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19-2020学年山东省青岛市第二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山东省青岛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区域内,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伴随社会生活的网络化进程,社交网络用户的增长,探讨社交文化对社会行动、社会关系和社会目标的潜在影响,显得尤为关键而重要。社交网络中的信息分享与隐私悖论。社交网络,作为一种市场产品,将用户生产和分享信息作为核心功能,鼓励用户进行更多的信息分享和自我揭露,个人隐私信息成为社交网络可以进行交易的商品。随着社交网络与移功智能设备的结合,个人可以随时随地分享身边新鲜事,呈现即时化分享的持点,媒介更加多元化,内容更丰富。然而,社交网络即时化中公私界限的模糊性以及社会互动的场景化,使个人在社交网络进行信息分享时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对个人隐私的关注,打破个人维持的日常生活中的隐私边界。随着社交网络的持续发展,社交用户网络分享行为不仅在数量上持续增长,而且以自我揭露娱乐化为特征的过度分享行为也越来越普遍。因此,在社交网络中,隐私悖论一直存在,即在社交网络使用中,人们对隐私的态度和隐私保护行为具有非线性的和相关性,人们对隐私信息的关注并不能减少人们在社交网络中自我暴露隐私信息的行为。社交网络中的数字化伦理。新的网络技术正在重塑人们的思维方式、交往方式以及自我表达的方式。人们在社交网络中通过关注、点赞、评论、分享、转发等方式相互沟通,人际关系因此成为由好友数、粉丝量、关注度、评论和点赞量、转发率等数字化特征所表征的网络关系,但这种网络关系却使社会交往的情感价值被消解和庸俗化。媒介即信息,正如传播学者肖特等人论述的那样,传播媒介的不同特性会导致不同的心理和行为,面对面的视觉沟通更利于情感性的交流,而中介的言语交流则更利于任务性信息的传递。社交网络作为依托网络媒介进行情感性交流的重要工具,将人际交往具化为关注、点赞、转发、评论等数字化冈络行为,弱化了情感性沟通,使社交呈现出形式化、肤浅化和广而不深的特点。话语的贫乏和缺失冲淡了社会交往的内在情感,使网络社交成为一种程式化的工具,在被点击中沦为数字化道德的符号。社交网络中的个体化道德。互联网是实现个人主体性以及高度自我中心的个人之崛起的主要推动者,个体化是网络社会的重要特征。在网络空间中,社交网络的匿名性特征将个人的社会背景性资料过滤,人们通过文本快速交流,营造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空间感。社交网络互动过程中社会反馈机制的缺失和网络环境中约束社会互动规范的缺失,使个体从现实生活的家庭、单位、阶层、组织等束缚中解脱出来,获得了独立与自由。但是,这种反馈机制和互动规范的严重缺夫,也会带来隐患。在社交网络中,越来越膨胀的个人主义以及最大限度保护个人自主权的欲望,导致人们对权威的怀疑,人们想要一种团体感,却又不信任限制其自由的权威组织,因此道德上的个人主义增加了其在社交网络中的孤独感。(摘编自王艺璇《网络化时代社交文化的社会伦理》)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用户在社交网络中分享信息和自我揭露,因此生产和分享信息成为社交网络的核心功能。B.在社交网络中,人们对隐私的态度和具体行为往往具有不一致性。C.依托网络媒介的人际交往具有形式化、肤浅化和广而不深的特点,缺乏内在情感性基础。D.互联网推动个人主体性实现及高度自我中心的个人崛起,个体化成为网络社会核心特征。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以网络化时代为背景,从三个方面详尽地阐释了社交文化中的社会伦理问题。B.社交网络中的信息分享是隐私悖论存在的前提,故作者论述时逻辑上有先后之分。C.文章分析数字化伦理时,比较了传播媒介的不同特性导致的不同心理和行为。D.文章在论述面对面视觉沟通和中介语音交流时使用了对比论证,突出了后者的优势。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社交网络中身边新鲜事分享得越多,自我隐私也会暴露得越多。B.目前的社交网络使得社会形式化、肤浅化、广而不深,发展前景堪忧。C.在社交网络的互动中,需健全社会反馈机制,约束社会互动规范,增强对权威的信任感。D.无论社交网络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多大的便利,人们始终不能脱离团体或联合体而生存。【答案】1.B2.D3.B【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级。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本题选“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A项,“因此生产和分享信息成为社交网络的核心功能”是强加因果。原文中说的是“随着社交网络的持续发展,社交用户网络分享行为不仅在数量上持续增长,而且以自我揭露娱乐化为特征的过度分享行为也越来越普遍。因此,在社交网络中,隐私悖论一直存在”。C项,“缺乏内在情感性基础”说法有误。原文中只是说“但这种网络关系却使社会交往的情感价值被消解和庸俗化”“弱化了情感性沟通”。D项,“个体化成为网络社会核心特征”说法有误。原文中说“个体化是网络社会的重要特征”,选项偷换词语。故选B。【2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本题选“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D项,“突出了后者的优势”说法有误。原文中说“面对面的视觉沟通更利于情感性的交流,而中介的言语交流则更利于任务性信息的传递”,作者只是说各有优势,选项曲解文意。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这类题目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本题要求选“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B项,“发展前景堪忧”说法有误。原文只是说“社交网络作为依托冈络媒介进行情感性交流的重要工具,将人际交往具化为关注、点赞、转发、评论等数字化冈络行为,弱化了情感性沟通,使社交呈现出形式化、肤浅化和广而不深的特点”,并未说“发展前景堪忧”,选项属主观臆断。故选B。(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的交汇融合引发了数据的迅猛增长,数据已成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然而,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多层面的网络安全威胁和安全风险也在不断增加,网络攻击行为向着分布化、规模化、复杂化等趋势发展。我国近年來高度重视大数据的战略意义和国家网络安全建设,已将“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推进数据资源开放共享”纳入“十三五”期间规划和建设的重要目标。2017年6月,《网络安全法》正式实施,网络安全更是提升到国家安全的层面。(有刷改)材料二(数据《中国网民网络安全意识调研报告》)材料三随着中国数字经济进入快车道和高速发展期,全球视野下的互联网已经进入了“大安全”时代,跨国界的网络攻击无处不在,网络犯罪日益多样化,我们应该居安思危,建立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迎接“大安全”时代的挑战。在技术快速发展的网络时代,我们需要研究如何以最快的速度发现和响应,在对方窃取数据或破坏系统之前快速发现,在对方给我方造成更大损失之前快速发现,并及时阻断、清除和修复。在架构上,应当改变重要政府部门网络安全建设的管理机制,实行从中央到地方网络安全体系的统一规划、统一部署,明确各地、各部门的权、责、利,这样才能提升政企单位网络安全防护的整体能力。同时,国家应建立国家级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平台、国家级威胁情报平台、国家级应急指挥和协同防御平台,国家级邮件安全过滤平台等,通过实施一系列重大工程,提升我国网络安全整体防御能力。(摘编自周鸿祎《我国网络安全需提升整体防御能力》)材料四网络安全事关国家安全,也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在网络空间的安全和利益,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无论是制定网络安全法律政策标准还是加强网络安全的管理,都要以维护老百姓的合法权益作为网络安全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维护网络安全中的重要作用,让人民成为网络安全的参与者、建设者、受益者。要深入贯彻《网络安全法》,建立完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网络安全的审查、个人信息保护等相关工作制度;严厉打击网络攻击、网络诈骗等各类网络违法犯罪活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要大力宣传网络安全法,让广大网民及时了解网络安全法律责任和义务,不断增强网络空间的法制意识,自觉依法上网,文明上网。网络安全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互联网领域发展变化非常快,新技术、新应用带来的新问题,新挑战层出不穷。网络空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要加快网络安全学科的建设,支持高校、企业开展网络安全的职业培训,发现选拔网络安全的技术高手,形成网络安全人才辈出的良好局面。(摘编自《中国互联网普及率达54.3%,网络安全威胁及风险日益突出》)4.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项是A.调查显示,多数中国网民认为当前网络环境是安全的,少数认为目前网络环境较危险。B.从对重大网络安全事件的关注程度来看,有近两成的中国网民对网络安全几乎没什么关注。C.综合图1和图2的调查数据来看,中国网民对网络的危险性认识不够,防御意识差。D.这两个图切入角度不同,具体内容不同,但都是针对中国网民网络安全意识进行的调研。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评价,正确的项是A.数据是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交汇融合而产生的,现在已经成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但随之而来的就是如何保证数据安全的问题。B.网络是把双刃剑,能造福国家、人民,但随着网络广泛运用到生活的很多方面,也不可避免地带来网络安全问题,给社会追成危害。C.网络攻击目前已经呈观出分布化、规模化、复杂化的特征,要保证网络安全,有效的办法就是建立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D.大数据时代的网络攻防故略思想应该是对已经进入的攻击进行积极的发现并及时阻断,清除和修复,避免数据泄露,维护网络安全。6.阅读材料四的相关内容,简要概括维护网络安全的方法。【答案】4.C5.B6.①坚持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的理念;②完善网络空间的法制环境;③加强技术创新和前瞻布局;④加大对网络安全人才的培养力度。【解析】【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内容的局部理解类试题,考生要注意题干中的要求: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项是。考生要根据对材料二内容的理解,然后将文本内容与选项内容进行比对分析。C综合图1和图2的调查数据来看,中国网民对网络的危险性认识不够,防御意识差。“防御意识差”说法武断。【5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A项,“数据是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交汇融合而产生的”错误;C项,“网络攻击目前已经呈现出分布化、规模化、复杂化的特征”,原文说的是有这个趋势,但是还没有形成特征;D项,“对已经进入的攻击进行积极的发现并及时阻断、清除和修复”错误,原文说的是“在对方窃取数据或破坏系统之前快速发现,在对方给我方造成更大损失之前快速发现”。点睛:新闻材料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的是对文意理解的考查,考生要注意选项中常见的错误有曲解文意、枉加推断、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等问题,考生要结合对文意的理解准确判断选项中的表述是否正确。【6题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山东省青岛市第二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4166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