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初中语文【9年级上】(素材)古诗三首
目录索引一、《行路难》赏析...............................................................................2二、关于李白.........................................................................................2三、《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赏析..............................................10四、阅读延伸:刘禹锡与白居易........................................................11五、《水调歌头》赏析..........................................................................13六、阅读延伸:关于苏轼....................................................................16一、《行路难》赏析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嗜酒见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一饮三百杯”的。然而,这一次他端起酒杯,却又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把筷子撂下了。他离开座席,拔下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接着两句紧承“心茫然”,正面写“行路难”。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一个怀有伟大政治抱负的人物,在受诏入京、有幸接近皇帝的时候,皇帝却不能任用,被“赐金还山”,变相撵出了长安,这正像是遇到了冰塞黄河、雪拥太行。但是,李白并不是那种软弱的性格,从“拔剑四顾”开始,就表示着不甘消沉,而要继续追求。“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一位是吕尚,九十岁在磻溪钓鱼,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在受商汤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想到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又给诗人增加了信心。“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吕尚、伊尹的遇合,固然增加了对未来的信心,但当他的思路回到眼前现实中来的时候,又再一次感到人生道路的艰难。离筵上瞻望前程,只觉前路崎岖,歧途甚多,不知道他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这是感情在尖锐复杂的矛盾中再一次回旋。但是倔强而又自信的李白,决不愿在离筵上表现自己的气馁。他那种积极用世的强烈要求,终于使他再次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要像南朝宋时宗悫(que)所说的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这首诗一共十四句,八十二个字,在七言歌行中只能算是短篇,但它跳荡纵横,具有长篇的气势格局。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百步九折地揭示了诗人感情的激荡起伏、复杂变化。诗的一开头,“金樽美酒”,“玉盘珍羞”,让人感觉似乎是一个欢乐的宴会,但紧接着“停杯投箸”、“拔剑四顾”两个细节,就显示了感情波涛的强烈冲击。中间四句,刚刚慨叹“冰塞川”、“雪满山”,又恍然神游千载之上,仿佛看到了吕尚、伊尹由微贱而忽然得到君主重用。诗人心理上的失望与希望、抑郁与追求,急遽变化交替。“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四句节奏短促、跳跃,完全是急切不安状态下的内心独白,逼肖地传达出进退失据而又要继续探索追求的复杂心理。结尾二句,经过前面的反复回旋以后,境界顿开,唱出了高昂乐观的调子,相信他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实现的一天。通过这样层层迭迭的感情起伏变化,既充分显示了黑暗污浊的政治现实对诗人的宏大理想抱负的阻遏,反映了由此而引起的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思想感情(中心):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慨,也表达了作者人生前途充满乐观的豪迈气概。二、关于李白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來的天才詩人,其非凡的自負和自信,狂傲的獨立人格,豪放灑脫的氣度和自由創造的浪漫情懷,充分體現了盛唐士人的時代性格和精神風貌。盛唐詩歌的氣來、情來、神來,在李白的樂府歌行和絕句中,發揮得淋漓盡致。他的詩歌創作,充滿了發興無端的澎湃激情和神奇想像,既有氣勢浩瀚、變幻莫測的壯觀奇景,又有標舉風神情韻而自然天成的明麗意境,美不勝收。李白的魅力,就是盛唐的魅力{詳見袁行霈《李白詩歌與盛唐文化》,《文學遺產》1986年第1期。}。第一節李白的生平、思想與人格李白的生平李白的思想與人格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他的家世和出生地至今還是個謎。李陽冰《草堂集序》和范傳正《唐左拾遺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新唐書》本傳,都說他是凉武昭王李皓九世孫。這樣他就與唐皇室屬于同一世系。但這一說法存在許多矛盾{《新唐書·宗室世系表》沒有李白這一支家族的名字。唐玄宗曾下詔甄序皇室族屬,李白也未曾入籍。於是學界遂產生種種異說。陳寅恪提出李白爲胡人(《李白氏族之疑問》,《清華學報》第10卷第1期,1935年1月)。詹鍈(《李白家世考異》,收入其論文集《李白詩論叢》,作家出版社1957年第1版)、松浦友久(《李白出生地和家世--以異族說的再研究爲中心》,《唐代文學》第8輯,1986年12月)證成其說。}。不知由于何種原因,李白先世謫居條支或碎葉,李白就出生在那裏{李白的出生地,有條支說、中亞碎葉說、焉耆碎葉說、長安說、蜀說等,參見上述所引郁賢皓、倪培翔、周勛初等人的文章。}。大約在他五歲時,隨家從碎葉遷居蜀之綿州昌隆縣(今四川江油縣)。他父親“以逋其邑,遂以客爲名”。何以要隱瞞名字,因何遷居蜀中?都成了千古之謎。不過這可能是一個富有的、有文化教養的家庭。李白說他“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常橫經籍書,製作不倦”(《上安州裴長史書》)。“十五觀奇書,作賦淩相如”(《贈張相鎬》二首其二)。可知他早期曾受過很好的教育。他的少年時代,受到道教的深刻影響。蜀中是道教氣氛濃郁的地方,青城、峨眉的好幾位著名道士,是開元年間很受朝廷重視的人物。李白家附近的紫雲山是道教勝地,青城山是道教十大洞天之一。環境對他的神仙道教信仰影響至大。他說“家本紫雲山,道風未淪落”(《題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他說他“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感興》八首其五)。道教的影響,幾乎伴隨他一生。大約在18歲時,他隱居大匡山讀書,從趙蕤學縱橫術。在以後的歲月裏,我們還可以看到李白思想中縱橫家的某些印記。在大匡山的幾年,他往來旁郡,游劍閣、梓州。20歲游成都,謁見益州長史蘇頲,受到賞識。他後來說的“十五好劍術,遍幹諸侯”,可能也指此事。蜀中又是一個有著任俠風氣的地方,俠士風概對李白也有影響。劉全白《唐故翰林學士李君碣記》說他“少任俠,不事産業,名聞京師”。魏顥《李翰林集序》甚至說他“少任俠,手刃數人”。他自己也說:“結髮未識事,所交盡豪雄,......托身白刃裏,殺人紅塵中”。{李白在詩中不止一次地贊賞任俠殺人的事,如《贈從兄襄陽少府皓》:“托身白刃裏,殺人紅塵中。當朝揖高義,舉世欽英風。”《白馬行》:“殺人如剪草,劇孟同游遨。”《結客少年場行》:“笑盡一杯酒,殺人都市中。”《俠客行》:“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等。周勛初《詩仙李白之謎》認爲,唐代律令已頗完備,手刃數人之後不受追究,原因何在,仍值得研究。他認爲,此事似發生在法令的執行較爲寬鬆的蜀中纔有可能。}(《贈從兄襄陽少府皓》)他的青少年時期,就是在隱居與漫游、神仙道教信仰、任俠中度過的。開元十二年(724)李白游峨眉山。秋,他從峨眉山沿平羌江(青衣江)東下,至渝州,寫下了《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在這首詩裏,開始出現了李白日後詩中的那種濃烈、奔瀉而出的感情,那種奔放的氣勢。第二年春,他東出夔門,“仗劍去國,辭親遠游”{李白出峽時間,有724年、725年、726年諸說,此處取725年說。參見王琦《李太白年譜》、黃錫珪《李太白年譜》、詹鍈《李白詩文系年》、安旗《李白年譜》。}(《上安州裴長史書》)。他東游洞庭、登廬山、至金陵、揚州,往游越中。然後西遊雲夢,經襄陽,作客汝海,不久便在湖北安陸定居下來,與故宰相許圉師的孫女結婚,從此“酒隱安陸,蹉跎十年”(《秋于敬亭送從侄專游廬山序》)。以安陸爲中心,開始他的幹謁與漫游的生活,歷江夏、襄陽、洛陽,北上太原,南下隋州,又回到洛陽。他後來有《憶舊游寄譙郡元參軍》詩,記此數年間之行踪。這幾年,他以一種迫切强烈的心情,上書安州裴長史、韓朝宗,希求薦用。“高冠佩雄劍,長揖韓荊州”(《憶襄陽舊游贈濟陰馬少府巨》)。韓朝宗以善舉賢才名聞當時,但他也未能薦舉李白。幹謁失敗之後,他大約在開元二十四、五年前後,西入長安求仕,結果是大失所望{關於李白入長安問題,學術界有一入長安說、二入長安說、三入長安說。以二入長安說較爲有據。而二入長安說中,第一次入長安在何時,學術界也有不同說法。此一問題尚難以論定,衹能說在開元後期。}。他在長安看到的是官場的黑暗,心中充滿憤慨與不平。《古風》中的好幾首,作于此時。如其八:咸陽二三月,宮柳黃金枝。綠幘誰家子?賣珠輕薄兒。日暮醉酒歸,白馬驕且馳。意氣人所仰,冶游方及時。子云不曉事,晚獻《長楊》辭。賦達身已老,草《玄》鬢若絲。投閣良可嘆,但爲此輩嗤。其二十四:大車揚飛塵,亭午暗阡陌。中貴多黃金,連雲開甲宅。路逢鬥鶏者,冠蓋何輝赫!鼻息幹虹霓,行人皆怵惕。世無洗耳翁,誰知堯與跖?《蜀道難》、《梁父吟》、《行路難》都集中地表現了這個時期的憤激不平情緒。《行路難》云: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羞逐長安社中兒,赤鶏白狗賭梨粟。彈劍作歌奏苦聲,曳裾王門不稱情。“閶闔九門不可通,以額叩關閽者怒”(《梁甫吟》)。他帶著失敗的心情離開長安,再次漫游,從梁、宋而洛陽、襄陽,然後舉家遷居山東任城,與孔巢父等隱于徂徠山,號竹溪六逸。或者由于他的名聲,或者還有人薦舉,天寶元年(742),機會終于來臨,李白奉召入京,供奉翰林{李白因何奉召入京,史料有不同說法,魏顥《李翰林集序》說是由於玉真公主的推薦;李陽冰《李翰林集序》說是因聲名甚大,爲玄宗所知;《舊唐書·文苑傳》、《新唐書·文藝傳》都說是由於吳筠的推薦。郁賢皓《吳筠推薦李白說辨疑》(《南京師院學報》1981年第1期)已論吳筠推薦說之不足信。魏顥與李陽冰爲李白同時人,一爲朋友,一爲族叔,誰說的更爲可信,不易判斷,若證以李白《爲宋中丞自薦表》,則李陽冰說似更可信。}。這是他一生中最爲得意的時期,玄宗“降輦步迎,如見綺皓。以七寶床賜食,御手調羹以飯之。......置于金鸞殿,出入翰林中,問以國政,潜草詔誥,人無知者”(李陽冰《草堂集序》)。他自己也說:“一朝君王垂拂拭,剖心輸丹雪胸臆。忽蒙白日回景光,直上青雲生羽翼。幸陪鸞駕出鴻都,身騎青龍天馬駒。王公大人借顔色,金章紫綬來相趨。”(《駕去溫泉宮後贈楊山人》)但不久,就爲朝中權貴所讒毀,他在仕途上再次遭受打擊,天寶三載以“賜金放還”的名義被迫離開長安。這次他的憤慨更爲深廣:“玉不自言如桃李,魚目笑之卞和耻。楚國青蠅何太多?連城白璧遭讒毀。”(《鞠歌行》)他沿黃河東下,來到洛陽。在洛陽,與杜甫相遇,結下了千古傳頌的深厚友誼。兩人同游梁、宋,在那裏又遇高適,懷古登臨,縱酒射獵。之後,他在齊州請北海高天師授道籙,再次舉行入道儀式{李白舉行入道儀式,可能不止一次。參見羅宗強《李白的神仙道教信仰》,《中國李白研究》1991年集,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年4月版。}。這時他的思想是複雜的,既悲慨不平,“我本不棄世,世人自棄我”(《贈蔡山人》)。對朝廷充滿不滿與失望的情緒,但又關心國家命運、積極入世,希望建立功業
本文标题:初中语文【9年级上】(素材)古诗三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3709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