落浮沉,菲利普采取了“惧怕憎恨──奉为福星──深恶痛绝”的三种不同态度。小说绘声、绘色、绘形,细腻地描述了菲利普的言谈、神态和举止,从而生动地体现了人物的内心活动。给人留下更深印象的是菲利普太太克拉丽丝。小说除了表现她和丈夫一样的小市民阶层的共性外,还通过她的言行神态着意描绘她精细、刻薄、泼辣的个性。(5)小说在人物塑造上的独到之处在于对人物内心世界的细腻刻画。请同学们品味下面的语句,揣摩母亲在希望破灭时的心理和感情。①我母亲也怕起来了,吞吞吐吐地说:“你疯了!既然你知道不是他,为什么这样胡说八道?”②母亲回来了。我看出她在哆嗦。她很快地说:“我想就是他。去跟船长打听一下吧。……”③母亲突然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点拨明确】①虽然母亲听到了那个穷水手就是于勒的消息,但发财梦使她不愿相信这是真的,是“吞吞吐吐”地责怪丈夫“胡说八道”。②等她亲自看清楚那卖牡蛎的果真是于勒以后,也惊恐地“哆嗦”起来,但仍存一些希望,所以叫丈夫再去向船长打听。③当最终证实那穷水手就是于勒时,看到丈夫“神色很狼狈”,想起于勒以前占有过他们应得的一部分遗产,而以后又给过他们发财的“希望”,现在这种希望竟成了泡影,于是旧仇新怨一齐发作,“突然暴怒起来”,破口大骂。她自私、冷酷、唯利是图的性格,随着她的语言和心理变化,一层层地发展,至此毕露无遗。2写法探究(1)小说运用第一人称的写法有什么好处?【点拨明确】这种写法的好处是:①事情是“我”耳闻目睹,使人感到真实可信。②通过“我”的眼睛和心灵,便于揭露丑恶的现实。③用讲故事的方式,更富于趣味性。(2)小说以《我的叔叔于勒》为题,主人公是谁呢?【点拨明确】《我的叔叔于勒》的主人公到底是谁,历来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于勒,有人认为是菲利普夫妇,也有人认为是“我”。对于小说中主人公的判断原则是:看谁是揭示主题的关键人物。本文要揭示的主题是: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人与人之间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而文中最能揭示这一主题的关键人物是菲利普夫妇,故他们是主人公;而“我”只是事件的见证人,于勒则是贯穿始终的线索人物。
本文标题:初中语文【9年级上】15我的叔叔于勒 学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3690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