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6赤壁赋苏轼登泰山记姚鼐【课时练】一、文言基础知识1.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①凌.万顷之茫然(越过)②击空明兮溯.流光(顺流而上)③纵一苇之所如.(往)④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稍微)⑤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到,前往)⑥而半山居雾若带然(停留)A.①④⑤B.②③⑥C.①③⑥D.②④⑤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B..而.今安在哉侣鱼虾而.友麋鹿C.此非曹孟德之.诗乎固一世之.雄也D.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举匏樽以.相属3.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B.顺流而东也C.正.襟危坐而问客曰D.吾师.道也4.下列对语句句式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月出于东山之上②客有吹洞箫者③相与枕藉乎舟中④而今安在哉A.①③相同,②④相同B.①③相同,②④不同C.①③不同,②④相同D.①③不同,②④不同5.下列对课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国古代的纪年法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等。《赤壁赋》“壬戌之秋”中的“壬戌”属于干支纪年法。B.《诗经》中的名句名篇常常被后代的文学作品引用,《赤壁赋》中的“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月明星稀,乌鹊南飞”都化用了《诗经》中的句子。C.古代城墙有内外之分,里边的一道为“城”,外边的一道为“郭”。《登泰山记》中,“望晚日照城郭”中的“城郭”指城市。D.二十八星宿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重大发现。《赤壁赋》“徘徊于斗牛之间”中的“斗牛”指的就是二十八星宿中的斗宿和牛宿。二、文言文阅读后赤壁赋苏轼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返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悟。开户视之,不见其处。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B.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C.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D.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望”,月相名,农历每月十五日(有时为十六日或十七日),地球上看见的月亮呈圆形,这种月相叫“望”。因而“望”亦指农历每月十五日,“七月既望”即七月十五日。B.“冯夷”,也作“冰夷”,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黄河水神,即“河伯”,后泛指水神。传说河伯是鱼尾人身,头发是银白色的,眼睛和鳞片是流光溢彩的琉璃色。C.“孤鹤”在古诗文中常喻指闲散自在、无拘无束、来去自如、不求名利、孤特高洁之人。“鹤”在中国的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与仙道和人的精神品格有密切的关系。D.“道士”,信奉道教教义并修习道术的教徒的通称。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创始人是张道陵。道教以“道”作为追求目标,吸收道家老庄思想,形成自己的神仙崇拜与信仰。8.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以时间为序,记述了“我”与客人重游赤壁的经过,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禅趣幽远。前两段以洗练的笔墨描写了冬夜月景,点明游赤壁的缘起。B.本文写在月白风清之夜,作者与客行歌相答。作者先有“有客无酒”“有酒无肴”之憾,后有“携酒与鱼”游赤壁之乐。行文在平缓舒展中有曲折起伏。C.最后两段作者以空灵的文字塑造了一只孤鹤卓尔不群的形象,寄托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趣;又以浪漫的想象写“我”在梦中与道士的邂逅、对话,流露出一种消极悲观、欲摆脱现实而不能的苦闷。D.《赤壁赋》写江上秋月,景色宁静清爽;《后赤壁赋》写江岸冬景,境界寥落幽峭。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返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2)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10.文中作者游赤壁的心情可用哪一个字来概括?说明其原因。【视野拓展】一、古人记录时间的方法【纪年】①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是最早的纪年法,如鲁庄公十年。②年号纪年法,自汉武帝始,更换年号就重新纪元,如乾隆三十九年。③干支纪年法,一般认为兴自东汉,六十甲子周而复始,从未间断。如2021年是辛丑年。④年号干支兼用法,如《扬州慢》“淳熙丙申”,“淳熙”是宋孝宗赵昚的年号。【纪月】①序数纪月法,即一月、二月、三月等,一月又称正月。②地支纪月法,有“月建”的观念,即把十二地支和十二个月份相配,常以冬至所在的十一月(夏历)配子,称为建子之月,由此顺推。③时节纪月法,即每季中的三个月按孟、仲、季的顺序排列,如五月称仲夏。【纪日】①干支纪日法,这种纪日法远在甲骨文时代就有了。如“是月丁未”。②月相纪日法,如农历每月的初一称朔,最后一天称晦,初三称朏(fěi),大月十六、小月十五称望,望后的第一天称既望。③干支月相兼用法,如“戊申晦”。【纪时】①天色纪时法,古人最初是根据天色的变化将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它们的名称是: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yú)中、日中、日昳(dié)、晡(bū)时、日入、黄昏、人定。②地支纪时法,以十二地支来表示一昼夜十二时辰的变化。二、人物素材1.东坡其人其文苏轼的一生,可以用“四个三”来概括:不忘三事-金榜题名、“乌台诗案”、太后恩宠;不忘三人-敬如父、师的欧阳修,素来敬重又有矛盾的王安石、司马光;不忘三地——黄州、惠州、儋州;不忘三情-与苏辙的手足情、与王弗的生死情、与朝云的不了情。他生活中的每一个片段,几乎都与传奇相联系。金榜题名时,他由第一变成了第二,却更为出名;“乌台诗案”中,他九死一生,被贬黄州,却迎来了创作的黄金时期;他赠弟辙、悼亡妻的词作,历久而不衰。在为人上,苏轼在几乎丧命的逆境中仍保持着坚贞的气节和独立的人格,绝不随波逐流;在为官上,苏轼坚持为官一地,造福一方,徐州防汛、杭州筑堤、儋州授馆、兴修水利、架桥凿井、赈灾施药,都于史有证;在人生态度上,苏轼即使在身处绝境时,也保持着乐观豁达的心态和积极向上的追求。【《百家讲坛》康震讲苏轼之开篇语】在中国文化史上,苏轼犹如一颗璀璨夺目的巨星横空出世,以他的天才、渊博,他的超逸、多情,为后人留下了一笔精神财富和一段段传奇佳话。当我们登高望远,面对滔滔江水,会禁不住高声吟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当我们中秋佳节合家团聚,望着皎皎明月,会禁不住深情吟诵:“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当我们徜徉在庐山风光中,会禁不住感慨:“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当我们沉醉西湖美景,会禁不住抒情:“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当我们遭遇人生的无常,会禁不住发出无奈的叹息:“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当我们面对生活的挫折,会禁不住宽慰失意的自己:“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的诗词成为滋养、丰富我们精神世界的重要源泉,成为提升我们寻常生活趣味的涓涓溪流。二、素材运用1.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运用角度:豁达乐观,珍惜当下【运用示例1】“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不是消极避世,而是人的涵养达到最高境界的一种体现。屈原的忠心与烈节令人敬佩,然其“自投汨罗”的行为却让人不敢苟同;李白的豪放与飘逸让人欣赏,然其放纵的行乐与狂欢却让人不能认同。而东坡居士却将这两方面完美地结合了起来,他认为,既然人生短暂,就更应该以达观自处,珍惜当下。【运用示例2】豁达乐观,不是与生俱有,是需要靠后天努力习得。如何习得?我们学习古人吧。自古以来,中国文人喜“登山临水,心灵远游”,在山水中安顿自我,获得物我相融、神与物契的精神境界;在山水自然中思考人生、开悟自我,丢开思想包袱求得解脱与超越。我们学习苏轼吧。他在“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中流露了“人生短暂”的消极情绪,但他并没沉沦于此,而是主动走出来,在山水自然中,在庄子的哲学中寻找人生之路。于是才有“而又何羡乎!”“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喜而笑”“相与枕藉乎舟中”的洒脱、豪迈;才有“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随缘自适;才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从容淡定;才有“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安适、平静;更有“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的激昂、乐观!这些都是他豁达乐观的人生智慧的具体展现,值得我们去努力习得!三、名言名句1.苏轼黄州作品选1.被贬黄州,苏轼脱去了象征士大夫身份的长袍,换上了农人的短褂,像陶渊明一样,躬耕陇亩,锄豆南山。他在农舍雪堂和城中的临皋亭居住,每天两处往返,倒也悠闲自在。苏东坡高兴之余也爱喝两盅,酒量不大,特别容易醉。有一次,夜晚在酒家喝醉了酒,趁着月色回家。走到一座溪桥上,下马解鞍,枕着胳膊在那儿略微休息一下。当他醒来时已是拂晓,只见周围“乱山攒拥”,只听“流水锵然”,在朦胧中以为已非尘世,便在桥柱上题了一首《西江月》: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春夜料峭,醉不得归,人马露宿于郊野,本是凄清辛苦之事,但在作者写来却如此清新迷人,恍如仙境。2.元丰五年(1082)春天,苏轼到沙湖看新买的农田,路上遇雨,“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事后,他写下《定风波》记述这次经历: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行路遇雨本不是令人愉快的事,但词人在骤雨袭来时且吟且啸,徐步向前,若无其事,那么从容淡定。一个在人生道路上履险如夷、泰然自若的词人形象便呈现在读者面前。2.现代名家话泰山1.我们在泰山顶上看出太阳。在航过海的人,看太阳从地平线下爬上来,本不是奇事;而且我个人是曾饱饫过江海与印度洋无比壮丽的日彩的。但在高山顶上看日出,尤其在泰山顶上,我们无餍的好奇心,当然盼望一种特异的境界,与平原或海上不同的。果然,我们初起时,天还暗沉沉的,西方是一片的铁青,东方些微有些白意,宇宙只是-如用旧词形容-一体莽莽苍苍的。但这是我一面感觉劲烈的晓寒,一面睡眼不曾十分醒豁时约略的印象。等到留心回览时,我不由得大声地狂叫-因为眼前只是一个见所未见的境界。原来昨夜整夜暴风的工程,却砌成一座普遍的云海。除了日观峰与我们所在的玉皇顶以外,东西南北只是平铺着弥漫的云气,在朝旭未露前,宛似无量数厚毳长绒的绵羊,交颈接背地眠着,卷耳与弯角都依稀辨认得出。——徐志摩《泰山日出》2.我们来到雨地,走上登山的正路,一连穿过三座石坊:一天门、孔子登临处和天阶。水声落在我们后面,雄伟的红门把山挡住。走出长门洞,豁然开朗,山又到了我们跟前。人朝上走,水朝下流,流进虎山水库的中溪陪我们,一直陪到二天门。悬崖崚嶒,石缝滴滴答答,泉水和雨水混在一起,顺着斜坡,流进山涧,涓涓的水声变成訇訇的雷鸣。有时候风过云开,在底下望见南天门,影影绰绰,耸立山头,好像并不很远;紧十八盘仿佛一条灰白大蟒,匍匐在山峡当中;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都成了水墨山水。蹚过中溪水浅的地方,走不太远,就是有名的经石峪,一片大水漫过一亩大小的一个大石坪,光光的石头刻着一部《金刚经》,字有斗来大,年月久了,大部分都
本文标题:16 赤壁赋 (课时练+视野拓展)-【三新课堂】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同步导学练(必修上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4164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