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纪实作品科普作品八年级上册名著复习常见考点1.掌握作家、作品、写作背景等常识。2.文体特点。3.主要内容。4.形象特点分析概括。(1)《红星照耀中国》主要人物形象概括分析;(2)《昆虫记》主要昆虫特点特征辨别。5.专题探究。6.掌握整本书的阅读策略。1.作者简介埃德加•斯诺(1905.7—1972.2),1905年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市,是家中三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他父亲开了一家小印刷厂,家里过着小康生活。父亲要他也从印刷业开始自己的生涯。但他却走上了一条与父亲截然不同的道路,成为世界著名的记者。埃德加•斯诺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诺同时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一、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法布尔,法国昆虫学家,动物行为学家,文学家。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文学界的维吉尔”。是第一位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昆虫记》的成功为他赢得了“昆虫界的荷马”以及“科学界诗人”的美名。一、文学常识2、写作背景:《红星照耀中国》作者于1936年6月至10月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根据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完成了《西行漫记》的写作。斯诺作为一个西方新闻记者,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作了客观评价,并向全世界作了公正报道。斯诺同毛泽东、周恩来等进行了多次长时间的谈话,搜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一手资料。此外,他还实地考察,深入红军战士和老百姓当中,口问手写,对苏区军民生活,地方政治改革,民情风俗习惯等作了广泛深入的调查。四个月的采访,他密密麻麻写满了14个笔记本。当年10月底,斯诺带着他的采访资料、胶卷和照片,从陕北回到北平,经过几个月的埋头写作,英文名为《红星照耀中国》的报告文学终于诞生。一、文学常识2、写作背景:《昆虫记》1875年,法布尔决定远离城市喧嚣,专心实现自己的昆虫学研究。他带领家人,前往乡间小镇塞里尼昂。在这里,他经过四年努力,1879年,终于把20多年的观察资料编撰成《昆虫记》第一卷出版。1880年,法布尔用积攒下的一小笔钱,在小镇附近购得一处坐落在荒地上的老旧民宅。他用当地的普罗旺斯语给这处居所取了个风趣的雅号——荒石园。此后,法布尔守着心爱的“荒石园”,开足生命的马力,年复一年,不知疲倦的从事昆虫学研究,把劳动成果汇成一卷又一卷的《昆虫记》。一、文学常识3、作品概述:《红星照耀中国》该作品真实记录了埃德加•斯诺自1936年6月至1936年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从多个方面展示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而艰苦奋斗和牺牲奉献的精神,瓦解了种种歪曲、丑化共产党的谣言。斯诺通过对领导人和普通民众的观察和描述,把枯燥的红区党组织、各种文件、会议等内容转变为让读者读起来感到亲切生动的文字。一、文学常识3、作品概述:《昆虫记》《昆虫记》,又译《昆虫物语》、《昆虫学札记》和《昆虫世界》,它不仅是一部文学巨著,也是一部科学百科。被誉为“昆虫的史诗”。原法文版的《昆虫记》共有十册,每册包含若干章,每章详细、深刻地描绘一种或几种昆虫的生活,如蜘蛛、蜜蜂、螳螂、蝎子、蝉等。法布尔写《昆虫记》除了真实的记录昆虫的生活,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婚恋、繁衍和死亡,无不渗透着作者对人类的思考。全书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充满了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一、文学常识1、纪实作品:真实——“用事实说话”《红星照耀中国》记录的是斯诺通过采访、对话和实地考察得来的“事实”,是当时“红色中国”正在发生着的“事实”,而在今天读者看来则是已经成为过去的历史。这是一部“用事实说话”的杰出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搜集了大量有关长征的第一手资料。二、文体特点2、科普作品:科学性、普及性、文学性1.科普作品所述内容具有一定的学科专业性。阅读对象主要是不熟悉该学科的非专业人士。2.科普作品具有一定的娱乐性、普及性、可读性和通俗性。在叙述内容上要求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能引起普通读者兴趣。3.科普作品在陈述专业科学知识时要求把握一定程度的严谨性。想象与科学现实之间的差别一般需要明确指出,或者至少要保证读者不会混淆两者。4.科普作品允许适当地虚构作品情节、人物、环境等等,已增加可读性。二、文体特点3、阅读策略:清楚地把握作品所写的事实。(1)利用序言、目录,迅速获得对作品的整体印象。(2)边读边注意梳理作品中事实的前因后果、发展线索。(3)把握作品中的“事实”后,还要读明白作者想用事实说什么“话”。(4)阅读纪实作品,要从中获得启迪,用来指导自己的学习与生活。二、文体特点4、阅读策略:学习科学思维、科学理念和科学精神。1、借助前言、后记或附录中有关作家、作品的介绍,了解作家的生平事迹、科学成就和全书的大致内容,为阅读整本书作准备。2、在阅读中,遇到一些专业性较强的概念、术语,要查找工具书或相关资料,把握其含义;要运用自己在课内外学到的知识加强理解,深化认识;可以质疑问难,拓展延伸,把阅读引向更深层次。3、体会科普作品蕴含的科学思维、科学理念和科学精神,扩大我们的知识领域,锻炼我们的思维,在阅读中汲取人生智慧,体会科学家积极探索、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4、关注科普作品的艺术趣味。二、文体特点1、《红星照耀中国》内容概括(四个方面)(1)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2)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3)介绍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4)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三、主要内容2、《昆虫记》内容概括(四个方面)(1)真实的记录昆虫的生活;(2)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3)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婚恋、繁衍和死亡,无不渗透着作者对人类的思考;(4)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充满了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三、主要内容3、《红星照耀中国》主要章节关键词第一章探寻红色中国:好奇、冒险、张学良、杨虎成、一致抗日协议。第二章去红都的道路:被白匪追逐、“民团”、红军战士参加红军的原因。第三章在保安:毛泽东的初步印象、共产党的基本政策、红军大学、红军剧社。第四章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毛泽东的人生经历、思想变化以及成长过程。第五章长征:讲述了红军长征的艰难过程:第五次大围剿、强渡大渡河、过草原。第六章红星在西北:刘志丹开创西北苏区、西北大灾荒、苛捐杂税、苏维埃政策。三、主要内容3、《红星照耀中国》主要章节关键词第七章去前线的路上:普通农民、苏区工业、苏区工人。第八章同红军在一起:红军精神面貌、彭德怀、游击战术。第九章同红军在一起(续):徐海东、阶级战争、团结回族的策略。第十章战争与和平:红色中国的少年、统一战线、朱德。第十一章回到保安:红军的生活、俄国的影响、李德。第十二章又是白色世界:“西安事变”、中国社会革命运动。三、主要内容4、《昆虫记》主要章节关键词第一章论祖传第二章神秘的池塘第三章石蚕第四章蜣螂第五章蝉第六章泥水匠蜂第七章螳螂第八章蜜蜂、猫和红蚂蚁第九章开隧道的矿蜂第十章萤第十一章被管虫第十二章蝉:蝉的卵第十三章樵叶蜂第十四章采棉蜂和采脂蜂第十五章西班牙犀头的自制第十六章两种稀奇的蚱蜢第十七章黄蜂第十八章蛴螬的冒险第十九章蟋蟀第二十章娇小的赤条蜂第二十一章西西斯三、主要内容4、《昆虫记》主要章节关键词第二十二章捕蝇蜂第二十三章寄生虫第二十四章新陈代谢的工作者第二十五章松毛虫第二十六章卷心菜毛虫第二十七章孔雀蛾第二十八章找枯露菌的甲虫第二十九章爱好昆虫的孩子第三十章条纹蜘蛛第三十一章狼蛛第三十二章克鲁蜀蜘蛛第三十三章迷宫蛛第三十四章蛛网的建筑第三十五章蜘蛛的几何学第三十六章蜘蛛的电报线第三十七章蟹蛛三、主要内容1、《红星照耀中国》人物形象特点(1)毛泽东:质朴纯真,颇具幽默感,自尊心强,有必要时候当机立断的魄力。(2)周恩来: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3)贺龙:性格急躁,很谦虚,以行军神出鬼没著称。(4)彭德怀:率直爽朗,喜欢说笑,富有才智,善于驰骋,吃苦耐劳,精力过人,爱惜部下,善于作战。(5)朱德:沉默谦虚,爱惜部下,天性极端温和,说话朴实,喜欢运动和读书。(6)“红小鬼”:精神极好,活泼,乐观,耐心,勤劳,聪明,努力学习,身上寄托着中国的未来。四、形象特点2、《红星照耀中国》外貌形象与言谈举止毛泽东:第一章中的毛泽东形象,面容消瘦,看起来很像林肯,身材高挑,背部有些驼背,一头浓密的黑发,一双眼睛炯炯有神,鼻梁挺好,颧骨突出。这是一张非常机敏和理智的脸。周恩来:第三章中的周恩来形象,他瘦削,中等身材,骨瘦如柴,虽然胡须又长又黑,看上去仍然没有脱掉童真的气质,一双深邃的大眼睛充满热情。朱德:第十章中的朱德形象,他貌不惊人,沉默谦虚,说话轻声,有点饱经沧桑。眼睛很大,眼光非常和蔼。身材不高,但很结实,胳膊和双腿都像铁打的一样。他已年过半百,也许已有五十三四岁,究竟多大,谁也不知道。四、形象特点2、《红星照耀中国》外貌形象与言谈举止彭德怀:第8篇里介绍彭德怀形象,原以为他是个疲惫的、板着脸的狂热领袖,身体也许已经垮了。结果彭德怀是个愉快爱笑的人,身体极为健康。贺龙:贺龙是个大个子,像老虎一样强壮有力,他虽已过半百,但依然健康且不知疲倦。虽然贺龙性格急躁,但是却很谦虚。在当时,他是一个土头子,在哥老会中的名声遍及全国。四、形象特点3、《昆虫记》主要昆虫特点1、螳螂:(美丽的“杀手”)(1)外貌特征姿态纤细而优雅,体色淡绿、长翼轻薄如纱,小嘴尖尖,颈部灵活,头可左右旋转,上下自如。腰肢纤长、有力,前足长有两排锯齿的大钳子。(2)生活习性专吃活食,善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能建造精美的巢穴。螳螂出理把自己的丈夫当作美餐外,还抛弃子女不管。对螳螂幼虫最具杀伤力的天敌是蚂蚁。四、形象特点3、《昆虫记》主要昆虫特点2、蝉:(夏天阳光下的歌唱家)(1)外貌特征从地下爬出,脱壳后双翼湿润,沉重透明,上有条条浅绿色脉络。胸部略呈褐色,其余部分呈浅绿色,有一处处白斑。经两个多小时,体色变黑,羽化后有清晰的视觉,有五只眼睛。(2)生活习性幼虫在地下的黑暗中生活四年,以吸食植物根部的汁液生活。爬出地面后寻找到枝杈类的支点脱壳,脱壳需半个小时左右。四、形象特点3、《昆虫记》主要昆虫特点3、绿蝈蝈:(螽斯)(1)外貌特征蝈蝈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身轻体健,有一对罗沙大翅膀,有极强的下颚和利爪。(2)生活习性蝈蝈叫声喑哑、尖锐、急促、清脆、柔和。嗜食昆虫,尤其爱吃没有过硬甲胄保护的昆虫;喜欢吃含糖浆蜜饯的食物,偶尔也吃一点儿水果、青草;存在同类相残的情况;夜幕降临时分,最为活跃;吃饱之后很安静。平时隐藏于茂密的树丛草窠中,或在植物茎秆上爬行、栖息、觅食。四、形象特点3、《昆虫记》主要昆虫特点4、萤火虫:(食肉的猎人)(1)外貌特征六只短小的腿;雄性萤火虫会生长出翅盖;全身是黑棕色的,只有胸部有一些微红;身体每一节的边沿部位,装饰着一些粉红色的斑点。雌性终生处于幼虫状态。(2)生活习性俘虏对象主要是蜗牛,每次捕食前总是给猎物打上一针麻药,让猎物失去知觉和防卫能力,分泌消化素到蜗牛体内,将其制成稀薄的肉粥,然后“喝下去”。萤火虫无论雌雄、长幼,最后一个体节上的尾灯都是亮的;雌性萤火虫到婚育年龄前两节光带会发光,有时肚子里也发光。萤火虫发光的原因是氧化作用。四、形象特点3、《昆虫记》主要昆虫特点5、赤条蜂(1)外貌特征腰肢纤细,身材玲珑的小虫子,腹部分成两节,下面大,上面小,中间有一根细线,黑色的肚皮上系着一根红丝腰带。(2)生活习性通常在泥土里筑一个垂直的洞,好像一口井,口径只有鹅毛管那么粗,约有二寸深,洞底是一个孤立的小房间,专为产卵用。捕食毛毛虫时,赤条蜂先把它的刺扎在毛毛虫皮肤最嫩的地方,再依次刺中它背部的每一节,令
本文标题:专题02 名著阅读【考点串讲】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点串讲(统编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4166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