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5 《雷雨(节选)》(同步习题)(解析版)
《雷雨(节选)》同步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正确的一项是()A.郁.热(yù)拖延.(yán)汗涔.涔(cén)离间.(jiān)B.樟.木(zhāng)袖襟.(jīn)窟.隆(kū)半响.(shǎng)C.弥.补(mí)敲诈.(zhà)卑鄙.(bǐ)伺.候(sì)D.江堤.(dī)昧.心(mèi)惊愕.(è)挣扎.(zā)【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该题每一个选项中加点的字都是常见易读错的字,有多音字,有形声字,有形近字,针对命题特点,只要平时多注意积累,勤查字典,问题就可迎刃而解。本题考查形声字的读音,与所学的教材贴近。复习字音和字形字义结合起来,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效果会更好。A项,“离间(jiān)”中的“间”应读“(jiàn)”;C项,“伺候(sì)”中的“伺”应读“(cì)”;D项,“挣扎(zā)”中的“扎”应读“(zhá)”。故选B。2.下列破折号的作用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你——你贵姓?(表示声音延长)B.我——我——我只要见见我的萍儿。(表示语气断断续续)C.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表示解释说明)D.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表示解释说明)【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标点符号是高中生必须掌握的内容,也是高考常考考点,复习中要注意熟悉标点符号的种类,了解高考常考题型,掌握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作用、及书写位置,能给现代文、文言文加标点,对错、漏标点能加以改正或补出。D项,“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表示解释说明)”说法错误。表示话题转移。故选D。3.对下面各项潜台词分析正确的一项是()鲁侍萍老爷问这些闲事干什么?①周朴园这个人跟我们有点亲戚。鲁侍萍亲戚?②周朴园嗯,——我们想把她的坟墓修一修。鲁侍萍哦,——那用不着了。③周朴园怎么?鲁侍萍这个人现在还活着。④A.①你这样狠毒,哪管我们母子死活。②哪是什亲戚,别骗人了。③她还活着,就在你面前。④看你现在怎样对待她。B.①她现在与你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了。②根本就不是什么亲戚。③她没有死,现在就站在你面前。④那次她们母子被人救了。C.①你只管剥削人的大事吧。②你真的是她的亲戚吗?③谁需要你给她修坟墓?④你现在打算怎样对待她?D.①你哪有心思管我们的事!②你哪配做她的亲戚!③人活着,就在你面前!④你怎么不认识我?【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语句深层含义的能力。解答句子含义题,先明确句子的陈述对象及陈述内容,理解其表层意;然后分析把握句子特征,比如关键词语、使用修辞等;再结合上下文语境,深入思考其中蕴含的情感、哲理,揣摩其深层含义或言外之意。①的潜台词是:她现在与你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了。②的潜台词是:根本就不是什么亲戚。③的潜台词是:她没有死,现在就站在你面前。④的潜台词是:那次她们母子被人救了。故选B。4.下列关于各句中的画线部分属于何种戏剧语言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①周朴园(点着一支吕宋烟,看见桌上的雨衣,向侍萍)这是太太找出来的雨衣吗?②鲁侍萍(自语)哦,天哪,我觉得我像在做梦。③周朴园我问,他现在在哪儿?A.①对话②旁白③独白B.①舞台提示②独白③对话C.①独白②旁白③对话D.①背景介绍②对话③旁白【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鉴赏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必须要了解戏剧语言的基本知识,戏剧语言包括舞台提示和人物语言。舞台提示包括背景介绍,人物动作、神态描写,人物心理提示等。人物语言包括对话、的独白、旁白等。①是舞台提示,提示演出时周朴园扮演者的动作。②结合文意可知是鲁侍萍的独白。③是周朴园对鲁侍萍的问话。故选B。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雷雨》中的戏剧冲突之所以如此尖锐复杂,原因在于剧中人物之间有阶级的对立和思想的分歧形成的。B.4月16日,圆明园遗址公园通过官方微博发布《文明不能承受之殇》一文,称衷心祈愿文物都能够远离灾难,代代传承。C.具有“象牙塔”之称的高校,往往被视作思想的净土、道德的高地,充溢着一种大象无形的灵性氛围、文化光芒和神圣精神,它对人们充满了深切的期待和无尽的向往。D.为加大违法成本,草案二审稿提高罚款额度,规定生产销售假劣疫苗最高可罚3000万元左右人民币。【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选择“正确”还是“有误”一项,本题要求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结合病句常见错误类型,逐一分析辨解。A项,“原因在于……”与“形成的”句式杂糅。可以把“形成的”去掉;C项,“它对人们”主客倒置。将“它对人们”改为“人们对它”或在“人们”后面加“来说”;D项,“最高”和“左右”语义矛盾。可以去掉“左右”。故选B。二、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各小题。曹禺的清华求学生活1930年暑假,曹禺决心离开南开大学转考清华大学的西洋文学系。他觉得在南开所学的专业太不符合他的志愿了。也许,他还觉得南开比较保守,而清华的演剧传统正是他所向往的。曹禺是作为西洋文学系二年级插班生被清华录取的,这对曹禺来说,有一种难以名状的喜悦,他终于摆脱了早已厌倦的政治经济学。而西洋文学系,对热爱文学、热爱戏剧的他,当然是富于诱惑力的。如今,他的愿望实现了,怎能不高兴呢!他总是充满着憧憬,新的机遇又使他在憧憬中织出一幅幅美妙的图景。清华,的确是美丽的,俨然一座“世外桃源”。和南开比起来,处处都显得更新鲜更动人了。校园清静幽雅,小桥流水,绿树成阴。在绿阴中露出矗立于土丘上的白色气象台,背衬着蔚蓝色的天空,还有天空中悠悠的朵朵白云。这里既有被吴宓教授考证为《红楼梦》中怡红院的古月堂,还有为朱自清教授所欣赏流连的“荷塘月色”……这些都诱发着人们强烈的攻读愿望!而土丘、木桥……更给清华园增添了秀丽的姿色。这美好的学府给曹禺带来美的遐想。他满以为西洋文学系的课程,定会比南开的政治经济课程更有趣,更有吸引力,但他的希望却部分地落空了。他早就知道西洋文学系主任王文显教授,据说王先生对戏剧很有研究,专门教授戏剧。他对教授抱着满腔希望,但王先生讲课的方法很简单,就是按照他编的讲稿在课堂上读,照本宣科。高年级同学说,他每年都是这样照本宣读,不增也不减。他讲的内容倒很扎实,这未免使曹禺感到太枯燥了。还有吴宓教授,为人很怪,教的是西洋文学,讲19世纪浪漫诗人的诗,却专门写文言文,一身老古董气息。虽然在课堂上也不无收获,但曹禺似乎感到光靠听课是不行了,必须自己去找老师,那就是书籍。清华有一种很好的风气,每个教授上课都指定许多参考书,就放在图书馆阅览室的书架上,任学生自己去读。像王文显先生的戏剧课,就指定学生去阅读欧美的戏剧名著。清华图书馆为曹禺打开了一个广阔的戏剧天地。图书馆的阅览室,成为他最如意的所在。每当坐下来,打开书本,他就像进入了一个生动活跃的世界。他沉迷在这世界里忘记了一切。有时,连吃饭都忘记了。世界变得是如此绚丽多姿,美不胜收。特别是那么多戏剧书刊,很多是他未曾看到的,他真是如饥似渴地在吞吸着。他的老同学孙浩然这样回顾曹禺在清华大学的读书生活:几个人在一起聊天,他很少发言,他总是在一边听,一边记。他什么都记,把那些警句记下来。笔记本上横七竖八,也记别人的谈话,他是博闻强记。他课内功课不是很好,他学好几种外语,又要看好多书,顾不上其他功课。他整天泡在图书馆里,从图书馆出来,也总是抱着一摞书,在路上碰到他,他也在看书。他更多的时间是钻研戏剧。读戏剧史,也读戏剧理论,从希腊悲剧到现代的奥尼尔,从莎士比亚到契诃夫、高尔基。他徜徉在希腊悲剧之中,他惊异的是那些具有神奇诱惑力的故事、血缘的关系、天意的报应、命运的残酷;在那些绝妙的巧合中都隐藏着一种神秘莫测的东西,是那么令人痴迷,又是那么令人深思。他还不能说清楚这种悲剧的神秘性,但他似乎从中领悟到戏剧的美感和那种神秘是凝结在一起的。当他迈进莎士比亚的戏剧殿堂之中,莎士比亚笔下的复杂变异的人性,精妙的戏剧结构,绝美的诗情,充沛的人道主义精神,浩瀚的想象力,使他拍案叫绝。他特别欣赏莎士比亚戏剧的诗意和诗的语言,每个人物说出来的台词,时如潺潺涓流,时如长江大河,内蕴着人性的奥秘,饱含着永恒的真理。莎士比亚的浩瀚博大令其折服,而契诃夫戏剧于平淡中见深邃的风格也使他倾心。契诃夫把他迷住了。他觉得契诃夫同易卜生、莎士比亚都不一样,契诃夫的戏剧感情深沉而不外露,看不到一丝雕琢的痕迹。他把这个审美追求深深地藏在心里。他流连于世界戏剧艺术的长廊里,除了这些令他醉心的戏剧大师,其他如法国的莫里哀、雨果,德国的莱辛、歌德、席勒,英国的王尔德、肖伯纳、高尔斯华绥,还有开现代派戏剧先河的斯特林堡、霍普特曼、梅特林克等人的剧作,都在他系统阅读之列。他在写出惊世名剧《雷雨》之前,已经读了几百部中外剧作。6.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曹禺下决心转考清华大学,是因为他厌倦了政治经济学,向往清华的西洋文学系,更因为他不喜欢南开大学比较保守的氛围。B.清华大学王文显教授讲课年年照本宣科,吴宓教授为人古怪,这使曹禺对课堂感到很失望,感到不能再只依赖课堂获取知识。C.曹禺在清华学好几种外语,整天泡在图书馆里,但他课内功课并不很好,可见曹禺读书并不只是为了学好课内知识,他有更高的追求。D.通过孙浩然的回忆我们可以了解到,曹禺在清华求学时期看似沉默寡言,实际上是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博闻强记又醉心阅读。E.本文语言平实,思路清晰,重点记述了曹禺转学清华西洋文学系的原因和他在清华的学习经历,表现了人物的精神风貌。7.曹禺在清华西洋文学系的学习也并不尽如所愿,但他并没有像离开南开一样离开清华,为什么?请简要分析。8.曹禺写出了惊世名剧《雷雨》,他在戏剧方面做了哪些准备?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答案】6.CD7.①他热爱文学、热爱戏剧,选择清华西洋文学系是他的志愿(理想)。②清华校园有美丽清幽且富于人文内涵的环境,这里诱发着他的攻读愿望,给他带来美的遐想。③清华大学有很好的学习风气,虽然课堂不能尽如人意,但在教授们的指导下,曹禺能在清华图书馆读到以前未曾看到的许多戏剧书刊,图书馆成为他最如意的所在。8.①深入研读了戏剧史和戏剧理论著作,为他的戏剧创作做好了理论知识的准备。②深刻领悟了各流派名家剧作独特的艺术美,为自己的戏剧追求做了思想上审美上的准备。③系统广泛地阅读了西方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不同流派的戏剧作品,广泛地阅读增强了曹禺对不同作品的艺术体验。【分析】6.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和概括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然后浏览选项,之后到文中找到选项所在的位置,并将选项与其进行比较,这类题目编题者会故意曲解文意或以偏概全,特别要关注句中限制性的副词。A项,“更因为他不喜欢南开大学比较保守的氛围”错误,原文“也许,他还觉得南开比较保守”说的是“也许”;B项,“曹禺对课堂感到很失望”不准确,原文有“他讲的内容倒很扎实”、“虽然在课堂上也不无收获”;E项,“重点记述了曹禺转学清华西洋文学系的原因”表述错误,转学原因不是重点。故选CD。7.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能力层级C。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其次确定答题区间,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曹禺在清华西洋文学系的学习也并不尽如所愿,但他并没有像离开南开一样离开清华”的原因,然后到文中圈定范围。可以找到相关语句,从三个方面回答,第一点强调“志向”;第二点强调“环境”,此点不涉及人文内涵,;第三点强调清华的“学风”。如“他热爱文学、热爱戏剧,选择清华西洋文学系是他的志愿(理想)”“清华校园有美丽清幽且富于人文内涵的环境,这里诱发着他的攻读愿望,给他带来美的遐想”。8.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此题难度不大,应总体阅读,整体把握;审准要求,抓住题干中“他在戏剧方面做的准备”,然后浏览全
本文标题:5 《雷雨(节选)》(同步习题)(解析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4322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