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11.1《谏逐客书》-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同步课件+教案(统编版必修下册)_new
11.1谏逐客书【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李斯,了解秦时赢政逐客的原由,掌握文言知识点;2、学会运用开门见山的论说方法,学会在议论文中运用史实论证、类比认证、正反论证等,有理有据地发表意见与主张;3、学习作者勇于担负时代使命的精神。【教学重点、难点】1、解读文章内容和论证方法;2、了解相关的语言知识。【教学课时】三课时教学过程一作者与背景简介李斯(?—前208年)战国时期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是秦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少时与韩非俱从荀况学帝王之术,成而入秦,得到秦王的器重,秦统一后官至丞相,积极主张废除诸侯,行郡县。统一文字和度量衡,改革典章制度。秦二世二年,宦者赵高诬其谋反,被腰斩于咸阳,灭三族。秦代因其所历时间很短,没有留下更多文章,而李斯却有《谏逐客书》及《泰山刻石文》、《琅琊台石刻》传世,所以以鲁迅说“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秦为统一中国,广揽人才,韩国为削弱秦国势力,趁秦国招揽人才之机,派水利专家郑国入秦,企图通过让秦国修灌渠来耗费财力,从而削弱秦国的军事实力。计谋败露之后,秦国大臣宗室污蔑客卿都不可靠,纷纷要求驱逐客卿。公元前237年,秦始皇下令逐客,李斯亦在被逐之列。在被勒令出境的途中,李斯写下了《谏逐客书》一文,指出驱逐客卿是错误的,劝阻秦始皇不要逐客。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意见,收回了逐客令,并恢复了李斯的官职二解题“谏……书”谏:下对上进行劝诫的用语。书:上书,古代臣向君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三诵读全文,理清结构第1段开门见山,表明反对“逐客”,然后以史实为据,举例说明客卿对秦国的贡献,彰显“逐客”之过。第2段以秦王之所好作类比,反复陈说,直击“逐客”之过。第3段承接上一段最后一层,从正反两方面对比分析“用客治国”和“逐客资敌两种策略,驳“逐客”之策。第4段总结全文,进一步强调论点:反对“逐客”,“逐客”危及国家安全。四课文解读(课文详解见课件)本文是一篇奏议,属议论文。是一篇非常典范的议论文,文章内容丰富,结构严谨,论证有力,历来为人们所重视,是我们学写议论文的好教材。(一)讲读第一段第一部分:开门见山,表明反对“逐客”,然后以史实为据,举例说明客卿对秦国的贡献,彰显“逐客”之过。臣闻吏议逐客,窃.(私下,自谦副词)以为过.(adj.错误的)矣。昔缪.(同“穆”)公求士,西.(n-状语)取由余于戎.(对西部少数民族统称)【状语后置】,东.(n-状语)得百里奚于宛【状语后置】,迎蹇叔于宋【状语后置】,来.(使动,使……来,招致、招揽)丕豹、公孙支于晋【状语后置】。此五子者,不产.(出生,生长)于秦【判断句+状语后置】,而缪公用之,并.(兼并、吞并)国二十【定语后置】,遂.(终于)霸.(称霸)西戎【省略句,状语后置】。孝公用.(采用)商鞅之法,移.(转变)风易.(改变)俗,民以(因为)殷盛..(殷实,富裕)【省略句】,国以富强【省略句】,百姓乐用..(乐于为用;用:被动,被任用)【被动句】,诸侯亲服..(亲附归服),获.(俘获,缴获)楚、魏之师(军队),举.(攻取、占领)地千里【定语后置】,至今治强..(安定强盛;治:社会安定)。惠王用张仪之计,拔.(攻取)三川之地(指黄河、伊水、洛水相交之地),西.(n-状语)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吞并、囊括)九夷..(泛指当时楚国境内的各少数民族。九,代表众多,是虚指。夷,对东部少数民族的统称),制.(控制)鄢、郢,东据.(占据)成皋之险,割.(割取)膏腴..(肥沃)之壤.(土地),遂散.(拆散、瓦解)六国之从.(同“纵”),使之西面..(面向西)事.(侍奉)秦,功施.(延续)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使动,使……增强,使……巩固)公室..(王室),杜.(堵塞)私门..(指贵戚豪门),蚕食..(像蚕吃桑叶一样逐步侵占;蚕:n-状语)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凭借,依靠)客之功【判断句】。由此观之,客何负.(辜负)于秦哉【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向使..(如果,假使)四君却.(拒绝)客而不内.(同“纳”,接纳),疏.(疏远)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思考讨论:1开头在论证上有什么特点?(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明确:①开门见山的表明观点,先破后立,指出驱逐客卿的做法是错误的。有话直说,迎合日理万机、野心勃勃的秦王的性格。②语气谦和,对于秦王定下的逐客大忌,李斯不便直接出言反对,所以干脆将过错推给秦国的“吏”们。这也避免了将矛头直指秦王,易于被君王接受。2.“昔穆公求士……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这部分主要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驳斥当时的舆论?如何论证的?明确:正面论证、举例论证。3.“此四君者……而秦无强大之名也”,这部分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如何论证的?明确:反面假设论证,正反对比论证.4.第一段从写作角度分析有什么特色?明确:①选材典型。在秦国历史上,任用客卿的并非只有这四位,而他们所任用的客卿也远不止文中提到的八人,但是,穆公任用“五子”、孝公任用商鞅、惠王任用张仪、昭王任用范雎使得国富民强的事实,在秦国历史上却是极为典型的。最能说明论点。②用事高度概括。对所举四位国君任用客卿使秦国繁荣的史实没有进行铺张描绘,只是作为一个论据,笔墨极为简练。③行文整齐有序而又富于变化。文章叙述思维秦君任用客卿的情形,都是按照一定顺序来行文的,即先写用客,后写用客的结果。因此文章自然形成四个极为分明的层次。但是,具体写每一位秦君用客,重点又有所不同。写穆公重点在“求士”八句,用士结果两句;写孝公用客一句,结果八句。文章既有整齐的美感,又有活泼的丰姿,增强了表达效果。(二)讲读第二段今陛下致.(获得,取得)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随侯珠和和氏璧),垂.(悬挂)明月之珠,服(n-v,佩戴)太阿之剑,乘.(驾驭)纤离之马,建.(n-v,树立)翠凤之旗....(翠羽装饰的凤形旗帜),树灵鼍..(扬子鳄,皮可蒙鼓)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同“悦”,喜欢)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这样以后)可,则是.(这)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供玩赏的宝物);郑、卫之女不充.(充实、充满)后宫,而骏良駃騠不实.(充实、充满)外厩..(马棚),江南金锡不为.(表被动)用,西蜀丹青不为.(作为)采.(1.同“彩”,彩饰;2.采用)。所以..(用来……的东西)饰后宫、充下陈..(古代殿堂下放置礼品、站列婢妾的地方。这里借指姬妾。)、娱.(使欢乐,使动用法)心意、说.(同“悦”,使动用法)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镶嵌着玑珠的耳饰。“傅”同“附”,镶嵌。)、阿缟..(齐国东阿所产的细绢。缟:白色的丝织品,这里泛指丝绸)之衣、锦绣之饰不进.(进献)于前,而.(表并列)随俗雅化....(娴雅变化而能随俗)佳冶..(娇美妖冶)窈窕..(美好的样子)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瓮叩缶....(敲击瓮、缶来奏乐。秦国的风俗。瓮:用来汲水的陶器;缶:一种瓦制的打击乐器。)弹筝搏髀....(弹奏秦筝,拍打大腿打拍子。搏:拍打。髀:大腿),而歌呼呜呜快.(使……感到痛快)耳者,真秦之声也【判断句】;《郑》、《卫》、《桑间》,《昭》、《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判断句】。今弃击瓮叩缶而就.(取用)《郑》、《卫》,退(摈弃)弹筝而取(取用)《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适于观听)而已矣。今取人..(用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是非对错),非秦者去.(离开)【判断句】,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adj-v,重视)者在乎.(同“于”)色乐珠玉,而所轻(adj-v,轻视)者在乎人民(百姓)也。此非所以..(用来,表凭借)跨海内、制.(制服)诸侯之术.(方法)也【判断句】。思考:本段运用大量铺陈(即铺叙、陈述,就是浓墨重彩地对描写对象从不同角度展开陈述,产生文句上的形式美,表达上的激情美),铺张扬厉,运笔气势纵横,论辩酣畅淋漓,历来被认为是全文最精彩的段落。分析其论述层次并指明论证方法。明确:这一段可以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段首至“何也”):举例论证,正面设喻。设问,问而不答。指出客观事实,秦用异国物。第二层(“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至“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举例论证,假设论证,反面设喻。指出若不用异国物的后果。第三层(“夫击瓮叩缶”至“适观而已矣”):举例论证、对比论证。设问,有问有答。指明秦君取物的具体原则:快意、适观。第四层(“今取人则不然”至段尾):对比论证。说明爱异国物,逐异国人非统一天下制服诸侯之术。(三)讲读第三段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兵器精良)则士勇。是以..(因此)太山..(泰山)不让.(辞让、拒绝)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通“释”,舍弃)细流,故能就(成就)其深(adj-n,深广度);王者不却.(拒绝)众庶,故能明.(使动,使……彰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的原因)无敌也。今乃.(却)弃黔首..(百姓)以.(来)资.(资助、供给)敌国,却.(拒绝)宾客以业.(使动,使成就霸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向西,裹足..(停住脚步)不入秦,此所谓“藉.(同“借”)寇.(敌人)兵.(兵器)而.(并列)赍.(给予、赠送)盗粮”者也【判断句】。思考:第三段在论证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说明。明确:①比喻、类比论证。②对比论证。(四)讲读第四段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效忠)者众。今逐客以资.(资助)敌国,损.(减少)民以益.(增加)仇,内.(在内,n-状语)自虚而外.(在外,n-状语)树怨于诸侯【状语后置】,求国无危,不可得也。思考:◆第四段得出什么结论?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明确:总结全文,得出结论:驱逐客卿关乎秦国危亡作用:总结深化,呼应前文。五、结构分析(详见课件)1.标准的议论文结构,“一、三、五”式结构。第一段:开门见山,亮出论点,为绪论部分第二、三、四段:进行论证,为本论部分第五段:戛然而止,结束全文,为结论部分六、艺术特色2.多处运用对比论证方法,正反论证,利害对举,论述得透彻有力,无可驳辩。如第二段和第三段的得失对举,先君的纳贤与秦王的逐客形成强烈对比,以及第三段的重物与轻人对比等,都是极好的对比论证。3.文章采用铺陈手法,以形成文章气势,为避免铺陈的烦琐与臃肿,文中的句式、角度、用词都极具变化,特别是动词的选用,排比与对偶的运用都很讲究,使文气饱满,气势充沛,文字生动,词彩飞扬,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七、学有所思:体会劝谏艺术1.伴君如伴虎:劝谏的难度(比干、屈原等);2.此文的成功之处:李斯既亦在逐中,若开口便直斥逐客之非,宁不适以触人主之怒,而滋之令转甚耶!妙在绝不为客谋,而通体专为秦谋。语意由浅入深,一步紧一步,此便是游说秘诀。……意最真挚,笔最曲折,语最委婉。而段落承接,词调字句,更无不各具其妙。(清余诚《重订古文释义新编》卷五3.生活中劝说艺术:(1)先赞誉后劝导(2)站在对方的立场讲话(3)谈论对方感兴趣的话题(4)言简意赅,切中问题实质4.实战演练吸烟有害健康,针对以下情况,你该如何劝说?1、面对长辈:2、面对同学:3、面对公共场所陌生人:八、作业1.将最后两段文字译成现代汉语。2.完成同步训练各题。
本文标题:11.1《谏逐客书》-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同步课件+教案(统编版必修下册)_new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4327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