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汽车理论 > 河西走廊纪录片解说词
河西走廊纪录片解说词【篇一:河西走廊高中地理】河西走廊--------沟通东西方的交通要道穿越河西走廊的铁路干线是兰新线,是亚欧大陆桥的一部分。(兰新铁路穿过河西走廊上许多城市.)古代,河西走廊是我国东部通往西域“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目前,河西走廊仍是联系亚洲和欧洲、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重要通道。说出河西走廊上的绿洲城市,分析水源与绿洲、人口、城市有何关系。1.祁连山的冰雪融水是重要的灌溉水源。2.哪里有绿洲,哪里就有人口和城市。甘肃酒泉卫星发射基地与山西太原、四川西昌并称为我国三大卫星发射基地河西走廊的生态环境及保护?生态环境状况:十分脆弱,绿洲仅占总面积的17.4%,其余为沙漠、戈壁和难以利用的土地;易发生扬沙或沙尘暴天气。?生态的环境的保护:要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建立完善的生态保护法规和政策体系;发展节水农业;禁止过度樵采、过度开垦绿洲边缘的荒地;控制人口数量,人地关系要协调发展【篇二:河西走廊】河西走廊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一、选择题(题型注释)1.据新华社2008年2月21日电,上海市经济委员会宣布,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核心芯片“领航一号”已于日前在上海研制成功。回答:1.我国“北斗”系统主要属于下面那一类现代技术a.gpsb.rsc.gisd.3s2.一支地理考察队用手持式北斗导航定位系统信号接收机,显示如下界面,据此判断该考察队可能a.在喜马拉雅山测量珠峰高度b.在塔里木盆地勘探石油c.在柴达木盆地调查地质构造d.在河西走廊寻找地下水【答案】1.a2.c【解析】1.“北斗”系统属于全球定位系统。2.本题主要考察经纬网定位的有关知识。喜马拉雅山在北纬30度以南,塔里木盆地主要在东经90度以西,河西走廊主要在东经95度以东读下图“中国河西走廊示意图”,完成题。2.影响河西走廊城镇分布的主要自然条件是a.气候b.水源c.土壤d.生物3.图中铁路主要分布于a.绿洲b.盆地c.沙漠d.高原4.图示区域中太阳能十分丰富的原因是a.河网密布,吸收热量多b.植被稀疏,地表增温快c.地形多样,逆辐射增强d.干旱少雨,日照时间长【答案】2.b3.a4.d【解析】试题分析:2.河西走廊位于我国半干旱地区,故影响人类活动的主导因素为水源。3.结合上题分析,该地区气候干旱,故影响人类活动的主导因素为水源,并结合图示信息,铁路线主要分布于绿洲地带。4.河西走廊位于我国西北地区,由于地处内陆,离海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故气候干旱,晴天多,则光照时间长。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影响城市、交通线分布的主要区位因素等内容。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能掌握我国区域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并能结合影响城市、交通线的主要区位因素分析即可。2008年10月1日,《甘肃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件》正式施行。甘肃省民勤县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经民勤盆地。新中国成立以来其上游地区修建许多水库,几乎拦截全部河水。随着人口增长、耕地扩大,民勤县地表水骤减,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导致胡杨、沙枣林等植被大面积死亡。肆虐的风沙,荒废的田园,让民勤人深刻地意识到,“决不能富一阵子,后悔一辈子”。民勤地区现已成为我国沙尘暴四大沙源地之一。阅读资料回答28~30题:5.民勤绿洲水资源最充沛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6.导致近50年来,民勤绿洲迅速退化的根源在于()a.全球变暖,石羊河水量明显减少b.流域内用水量增加,上游来水减少c.大量地表径流在沙漠地区下渗d.草原破坏使地表径流减少7.图示地区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下列防治荒漠化的措施可行的是()①植被自然恢复②工程固沙,如设置草方格沙障③化学固沙,如在流动沙地上喷洒化学胶结物质④旱地节水,如渠道防渗、喷灌微灌、田间节水等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答案】5.b6.b7.d【解析】5.根据材料和图示,流经民勤绿洲的河流补给主要靠祁连山的冰川融水,夏季气温高祁连山冰雪融水多,所以民勤绿洲水资源丰富。所以民勤绿洲水资源最充沛的季节是夏季。本题选择d选项。6.根据图示和材料叙述:“新中国成立以来其上游地区修建许多水库,几乎拦截全部河水”,可以看出上游地区用水量增大,导致下游地区水资源减少。所以本题应该选择b选项流域内用水量增加,上游来水减少。7.防治荒漠化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①植被自然恢复(速度慢,难度大。不可行);②工程固沙,如设置草方格沙障(可行);③化学固沙,如在流动沙地上喷洒化学胶结物质(容易引起其他环节问题,不可行)④旱地节水,如渠道防渗、喷灌微灌、田间节水等(可行)。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是指流域或区域用水量占水资源可利用量的比率。国际上一般认为,一条河流的合理开发限度为40%。而当利用率超过40%时,即表明严重缺水,可能制约经济发展,并导致社会稳定和环境安全问题。据材料回答下列各题。8.下列关于我国水资源开发的叙述,正确的是()a.水资源可利用量均高于世界平均值b.水资源最紧缺的地区是准噶尔盆地c.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核心是提高利用率d.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根本措施是调水9.海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于塔里木河流域的原因是()a.降水总量少b.降水年际变化大c.浪费更严重d.水资源需求量大10.河西走廊水资源开发利用中,违背可持续发展区际公平原则的是()a.土壤沙漠化和盐碱化日益加剧b.河流下游水量锐减,甚至断流c.地下水逐渐增加,水循环加快d.植被退化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答案】8.c9.d10.b【解析】8.由题意可知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较低,且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故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的核心是提高利用率。故选c。9.海河流域人口稠密,人们生产生活及工农业用水量大,水资源需求量大。故选d。10.在河西走廊水资源开发利用中,人们在上游建水库、发展灌溉农业,大量占用水资源,致使河流下游水量锐减,甚至断流,这是违背可持续发展区际公平原则的。故选b。图9为“我国葡萄种植分布图”,回答问题。11.我国葡萄主产地主要集中在环渤海地区、黄河故道、河西走廊、新疆一线,该线自然环境的变化体现了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整体性特征12.新疆是我国著名的葡萄产区,其种植葡萄的区位优势是a.雨热同期,有利于葡萄的成熟b.降水充足,土质肥沃c.农业科技水平高d.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13.环渤海地区是我国最大的葡萄酒产地,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2。该地发展葡萄酒酿造业最主要的区位条件是a.靠近原料产地b.能源资源丰富c.技术力量雄厚d.劳动力资源丰富【答案】11.b12.d13.a【解析】本题考查自然环境的差异性特征及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分析。11.从环渤海地区、黄河故道、河西走廊到新疆一线,呈东西方向自然景观的有规律变化,即属于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12.新疆位于内陆地区,降水少,气候干旱,故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利用瓜果生产。13.葡萄酒酿造业靠近葡萄酒产地,故主导因素为原料。14.西部大开发调研组在河西走廊的调研中发现一处面积约100多平方千米,形状特殊的花岗岩地貌。该处花岗岩岩体表面千疮百孔,形如蜂巢。“蜂巢”组合在一起,如流云翻浪、似百谷飞禽。据此完成2题。【小题1】造成这种“蜂巢”地貌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岩浆活动b.风力沉积c.风力侵蚀d.流水侵蚀【小题2】下列地貌与材料所述的“蜂巢”形成作用相同的是a.沙丘b.火山堆c.冲积扇d.风蚀洼地【答案】【小题1】c【小题2】c【解析】本题考查地质作用。【小题1】据材料“西部地区”为干旱地区,可判断为风力侵蚀的结果。【小题2】风蚀洼地是风力侵蚀的结果。科考人员在河西走廊发现了一种类似于蜂巢的地貌,裸露在外的花岗岩千疮百孔,距今已有上亿年,周围有2-5亿年之前形成的沉积岩,下图是该地区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5.形成“蜂巢”的地质作用主要是a.流水侵蚀b.风力侵蚀c.冰川侵蚀d.流水沉积16.此处地貌的形成过程是a.岩浆喷出一沉积一外力侵蚀一地壳抬升b.岩浆侵人一沉积一地壳抬升一外力侵蚀c.沉积一岩浆侵人一地壳抬升一外力侵蚀d.沉积一岩浆喷出一地壳抬升一外力侵蚀【答案】15.b16.c【解析】试题分析:15.河西走廊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区,降水少,流水侵蚀作用弱,主要外力作用是风力侵蚀,a错、b对。读图可以看到,图中岩石形成的是蜂巢状的孔洞,冰川侵蚀地貌形成的是角峰和u形谷,c错。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岩石是沉积岩,图中岩石是花岗岩,d错。16.读图,图中沉积岩被花岗岩切断,说明先有沉积岩形成,然后有岩浆侵入形成花岗【篇三:玄奘之路解说词1(乱世孤旅)】第一集:乱世孤旅公元七世纪,一个大唐的僧人踏上了丝绸之路,他要前往遥远的西方,寻求佛法。大漠雪山,他命悬一线,城堡森林,他九死一生。怀着坚定的信念,他终于抵达了心中的圣地。十九年时间,一百一十个国家,五万里行程。在异国土地上,他被奉为先知,在佛陀的故乡,他成为智慧的化身。因为他的缘故,大唐的声誉远播万里,就连他脚上的麻鞋,也被信徒供为圣物。然而,他放弃了一切荣耀,依然返回故土。他翻译的佛经,达到了四十七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这是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成就。他离世的时候,大唐的皇帝悲痛不已,百万人哭送。几百年之后,历史逐渐变成了传奇,传奇慢慢的变成了神话,一只神通广大的猴子,带着一头猪和一匹马,保护着斯文懦弱的师父去西天取经。经过几百年的艺术加工,这个叫孙悟空的徒弟成为故事的核心,而师父唐僧已经面目全非,在《西游记》成为文学经典的同时,人们渐渐淡忘了唐僧的本名——玄奘。真实的玄奘越走越远,只剩下一个轮廓模糊的背影。《三藏法师传》由玄奘的弟子惠立和彦棕撰写,真实地讲述了玄奘的一生,在一千三百年之后,让我们根据这两本著作,穿越时间的迷雾,从神话回到真实,从唐僧回到玄奘。公元六百二十七年的秋天,大唐的都城长安,一场罕见的霜灾突然降临,严寒冻死了关中地区所有的庄稼,大面积的饥荒就在眼前。刚刚立国九年的大唐措手不及,只能打开城门,放任灾民逃难,在扶老携幼的百姓中间,行走着一个僧人,这个僧人就是玄奘。那一年,他二十八岁。与寻找食物的难民的不同,玄奘离开长安不是逃荒,而是为了实现根植于心中多年的一个梦想,他的目的地在遥远的西方,兵荒马乱,盗匪横行,西去之路危险重重。玄奘明白,他很可能再也无法返回大唐。公元六百年,隋帝国创建二十年,在都城长安于东的洛阳附近,一个婴儿悄然诞生了。洛州是今天的洛阳,玄奘就出生在距离洛阳三十公里的陈家村。玄奘俗姓陈,《大唐三藏法师传》记载,陈氏家族曾经显赫一时,玄奘的高祖和曾祖作过北魏的太守,是名副其实封疆大吏,祖父因为品学兼优而出任国子博士,同样是朝廷的高级官员。父亲陈慧,仅管只是隋帝国的一个普通县令,但对儒家经典颇有研究,在这样的名门世家,幼年的玄奘,接受了良好的的儒学熏陶。然而,童年的快乐转瞬即逝。玄奘五岁的时候,母亲去逝,十岁的时候,辞官隐居的父亲有撒手人寰,显贵一时的陈家遭遇巨大的变故。关于玄奘的传记都提及玄奘早熟,或许,童年的不幸使年幼的玄奘过早感受到了人生的无常,父亲去世之后,无依无靠的玄奘跟随兄长来到洛阳的一座佛寺,从此踏入佛门。佛教起源于印度,公元前六世纪,释迦牟尼佛在印度创立了佛教,大约六百多年后,佛教开始向东传入中国。公元六十七年,两位印度僧人用白马驮着佛经和佛像抵达中国,汉帝国修了一座专门的寺院,供印度高僧翻译佛经,为表彰白马驮经有功,寺院被命名为白马寺。白马寺就在洛阳,它是中国第一所官办寺院,被尊为佛教在中国的祖庭。自佛教东传以来,洛阳一直就是重要的佛教中心。年幼的玄奘因为家庭变故,不得不投靠佛门,但是,这个早熟的孩子发现,洛阳的寺院生活,非常适合自己的天性。公元六百一十二年,隋帝国选拔僧人,这是一次有皇帝亲自发动的宗教活动,考试很严格。只有那些禀赋超凡的人才能被录取,但是,十三岁的玄奘以非同一般的聪慧打动了主考官,最终被破格剃度。当玄奘成为一名僧人的时候,佛教已
本文标题:河西走廊纪录片解说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399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