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第1课 沁园春·长沙-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同步课件+教案(统编版必修上册)
统编新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导入请欣赏视频片段——《鸿鹄志不轻言》导入请欣赏视频片段——《鸿鹄志不轻言》题解词牌名题目写作背景沁园春·长沙毛泽东这首词写于1925年,毛泽东32岁。当时农民运动蓬勃兴起,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先后建立了20多个农民协会,创建了湖南第一个党支部——韶山支部。湖南军阀赵恒惕通缉毛泽东,当年10月,毛泽东从韶山前往广州创办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绚丽的秋景和大好的革命形势,回忆往昔的战斗岁月,心中思考着国共合作后领导权的斗争问题,不禁心潮起伏,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诵读全文沁园春·长沙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整体感知上阙下阙眼前景以词人的活动(动作)为主体,找出表现全词线索的动词。忆往事一字领起整体感知概括全词,展开想象,看看这首词描述了哪四幅图画?(请用四个短语概括)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重点赏析沁园春·长沙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重点赏析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时间地点人物环境Q1:这里交代了什么?Q2:透过这幅画面,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特立独行的伟岸形象重点赏析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远眺远眺近观近观仰视俯视静态动态意象Q1:词人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描绘的?重点赏析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Q2:这样描绘写出了意象的什么特点?山之多红之广林之密染之透水之盛水之清争之热闹飞之矫健游之轻快力之旺盛意象意境一幅()的湘江秋景图。色彩绚烂、生机勃勃、壮丽开阔……知识链接诗词中常见的写景技巧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比喻、拟人、夸张、通感、借代等远近相间、俯仰结合、动静结合正侧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视听(嗅觉、味觉、触觉)结合、声色结合衬托、对比、烘托、白描等上阙小结眼前景心中情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生机勃勃的秋景胸怀博大的豪情人物、时间、环境、地点赏析(下阙)朗读下阕第一层,然后回答问题:“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1)阐释这一层的意思。(2)体会“忆”“岁月稠”等词语的表现力。(3)这一层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就在这橘子洲上,诗人曾经和许多革命战友游览聚会,畅谈国家大事,度过了许多不平凡的岁月。提示(1)阐释这一层的意思。“峥嵘岁月稠”,把许多不平常的战斗岁月,比喻成连绵起伏的高峻山峰一个接着一个,非常生动、形象地概括了毛泽东同志在长沙时期丰富而又有意义的战斗生活。提示(2)体会“忆”“岁月稠”等词语的表现力。“忆”总起下阕,贯穿下阕,点明下阕写的都是往昔的的事。这两句照应开头,紧接上阕,从地点、人物上自然地承上启下,由写景过渡到叙事。提示(3)这一层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朗读下阕第二层,回答下列问题:“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1)阐释这一层的意思。(2)这一层是由哪个字统领的?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赏析(下阙)那时,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采焕发,才华横溢,意气风发,豪情奔放。纵论国家大事,挥笔书写揭露黑暗、颂扬真理的文章,把当时的反动势力一概都视为粪土。提示峥嵘岁月图(1)阐释这一层的意思。“恰”字统领,直贯而下,显得气势磅礴。提示(2)这一层是由哪个字统领的?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形象地概括了青年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赏析(六)8、朗读下阕第三层,然后回答问题:(1)概括下阕的意思。(2)上阕末句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下阕有没有回答?如果有,哪些内容作了回答?下阕:词的下阕,回忆往昔峥嵘岁月,表现了毛泽东和青年时代的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奋斗、无所畏惧的革命斗争精神,形象而又含蓄地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二、上阕末句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下阕有没有作出回答?如果有,哪些内容作了回答?有,“挥斥方遒”到最后,采取象征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壮志,以天下为己任,以及在新时代的大潮里,乘风破浪,鼓桨前进,立誓振兴中华的气概豪情,含蓄地回答了上阕提出的“谁主沉浮”的问题。上阕后三句在全词中有何作用?从结构上看,这句话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以一设问,引出了下阕对同学少年豪情壮志的叙写,从而把上下阕贯穿起来。下阕后三句有何意义?一代革命青年投身革命风浪中,乘风破浪,激流勇进,担负起主宰国家命运前途的大任。如果说上阕侧重写景,那么下阕侧重什么?上阕与下阕有何关系?侧重抒发(以天下为己任,肩负国家兴亡、主宰民族命运的)壮志豪情。上阕为下阕抒情作铺垫,下阕是上阕主旨的升华。写作特色多种对比形象鲜明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语言精练表现力强多种对比,形象鲜明:1.“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颜色的对比2.“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指点江山”与“激扬文字”→动作的对比3.“同学少年”与“万户侯”→明比4.“万类”的自由与民生的压抑→暗含的对比主旨作品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生活的回忆,抒发了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当堂背诵独_____湘_____橘_____看_____层_____漫_____百_____鹰_____鱼_____万_____怅_____问_____谁_____携_____忆_____恰_____风_____书_____挥_____指_____激_____粪_____曾_____到_____浪_____鉴赏拓展“秋天”在诗词中一般为什么情调?举例说明(可结合第三单元所学古诗文)。与本词一样吗?试做说明。1.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白居易《琵琶行并序》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3.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李清照《声声慢》4.红藕香残玉簟秋。——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5.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6.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纳兰性德《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7.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7.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二首》
本文标题:第1课 沁园春·长沙-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同步课件+教案(统编版必修上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4146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