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家乡文化生活-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课后培优分级练(统编版必修上册)(解析版)
第四单元家乡文化生活课后培优分级练基础过关+拓展培优+高考点兵基础过关一、语言运用及表达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目前,我国已有40多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成功申遗,总数居世界第一。非遗保护和传承的观念,整个社会对非遗的尊重意识、保护意识和传承意识明显提高。非遗保护唤醒了民众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增强了人们的文化自豪感。过去历朝历代,民间艺人不曾受到过特别的尊重。建筑者、手艺人、讲故事的人……体现他们技艺和智慧的成果被世人称赞,但他们的名字却在历史里。如今,传承人概念被提出并得到实际,让这些不曾被关注的创造者走到文化建设舞台中央,使他们有了荣誉感和自豪感,也有了自信心和责任担当。传承、创造的主体得到尊重,有助于非遗这一经受历史的技艺和智慧焕发出旺盛生命力。如今,非遗越来越多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发挥作用,丰富人民文化生活,推进乡村振兴,实现高质量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宝贵的滋养。面向未来,我们要珍惜非遗保护,把老祖宗的技艺和智慧保护好、发展好、传承好。让中华文化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文化一道为人类文明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深入人心埋没崇尚铸造B.深入人心湮没尊崇锻造C.根深蒂固埋没崇尚锻造D.根深蒂固湮没尊崇铸造【答案】B【解析】深入人心:指理论、学说、政策等为人们深切了解和信服。根深蒂固: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本处指非遗保护和传承的观念非常的了解,所以选用“深入人心”。埋没:使显露不出来,不能发挥作用。湮没:清除,化为乌有。本处指这些人的名字在历史中不为人所知,所以选用“湮没”。崇尚:推崇慕尚。常用于表述推崇某种观念。尊崇:敬重推崇。本处是说让以前不被关注的创造者走到文化建设舞台中央,使他们有了荣誉感和自豪感,所以应是对这些人的敬重推崇,选用“尊崇”。铸造:比喻创制,建立。也比喻培养造就。锻造:是锻炼早就的意思。本处指非遗要经受历史的锤炼才能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所以选用“锻造”。故选B。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面向未来,我们要珍惜非遗保护,把老祖宗的技艺和智慧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B.面向未来,我们要珍惜非遗保护,把老祖宗的技艺和智慧传承好、保护好、发展好。C.面向未来,我们要珍惜非遗保护的时代机遇,把老祖宗的技艺和智慧传承好、保护好、发展好。D.面向未来,我们要珍惜非遗保护的时代机遇,把老祖宗的技艺和智慧传承好、发展好、保护好。【答案】C【解析】A.“我们要珍惜非遗保护”是错误的。“珍惜”缺少宾语中心语,应改为“我们要珍惜非遗保护的时代机遇”;“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是错误的。语序不当,应改为“传承好、保护好、发展好”。B.“我们要珍惜非遗保护”是错误的。“珍惜”缺少宾语中心语,应改为“我们要珍惜非遗保护的时代机遇”。D.“把老祖宗的技艺和智慧传承好、发展好、保护好”是错误的。语序不当,应改为“传承好、保护好、发展好”。故选C。3.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和文中省略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靠近海岸后,这些巨大的海兽又会潜回去,重复刚才的举动……露骨鲸又是在干什么呢?B.他们不敢大声说话,不敢写信,不敢交朋友,不敢看书,不敢周济穷人……C.那是,……实在,我说不清……,其实,究竟有没有魂灵,我也说不清。D.作为“大地之子”,袁隆平一直在稻田里耕耘,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答案】B【解析】文中的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A.省略号表示思维的跳跃的省略;B.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C.省略号表示说话断断续续;D.省略号表示语义难尽的省略。故选B。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话横线处的语句,正确的一项是()人是文化的人,文化是人有意义的存在方式。文化不仅是人类的共同历史财富,还是人类群体认同的核心,,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得到了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普遍重视。,才会形成强大的内在凝聚力和外在竞争力;,才会有海纳百川的从容和尊重差异的胸怀。。文化建设,不能仅仅依靠政府,也不能单单交与市场,而是。①文化也体现了人类的创造性和对于自我实现的追求②一个民族只有在文化上自信③一个自信而有竞争力的民族④民族文化力提升的关键在于培养和保护好一种有内生活力、自我优化机制的多样性的本土文化生态⑤需要政府、社会和市场力量的共同参与和努力A.①③②④⑤B.⑤③②④①C.⑤②③④①D.①②③④⑤【答案】D【解析】第一个空前后都是说“文化”,而下面五个句子跟文化相关的只有第一句,因此该空应为①,据此可以排除B、C两项;从第二空和第三空的关系来看,其前后分句为并列关系,而“一个自信而有竞争力的民族”是对前文“一个民族只有在文化上自信”“才会形成强大的内在凝聚力和外在竞争力”的总括,所以应该②在前③在后,据此排除A项。故选D。5.请填写以下表格,说说你对家乡文化生活的了解与认识。家乡的文化生活列举不少于两个家乡风味“三绝”民间工艺“三绝”建筑特征历史名人【答案】略(根据自己家乡的具体特征填写,目的是通过练习,了解家乡的文化生活。)6.校学生会拟开展“如何与陌生人交往”的主题活动,为学习交往经验,将对某老师进行访谈,请你设计三个访谈问题。要求:①紧扣访谈目的,问题步步深入;②语言表达简明、得体。【答案】(1)在和陌生人的交往中,您印象较深的事有哪些?(2)从这些事例中,您总结出了哪些与陌生人交往的技巧?(3)为帮助我们更好地与陌生人交往,您还有什么好的建议?【解析】访谈是面对面的交流,提问不能突兀。针对“如何与陌生人交往”的问题,可先引导老师说出他与陌生人交往的故事和经验,由此可提问“印象较深的事有哪些”,“最喜欢和哪类人交往”,“和陌生人说的第一句话一般是什么”。第二步由具体事件让老师给总结经验,可以问“从这些事例中,您总结出了哪些与陌生人交往的技巧”,或者“您认为我们和和陌生人交往需要的技巧有什么”。最后再请老师提给我们建议,可以问“为帮助我们更好地与陌生人交往,您还有什么好的建议”,或者问“您给我们年轻人提些建议吧”。这样既能使问题思路清晰,又符合问题步步深入的要求。据此提问,组织语言即可。7.下面是介绍“端午节”的思维导图,其中有几处空白,请根据图表内容,合理推断,在空白处填入恰当的词语。【答案】①农历五月初五②起源(或:由来、来由)③别称④习俗⑤划龙舟(或挂菖蒲、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等其他端午节活动均可)⑥影响(或:价值)【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文化常识,语言表达简明、准确的能力。端午节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部分,对此要有一定的了解。另外本题结合高考推断题型,利用图标来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难度并不太大。①空对应的是“时间”,考生只需知道端午节的农历时间即可。②空根据图中“纪念屈原、曹娥、伍子胥等不同说法”推断,对应的是端午节的起源。③空根据图中“龙舟节、五月节、五日节、诗人节”推断,对应的是端午节的别称。④空根据图中“包粽子、饮雄黄酒、系彩线”推断,对应的是端午节的习俗。⑤空与“包粽子、饮雄黄酒、系彩线”并列,也是一种习俗,“赛龙舟”。⑥空根据图中“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推断,对应的是端午节的影响。8.阅读下面的表格,请你站在不同人物身份的角度思考,归纳出一个观点,并写出一个可以进行研究的问题。要求观点鲜明,表述简洁,语言连续。调查选项调查结果大学生人数所占比例生活用品名牌衣服、手机、电脑、MP470%日常活动生日会、老乡会、欢送会、庆祝会95%月费用2000元65%年费用40000元58%(1)如果站在教育工作者的角度,观点是__________,可以进行研究的问题是_________。(2)如果站在一位商人的角度,观点是________,可以进行研究的问题是________。【答案】大学生个人消费过高如何引导大学生合理消费大学生已成为庞大的消费群体怎样到大学里去寻找餐饮、服装、高科技电子产品等行业的巨大商机【解析】本题考查表文转换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正确分析图表中所列内容的相互联系,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分析出有关材料的内在联系,再归纳概括为一个结论。本题要求通过对图表的分析,从不同角度归纳观点,并写出可以进行研究的问题。要分清教育工作者的作用是教育人,商人的社会作用赚取利润。从教育者的角度,大学生的个人消费很明显过高,而且大都是奢侈品及娱乐消费,因此可从正确引导大学生合理消费的角度进行研究,从商人的角度,大学生已悄然成为庞大的消费群体,在研究的问题上,自然要从如何从大学生身上赚取利润为课题。9.近年来,一些地方在新农村建设或棚户区改造过程中大面积拆迁,建起整齐划一的住宅楼区,在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如农民搬上楼后,离自己的土地远了,农具没处放了;乡村特色没有了。对这些现象,你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如何在改善人们的居住条件的情况下,保护、弘扬家乡(社区)文化?请写一封建议书,600个字左右。参考示例:关于家乡文化建设的建议书尊敬的××镇领导:××镇是一片有着悠久历史、人杰地灵的美丽家园,是一片有着宽厚仁和文明积淀的故土热乡。随着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老百姓物质生活水平的飞速提升,我们镇的文化建设也需进一步发展。为此,我提出如下几点建议:1.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城镇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就目前的经济情况来看,家乡的城镇有能力多建设一些公共文化场所,例如:文化馆、博物馆、阅览室、健身场地等。对于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加大保护的力度,有关部门还可以建立一个保护体制,鼓励一些新生代去学习和传承那些非物质文化。对一些做得好的团队给予适当的奖励。2.加大教育的投入力度,大力提高居民的文化素质和水平。加快城镇文化建设,就要狠抓教育,完善九年义务教育体制,让更多的孩子有书可读。从而提高居民的文化素质和水平,引导居民群众移风易俗,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加大对青少年文化思想的教育与引导,多举办一些适合他们的文化活动,使他们多接触健康的文化,鄙弃那些低俗落后的文化。3.完善城镇文化管理体制。要加强对城镇文化市场的管理,保障城镇文化市场健康发展。把城镇文化建设纳入法制化轨道,避免政出多门、管理混乱。城镇文化市场的管理要坚持引导、鼓励与监管并重,既要保护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又要加强对经营者的监督和管理,防止经营者为了自己盈利而为居民提供不良的文化活动机会和场所。对于一些非法的盈利性文化场所要加大打击力度,必要时要依法进行取缔,从而给居民营造出一个好的环境。衷心祝愿家乡物质精神文明双发展!此致敬礼!××学校高一学生××××年×月×日拓展培优一语言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乡村那么宁静,站在山顶上,回忆直往眼前涌。小孩们从城里回来玩耍。这些孩子复制了父母的面容,让我误认为20年前玩躲猫猫的那几个人刚刚从某个角落里跑出来。我们那时要把整个山村巡个遍。春天去采桃花,夏天去挖柴胡,秋天去摘酸枣,冬天去捡干柴。捡着捡着,就捡起了蜗牛壳。让螺旋的顶端相对,比谁的力气更大,谁的蜗牛壳更坚固。不似现在的孩子,大部分的时间猫在屋里抱着手机,一动不动,像是人偶手机底座。曾经的孩子,①______,散在各处。在城里,被人叫作农民工;②________,时不时吐露出外地的语言,也像是异乡人。故乡是他们履历上的脚印,不是家园。家是飘在他们舌头这根短树桩上的叶子,风一吹就来回滚动。漂泊在外地的年轻人一回来,乡村就拿出争宠的架势,把与城市不同的那一面尽力展现出来。用不曾变化的地方勾出他们的相思,让他们的思绪回到生命的源头。乡村努力在年轻人的眼里、心里踏出脚印。这脚印缩小缩小,化成涟漪,化成乡愁,潜伏在他们的胸口,像蜗牛一样,在胸腔里不住地伸缩着触角,一头是志向高远的奔头,一头是心灵蜷缩的归属之地。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A.比喻、夸张、通感B.拟人、排比、比喻C.拟人、比喻、对偶D.夸张、借代、比喻【答案】B【解析】文段中“乡村就拿出争宠的架势”“乡村努力在年轻人的眼里、心里踏出脚印”使用了拟人修辞;“家是飘在他们舌头这根短树桩上的叶子,风一吹就来回滚动”“潜伏在他们的胸口,像蜗牛一样”使用了比喻修辞;“春天去采桃花,夏天去挖柴胡,秋天去摘酸枣,冬天去捡干柴”使用了排比修辞。语
本文标题:家乡文化生活-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课后培优分级练(统编版必修上册)(解析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4169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