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故都的秋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 (5)
2故都的秋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饱尝.(cháng)赏.玩(shǎng)领略.(lüè)疏疏落.落(lào)B.陪衬.(chèn)落蕊.(ruǐ)颓.废(tuí)混混沌.沌(dùn)C.譬.如(bì)幽.远(yōu)萧索.(suò)潭柘.寺(zhè)D.折.去(zhé)情趣.(qù)点缀.(zhuì)一椽.破屋(chuán)解析:A项,“落”应读“luò”;C项,“譬”应读“pì”,“索”应读“suǒ”;D项,“折”应读“shé”。答案:B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他在回忆祖父在“二二八事件”遭遇时,不时拭泪,致词时一度因情绪而中断。(2)费德勒在拿下首场比赛后接受现场采访时,地夸奖起太太和自己的团队表现。(3)这位失独母亲自述说:看见像儿子的人,就会跟着,真希望那人就是自己的儿子。A.不能自已情不自禁不由自主B.不由自主不能自已情不自禁C.情不自禁不由自主不能自已D.情不自禁不能自已不由自主解析:“不能自已”,自己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情不自禁”,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不由自主”,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了自己。从语境看,第(1)句因横线前有“情绪”不能用“情不自禁”,否则重复。第(3)句“失独”是悲伤的事情,不宜用形容感情“激动”的“情不自禁”。答案:A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歌手姚贝娜患癌症去世给年轻人敲响了警钟。医学专家告诫:对于个人身体健康问题上,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应当有规律地作息,并注意锻炼身体。B.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启动实施,养老全部由政府财政包揽的现象已不再存在,此种制度有利于社会矛盾和个人责任的化解。C.在本月热播的几部以南京大屠杀为题材的影片中,还原出许多历史细节,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电影主创者直面人间悲剧的勇气。D.文学是人类认识自己生存状态,追求生命意义的一种表达方式,因此,人类离不开文学,更离不开文学所承载的文明。解析:A项,句式杂糅,“对于……问题上”,应改为“对于……问题”或“在……问题上”。B项,“责任”和“化解”不搭配,应改为“有利于社会矛盾的化解和个人责任的承担”。C项,主语残缺,删去“在”和“中”。答案:D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所谓陶然亭,并不是一个亭,而是一个土丘,丘上盖了一所庙宇。。后来此处成为一些文人在重阳登高时的宴会之所。①又采用了白居易“更待菊黄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的句子,称它作陶然亭②清朝康熙年间有位工部郎中江藻,他看此地还有点野趣,就在这庙里盖了三间西厅房③据说这一带地方是饱经沧桑的,早年原不是这样,有水,有船,也有些树木④登这廊子一望,隐隐约约望见一抹西山,近处就只有芦苇遍地了⑤不过北西南三面,都盖了一列房子,靠西的一面还有廊子,有点像水榭A.⑤④③②①B.③①⑤④②C.⑤③④①②D.③①②⑤④解析:⑤④写现在,③②①写过去,从最后一句话可以看出,应先填入现在的情况,再回顾过去。答案:A二、阅读鉴赏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8题。秋声一片林清玄①生活在都市的人,愈来愈不了解季节了。②我们不能像在儿时的乡下,看到满地野花怒放,而嗅到春风的讯息;也不能在夜里的庭院,看挥扇乘凉的老人,感受到夏夜的乐趣;更不能在东北季风来临前,做最后一次出海航行捕鱼,而知道秋季将尽。③都市就是这样的,夏夜里我们坐在冷气房子里,远望落地窗外的明星,怀疑是在秋天;冬寒的时候,我们走过聚集的花市,还以为春天正盛。然后我们慢慢迷惑了,迷失了,季节对我们已失去了意义,因为在都市里的工作是没有季节的。④前几天,一位朋友来访,兴冲冲地告诉我:“秋天到了,你知不知道?”他突来的问话使我大吃一惊,后来打听清楚,才知道他秋天的讯息来自市场,他到市场去买菜,看到市场里的蟹儿全黄了,才惊觉秋天已至,不禁令我哑然失笑。对“春江水暖鸭先知”的鸭子来说,它要是知道人是从市场知道秋天的,恐怕也要笑吧?⑤古人是怎样知道秋天的呢?我记得宋朝的词人蒋捷写过一首词,题名就是《秋声》。黄花深巷,红叶低窗,凄凉一片秋声。豆雨声来,中间夹带风声。疏疏二十五点,丽谯门、不锁更声。故人远,问谁摇玉佩,檐底铃声?彩角声吹月堕,渐连营马动,四起笳声。闪烁邻灯,灯前尚有砧声。知他诉愁到晓,碎哝哝、多少蛩声!诉未了,把一半、分与雁声。⑥这首词很短,但用了十个“声”字,在宋朝辈起的词人里也是罕见的;蒋捷用了风声、雨声、更声、铃声、彩角声、笳声、砧声、蛩声、雁声来形容秋天的到来,真是令人感受到一个有节奏的秋天。中国过去的文学作品里都有着十分强烈的季节感,可惜这种对季节的感应已经慢慢在流失了。⑦如今,我们对大自然的感应甚至不如一棵树。一棵树知道什么时候抽芽、开花、结实、落叶等,并且把它的生命经验记录在一圈圈或松或紧的年轮中,而我们呢?有许多年轻的孩子甚至不知道玫瑰、杜鹃什么时候开花,更不要说从声音里体会秋天来临了。⑧自从我们可以控制室内的气温以来,季节的感受就变成被遗弃的孩子,尽管它在冬天里猛力地哭号,也没有多少人能听见了。有一次我在纽约,窗外正飘着大雪,由于室内的暖气很强,我们在朋友家只穿着单衣,朋友从冰箱拿出冰激凌来招待我们,我拿着冰激凌看窗外大雪竟自呆了,怀念着“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那样冬天的生活。那时,季节的孩子在窗外探寻,我仿佛看见它蹑着足,走入了远方的树林。⑨由于人在室内改变了自然,我们就不容易明白冬天午后的阳光有多么可爱,也不容易体知夏夜庭院,静听蟋蟀鸣唱任凉风吹拂的快意了。因为温室栽培,我们四季都有玫瑰花,但我们就不能知道春天玫瑰是多么美;我们四季都有杜鹃可赏,也就不知道杜鹃血一样的花是如何动人了。⑩传说唐朝的武则天,因为嫌牡丹开花太迟,曾下令将牡丹用火焙燔,吓得牡丹仙子大为惊慌,连忙连夜开花以娱武后的欢心,才免去焙燔之苦。读到这则传说的时候,我还是一个不经事的少年,也不禁掩卷而叹:我们现在那些温室里的花朵,不正是用火烘烤着的各种花的精灵吗?使牡丹在室外还下着大雪的冬天开花,到底能让人有什么样的乐趣呢?我不明白。萌芽的春、绿荫的夏、凋零的秋、枯寂的冬在人类科学的进化中也逐渐消失了。我们知道秋天的来临,竟不再是从满地的落叶,而是市场上的蟹黄,是电视、报纸上暖气与毛毡的广告,使我在秋天临窗北望的时候,有着一种伤感的心情。这种心情,恐怕是我们下一代生活在都市中的孩子永远也不会知道的吧!5.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析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1)季节的孩子在窗外探寻,我仿佛看见它蹑着足,走入了远方的树林。(2)我们现在那些温室里的花朵,不正是用火烘烤着的各种花的精灵吗?解析:对文中语句含义的理解,首先要明确语句使用的修辞手法,然后根据前后文解释语句的含义。第(1)句采用的修辞手法是拟人,“走入了远方的树林”表明季节远离了我们的生活。第(2)句中“不正是用火烘烤着的各种花的精灵吗”采用的修辞手法是比拟和反问,表达了远离季节对孩子们是一种伤害。参考答案:(1)这句话表面上是写季节远离了都市,走进了大自然,实际是将季节拟人化,形象地说明了现代都市人控制了室内的气温,在室内再也感受不到季节的变化,只有在远离都市的大自然里,季节的特征才比较明显。(2)作者将温室里的花朵说成“用火烘烤着的各种花的精灵”,形象而生动。此句运用了比拟、反问等修辞手法,说明温室里的花朵是人们违背季节变化的自然规律加工而成,这样做实际上对花朵是一种伤害。6.文章开头说“生活在都市的人,愈来愈不了解季节了”,作者紧接着在第②~④段中分别从哪些方面列举例子来证明这一看法?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回答。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要点的概括。第②段三个“不能”,从反面写了现在生活在都市的人无法从生活中感知季节;第③段“都市就是这样的”从正面写这一情况;第④段则是用一个小故事来举例说明都市人季节的迷失。参考答案:①生活在都市的人已不能从社会生活中感知季节了。(或“在乡村海外自然环境中,才能感知季节的变化”)②在都市里,我们常会对季节产生错觉。(或“我们在都市里迷失了季节以及季节的意义”)③朋友通过菜市场这类非正常的渠道惊觉季节的变化。(或“非本人体验感知季节变化”)7.文章第⑤段引用蒋捷的词《声声慢·秋声》有什么作用?解析:此题考查观点和材料的关系以及引用的作用。抓住蒋捷的《秋声》的内容和作者观点分析即可。参考答案:①照应题目。蒋捷的词很短,却用了十个“声”字描写秋天,照应了本文的题目“秋声”,同时也丰富了文章的意蕴,具有了诗意美。②形成对比。蒋词说明古人通过聆听大自然的声音就知道秋天的来临,具有强烈的季节感,现代的都市人却愈来愈不了解季节。文章通过这一对比,说明现代都市人对季节的感知在慢慢流失。8.(1)文章最后一段写到了人们不是从落叶中而是从蟹黄和广告中知道秋天的来临,作者对此为什么会“有着一种伤感的心情”?解析:作者对季节迷失的伤感,实际来源于商业和科技发展使人们感觉不到大自然的变化,欣赏不到大自然的美,而产生的遗憾之情。参考答案:在人类科学的进步中,在浓厚的商业气息中,春夏秋冬的鲜明特点逐渐迷失,人们领略不到四季的丰富变化,欣赏不到大自然的多姿多彩,作者因此而伤感。(2)作者认为“我们下一代生活在都市中的孩子永远也不会知道”这种伤感心情,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说明理由。解析:此题考查对作者观点态度的探究。从科技发展的情况和人们已经远离自然的现实来看,作者的这种说法有其道理,理应赞同。如果不赞同,也要围绕自己的观点,恰当地说明理由。参考答案:同意。因为下一代在都市中的孩子生活在人工制造的舒适的环境中,完全在商业气息之中长大,不会有作者这一代人那样有过亲近并欣赏大自然的经历,也就不会了解上一代人的那种伤感心情。随着人类都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化程度加大,环境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未来的人类将愈加远离自然。(“不同意。这种看法太绝对了。人类正在努力建设和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大环境,下一代生活在都市中的孩子不一定不知道这种心情。”)三、语言表达9.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中的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只填序号)以平淡为散文的极境,这当然不是什么新鲜的见解。①不过,要达到这境界谈何容易。②苏东坡早就说过“寄至味于淡泊”一类的话。③“作诗无古今,唯造平淡难。”④平淡不但是一种文字的境界,更是一种胸怀,一种人生的境界。⑤之所以难,我想除了在文字上要下千锤百炼的功夫外,还因为这不是单单文字功夫能奏效的。⑥今人的散文,我喜欢梁实秋的,读起来真是非常舒服,他追求的也是“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境界。解析:根据“不是什么新鲜的见解”可以推知其后应紧接②,然后是今人梁实秋的情况⑥,①是转折,以下开始说“平淡难”,先引证再说原因最后总结。因此顺序为②⑥①③⑤④。答案:②⑥①③⑤④10.下面这则材料是被网友赞为“最给力局长”的郑宇民在民企峰会上接受央视主持人董倩采访时的一段精彩对话,请你根据上下语境补全对话,表现其“智斗”的艺术效果。董倩:以前我们都站着说,这次为什么坐着说,是不是因为气比较短了?郑宇民:①?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都是坐着说话的。我不愿意站着说话是因为②。你是央企穿着高跟鞋,我代表民企,我穿着平底鞋,我们在一起,我觉得不公平,应该坐下来平起平坐,你就没有了高跟鞋的优势。解析:从前后语境看,①处要巧妙否定“坐着是因为气短”,注意句式为问句;②处要联系下文“高跟鞋”的比喻以及“公平性”的表达。答案示例:①站着说话和坐着说话跟气短气长有什么关系呢②不愿意跟穿高跟鞋的人在一起比高低
本文标题:2故都的秋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 (5)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4188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