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第12课《拿来主义》-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同步课件+教案(统编版必修上册)
拿来主义鲁迅统编新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六单元写作背景迷茫中的灯塔——拿来主义本文写于20世纪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30年代,国民党反动政府为推行政治上的卖国主义政策,在文化政策及其活动上,一些资产阶级买办文人,甘作“洋奴”,极力鼓吹“全盘西化”,完全否定我国的文化传统,以此对抗革命文化。在革命阵营中,一些同志在如何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上,存在着种种错误思潮和观念。针对这些情况,鲁迅先生以马列主义学说为指导,凭借自己丰富的知识和建设新文化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写下了这篇著名的杂文,回答了如何对待外国文化遗产(也包括民族文化遗产)的立场、态度和方法问题,并富有创新意义地命名为“拿来主义”。这一主张后来成为中国无产阶级对待文化遗产的代名词,普遍采用至今。题目介绍本文选自《鲁迅全集》第六卷的《且介亭杂文》。杂文是一种直接、迅速反映社会事变或动向的文艺性论文。特点是针对性强,“杂而有文”,短小、锋利、隽永,富于文艺工作者色彩和诗的语言,具有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在剧烈的社会斗争中,杂文是战斗的利器。鲁迅先生有很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对帝国主义十分憎恨,因此将“租界”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以表憎恨。议论文基本知识三要素论点论证论据位置:①文题②开篇③中间④结尾有代表性确凿的事例,史实,统计数据经过实践的精辟理论、名言警句、民间谚语、公认事理事实论据道理论据立论、驳论、立论与驳论相结合举例子、对比法、类比、对比、引用等整体感知第一部分(第1-2段):揭露“送去主义”在学艺上的表现及其鼓吹者的媚外行径,与一味“送去”针锋相对,提出“拿来”。第二部分(第3-5段):揭露送去者与“送来”者的奴才主子关系,辨明“抛来”与“抛给”的不同,提出“拿来主义”。全文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第三部分(第6-7段):揭露“送来者”的真面目,划清“拿来”与“送来”的界限,提出“拿来主义”的要旨: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第四部分(第8-10段):批判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指出“拿来主义”者对待文化遗产应是“占有”“挑选”和创造,最后得出结论。课文讲解自诩(xǔ):自我夸耀。诩,说大话,夸耀。残羹(gēng)冷炙(zhì):吃剩的饭菜,借指权贵的施舍。冠冕(miǎn):很体面,有气派。冕,古代帝王的礼帽。脑髓(suǐ):脑筋。孱头(càn):懦弱无能的人。蹩(biě)进:躲躲闪闪在走进。基础知识文本研读探究【文本研读】(一)阅读课文第1~4自然段,完成后面的问题。1.下面对节选文段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文章第1段中“捧”“挂”两个惟妙惟肖的动作描写,极尽奚落意味。而“发扬国光”则是反语,实为“送去”,即媚外求荣。B.第1段“……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中“进步”一词表现了虽然“送去”不好,但比送物送古董要好得多。C.第2段提到只有“送去”,没有“拿来”,批评了“我们”即国民党当局既不敢,也不能“拿来”,讥讽奉行“送去主义”的顽固程度。D.第3段“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中“丰富”本指物品多,“大度”本指气量宽宏,毫不计较。反动政府实际并不“丰富”,也无力“大度”,这里运用反语。【解析】选B。“进步”为反语,实为“倒退”。2.前两段文字是如何破题的,请简要分析。【明确】本文题为“拿来主义”,却从“闭关主义”起笔,接着大摆“送去主义”的表现,直到后来才用“但”字一转,引出“拿来”二字破题。好像绕了一个大弯子,其实这是从反面立论。“闭关主义”“送去主义”,是“拿来主义”的对立物,作者先把它们端出来,把它们的表现摆出来,这就为下文展开对它们的批判,为反面论证“拿来主义”做了有力铺垫。3.作者说“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这是为什么?【明确】象征主义是源自西方的文艺流派,是资产阶级文学没落的表现。反动政府试图以梅博士的演出去“催进”西方已经没落的艺术,作者此语是对反动派丑恶行径的辛辣讽刺。4.作者在提出“拿来主义”之前,还提到“抛来”“抛给”“送来”,试结合语境,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明确】“抛来”是把无用的东西抛弃或送人,一般不怀有不良的动机,表面上好像还维持着国际交往的样子。“抛给”是磕头求赏之后的赏赐,是有目的的给予,非接受不可。“送来”是“抛给”的冠冕的说法,即侵略者按其心意“送来”。3.第3段用了什么论述方法?类比尼采:自诩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予,不想取得他发疯而死尼采尼采哲学在当时曾经被当作一种“行动哲学”,一种声称要使个人的要求和欲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的哲学。他的哲学具有傲视一切,批判一切的气势。这正是他的哲学被后现代主义欣赏的重要原因。资料链接中国:————————自诩地大物博子孙沦为乞丐掘起地下的煤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只送去,不拿来令人“骄傲”的“丰富”的煤矿资源4.“抛来”与“抛给”两个概念有何不同?为什么又可称为“送来”呢?“抛来”——随意的受动的“抛给”——有意的主动的“送来”——特意的有目的的鸦片、废枪炮、香粉、电影、小东西送来:目的:毒害中国人民、欺骗中国人民、用鸦片来换取中国的银两毒害、欺骗、侵略、掠夺亡国、贻害子孙危害:实质:论述国民党反动政府实行“送去主义”的严重后果时,作者未直说,而是先用反语讽刺;“送出去”明明是坏,说“不算坏事情”,以敌人自我解嘲的话鞭鞑敌人;“丰富”、“大度”不过是“送去主义”者掩盖媚外卖国实质的遁词。接着,与尼采自诩为太阳作比较,一针见血指出“只是给与,不想取得”是发了疯,吹嘘“中国地大物博,开化最早,道德天下第一”的“送去主义”者,势必使中国国势日弱,文化贫乏,最后完全沦为殖民地。最后,举开掘地下的煤矿为例引出“送去主义”的严重后果,既深刻论述了“送去主义”的危害,又辛辣地嘲讽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奴才相。笔法曲折,解剖入木三分。采煤工作场景5.全文论述的是拿来主义,却用了五分之二的篇幅批判送去主义,这种破字当头的结构有什么好处?这正是文章“破”字当头的结构。(1)破字当头的好处使论述有历史的深度,它是在总结近百年的历史教训的基础上立论的。作者从广阔的背景上,点明了从闭关主义到送去主义,是从一个极端到另有个极端,反动落后的本质一脉相传。清政府,搞闭关主义,落后挨打;蒋介石,搞送去主义,丧权辱国。出路在哪里?只要实行拿来主义!这种立论,站得高,看得深,有历史深度。(2)从对比中分析问题,有说服力。(3)先破后立,相得益彰。前者破得越彻底,后者立得越有力;送去主义的危害揭露得越深刻,实行拿来主义的理由越充分。因此,从揭批入手,再转入正面论述,显得水到渠成,立论更鲜明有力。一脉相传落后反动小结送活人送古董送画闭关主义送去主义媚外求荣拿来主义(二)阅读课文第5~10段,完成后面的问题。5.下列对文段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5段是过渡段,“我在这里”一句,小结前文;“我只想鼓吹”一句,开启下文,引出文章的中心议题。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B.“‘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中说的“拿来主义”是一种双向交流,既要送,也要拿。C.“烟枪”“烟灯”“姨太太”比喻文化遗产中没有使用价值但可适当保存一点以教育后代的部分。D.“一所大宅子”是比喻的说法,指的是中外文化遗产,“宅子”里有不同的东西,则比喻不同性质的文化遗产。【解析】选C。“姨太太”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糟粕,须完全摒弃。2.第5段中哪些词语含有讽刺意味?第6段的“送来”与“拿来”有何区别?第7段的“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怎么理解?明确:“摩登”是针对上文“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而言的,把卖国媚外的行径说成“时髦”,一味地“送去”说成“赶时髦”,其讽刺意味是很浓烈的。“吝啬”是针对上文“丰富”、“大度”而言的,两者鲜明对照,对“送去主义”者进行讽刺鞭挞。“送来”是帝国主义对我国进行的经济、军事、文化侵略、掠夺,是“抛给”的同义语;“拿来”是根据需要自己拿,二者本质不同,内容迥异。运用脑髓指用脑筋独立思考,有主见;放出眼光指要看得清,有辨别力;自己来拿指要有选择,自己拿。6.8——9段论证“怎样‘拿来’”。其中,“大宅子”比喻什么?对待“大宅子”的态度和方法,文章摆出了哪几种?(1)“大宅子”比喻外国文化遗产。(2)对待“大宅子”的态度和方法有:①孱头——徘徊不敢走进门②昏蛋——放一把火烧光③废物——欣欣然接受一切④拿来——主义占有,挑选7.联系“大宅子”这个比喻,说说前三种态度和方法究竟分别是什么意思?懦弱无能、害怕继承、拒绝借鉴的逃避主义;盲目排斥的虚无主义;崇洋媚外、主张“全盘西化”的投降主义。8.第9段借助一系列生动贴切的比喻,对“拿来主义占有,挑选”的态度和方法做了形象的阐述。用平实的语言,该怎么表达?原则上加以“毁灭”只留少许送博物馆有害无益有毒素又有用处的“鸦片”吸取、使用有用处方面,清除有害方面人民根本不需要的“烟灯”“烟枪”“姨太太”“鱼翅”“拿来”、“使用”9.拿来主义究竟怎么“占有,挑选”?根据上面的分析,用精练的语言加以概括。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即批判地继承。这种态度和方法同样适合于本国的文化遗产。小结逃避主义——孱头虚无主义——昏蛋投降主义——废物对文化遗产要批判地继承写作特色一、作者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使说理清楚明白,生动形象。二、先破后立,立中有破,破立结合,鲜明对比的结构方式。三、犀利的语言风格,高超的幽默与讽刺的艺术才能。【技法借鉴】对比论证对比论证,是正反对比论证的简称,也称比较法,是把两种事物加以对照、比较后,推导出它们之间的差异点,使结论映衬而出的论证方法。议论文中常常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把两种矛盾或对立的事物加以对照比较,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说理,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使所阐述的事理更加深刻,更有说服力。【运用点拨】对比论证,大致可分为纵比和横比。所谓纵比,是指时间上的前后时期、事物的前后阶段的对比。《拿来主义》中,用“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与“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进行对比。所谓横比,是指同类事物间的对比。如《赞公仆精神》一文,用两个事例做对比:1994年11月,孔繁森同志不幸殉职,他留下的遗物是8元6角人民币和发展阿里经济的12条建议;原北京市副市长王宝森任职期间,利用人民给他的权力,大肆贪污受贿,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和极其恶劣的影响。这样一比,孰清廉孰贪婪,泾渭分明,有力地凸显了作者的观点。运用对比论证,要注意以下两点:1.要有对比点也就是说,对比的双方要属于同一范畴,材料需要具有鲜明的对比点。如果不注意这一点而强行使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只将两件事物照章写上,那也看不出其可比之处,不知为何而设;有时更是生搬硬套,令人不知所云,就可能出现“关公战秦琼”的笑话。例:课文《劝学》中,在谈到“积累”时,运用了正面“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与反面“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进行对比,对比点非常明确,就是“积累”。2.要重视分析注意在比较上下功夫,指出其相异之处以证明观点的正确。既要分析对比产生的根源,即“挖根源”,又要阐述观点的正确性,即“阐事理”。例:高考满分作文《说宽容》中写道:历史上有个叫蔺相如的卿相,由于多建功勋,所以官位一路上升,“位在廉颇之右”,引起了大将廉颇的忌妒与不满,便处处与蔺相如作难。但是,蔺相如面对廉颇的无理取闹,只是笑而避之,从而引发出廉颇“负荆请罪”这个故事。蔺相如的宽宏大量,使廉颇深感惭愧,从此两人成为“刎颈之交”,齐心协力为赵国奉命效劳,建立功勋。所以说,学会宽容,于人于国都有益处。课堂小结这篇文章至今仍放射着思想的光辉。就其见解来说,仍有现实意义。作者所论证的“拿来主义”的主张,跟马克思、列宁、毛泽东同志所讲的对待文化遗产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是吻合的,一致的。现在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仍不能忽视认真钻研、吸收、融化和发展古今中外文化艺术中一切好的东西。本文中所列举的现象,在我们当今社会是否存在?作者提出的观点,在今天有没有现实意义?请同学们联系我们当前的社会现实想一想。1、中国的宣纸制造工艺失密。2、来自日本的访问学者庄严舜哉说,中
本文标题:第12课《拿来主义》-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同步课件+教案(统编版必修上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4147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