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考点串讲说明文阅读复习说明文常见考点1.说明对象;2.说明方法;3.说明顺序;4.说明语言;5.概括信息;6.段落作用。考试策略一.说明对象考查类型1:“这篇文章(或文段)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对策: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内容)课文示例一.说明对象1.《中国石拱桥》:中国石拱桥2.《苏州园林》:苏州园林3.《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人民英雄纪念碑4.《蝉》:蝉的习性5.《梦回繁华》:《清明上河图》考试策略一.说明对象考查类型2:说明对象的特征1:直接找出说明事物的特征的句子对策:(1)看题目(2)在首段中找(3)抓关键词句2:概括说明事物的特征对策: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课文示例一.说明对象1.《中国石拱桥》: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1)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2)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课文示例一.说明对象2.《苏州园林》: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1)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2)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3)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又是入画的一景。(4)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5)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课文示例一.说明对象3.《梦回繁华》:《清明上河图》的繁华。①人物繁多:商人、手工业者、市民、毛驴驮队、仆从、轿乘队伍、权贵、行旅、摩肩接踵的人。②景色繁盛: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调节画面的色彩和疏密、早春的气息、新发的枝芽③商业繁华(店铺种类):茶坊酒肆、脚店肉铺、沉檀香料④场景繁杂:第三自然段,作品描绘了都城汴京从城郊、汴河到城内街市的繁华景象。飞虹、规模宏敞、结构精美、车水马龙、热闹非凡。⑤时代繁荣(社会背景):商业手工业迅速发展,出现空前的繁荣局面,文化生活十分活跃。考试策略二.说明方法考察类型:文章某段或某句运用何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应对策略:1.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的主要特点;2.根据文段内容分析判断;3.根据说明方法的作用答题格式具体回答。常见说明方法辨析标志①举例子:例如、比如、譬如,据说……②列数字:数词(大写也是)确数、约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度数、倍数…(与年代区别)③作比较:也、而、相对于、较……④打比方:像、仿佛、如……⑤分类别:一类(种)……一类(种)……⑥作诠释:局部、某一方面的特征介绍⑦摹状貌:生动形象的描写性词语。⑧下定义:科学、完整,判断句(是、叫、称为)⑨列图表:通过列出……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⑩引用:引资料,据记载……二.说明方法常见说明方法作用答题格式①举例子:举出了××例子,具体有力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②列数字:列举了“……”等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③作比较:把××与××作比较,突出说明了(××事物)的××特点。④打比方:把××比作××,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⑤分类别:把××分作……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⑥作诠释:对××进行了解释,通俗易懂地说明了(事理)的××特点。⑦摹状貌:运用“……”等词语,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⑧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科学准确地揭示××事物的××特征或事理。⑨列图表:通过列出……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⑩引用:引用了“……”,具体有力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二.说明方法课文示例1、举例子:《中国石拱桥》中的“桥”(1)举了“旅人桥”的例子,说明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的特点;(2)举了“赵州桥”的例子,说明中国石拱桥形式优美,历史悠久,结构坚固;(3)举了“卢沟桥”的例子,说明中国石拱桥形式优美,历史悠久,结构坚固;(4)举了“江东桥”的例子,说明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在建筑技术上有很多创造,在起重吊装方面更有意想不到的办法。(5)举了“长虹大桥”的例子,说明中国石拱桥现如今的发展。二.说明方法课文示例2、作比较:《苏州园林》中的“比”①在介绍布局的时候,将苏州园林内亭台轩榭的布局跟宫殿和住宅相比,突出了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的特点。②在介绍花草树木时说,“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打比方、作比较、摹状貌连用,突出苏州园林修剪树木着眼于画意。③在介绍建筑物的色彩时,又与北京的园林相比较,“与北京的园林的不同,极少使用彩绘。”突出苏州园林的色彩美。二.说明方法课文示例3、列数字:《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中的“数”①这是中国自古以来最大的一座纪念碑。从地面到碑顶高达37.94米,有10层楼那么高,比纪念碑对面的天安门还高4.24米。②60吨重、14.7米高的碑心石。③浮雕高2米,合在一起共长40.68米。④纪念碑是用17000余块坚硬的花岗石和洁白的汉白玉砌成的。⑤据地质学家化验证明,这些浮雕至少能耐800-1000年之久。二.说明方法课文示例4、摹状貌:说明方法中的“难点”①运用“母子相抱”“交头接耳”等词语,形象地摹写出石刻狮子千态万状,惟妙惟肖的特点,表现了卢沟桥的形式优美。②运用“俯仰生姿”“相间”等词语,形象地摹写出了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着眼于画意的特点。③运用“疏林薄雾”“农舍田畴”等词语,形象地摹写出了画面开卷处汴京近郊的风光图景,表现了《清明上河图》景色的繁盛。④运用“呼唤叫喊”“握篙盘索”等词语,形象地摹写出大漕船准备驶过拱桥的细节,表现了《清明上河图》场景的繁杂。二.说明方法考试策略考察类型: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应对策略:1、了解说明顺序的基本常识;2、按照格式具体作答。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说明顺序对……(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加以说明,先说明了……然后说明了……,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三.说明顺序说明顺序的基本常识1.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2.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多在建筑物的结构,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西南北中等。3.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多说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具体分析: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总—分①从现象到本质(或从本质到现象);②从原因到结果(或从结果到原因);③从特征到用途(或从用途到特征);④从整体到局部(或从局部到整体);⑤从概括到具体(或从具体到概括);⑥从主要到次要(或从次要到主要)。还有“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层层递进,由浅入深等,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顺序的词,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等)三.说明顺序课文示例《中国石拱桥》1.按照由一般到特殊,先概括后具体的逻辑顺序进行说明的。世界石拱桥的一般特点(概括)→我国石拱桥的特点(概括)→赵州桥的特点(具体)、卢沟桥的特点(具体)。2.在说明桥梁结构时,又是由整体到局部为序,三座桥的说明则以时间先后为序。整体到局部:“赵州桥全桥只有一个大拱……”(整体);“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大拱由28个拱圈拼成……”(局部)。由先到后:“旅人桥”、“赵州桥”、“卢沟桥”、“长虹大桥”。3.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先说明中国石拱桥取得的巨大成就,然后分析取得成就的原因。4.由主到次说明赵州桥的结构时,由大拱到小拱,再到拱圈;说明中国石拱桥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时,三方面原因也是由主到次的。三.说明顺序课文示例《苏州园林》逻辑顺序由总到分,由主到次,从概括到具体。1.由总到分:先从整体上说明苏州园林处处如画,后从各部分介绍如何处处如画;2.从概括到具体:先概括写“四个讲究”,后具体介绍这“四个讲究”;3.由主到次:先说这“四个讲究”是从大处着眼的,然后说角落、门窗、色彩是从细节说明的。三.说明顺序课文示例《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作者采用了以瞻仰者本人的活动(由远到近)顺序为主,以纪念碑的方位(自下而上)顺序为辅,并在介绍浮雕时运用时间顺序(历史顺序)来组织材料的方法,向我们介绍了人民英雄纪念碑。1.瞻仰纪念碑的顺序:由远及近,由前到后从东长安街→未进入广场→越过广场→走到纪念碑台阶前,从近处→踏上第二层平台→从碑身东面起→往南转到碑身的后面→最后来到碑身的正面→走下台阶、离开纪念碑。2.空间方位顺序:(由下而上介绍纪念碑)台阶——平台——(大小碑座)——碑身——东西两侧上部——碑顶。三.说明顺序课文示例《蝉》总体上按照时间顺序。按照对事物观察的进程,依次说明了蝉“幼虫”“成虫”“卵”“幼虫”的生长变化过程。为什么先写蝉的地穴,从蝉的幼虫写起?①幼虫建筑地穴,比成虫产卵要生动、丰富、有趣得多,以此开头容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进而跟随作者去进一步探究蝉的世界的奥秘;②使行文新颖活泼,不落俗套;③突出蝉“四年黑暗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一重要特点(蝉一生中绝大部分时间的活动)。三.说明顺序课文示例《梦回繁华》1.先概括,再具体(逻辑顺序):第3段先概括说明画卷的基本信息、主要内容以及给人的整体感觉,第4段依次具体说明了画卷的内容。2.空间顺序:用“画面开卷处”“画面中段”“后段”三个短语将画卷分成三个部分,然后按照从前到后的空间方位依次进行说明,且在介绍“画面开卷处”汴京近郊的风光时,采用了由远及近的顺序。3.就全文来说,采用的也是逻辑顺序,从画作的时代背景、作者情况写起,进而详细说明画作本身,最后介绍画作的艺术和历史价值,按照“背景-内容-价值”的思路展开,清晰而全面,重点突出。三.说明顺序考试策略四、说明语言考察类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3.某个词语(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5.指示代词的含义。“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考试策略四、说明语言应对策略:1.掌握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准确、简练、平实或生动;2.结合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表达效果。原词的意思或内容+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3.按照问题要求的格式规范回答。4.找准确语言:①找有精确数据的句子;②找有概数的句子;③找使用限制性词语的句子。5.找生动语言:找运用修辞的句子;找运用描写的句子。课文示例(1)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在程度上加以限定,更符合实际情况,使说明文语言更准确。(2)《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大约”“可能”都表示不确定,只是推测的情况。“有记载的”增加可靠性,真实性,使说明文语言更准确。(3)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几乎”强调石拱桥分布很广,但并不是到处都有,使说明文语言更准确。(4)(赵州桥)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了。“当时”从时间上限定,表明这种情况是在文中所指的时间节点上成立。“可算”是一种推测,是从程度上限定。这样才更符合实际情况,使说明文语言更准确。四、说明语言课文示例⑴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据说”是留有余地的说法,很有分寸。表明用语准确,严密。⑵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务必”“无论”“总是”表明设计者坚定的追求,起强调突出作用。表明用语准确,严密。⑶中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
本文标题:专题07 说明文阅读【考点串讲】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点串讲(统编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4166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