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一 记录家乡的人和物》教学导学案(统编版)
1第四单元一记录家乡的人和物导学案1.了解访谈相关知识,学习做访谈并撰写人物(风物)志。2.收集家乡历史掌故,了解家乡优秀历史人物,分析这些历史人物对家乡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1.了解访谈相关知识,掌握访谈的语言特点,培养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2.学习做访谈并撰写人物(风物)志,促进思维发展,培养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3.收集家乡历史掌故,了解家乡优秀历史人物,培养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4.了解家乡优秀历史人物,分析这些历史人物对家乡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培养和弘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培养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1.了解访谈相关知识,学习做访谈并撰写人物(风物)志。2.收集家乡历史掌故,了解家乡优秀历史人物,分析这些历史人物对家乡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一、了解访谈:1.访谈法的含义访谈法是指调查员同调查对象接触,通过有目的的谈话收集资料的方法。是“访”与“谈”的结合,“访”有调查、探询之意。访谈录是访谈员根据调查的需要,以口头形式,向被访者提出生活中需要对新闻人物、商业人物、科研人员等进行采访,以帮助了解情况、获取信息、推广经验等,这样写出的文章叫访谈录。它是新闻体裁的一种,是以访谈形式报道新闻人物的一种体式。2.访谈的类型(1)根据调查员同调查对象的接触方式,访谈可分为直接访谈和间接访谈。前者是面对面的访谈,后者则是借助某种通信工具进行的访谈。在我国的实际调查中,当面访谈是访谈的主要方式,也有一些调查公司使用电话进行访谈。(2)访谈有结构性访谈和非结构性访谈之分。结构性访谈是按照事先制定的调查提纲进行,在调查中对问题的解释和说明也是标准的。因此,结构2性访谈的特点是比较规范。非结构性访谈没有事先制定的较详细的提纲,只有访谈题目或它所涉及的几个方面。调查员只就调查的主题提一些笼统的问题,求得调查对象的回答,甚至有些问题是在访谈中形成的,访谈随着情况的发展深人下去。非结构性访谈适用于事先对调查主题知之不多,或希望深人了解调查对象的情况。相比而言,这样的访谈得到的资料比较具体、细致、全面,花费的时间也比较多。(3)按内容分为新闻访谈、商业访谈、科技访谈、军事访谈等;按形式大致分为当面访谈、电话访谈、网络访谈等。3.访谈的准备及技巧访谈是调查员同调查对象面对面互动的过程,双方的一言一行都可能会影响访谈的进程与结果。因此,要想得到满意的结果,就要提前做好准备并在访谈中讲究访谈技巧。这包括:(1)访谈前要尽量做好准备工作,对访谈的主题及它所包含、涉及的问题作尽可能充分的思考,以备向调查对象提出所要了解的问题。(2)事先通知调查对象,约定访谈的时间和地点。(3)尽可能多地了解调查对象的身份、生活背最及其与所调查问题的关系等情况,以使访谈时发问得体。(4)一般来说要提前到场,在约定的地点等候调查对象;如果去调查对象的家庭或工作地点则要准时。(5)从调查对象手中操办的、关心的事情谈起,逐渐引入正题,以与调查对象建立起良好关系。(6)从简单问题入手,启发调查对象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7)控制话题,避免谈话离题太远。在对方谈话离题时,要善意地、巧妙地扭转他的话题。(8)在整个访谈过程中始终抱着虚心求教的态度,尊敬调查对象。注意使用合适的谈话方式,包括姿势、语气、表情,使对方觉得调查员是在认真听他讲话。(9)对重要问题可以.用不同方式重复提问,重复对方关于此问题的回答,看其是否肯定此说法。(10)调查员应对所问问题持中立态度,不能发表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也不能作引导性提问。(11)经调查对象同意后进行记录。二、了解“志”:“志”是记述、记载的意思。如地方志,就是如实记载某一地方历史的书或文章。记述的人物,既可以是历史名人,也可以是有一技之长或有独特经历的普通人;风物,既可以是家乡的建筑、特产、老物件,也可以是传统习俗等。“志”的表述方式以叙述和说明为主,语言力求准确、平实、简明,在记述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自己对家乡的思考与情感。3人物志:人物生平、主要事迹、重要贡献、社会影响。风物志:写作事由、风物渊源、特色风貌、文化价值。三、访谈写作指导:(1)制定访谈记录表和历史建筑登记表。(见课本72页“访谈记录表”和课本73页“历史建筑登记表”)(2)拟订访谈提纲所谓采访提纲就是记者在实施采访之前所拟定的有关采访计划和调查纲目(即采访问题)的书面内容。采访提纲在记者的调查采访活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采访前没有拟定一个相关的采访提纲,采访时就很可能会陷入盲目,成为一只“无头苍蝇”。采访提纲包括两个方面:①采访计划,所谓采访计划,是指大体的活动步骤、方式,确定要采访的部门、人员名单及其先后顺序,设想一下写什么体裁、多少字、采写周期等;②调查纲目。所谓调查纲目,是指所要提问的大纲细目。(3)历史名人采访提纲示例了解到家乡某位历史名人的事迹介绍,需要了解相关情况,进行采访。采访计划:进行现场环境观察;采访当地老人和相关部门负责人或专家。采访对象:当地老人和相关部门负责人或专家。调查纲目(问题):①您知道他的哪些生平资料?②他流传下来的故事有哪几个?③您觉得他跟一般人有什么不同之处?④您觉得他对家乡的贡献表现在哪些方面?⑤您认为我们后人应该从哪些方面向他学习?(4)历史建筑采访提纲示例需要了解家乡某一古建筑的相关情况,进行采访。采访计划:进行现场观察;采访相关部门负责人或专家,听取专业解释。采访对象:相关部门负责人或专家。调查纲目(问题):①古建筑何时、何地、何人建造?古建筑主人是谁?什么身份?②建筑的类别,历史和特点。③古建筑有什么样的价值(人文价值、考古价值、建筑价值等等)?④和其他地方的古建筑相比,有什么异同?⑤古建筑对家乡有什么意义?有哪些保护措施。4⑥其他补充性的古建筑专业知识。四、“志”写作指导:(1)内容:人物(风物)简介。主要记述人物的突出事迹,风物的特点。人物志一般包括生平和事迹两部分,主要有姓名、性别、民族、生卒、出身、籍贯、家庭情况、政治面貌、主要经历、主要活动和事迹,重大贡献和影响等要素。重点写好传主的事迹,如品质才能、建树贡献、革命生涯、著作科研等。②语言:志的撰写宜用简洁、朴实、生动的语言,直陈其事,不虚构、不渲染,不搞合理想象,不作政治评论。反对用文学手法修饰人物或风物,并不等于不需要文彩,有血有肉、生动感人的志,才更具可读性。1.思考,访谈要做哪些准备,有什么技巧?明确:访谈是调查员同调查对象面对面互动的过程,双方的一言一行都可能会影响访谈的进程与结果。因此,要想得到满意的结果,就要提前做好准备并在访谈中讲究访谈技巧。这包括:(1)访谈前要尽量做好准备工作,对访谈的主题及它所包含、涉及的问题作尽可能充分的思考,以备向调查对象提出所要了解的问题。(2)事先通知调查对象,约定访谈的时间和地点。(3)尽可能多地了解调查对象的身份、生活背最及其与所调查问题的关系等情况,以使访谈时发问得体。(4)一般来说要提前到场,在约定的地点等候调查对象;如果去调查对象的家庭或工作地点则要准时。(5)从调查对象手中操办的、关心的事情谈起,逐渐引入正题,以与调查对象建立起良好关系。(6)从简单问题入手,启发调查对象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7)控制话题,避免谈话离题太远。在对方谈话离题时,要善意地、巧妙地扭转他的话题。(8)在整个访谈过程中始终抱着虚心求教的态度,尊敬调查对象。注意使用合适的谈话方式,包括姿势、语气、表情,使对方觉得调查员是在认真听他讲话。(9)对重要问题可以.用不同方式重复提问,重复对方关于此问题的回答,看其是否肯定此说法。(10)调查员应对所问问题持中立态度,不能发表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也不能作引导性提问。(11)经调查对象同意后进行记录。2.思考,什么是“志”?“志”有什么特点?明确:5“志”是记述、记载的意思。如地方志,就是如实记载某一地方历史的书或文章。记述的人物,既可以是历史名人,也可以是有一技之长或有独特经历的普通人;风物,既可以是家乡的建筑、特产、老物件,也可以是传统习俗等。“志”的表述方式以叙述和说明为主,语言力求准确、平实、简明,在记述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自己对家乡的思考与情感。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央视《面对面》:王志专访侯祥麟侯祥麟(1912—2008),中国化学工程学家,燃料化工专家,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化工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解说:2003年5月2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我国石油化工业著名科学家、两院院士侯祥麟的家中。在这次会面之后,当时已经91岁的侯祥麟担任了“中国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战略研究”课题组组长。记:接手这个研究项目的时候,90岁已经过了?侯:根本就没有想到我多少岁,我考虑的是我有没有能力承担。当时觉得还可以,我就承担了。记:是不是因为总理点您的名,你无法拒绝?侯:我考虑以后,我觉得我还是有可能完成的,所以我就接受了。要是认为不能完成,我当然就不接受了。解说:新中国建立之初,百废待兴,石油工业更是一片空白,全国的原油产量几乎为零。记:没有油的压力有多大,对你们来说?侯:因为国内的油都要靠进口,而且只能从苏联进口。在1960年以前我的精力主要是在人造油上,当时想靠人造油来解决。解说:由于中苏关系紧张,我们出现了全国性的“油荒”,特别是航空煤油几乎无法供应,战斗机停在机场不能起飞,国防安全受到直接威胁。在这种情况下,时任石油工业部部长的余秋里为此还对侯祥麟发了脾气。记:余秋里跟你们说的,要把研究所的牌子倒挂过来,这是怎么回事?侯:这是因为我们生产出来的航空煤油,在试用的时候发现对飞机发动机有腐蚀,这个问题好几年没有解决,军委非常着急,就老找余秋里。余秋里着急得不得了,老找我,有一天他急了,你什么时候给我解决?你再不解决,我就把你这个研究院的牌子给倒挂。记:最后这个问题怎么解决的?侯:能动员的人都动员起来参加工作,做了好多工作,取了好多数据。最后把这些数据再搁在一起,好好分析以后,就预测一个可能性,后来就试一下吧,一试,行了。解说:就在航空煤油研制成功的同一时期,侯祥麟领导的科研队伍,研制出了特种润滑油品,保障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的成功爆炸。随着一系列科研难题的攻克,新中国终于拥有了自己的石油工业。而侯祥麟与石油化工专业的结缘,却是缘于中学时代一堂化学课的影响。6记:对您有什么影响呢?侯:给我们讲原子核里头有非常大的能量,要是把原子核中的能量释放出来,那威力无穷。我们那时候理想主义地以为要是把原子核能量释放出来,打日本就很好了,所以也想从事化学,将来来探讨怎么样释放原子核。记:原子核是物理的范畴啊?侯:因为是化学老师告诉我们这个事,所以我就以为这是化学的事,那个时候还不知道是物理的事,直到我上大学以后才知道原来这个是物理学的领域。解说:1944年,侯祥麟按照党组织的安排,前往美国匹兹堡卡乃基理工学院攻读化学工程学。侯:我到美国去目的是学一些技术为新中国服务。我们一般同学去了就埋头念书,我觉得我要了解一些美国的社会,所以我开头跟中国同学住在一起,后来我就跟美国同学住在一起,我到过美国的不同阶层的同学家里。大概有两年时间我是尽量了解美国的社会,通过对美国社会的了解,我对美国崇拜的心理越来越淡了。记:但是我从您的书中看到,您年轻的时候还是非常活跃的,你的生活还是很西化的,比如说你很喜欢跳舞,舞也跳得很好。您对美国,对西方生活方式的某些认同,没有影响你的革命思想?侯:你说我为什么会跳舞,我在那儿带头跳舞,我在美国学会东欧的美国的好多民间舞,所以我就带他们去跳舞,用各种方式来影响大家。记:你在美国,在大洋彼岸那么遥远的地方,那么多年,您一直没有改变过信念?侯:一点儿都不动摇。解说:1950年6月,侯祥麟经过一个多月的航行,回到了阔别6年的祖国。记:当时的状况是,新中国一穷二白,美国已经是发达国家了,为什么愿意回国呢?侯:因为我本来就是为了要建设中国才去学习,我出去的目的就是为回国,不是说随便出去,我不是羡慕美国才去,到美国去,我是为了祖国的建设到美国去。记:当时除了回国之外还有别的选择吗?侯:1950年回来的时候,我是在麻省理工学院当个副研究员,1949年底签1950年的合同,我不愿
本文标题:《一 记录家乡的人和物》教学导学案(统编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4211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