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项复习10古诗词赏析(答案与解释)阅读下而这首唐诗,完成下而小题。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1.“巴山夜雨涨秋池”中“秋”营造了怎样的意境?2.“巴山雨夜”寄寓了作者哪些情感?1.示例:点明时令,渲染凄清的氛围,烘托诗人旅途的孤独。(对妻子的思念之情)2.第一个“巴山夜雨”写的是眼前景色,作者借眼前之景抒发羁旅之愁;第二个“巴山夜雨”写的是未来之景,作者用未来与亲人重聚之乐反衬今夜相思之苦。前两句实写离愁别绪,后两句虚写欢聚畅谈。虚写未来欢聚,正是为了深刻地表达现实的离愁和深切的思念。【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重点词语的能力。“秋”,点明了季节,同时,诗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便与夜雨交织,绵绵密密,淅淅沥沥,涨满秋池,弥漫于巴山的夜。烘托了诗人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和对妻子的思念。2.本题考查赏析诗词名句。赏析两个“巴山夜雨”的关键在于情与景,虚与实的角度展开。前一个“巴山夜雨”是眼前的夜雨,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已涨满秋池,是真真实实看到的,是实写;后一个“巴山夜雨”是诗人想象到和家人团聚时,一起坐在西窗之下,谈论当时的巴山夜雨的场景,这其实是一种虚写,是作者的想象。作者想象和家人团聚时的场景,更能衬托现在诗人的孤独和对于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渴望团聚的情感。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秋词(其一)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3.请你说说“晴空一鹤排云上”中的“排”字,有何妙处?24.秋天可写的景物很多,刘禹锡在诗中为什么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有何深意?3.“排”字写出了飞鹤搏击长空的豪情壮志,抒发了诗人奋发进取的豪情,这正是诗人虽遭贬,却绝不消沉的顽强意志的生动体现。4.这只鹤是不屈志士的化身,是奋斗精神的体现。作者借飞鹤冲天的形象表明心志:在厄运面前决不低头,要积极奋发向上。【解析】3.本题考查炼字。“晴空一鹤排云上”的意思是秋天晴朗的天空中一只仙鹤推开云层,一飞冲天;“排”字是推开,有冲破的意思;诗人用“一鹤”正振翅冲破云层,翱翔天空来托物言志,让人看到这是一只多么洒脱自在,奋发向上的鹤啊!“排”字写出了飞鹤搏击长空的豪情壮志,诗人以“鹤”自喻,它给予读者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抒发了诗人奋发进取的豪情,而这正是诗人虽遭贬,却绝不消沉的顽强意志的生动体现。4.本题考查写作目的与诗人的情感主旨。结合“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可知,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他指引人们看那振翅高举的鹤,在秋日晴空中,排云直上,矫健凌厉,奋发有为,大展宏图。显然,这只鹤是独特的、孤单的。但正是这只鹤的顽强奋斗,冲破了秋天的肃杀氛围,为大自然别开生面,使志士们精神为之抖擞。这只鹤是不屈志士的化身,奋斗精神的体现。诗人一改传统秋词的凄凉情调,赞美了秋天的开阔明丽,反映出诗人乐观情绪和不屈的斗志。作者借飞鹤冲天的形象表明心志:在厄运面前决不低头,要积极奋发向上。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巴山夜雨涨秋池”中的“涨”字富于动态感,既写出了巴山夜雨注满秋池的景象,又衬3托出诗人深重绵长的愁绪。B.《夜雨寄北》一诗运用了情境交融、动静结合的手法,语言浅显、朴素,道出了刹那间情感的曲折变化。C.“夕阳西下”点明了游子思乡的特定时间,渲染了悲凉气氛,使全曲情景交融、浑然一体。D.《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成功地运用景物烘托的手法,是情景交融的佳作,因此被誉为“秋思之祖”。6.《天净沙·秋思》中“小桥流水人家”和《夜雨寄北》中“却话巴山夜雨时”两句都运用了反衬手法,请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反衬手法在抒发诗人情感方面的作用。5.B6.①《天净沙·秋思》用“小桥流水人家”温馨恬静的景象反衬了诗人的羁旅之苦。②《夜雨寄北》用“却话巴山夜雨时”未来夫妻相聚畅谈的欢乐场面,反衬诗人今日思念之愁苦。【解析】5.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分析。B.根据“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那时诗人返回故乡,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情深意长,彻夜不眠,以致蜡烛结出了蕊花。这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心中满腹的寂寞思念,只有寄托在将来。这是虚写;而“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是写眼前,是实写;因此运用的是虚实结合的手法,而非“动静结合的手法”;故选B。6.本题考查写作手法的作用。“小桥流水人家”意思是:小小的桥、潺潺的流水,近处坐落着几处人家。“小桥”“流水”“人家”共同勾画出了温馨恬静的画面,这更加反衬出了漂泊他乡的诗人的孤寂之情。“却话巴山夜雨时”是诗人想象回家团聚后的剪烛西窗、共话今宵的欢乐情景,更加反衬出诗人此时独处巴山的孤独之感和思乡之情。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7.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的一、二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希望报效祖国的爱国之情。4B.“僵卧”道出了诗人的老迈状况,“孤村”表明了诗人与世隔绝的状态,首句写出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凄凉情景。C.本诗以“痴情化梦”的手法,向读者展现了诗人的一片赤胆忠心。D.全诗格调积极向上,具有强烈的感染力。8.请你说说“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人梦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7.B8.诗人由自然界的风雨想到了风雨飘摇的国家,由风雨飘摇的国家又联想到了战争的风云、壮年的军旅生活,最终幻化出了特殊的梦境——“铁马冰河”,同时也反映出了政治现实的可悲,诗人只能借写风雨梦境,抒发那感人至深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意近即可)【解析】7.本题考查理解诗意。B.“首句写出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凄凉情景”错误,“僵卧孤村不自哀”叙述了作者的现实处境和精神状态,“僵、卧、孤、村”四字写出了作者此时凄凉的境遇。“僵”字写年迈,写肌骨衰老,“卧”字写多病,写常在床蓐;“孤”字写生活孤苦,不仅居处偏僻,而且思想苦闷,没有知音;“村”写诗人贫困村居,过着荒村野老的凄苦生活。四字写出了作者罢官回乡后处境寂寞、窘迫、冷落的生活现状。故选B。8.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分析。诗歌的前两句为“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写诗人虽年迈却仍思报国,因日有所思,而“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梦境正是诗人内心情感的体现,更加动人。梦境写诗人骑着披着铁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表达了作者收复中原故土、报效祖国的壮志;另一方面,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现实中诗人得不到重用,报国无门,梦境与现实形成对比、冲突,表现了壮志难酬的遗憾和忧国忧民之心。9.阅读【甲】【乙】两首诗,完成题目。【甲】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乙】夜雨寄北5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甲】【乙】两首诗都写到“秋”,诗人对秋天的态度有什么不同?他们借秋天的不同景象抒发了怎样的感情?9.【甲】诗颂秋,【乙】诗伤(悲)秋;【甲】文通过鹤飞冲天抒发了诗人虽屡遭贬谪却乐观向上的豪迈之情;【乙】文则通过巴山夜雨抒发对亲友深深的思念之情。【详解】考查对诗歌的比较鉴赏。第一问,甲诗“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一反历来他人悲秋的情调,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可知是赞秋或是颂秋。乙诗,“巴山夜雨涨秋池”的“秋”字点名了季节,诗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便与夜雨交织,绵绵密密,淅淅沥沥,涨满秋池,弥漫于巴山的夜。烘托了诗人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可知是悲秋或伤秋。第二问,甲诗“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展现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以秋日睛空为背景,用“一鹤”正振翅冲破云层,翱翔天空来托物言志,诗人借托鹤冲天而上的形象表明心志:在厄运面前(屡遭贬谪)不低头、奋发向上的精神,表现了诗人乐观豁达的心境。乙诗《夜雨寄北》中描写的秋景是“巴山夜雨”。“巴山夜雨涨秋池”渲染沉痛情绪,把凄清寂寥的情调渲染得更形象、更浓郁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却话巴山夜雨时”,它与“西窗剪烛”,组成一幅温暖的动态画面,表现了诗人对于归期的向往,与妻子团聚的温馨。抒发对亲友深深的思念之情。据此作答即可。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0.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景象。1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遍布异乡游子足迹的驿路从北固山中伸出,又蜿蜒伸向山外;沿水路疾驰的小船,也飞到绿水前面去了。6B.颔联写潮水上涨几乎与两岸齐平,诗人站在船头放眼望去,觉得江面特别宽阔,江风和暖,船行平稳而快速。C.尾联既承接颈联的“残夜”“旧年”,又照应首联的“客路”,写诗人在眼前景物的触发下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D.全诗通过对江南秀丽景色和诗人自身处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10.残夜将尽未尽,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冉冉升起;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出融融春意。11.D【解析】10.本题考查诗文描绘的画面。诗文画面是对诗文内容深刻理解,应在理解诗文情感的基础上,根据诗文描绘的意象意境用诗化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来,可多用形容词来描绘。“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意思是:夜色将尽,海上旭日东升;新年未至,江中春意已现。画面描绘:西边天幕上的夜色尚未完全褪去,一轮红日已从东方水天相接的地平线上慢慢升起,春天已按捺不住自己的脚步,悄悄渡江北上走进了旧年。11.本题考查诗文鉴赏。D.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意思是:家书既已寄出,会被送往何处?希望北归大雁,送到洛阳之边。“雁”是传递书信的使者,作者借大雁传递家书,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并未体现“对官场生活的厌倦”;故选D。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12.诵读诗歌要根据诗歌表达的情感进行,恰当的诵读往往更能让人理解诗歌蕴含的情感。请体会诗歌前两句蕴含的情感,说说前两句应该如何读才能把这种情感读出来。13.请以“这两句诗想象奇特”为开头赏析这首借月抒怀诗的最后两句。这两句诗想象奇特,____________12.第一句,“杨花”“子规”渲染出伤感的气氛,应该读得轻而缓慢。第二句,“闻道龙标”要轻读,“过五溪”要重读。“五溪”在当时是偏远之地,要传达出诗人为朋友的不幸而悲伤的情感。713.这两句诗想象奇特。诗人和王昌龄天各一方,不能当面向王昌龄诉说自己的关怀,但明月当空,千里可共,于是自然想到让明月把他的“愁心”带到“夜郎”去。这就将明月人格化,诗人把它看成友好的使者,认为它了解自己此刻的心情,愿意承担这项使命。【解析】12.本题考查意象、朗读、作者情感。“杨花落尽子规啼”意思是:柳絮落完,子规啼鸣。由“杨花落尽”可知,此时正值暮春时节,杨花已不在树枝而是四处漂泊,随风飘扬,给人以飘零之感;“子规啼”写杜鹃啼叫,其声音是悲切的;“杨花”“子规”渲染出悲凉伤感的气氛,应该读得轻而缓慢;“闻道龙标过五溪”意思是: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要经过五溪。“过五溪”体现友人王昌龄被贬偏远,道路漫长、坎坷,应重读“过五溪”,传达出诗人为朋友的不幸而悲伤,担忧的情感。13.本题考查诗句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意思是: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诗人与友人即将分
本文标题:专题10 古诗词赏析(答案与解释)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部编通用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3986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