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理论文章 > 防范电信网络诈骗(中学大学)宣传演讲稿
近年来网络电信诈骗高发,在校大学生时长成为了被侵害的对象。我举两个近两年发生的极端案例。2016年下半年,正直开学季却发生了俩起让人痛心的悲剧,一个是广东揭阳市惠来县蔡淑妍刚毕业的高中生,考上了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9月份即将开学。而在8月中旬,蔡淑妍误信骗子的中奖诈骗短信,被骗走了其母亲给她的一万多元学费和生活费。结果选择了自杀。还有一个是山东的徐玉玉接到了一通诈骗电话,结果被骗走了上大学的费用9900元。得知被骗后,徐玉玉伤心欲绝,郁结于心,最终导致心脏骤停,结果也离开的这个世界。刚刚高中毕业,本来将要迎来人生最美好的大学时光,却迎来了不幸的悲惨结局,不忍让人痛惜扼腕。当然这些都是很极端的例子,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学生被骗其实是在整个被骗人员了里站了相当大比例。大家可能都有一个误区,电信网络诈骗,被骗的都是中老年人,剧有关部门统计的数字显示,老年人不是被骗的唯一高危人群,被电信网络诈骗的事主,年龄结构呈“哑铃”状态分布。具体来说就是年龄两级分化现象比较严重,除了中老年人以外,高校学生,以及刚刚步入社会的青年也是易被侵害群体,因为这些人的社会阅历少,对社会风险的认识预估不足,容易盲目的尝试新鲜事物,所以容易掉进骗子设计的陷阱。与中老年相比有所区别的是,被骗的案值上较小,但整体发案数量较高。另外一个误区是因为贪财,智商低才会上当,其实不然,下面讲一下,犯罪分子都是利用了人们哪些心理来实施诈骗的。综合起来大概可以分为这么几种,包括,贪怕慌缺善,还有盲目自信等几类,稍微不注意就会中招。下面我就简短的分别讲一下。首先是贪,顾名思义就是贪图利益。没有免费的午餐,但就是有人不信,总觉得天上会有馅饼掉下来,面对金钱的诱惑不管不顾,也不进行甄别就相信了,被虚幻的利益冲昏了头脑,没有经过质疑和核实就将资金转给了骗子。常见的如中奖类诈骗,重金求子,冒充军人购物等。其次是利用怕的心理。主要是利用事主胆小怕事的心理要求事主转账汇款。比如冒充公检法,称你涉嫌一起案件,需要处理,套取你的信息进行诈骗,冒充黑社会以,以事主家人人身安全为威胁,要求事主进行转账汇款,另外还有冒充领导等等。三是利用慌的心理。人们遭遇到突发事件容易换乱,变得没有主见,这时候容易被牵着鼻子走。常见的如绑架类诈骗,谎称家人被绑架了,家人出事了,冒充医院教师,同事等急需医药费救治。缺,并不是缺心眼,而是缺乏必要的常识,就是大意,不留神,目前每人都有一台智能手机,收到各种垃圾短信链接什么,不假思索的直接点进去,或者最近比较流行的二维码等,一扫描,病毒就自动安装到手机里,手机银行等就会被盗刷。还有一种就是善良,利用同情心等要求好心人进行汇款救助等进行诈骗行为。所以同学们在生活中注意哪些才能不被犯罪分子骗到呢,我这里总结出了八个凡是,也是比较好记。凡是符合这八个凡是的都是诈骗,都要引起重视了。凡是冒充公检法要求汇款的一定是骗子。冒充公检法目前国内单笔最高金额大家猜是多少,大家猜一猜。一亿一千万。要20多注双色球特等奖,就是所谓的人傻钱多,骗的都是这些人。凡是叫你汇款到安全账户的一定是骗子。凡是通知中奖,领取补贴先交钱的一定是骗子。凡是通知家属出事,要求先汇款的一定是骗子。凡是索要个人信息,银行卡信息及短信验证码的一定是骗子凡是要求开通网银接受检查的一定是骗子。这类主要是冒充公检法让你开通网银,然后让你下载安装一个带有病毒木马的程序,一旦安装完登录后你的网银资金就会被转移或者盗刷。凡是自称熟人领导,老板要求汇款的一定是骗子。凡是陌生网站要求登记银行卡相关信息的一定是骗子。如果大家觉得八个凡是还是很难记忆的话,我这还有一个更简单的,防范原则,那就是三步原则。那三不呢,大家这个可以记一下。就是不轻信,不透露,不汇款。不轻信,就是接到电话短信或者社交软件上的朋友要求汇款转账的时候,千万不要相信对方,要学会缓一缓,过过脑子,理性的思考一下,是否符合常理,有没有异常情况,如果无法了解,应当进一步通过其他途径核实一下,确定事情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不透露,就是保护好个人隐私,特别是个人的基本信息,身份证号,银行账号手机号,密码等,包括朋友圈发的一些需要收集个人信息的链接都不要轻易的点进去,能不透露尽量少透露,这样能够有的减少被骗的概率。不汇款,这个就不用多说了。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汇款转账时候,一定要再三核实,确保无误。我就讲这些,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防范电信网络诈骗(中学大学)宣传演讲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423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