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古诗词诵读统编新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古诗诵读静女涉江采芙蓉学习目标1.理解两首诗所表达的爱情与乡情两种美好的感情。2.赏析两首诗所运用的表达技巧。1.《诗经》简介《静女》选自《诗经》。《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了解古诗常识返回2.《古诗十九首》简介《涉江采芙蓉》选自《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是南朝梁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东汉末年文人所作的19首五言诗,它们不是一人一时之作,也不是有机构成的诗集。这19首诗有的来自民间,有的则是文人模仿民歌所作,具有极高的艺术造诣。其在内容上多表现夫妻、朋友之间的离别之情或士人的失意之感,感情深沉曲折,带有浓厚的感伤色彩,从这一侧面可以真实地反映出东汉后期政治混乱、逐渐没落的时代面貌。一赏读《静女》(一)诵读诗韵,把握内容1.根据下面诗中已标好的朗读节拍及韵脚,诵读全诗,体会诗韵。一赏读《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诵读指导】《静女》中有着热烈而纯朴的爱情,通过有感情地诵读,体会这种思想情感的抒发。可采用“初读全诗—听读全诗—诵读全诗”的形式,在诵读中领悟音韵美和节奏美。2.填出导图中的空缺部分。搔首踟蹰爱你漂亮静女所赠(二)分析形象,赏析技巧1.你认为女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答案女主人公是一个美丽、调皮、可爱、勇于追求爱情的女子。“姝”“爱而不见”表现了女子的美丽、调皮、可爱,“贻我彤管”“自牧归荑”表现了女子对爱情的追求大胆直率。2.找出本诗中的细节描写,并说说细节描写的妙处。答案本诗精心选择了“搔首踟蹰”“爱而不见”两个细节。“搔首踟蹰”描绘出男青年抓耳挠腮、焦灼不安的情态,刻画了他憨厚朴实的性格,表现出他对姑娘的深挚情意和迷恋程度。“爱而不见”描绘出姑娘调皮逗乐的行为,突出她活泼聪慧的性格,表现出她的多情率真。这两个细节不仅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而且构成颇具戏剧性的情节,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一)诵读诗韵,把握内容1.根据下面诗中已标好的朗读节拍及韵脚,诵读全诗,体会诗韵。二赏读《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诵读指导】这首诗前四句中,抒情主人公因“采芙蓉”,心情愉悦,语调舒缓,对应的节拍就是轻松有起伏的“二一二”节拍。而后四句阐发的是“望旧乡”“忧伤”等意,抒情主人公的悲伤情感明显增强,语调也就变得急促,对应的节拍就是急促有力的“二三”节拍。2.填出导图中的空缺部分。遗所思忧终老(二)理解情感,赏析技巧1.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表达人物的凄清心境?答案此诗采用了反衬的手法来表达人物的凄清心境。“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作者先营造了一个美好、欢乐的情境。在此热闹的情境之下,突然思绪一转,发出了“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的感叹,为下面表达诗中人物的孤独寂寞之感张本。开头两句极写美好、欢乐,正是欲以乐景衬哀情,这是此诗表现人物凄清心境的独特之处。2.这首诗的三、四句一问一答,在诗中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答案这两句在结构上是暗转过渡,为表现主人公的情绪由欢欣洋溢转变为下面的黯然销魂做铺垫。3.请赏析“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两句。答案这两句紧承“远道”而来,“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将“远道”的意思说尽。“还顾”一词,动作性和画面感很强,“长路”极富暗示性。“漫浩浩”一词读起来即给人以路途绵延无尽的感觉。正当女主人公独自思夫的时候,她远方的丈夫,此刻也正带着无限忧愁,回望着妻子所在的故乡。这两句虽然没有直接点明主人公的痛苦,但是,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具有含蓄不尽的效果。随堂巩固随堂巩固(一)阅读《静女》,完成1~2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此诗采用男子的视角、追忆的口吻,描写恋人约会的情景。B.本诗讲究“空白”艺术的运用,达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C.本诗运用了生动形象的比喻修辞,把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D.作者由静女写到彤管,由荑草联想到静女之情,把人、物、情巧妙地融合起来。√没有运用比喻修辞。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静女》是一首赋体诗,它运用“直陈其事”的手法,采用三章连唱的形式来叙写故事,感情回环往复,内容富于变化,充分体现了民族的特色。B.本诗以生动的语言、风趣的细节,表现了一对青年男女热恋中的情趣,人物神形毕现,呼之欲出。C.“说怿女美”“匪女之为美”这两句借物抒情,意涉双关,表面上男青年是在赞美姑娘馈赠他的信物,实则表达了他对姑娘的挚爱之情。D.“自牧归荑,洵美且异”运用借代的手法,以初生荑草白而柔嫩的特点,象征爱情的真诚和纯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运用了象征的手法。初生的荑草将会长成茂盛的草丛,含有爱情将更有进展的象征意义。(二)阅读《涉江采芙蓉》,完成3~4题。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开头以女子的口吻写起,在荷花盛开的美好季节,在风和日丽中,荡一叶小舟,摘几枝可爱的荷花,归去送给各自的心上人。B.“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长长的吁叹,点明了这女子全部忧思之由来。C.五、六两句空间突然转换,出现在画面上的,似乎已不是拈花沉思的女主人公,而是那身在“远道”的丈夫了:“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D.“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这浩叹无疑是全诗的主旨,将一对同心离居的夫妇的痛苦之情准确而又含蓄地表达出来。√“含蓄”错,诗歌的结尾两句是直抒胸臆。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语言质朴,不事雕琢,却能够于质朴中见真情,令人回味不已。B.明明所思之人在远道,却还要采芙蓉送给对方,这是一种无奈中的寄托。C.“远道”“长路”,空间上的遥远距离更增添了男女双方离居后的忧伤之情。D.诗歌以乐景开篇,以忧伤终老收尾,表现了思妇对丈夫离乡不归的怨恨。√“表现了思妇对丈夫离乡不归的怨恨”分析有误。全诗抒写女子思念丈夫的深切忧伤,以乐景开篇,以忧伤终老收尾,更具有以“乐”衬“哀”的强烈表达效果。
本文标题:古诗词诵读《静女》《涉江采芙蓉》-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同步课件+教案(统编版必修上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4148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