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12课劝学*师说课后培优分级练基础过关+拓展培优+高考点兵基础过关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木直中.绳中:符合,合乎B.善假.于物也假:借助C.是故无.贵无贱无:无论,不分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通:精通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与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吾尝终日而.思矣C.善假于.物也于.其身也D.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其.皆出于此乎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不如须臾..之所学也B.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D.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4.下列各句中,与“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C.马之千里者D.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5.下列有关文学或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荀子》,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况所作,一小部分出自其弟子之手,现存32篇。B.“青,取之于蓝”中的“青”为“靛青”,一种染料。“蓝”,草名,叶子可提取靛青。C.句读,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文辞语意已尽处为读,未尽而须停顿的地方为句。D.巫医,古代巫和医不分。巫的职业以祝祷、占卜等为主,也用药物等为人治病。6.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分)译文:(2)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4分)译文: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韩愈在《师说》中针对“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现象,以“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分析士大夫的心理,这种心理使得从师学习的风尚难以恢复。(2)《荀子·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3)韩愈在《师说》中谈及择师标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鉴赏阅读《劝学》和《师说》中的选段,完成8~12题。(一)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二)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劝学》)(三)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师说》)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B.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C.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D.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9.文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君子,为西周、春秋时对贵族的通称,强调政治地位的崇高。后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B.巫医,古代巫和医不分,故并举。巫主要以祝祷、占卜等为业,也为人治病。C.古文,指先秦两汉时期的散文,与骈文相对。韩愈和柳宗元发起了古文运动,影响深远。D.经传,经是指儒家和道家的经典著作,传就是解释儒家和道家经书的著作。10.下列分析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师说》选段运用三组对比,批判了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恶劣习气。B.韩愈认为“句读之师”与“传道受业解惑之师”是有区别的,前者“小”而后者“大”。C.《劝学》选段(一)中用喻证法论证了要学习更要思考的道理,而《师说》选段中用了对比法论证“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的现象和原因。D.荀子认为学习者要“善假于物”,韩愈强调要“从师而学”,从某种意义上讲,“从师而学”也是一种“善假于物”。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译文:(2)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译文:12.《劝学》选段(二)谈论的也是学习,请分析荀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强调了什么道理?(3分)答:拓展培优一语言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滨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人家会聚在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桠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还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些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人到了这一个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做的“暮雨潇潇江上村”的一首绝句罢?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一提到雨,也就必然地要想到雪。“__①__”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__②__”,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__③__”,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__④__”,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江南所写,而做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枝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1.下列各项中,和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B.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D.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2.给文中画横线的部分填上恰当的诗句,符合原文意境的一项是()(3分)A.①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②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③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④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B.①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②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③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④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C.①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②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③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④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D.①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②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③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④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3.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3分)1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6分)不管是语文教学还是其他功课的教学,都不是像交付一件东西那么便当,①___________________,你收到了,东西就在你手里了,这就触及教学上的根本问题:在教学活动中,②___________________?叶圣陶先生的看法是,“各种学科的教学都一样,无非是教师帮着学生学习的一串过程”。换句话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师教会学生怎么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③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在这个问题上,有一句精辟的话,已经众口传诵,那就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12.把下面几句话整合成一个长单句,可适当增删词语,也可根据需要变换叙述角度,但不得改变原意,也不能遗漏内容要点。(4分)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人物,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提出了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的思想。“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也是他提出的。答:13.每逢佳节,许多同学总忘不了给老师、同学送贺卡,以优美含蓄的语言表达自己美好的心愿和真挚的感情。请根据要求,给两张贺卡各写一段话,每段文字都要用一种修辞手法。每段不超过60字。(6分)(1)写给曾经开导过自己的老师:(2)写给和自己闹过误会的同学:二拓展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20分)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选自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杨时字.中立,南剑将乐人。幼颖异,能属文,稍长,潜心经史。熙宁九年,中进士..第。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丰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八十七》,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B.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C.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D.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赋,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讲究文采、韵律,其特点是“铺采摛摘文,体物写志”。如苏轼的《赤壁赋》。B.先达,对前辈的尊称。“先达”中的“先”字与“先哲”“先贤”中的“先”字意思一样。C.字,古代对一个人的称呼,可与名的意义一致,也可相关,甚至相反。如韩愈字退之,名与字意义相反。D.进士,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分三等,称三甲。考中一甲者称“进士及第”,前三名为状元、榜眼、探花。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韩愈不畏时俗,敢为人师。他顶着世俗的嘲笑侮辱,招收后辈学生,写作《师说》,宣扬从师之道。B.柳宗元痛恨流俗,心存顾虑。他对为人师者遭受谩骂而深感不满,又担心自己和韦中立
本文标题:第10课《劝学》《师说》-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课后培优分级练(统编版必修上册)(原卷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4171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