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2.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课时练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罅.隙(xià)山峦.(lán)闺.阁(guī)酣.畅淋漓(hān)B.嚣.鸣(xiāo)荡漾.(yànɡ)脂.膏(zhī)不事雕.琢(diāo)C.揳.入(qì)铆.钉(mǎo)倾.吐(qīng)清辉洋溢.(yì)D.霓.虹(lí)衷.心(zhōng)消融.(róng)霞蔚.云蒸(wèi)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石砾撕裂慰籍自然赐予B.阴蔽迅疾婉转一跃而上C.催残鄙弃倦怠瞻前顾后D.晶莹甘霖炽热深山幽谷二、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追溯历史可见,早期新诗的发展离不开国外留学归来的知识分子的推动,他们,接受了大量国外先进教育,学识和见解均得到极大提升。西方诗潮在中国,这背后既有被迫推动的命运之歌,更有诗歌发展的必然趋向。(),以自己的《尝试集》率先为白话新诗铺路;深受日本俳句和印度诗人泰戈尔影响的冰心也,推出自己“爱”的代表诗集《繁星》《春水》,为新诗注入新鲜血液。直到今天,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依然和西方诗歌保持着紧密的联系。新诗在中华文化为依托下,在外来诗歌的影响下,迅速地诞生和成长,两者优势结合从而指向重生。朱光潜曾指出:“我们的新诗运动正在开始,我们必须,不能让它流产。当前有两大问题须特别研究,一是固有传统究竟有几分可以沿袭,一是外来影响究竟有几分可以接收。”接受古今中外的诗歌影响是新诗百年来的重要标识,在不同的时期和环境中有着不同的表现,而如何对待这种交融却仍在摸索中。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风头正劲炙手可热劳苦功高谨小慎微B.风华正茂炙手可热功垂竹帛如履薄冰C.风华正茂风靡一时劳苦功高如履薄冰D.风头正劲风靡一时功垂竹帛谨小慎微4.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胡适留美归来后在诗歌方面受到了英美意象派的无形影响B.留美归来的胡适在诗歌方面无疑受到英美意象派的影响C.英美意象派无疑在诗歌方面影响了留美归来的胡适D.英美意象派对胡适的影响无疑体现在诗歌方面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6.给下面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要求运用对联形式,不超过20个字。2020年11月16日到22日,第二届郭沫若文化周活动顺利举行。本届文化周活动主要采用“2+6+N”模式开展,2是1场开幕式、1场闭幕式,N是11个县(市、区)分别举办的沫若主题群众性文化活动。6则是包括1场论坛、1场讲座在内的6项相关活动。除却围绕郭沫若文学影响力开展的系列学术交流,还举办了“沫若文艺少年”推选活动、“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马边专场活动以及“曲艺进校园”等惠民演出活动。7.青春是花样年华。怀着美好的梦想、纯真的感情,带着对自我的认识、对社会的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我们就此迈开了人生的重要一步。青春之美,在人的一生中弥足珍贵。请以“青春”为标题,写一首现代诗,突出你对“青春”的认知或感悟。要求:使用意象;语言凝练、含蓄;不超过6句。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问题死水闻一多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漂满了珍珠似的白沫;小珠笑一声变成大珠,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它造出个什么世界。8.下面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节,总写这沟凝滞的死水。它已经风吹不动,腐烂呆滞,没有一点儿活力和生气。B.第二节,直承第一节的三、四两句,主要从色彩、光泽上静态地描写死水的肮脏和污浊。C.第三节,从动态上描写了死水的腐烂变质,“珍珠似的白沫”发出洋洋自得的笑声。D.第五节,诗人忍不住内心的激愤,揭露了“死水”的真面目。“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也反映了诗人彻底绝望的心情。9.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象征着当时那个处于军阀混战中的腐败黑暗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那时的旧中国正如“一沟绝望的死水”。B.“清风”是与“死水”相对照的事物,可以用以比喻一切新鲜的思想和力量。“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可见“清风”无力。C.二、三、四节,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形象的比喻、鲜明的色彩描写以及讥讽的笔触,逐步深入地写出了扔进破铜烂铁、泼入剩菜残羹后死水的进一步变化。D.诗人用色彩鲜明、形色美好的“翡翠”“桃花”“罗绮”“云霞”“珍珠”等来描绘污浊、肮脏的死水,用虚假的美来反衬真实的丑。10.“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中“绝望”一词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11.闻一多创作诗歌讲究“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诗就体现了他的“三美”主张,请举例分析其中的一美。12.某中学将举办诗歌朗诵会,请根据对下面诗歌内容、风格等方面的理解或评价,在三首诗词之间为主持人各设计一段衔接语。(每段不超过60字)郭沫若《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衔接语: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闻一多《红烛》衔接语: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雪莱《致云雀》视野拓展一、古诗中的“烛”意象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无题》【析】以烛花喻眼泪,表现诗人对爱情的忠贞。2.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唐]李商隐《夜雨寄北》【析】彻夜不眠,喁喁诉说,不时剪去蜡烛结出的蕊花,这是漂泊异乡、归期无定的诗人对团圆的梦想。3.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古诗十九首》【析】“秉烛以游”的生活方式,反映着人性深处普遍的对死亡的抗拒、对生命的渴望。4.十万人家火烛光,门门开处见红妆。——[唐]张萧远《观灯》【析】一片灯火辉映天地,构成壮观的景象,唤起生命的激情。5.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唐]杜甫《羌村三首(其一)》【析】诗人千辛万苦逃出沦陷的长安,与以为自己早已不在人世的妻子相见,灯下相对,恍如梦中,这是多么辛酸而又幸福的时刻。6.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唐]杜牧《赠别二首(其二)》【析】以蜡油喻眼泪,表现诗人的惜别之情。7.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唐]杜牧《秋夕》【析】暗淡的烛光营造的是一种寂寥的意境,诗中的宫女则是寂寞与无聊的形象。8.秋夜床前蜡烛微,铜壶滴尽晓钟迟。残光欲灭还吹著,年少宫人未睡时。——[唐]王建《长门烛》【析】从烛火未熄,可知宫女一夜未眠;从盼望天明,而天明却迟迟不来,可见其久居深宫的孤寂之情。二、典藏馆中国新诗中的经典意象1.水莲花-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析】徐志摩的《沙扬娜拉》虽然没有具体描绘日本女郎美丽姣好的容貌姿态,但却用玉洁冰清、光彩照人的水莲花来以物喻人,出神入化、精妙妥帖地呈现出她那娇柔美丽、温婉含蓄、略带羞涩的神姿风态。2.雨巷-一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析】戴望舒的《雨巷》,写于1927年夏天。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中,诗人把黑暗阴沉的社会现实暗喻为悠长狭窄而寂寥的“雨巷”,没有阳光,也没有生机和活力。而抒情主人公“我”就是在这样的雨巷中的彷徨者。3.橡树与木棉-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析】舒婷的《致橡树》通过一棵木棉树对一棵橡树的内心独白,表达了诗人的爱情观。橡树象征男性,是诗人想象中的恋爱对象;木棉象征拥有新时代气息的女性。木棉不是依赖橡树而生存,而是与橡树相依为伴,同甘共苦,共同构筑伟大的爱情。4.麦地-麦地/别人看见你/觉得你温暖,美丽/我则站在你痛苦质问的中心/被你灼伤【析】海子的《答复》隐藏了诗人翻滚的思想,麦地是农民一生的衣食所依,是农民的信仰与寄托,所以它“温暖,美丽”。但海子却说它充满了质问,因为麦地让他成长,而成长也是一切质问的根源。5.稻束——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析】郑敏的《金黄的稻束》意蕴深邃。“金黄的稻束”不仅是指自然意义上的稻束,而且是诗人的心灵与田野里伫立的稻束神秘地契合交感后超越了物象的实体而产生的一个象征。它首先是收获的象征,进而诗人把它与创造此丰收成果的劳动者的形象自然地联系起来,启示人们重新思考平凡与伟大的关系。三、素材运用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运用角度:敢于“归零”,勇于革新【运用示例】勇于革新,就要求我们有“归零”的心态。很多人也想革新,但又怕失败,所以总摆脱不了原本习惯的影子。要有敢为人先的勇气,“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遇到问题时不要总想别人是怎么想的,而要通过自己的思考去想出新的解决办法。敢于从零开始,不要总做别人的追随者。革新其实也是一种习惯,习惯革新的人,会更多地运用自己的思想,想出新的东西和新的立场,给自己开拓一片新的领域和天空,成为自己人生的主人。革新离不开习惯,习惯为革新提供基础;革新超越了习惯,并将形成更新、更好的习惯。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我的指关节铆钉一样揳入巨石的罅隙运用角度:坚守精神的高度【运用示例】坚是一种挺拔,是坚执,坚执住生命所不愿放弃也不能放弃的。守是一种柔情,有一种思往古之悠情的情怀,有一种古道热肠的衷情。我感动于不折不扣的对人生的坚守,我折服于一个个坚守人生的方式。虽然有的笨拙而顽强,有的执着而冷峻。庄子曳尾于涂中,坚守一份纯洁;杜子美茅屋疾呼,坚守一份关怀;昌耀穷居青海高原,把“指关节铆钉一样揳入巨石的罅隙”,坚守着属于自己的精神高度,始终在内心保持对命运自觉而清醒的审视。没有坚守也就无所谓存在。存在是有意义的,坚守也就是对意义的坚守。坚守住了存在与意义,就是坚守住了你的生命之所倚、之所托、之所靠,你就能依凭它去战胜空虚,穿透虚无。像一位诗人,隐身/在思想的明辉之中,/吟诵着即兴的诗韵,/直到普天下的同情/都被未曾留意过的希望和忧虑唤醒运用角度:社会责任感【运用示例】“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从这句话中我们看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一种以天下兴衰、民间疾苦为已任的精神。也正是这种精神,让鲁迅先生登上了20世纪的巅峰,祓除苦痛,医治创伤。当他身披“民族魂”的大旗远去时,华夏的青史上也早已刻下了他的功勋。英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雪莱在他短暂的生命里,满怀对被压迫的人民、被奴役的民族的热爱,怀着“直到普天下的同情/都被未曾留意过的希望和忧虑唤醒”的理想,用云雀叫声般美妙动听的诗句向人间播撒火种。他把自己的人格涵养成一首完美的诗,他写下来的诗便是他完美人格的化身。在他人遭受欺侮时,请出手相援;在他人深陷苦痛时,请以爱呵护。当国泰民安时,我们才能自豪地宣布:这与我相关。四、中外名人论青春【古代类】1.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南宋]岳飞《满江红》【析】不要随随便便地虚度年华,等秋霜染满双鬓时,白白地留下许多悲哀与遗憾。这是岳飞发出的自勉之辞,反映了岳飞终生自强不息、勉力奋发的精神,给当时坚持抗金的军民以及后世文人以巨大鼓舞与有力鞭策。2.花不常好,月不常圆,世间万物有盛衰,人生安得常少年。——[明]于谦《翁莫恼》【析】花不常开,月不常圆,世间万物盛衰有期,人生哪里能够常是少年时代!作者原是叹息时光早逝,功业不就,也说出了万物新陈代谢的普遍规律。可用以劝学或说明新陈代谢、事物转化的哲理。3.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唐]孟郊《劝学》【析】应该珍惜自己的青春,及早奋发有为,人怎能够长生不老永远年少呢?青春不会永驻,逝去的时光不能再来。4.青春留不住,白发自然生。——[唐]杜牧《送友人》【析】青春是挽留不住的,白发到时候就长出来了。此二句主要抒写自然规律的不可抗拒。时间老,都是不可能的。这一
本文标题:第2课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课时练+视野拓展)-【三新课堂】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同步导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4162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