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9.3 声声慢(寻寻觅觅)》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声声慢》教案教学目标1.结合词人的生平经历,结合诗歌内容,理解词的思想感情。2.学习鉴赏李清照婉约派词作的风格,体味词的声律之美。3.领略李清照“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体会词人前后期作品中的别样“愁”情教学难点1.了解个人生活遭遇与作品创作的密切关系。2.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意象的特定属性。教学方法朗读、对比阅读、探究学习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问:此词写了词人怎样的感情?乐。写的是李清照早年在家乡溪亭游玩时的情景。通过这首词,我们看到了少女时代的李清照无忧无虑的生活和闲适的心情。然而,这样的心情是否贯穿她生命的终始呢?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问:此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愁什么样的“愁”——离愁插入李清照生平简介(先让生回答师做最后总结)【明确】南渡是李清照人生的分水岭。(前期)李清照出身名门世家,父亲李格飞师从苏轼,著名经史学家;母亲王氏也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能诗能文;李清照从小耳濡目染,也聪明伶俐,善于音律,能诗作词。18岁嫁给门当户对的太学士赵明诚为妻。两人情趣相投,你耕田来我织布,对不对?NO,应该是你吟诗来我作对。赵还热衷与金石的研究,李还与其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夫妻感情笃厚,家庭美满幸福。(后期)1125年金入侵宋朝,两年后(1127年)北宋灭亡。从此,李的个人命运也随着国家命运的改变而改变。李一家被迫南迁避难,两年后(1129),其夫赵在去赴官的途中不幸染病身亡,流下李孤苦伶仃一个人,此后生活一直不如意,经历了珍藏多年的金石书画丢失事件、再婚离婚等不幸的遭遇。中晚年的李尝尽了颠沛流离之苦、亡夫之痛和亡国之恨。李清照的词前期多写大家闺秀的生活情趣、闺怨离愁;后期的词一改其前期清新明快的词风而充满了哀婉凄凉,多写其悼亡之悲、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我们来看她的一篇后期的作品〈声声慢〉(二)朗诵,初步感知词人别样愁情。1.全班齐读正音:觅(mi)凄(qi)戚(qi)还(huan)盏(zhan)乍(zha)2.范读问:读了这首词你读出了什么?在感情上,与《醉花阴》一词的共同点是什么?——“愁”问:整体感知——词人描写在残秋的所见所闻所感来充分展示了她所处的冷清悲凉的环境气氛及其饱经国破家亡夫死的巨大悲痛的内心世界(或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3..生个人自由朗读,给出自读提示(品读提示:)(1)联系词人的生活遭遇来品读(略)(2)抓住词中直接抒情的句子来品读(3)抓住词中选择的意象来品读三、鉴赏1.找出词中直接抒情的句子。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起句形象用了七组叠词,直接抒情,委婉细致地表达了作者在遭受重创巨痛后的愁苦的心情。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人的动作、神态环境的悲凉内心世界的巨大伤痛问:运用叠词的作用?(——音乐美、增强感情)“寻寻觅觅”表现作者由于远离故乡,漂泊异乡而产生的一直前路渺茫和孤立无援的失落感。“冷冷清清”描写丈夫去世后,只身度日的孤单,清苦的声活状况。“凄凄惨惨戚戚”则是自己内心情感的直接抒发。晚年时,身体衰弱,情绪低落,饮酒也不能退寒解忧,只有苦挨着残年。七组叠词,从精神状态到生活处境,再到内心世界,清晰地概括她不幸的经历和生活状况,及身心和心灵上受到的摧残。起句不寻常,连用七组叠词,这是李的大胆创新,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是诗赋曲中也绝无仅有的。真可谓“前无古人”,当然“后有来者”。李对音律有极深的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在齿舌音间来回反复吟唱,读起来朗朗上叩又别有一番愁情。2.这首词如何让读者领略其“愁”?(抓住意象分析愁情)王国维〈人间词话〉“一切景语皆情语”——引出意象概念(1)详析“酒”意象的特定属性(“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问:为何说是“淡酒”?——并非酒淡,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一个“淡字”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先让生思考回答一些关于酒表示愁情的诗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抽刀断水水更流,举酒消愁愁更愁”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得出结论:酒是“愁”的象征(2)“秋风”意象略讲得出结论:秋风渲染愁情。(3)“过雁”意象分析。“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雁足传书为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常用之典,此借指亡夫之痛;秋雁南来,写国破家亡、漂泊南方之苦。晏殊《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得出结论:过雁象征离愁。下阕:由远及近,转入对自己庭院内眼前残秋之景的具体描绘,进一步表达愁情。(4)略析“黄花”意象。“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史正志《菊谱》:“菊草本也,以黄为正,所以概称黄花。”“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这两句由景入情,情景交融。枯萎凋零的菊花多象自己憔悴的容颜、孤苦飘零的晚境,再无当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到这里,作者的感情已渐渐融入到了落花之中。(5)略析“梧桐”意象。“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梧桐一叶知秋,本身就是牵愁惹恨的事物,再加上淋淋漓漓的凄苦的秋雨,不仅滴在耳边,更滴向心头。“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长恨歌》:“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温庭筠《更漏子》这句主要写声,以声衬情。尤其是“点点滴滴”一语,极富顿挫凄凉之感。(6)结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是对前文的概括,“乍暖还寒”、“晚来风急”、“旧时雁过”、“满地黄花”等这些情景,浸满了作者凄苦的哀愁,然而哀愁又何止这些呢?颠沛流离之苦、亡夫之痛、家国之恨、孤独之病等等,仅用一个愁字又如何概括得尽呢?过雁、黄花、梧桐细雨……眼前这一切使词人的哀愁重重叠加,直至无以复加,不知怎样形容,也难以形容,于是词人再也不用什么铺垫、渲染、对比,而是直截了当地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简单直白,反而更觉神妙,更有韵味,更甚咀嚼。相形之下,就连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稍觉逊色了。因为李后主的愁还可形容,而词人的愁绪则非笔墨所能形容的。四、拓展练习1.找出意象并完成表格意象例句含义酒秋(风)雁黄花梧桐2.分析〈醉花阴〉与〈声声慢〉两种不同的愁情提示:1.意象。2.人生经历。五、内容小结通过对比,我们清晰看到了词人早晚期词作迥然不同的风格。由此可见,个人遭遇和文学创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抓住词中所选择的意象,在这些意象背后,我们看见了一个一生都被“愁”所困的女词人,“愁”是她作品的主调。早年的“愁”是“闺怨”、“离愁”、“相思之愁”,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是“为赋新词强说愁”。晚年的“愁”则是在经历了颠沛之苦、丧夫之痛、亡国之狠之后的“于说换休”的愁,是一种沉甸甸的愁。六、练习武陵春风往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雨泪先留。闻说双溪春尚好,也似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1.解释词语并注音尘香:梳头:舴艋:2.李清照这首词写的是一个“愁”字,她说“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真是不落俗套,别开生面。试从古典诗词中找出两三例喻愁的诗句。七、探究性作业根据所学知识,搜集相关作品,比较分析柳永、李煜、李清照三位诗人表现其“愁绪”的作品中“愁”的不同含义。
本文标题:《9.3 声声慢(寻寻觅觅)》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4178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