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工匠精神调研报告5篇
1/13工匠精神调研报告5篇【参阅】此篇优质文档“工匠精神调研报告5篇”由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吧!工匠精神调研报告1众所周知,我们国家是一个制造业大国,工人数量众多,但能被称为工匠的却屈指可数。从表面看起来,工人和工匠之间只有一字之差,但两者却有天壤之别。当前,一些贴有“中国制造”的商品在国外成为了粗制滥造的代名词,只能在地摊上去销售。就是因为缺乏“工匠精神”。什么是“工匠精神”呢?“工匠精神”是一种热爱工作的职业精神。和普通工人不一样的是,工匠的工作不单是为了谋生,而是为了从中获得快乐。这也是很少有工匠会去改变自己所从事职业的原因。这些工匠都能够耐得住清贫和寂寞,数十年如一日地追求着职业技能的极致化,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去缔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火箭总装厂高级技师高凤林,他是发动机焊接的第一人,为此,很多企业试图用高薪聘请他,甚至有人开出几倍工资加两套北京住房的诱人条件。高凤林却不为所动,都一一拒绝。理由很简单,用高凤林的话说,就是每每看到自己生产的发动机把卫星送到太空,就有一2/13种成功后的自豪感,这种自豪感用金钱买不到。“工匠精神”是一种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能够被称之为工匠,其手艺自然得到社会公认。但工匠对于自己制造的产品,却永远不会满足。在他们的心目中,制作出来的产品应该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工匠精神”的代表人物哈里森费时40余年,先后造了五台航海钟,最后一个钟,创造了航行了64天,只慢了5秒的记录,从而完美解决了航海经度定位问题。而我国的工匠们同样毫不逊色,他们中有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丝漏点,有人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还有人检测手感堪比_光那般精准,令人叹服。而这没有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显然是无法做到的。因此,“大国工匠”诠释出的“工匠精神”应该成为“中国制造”的内在支撑,这样才能让我们国家制造的产品释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工匠精神调研报告2所谓“工匠精神”就是工匠们喜欢对自己的作品精雕细琢,形成一个完美而毫无瑕疵的作品,争取做到精益求精,体现了对极致的一种追求。实际上,就演化成了一种工作态度与精神,即追求极致的精益求精精神,一丝不苟的严谨精神,对待工作耐心、专注的精神,源于灵魂的淡泊名利精神。1.培育新时代下“工匠精神”的现实意义3/13新时代必将赋予全体社会主义建设者新的要求与责任,特别是我国正处在全面决胜小康以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承上启下阶段,培育“工匠精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工匠精神”是实现社会主义建设者超群出众的内在需要哲学中也提到,促使事物发展的往往是内在原因,因此,人的发展也必须依靠强大的内在因素,这种强大的内在因素就是一个人的品质与精神。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建设者,必须紧紧依靠社会主义建设者的聪明才智才能实现。打铁还需自身硬,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必须把培养“工匠精神”作为自己的工作追求,在工作实践中逐步形成敬业奉献的工作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这样就能在自己所从事的专业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做行业的领头羊。“工匠精神”是全面决胜小康阶段的重要利器十八大报告提出了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九大报告则提出全面决胜小康。全面小康是较高水平、较高标准的小康,是经济建设更为高效、人民生活更为充实的小康;是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的小康;是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的小康;是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的小康。要实现全面小康,我国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必须齐头并进、协调发4/13展。因此,这些领域内的劳动者与建设者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完善专业技能,尽力追求卓越,本着对工作、对国家负责的态度,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充分发扬“工匠精神”,把工作做到极致。这样,我国的经济腾飞,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生态文明将很快成为现实,全面小康就会实现。“工匠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实支柱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之时首次提出了中国梦——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体表现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也是海内外每个中华儿女共同的梦想。鸦片战争以来,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到了灭亡的边缘;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带领中国人民走向了光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走到了一个历史的转折点,从此开启了伟大复兴的征程。100多年的风雨历程见证了中国的巨变,中国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与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是分不开的,更与一代代具有“工匠精神”的中国人民是分不开的。总书记说:“现在,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接近中国梦”,因此,作为新时代的建设者,我们更应该秉承“工匠精神”,努力工作,不断创新,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把所从事的事业发扬光大,以小梦推大梦,共筑中国梦。2.新时代培育“工匠精神”的途径不断提升自身思想境界5/13首先,要培养积极的工作态度。态度决定着高度,在某一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或成就的人,往往都是具备积极工作态度的人。积极的工作态度往往使人精神饱满,勇于进取,对待任何一件工作,都能做到让人放心,于细微处显锐气;同时,在面对工作中的困境时,总能逆水行舟,迎刃而上,解决难题。其次,要提高工作责任心。责任就是份内应做之事,做好份内之事,是一种“在其位,谋其政”的担当。有了强烈的责任心,才能有耐心、有信心、有恒心去做好每一件事,才能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工作任务,把工作当成事业来做,是对责任最好的诠释。最后,培养自身淡泊名利的品质。古往今来,面对形形色色的名利,有的人选择了肆意追逐,有的人却选择了淡淡相待。追逐名利的人,会绞尽脑汁获得功名利禄,进而会出现一系列的勾心斗角,于人于己于工作都百害无一利;而看淡名利的人,会把一门心思全部用在工作中,把精益求精、光明磊落、淡泊自守作为自己的价值追求,这样的人是值得尊敬的。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养首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当今世界日新月异,知识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主要力量,只有不断地加强学习,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随着科技的发展与改革的深入,我们所从事的专业领域也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对我们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要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掌握最新动向,把握核心方向,把学习作为一种常态,只有这样,我们的业务素养才能提升。其次,要以创新驱动业务发展。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6/13魂,也是一个人永葆活力的源泉。中华民族之所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是因为我们在各个领域实现了创新,甚至某些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才使我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因此,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我们更要突破自己,敢于在工作中实现创新,以创新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创新实现自身飞跃。第三,要积极投身工作实践。实践是我们了解工作,了解自己的有效形式;是提高觉悟,促进成长的有效途径。因此,在实践中,我们才能更清楚的了解工作性质,更准确的发现自身的问题,更能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以便更好的把握工作方向,把工作做得更完善。把自身工作不断融入中国梦的进程中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中国梦的实现归根结底是要依靠人民的力量。中国梦对于国家而言,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梦;但对于千千万万个“工匠”来说,则是卓越之梦、创新之梦及报国之梦。因此,我们要胸怀崇高的理想,把个人的成长成才、精忠报国和锐意创新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紧密结合起来,要时刻牢记自己是中国梦实现历程中的一份子,并在实现中国梦的历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我们要励志成为一名追求卓越的人,培养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发展自身的业务素养与专业技能,提高自身道德素养。我们要把每一项工作任务当成一种责任、当成中国梦的一部分去用心完成,这样才能在社会中有一席之地,才能在工作岗位上发挥聪明才智,创造更多的价值,才会为人民的幸福、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7/13强做出积极地贡献。“工匠精神”是一种伟大的精神,特别是在我国经济社会进入新时代的大背景下,“工匠精神”的培养势必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全面决胜小康需要各个领域的突破,唯有具备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才能实现层层突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发挥全体中华儿女的聪明才智,唯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才是聪明才智的最终体现。工匠精神调研报告31研究背景历史和实践证明,以德国、日本为代表的在职业教育中特别注重培养学生职业精神和人文素养,充分认可“工匠精神”价值的国家,在高端制造业的国际竞争中都长期处于领先地位。培育“工匠精神”是职业教育和高职院校发展的需要,是高职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更是国家经济转型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关乎着国家在国际制造业竞争中的前途和命运。然而,尽管我国有着优良的“工匠精神”传统,但对如何在现代职业教育中融入“工匠精神”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因此了解高职学生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是十分有必要的。2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报告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定量分析法,以沈阳职业技术学院等四所高职院校的在校学生为调研对象,随机发放问卷1200份,收回问卷1142份,有效问卷997份,所有得到数据采8/13用Excel2010进行分析处理。3调研结果及分析高职学生了解“工匠精神”的基本情况对调查问卷进行数据统计的结果显示(见下图),被调查的学生中有16%的学生对“工匠精神”非常了解,18%的学生比较了解,22%的学生一般了解,29%的学生不太了解,15%的学生完全不了解。尽管对“工匠精神”有所知的学生占据大多数,然而在比例上并不占优势,仍有44%的学生对于“工匠精神”知之甚少。高职学生对“工匠精神”的了解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在学生了解“工匠精神”的渠道中,电视、广播、网络占35%,杂志报纸占21%,政府部门的宣传工作占19%,学校宣传活动占22%,通过亲戚、朋友、同学以及其他渠道了解“工匠精神”的只占3%。显而易见,电视、广播、网络是高职学生了解“工匠精神”的最主要渠道,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这与新媒体改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规律是相契合的。高职学生对“工匠精神”内涵与实质的理解情况在涉及“工匠精神”内涵与实质的调查中,47%的学生认为“工匠精神”最本质的体现是“用心活,用心干,用心经营,用心诠释人生”;在最能代表“工匠精神”的选项中,高端定价的奢侈品、尖端技术的新产品和历史悠久的老字号所占的比重分别为19%、30%、51%;78%的学生认为传统对工艺精雕细琢的精神与现代社会的“效率观”不冲突,都是为了把事情做9/13好;学生认为制约传统手工艺发展的最突出因素是缺少传承人,现代科技冲击和高成本高耗时这两个因素并列排在第二位,市场狭小、购买力低这一因素是最不被认可的;49%的学生认为“工匠”与“工人”是不完全一样的,“工匠”应是“工人”的更高追求;学生中有62%认为工匠是值得敬佩的,17%认为工匠只是在做自己的分内事,21%却认为工匠的坚持是没必要的。高职学生对现代社会与“工匠精神”关系的认知情况在调查中,大部分学生对“中国制造”充满信心,认为还可以,质量还有待提高,会越来越多考虑选择“中国制造”,但也有29%的学生认为“中国制造”是“粗制、山寨、质次价低”的代名词,拒绝使用或仅会因为支持国产而购买;学生在选择中国制造业在哪方面欠缺较大时,比例较为平均,认为核心科技、制造业者的技术水平和文化底蕴、产业结构对于中国制造业的发展都十分重要;认为整个社会的“工匠精神”现状情况较好和很好的学生占49%,有11%的学生认为身边很少有具备“工匠精神”的人;76%的学生认为“工匠精神”不是每个社会群体都应具有的,只有特定工作者才需要,然而也有76%的学生认为“工匠精神”对现代社会的意义很重要;在推动全社会学习“工匠精神”的关键因素中,62%的学生认为政府要有所作为,要加大宣扬“工匠精神”的力度,也要通过改革使技术工人等群体受到更多“优待”,有25%的学生认为在教育方面更加强调“工匠精神”的重
本文标题:工匠精神调研报告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4043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