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4.3 《参与家乡文化建设》同步 练习(原卷版)
4.8.3《参与家乡文化建设》同步练习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我觉得,中国文化似乎有一个特征,是主体和客体往往会合而为一,按照今天的话来说,很像“行为艺术”。它体现在操守、品行、生活方式、礼仪活动上,当我们看见天坛、地坛,还有那些巨大的青铜器时,也许我们就不难想象,古代那些祭祀的仪式该是多么的宏伟壮观。孔子周游列国,在一个交通特别不发达、人对于距离相当敬畏的年代,一个人坐着牛车上路,一个国家接一个国家地宣传他的理论,这不也正像行为艺术吗?《史记·刺客列传》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豫让曾臣事智伯,智伯死后他决意为其报仇,第一次刺杀赵襄子未果,被赵放了,豫让将自己毁容弄哑,企图再次刺杀。朋友问:你要报仇,何苦用这种方法,尽可以假装臣服于赵乘机行刺。豫让答:我不能为人臣怀二心。第二次要刺杀赵时被抓住,赵问:你曾是范氏、中行氏的人,他们都被智伯杀死,你为什么只是忠于智伯?豫让答:他们是以奴仆待我,而智伯却是以国士待我,是有知遇之恩,我亦要以国士的品级回报。豫让“请赵之衣而击之”后伏剑自杀。豫让的忠诚有着人性、尊严、情感的美学内容,他的复仇也像是一个艺术仪式,只是这种艺术行为会在时间的流逝中消失,不可能客观地保存下来。许多民间的习俗也是艺术化的。我曾目睹过一场葬礼。村子中最壮的十六个男子,先是喝酒,然后大喝一声“起杠”,抬起厚重无比的棺材出发了。在后面跟随的,第一批是家中的男眷,他们用三寸的棍子拄地,弓着腰,发出低沉的呜咽的声音;接下来一批是家中的女眷,她们身披重孝以高音的啼泣诉说着。艺术就是这样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多年以来,这个场景在我的记忆中不断地翻新,让我联想起礼乐中的“乐”。在莫言的《红高粱》中我也见到了相似的葬礼。这种存在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的艺术,同样依附于时间之上,随波逐流。中国的诗词仿佛对水有一种特别的情感。也许人们用“水”这个字眼的时候,正是在想象那些附在“水”上一去不返的东西,中国人似乎从来不在乎把一些东西留下来,在他们的眼中,一切都是载在时间上,总在流逝,一旦欣赏之后享受之后,就只能撒手放开,随它去了。我记得亚里士多德的一句话:艺术是把不存在的变为存在。中国人却是将有变成无,这大概是我们与他所不同的地方。于是中国文化也就随之变得像行为艺术。(摘编自王安忆《中华文化与中国出版》)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文化是行为艺术,它有一个特征,主客体往往可以合而为一。B.士为知己者死,豫让对智伯的忠诚体现了人性、尊严等美学内容。C.艺术存在于人们的日常习俗中,扎根民间,深入人心,久传不变。D.因为对水有特别的情感,国人视一切都是载在时间上的,总在流逝。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第一段用天坛、地坛、巨大的青铜器及孔子周游列国印证了作者对中国文化的独特的认识。B.文章引用豫让复仇的故事,阐述了中国文化很像行为艺术,并指出这种艺术行为不能客观保存。C.文章提及自己目睹的一场葬礼以及莫言《红高粱》中的葬礼意在说明民间的习俗都是艺术化的。D.对于中国文化,文章从操守、品行、生活方式、礼仪活动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论证并深化了观点。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果孔子知道他的周游列国像表演,就不会去一国接一国地宣传自己的理论了。B.如果豫让不讲究复仇方式,不遵守为人臣不怀二心的道义,他的复仇就可能成功。C.以民间习俗形式存在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的艺术,是能够依附于时间之上的。D.中国人将有变成无,与文中所提亚里士多德关于艺术的观点似乎是截然不同的。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郭纶①苏轼河西猛士无人识,日暮津亭阅过船。路人但觉骢马瘦,不知铁槊大如椽。因言西方久不战,截发愿作万骑先。我当凭轼与寓目②,看君飞矢集蛮毡。【注】①这是苏轼23岁时的作品。郭纶本为河西弓箭手,屡有战功。仁宗康定元年九月,西贼寇三川寨,郭纶固守,定川堡得不陷。②寓目:过目,观看。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中提到郭纶本是河西勇士,如今却无人认识;这位昔日猛将只是在傍晚时分,闲坐渡口,看经过船只来打发时间。B.颔联将郭纶今日所骑瘦马和他当年曾经使用过的长矛作对比,以此衬托出他往日之英勇和今日之落魄,形象生动。C.颈联中郭纶自称边疆久无战事才沦落如此,表现了他对国家的极度失望;但他同时又说一旦有了战事,他仍愿冲锋陷阵。D.尾联中“看君飞矢集蛮毡”一句是虚写,其中的“蛮毡”,借指来犯的贼寇;作者期待看到这位勇士的飞箭射向敌人阵地。5.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从古至今,人们都在不断追求更舒适理想的居住环境。近几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许多城市面临绿地面积被挤压、生态环境遭破坏、城市面貌________等问题。而步入沪杭宁蓉等城市,会发现另一番图景。规划合理、特色鲜明的各类绿道如同城市的毛细血管,履行着绿色发展的理念,延伸到市民生活的各个角落,为快节奏的城市生活预留出了田园牧歌的可能。当城市与自然相辅相成,生活的便利与环境的优美便不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这才是老百姓所向往的美好生活。当前许多城市正在火热推进的绿道建设,正与这种理念相________——城市的各个部分被当作一个整体来________,公园、绿地、江河、社区被绿道依次串联在一起,行云流水般地绘就了一幅当代《富春山居图》。()有了绿道,城市居民真正与这座城市________、相依相契,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也更加深入人心。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千篇一律适应管理休戚与共B.千人一面适应经营同舟共济C.千人一面契合管理同舟共济D.千篇一律契合经营休戚与共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规划合理、特色鲜明的各类绿道如同城市的毛细血管,践行着绿色发展的理念,延伸到市民生活的各个角落B.规划合理、特色鲜明的各类绿道如同城市的毛细血管,延伸到市民生活的各个角落,履行着绿色发展的理念C.规划合理、特色鲜明的各类绿道如同城市的毛细血管,延伸到市民生活的各个角落,执行着绿色发展的理念D.规划合理、特色鲜明的各类绿道如同城市的毛细血管,延伸到市民生活的各个角落,践行着绿色发展的理念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此间竟“可居、可游”,把诗境、画境与城景融于一卷。B.诗境、画境与城景融于一卷,人们在此间“可居、可游”。C.诗境、画境与城景水乳交融,人们在此间“可居、可游”。D.此间竟“可居、可游”,让诗境、画境与城景水乳交融。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文化认同是文化自信的根本力量。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对于文化自信而言,其根本力量就在于__①__。当然,文化一经为人民群众所认同,就会在社会实践中迸发出巨大的力量,人民群众就会更加坚定对文化的自信;__②__,势必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异,对文化的自信就无从谈起。文化要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同,就必须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我们倡导的文化,如果能植根于人民群众,反映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__③__。
本文标题:4.3 《参与家乡文化建设》同步 练习(原卷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4200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