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0.2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文学常识和写作背景,理解文本主要内容。2.理清文章思路,归纳概括马克思的重要贡献,把握文章主旨。3.抓住关键语句,品味文章语言的艺术魅力,揣摩字里行间的真挚情感。4.学习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方法。【重点难点】1.悼词结构特点,强化实用类文本的阅读与写作,语体风格等特点。2.品味语言魅力,感受伟人志士的精神品质和价值观。【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课前预习1.了解恩格斯、悼词相关文学常识,理解题目及写作背景。2.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反复朗读本篇课文。3.结合资料注释对文章文意进行梳理,标注出层次段落,画出思维导图,基本了解文章内容。资料储备:1、文体知识悼词,演讲辞的一种,是在追悼会上发表的对死者表示哀悼的文章。(属于议论文范畴)其结构一般为:开头,介绍死者生前职务、身份,逝世的原因、时间、地点及其享年。中间,追述死者的经历和一生中做出的成就、贡献、影响,并简要作出评价。结尾,对死者表示哀悼之情,对参加悼念仪式的人提出要求。简单来说,悼词内容一般包括:述其哀,赞其功,颂其德。哀、功、德2、写作背景1883年3月14日,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在伦敦寓所的安乐椅上与世长辞。3月17日,在伦敦郊区海格特公墓,人们为马克思举行了简朴的葬礼,参加者有马克思的亲密战友和亲属。恩格斯代表全世界无产阶级对马克思的逝世表示了深切的哀悼,用英语发表了这篇讲话。后来,恩格斯应邀写了《卡尔·马克思的葬仪》复述了自己在葬礼上的讲话内容。3月22日,这篇文章在《社会民主党人报》上发表,并由编者加了《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这一标题。3.走近伟人马克思(1818-1883)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奠基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生于德国莱茵省特里尔市,卒于伦敦。主要著作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1830至1841年是马克思的集中学习研究阶段,主要学习哲学与法律,1841年获得哲学博上学位。1843年10月到达巴黎,这时他的思想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方向转变。1844年与恩格斯会面,1845至1846年二人合写《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唯物史观,解开了人类历史发展之谜,为科学共产主义奠定了牢固的哲学基础。1847年两人加人正义者同盟并指导该同盟改组为共产主义者同盟,1848年发表了同盟的纲领《共产党宣言》,这是科学共产主义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马克思投身1848年资产阶级革命,失败后流亡伦敦。19世纪50年代是马克思一生中最困苦的时期,但他没有被贫困压倒,仍然埋头从事政治经济学研究,几经修改完成了《资本论》,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的创立。马克思在埋头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同时,仍同各国工人运动家保持密切联系,关心工人运动的发展壮大。他是第一国际的领袖和灵魂,为后来各国无产阶级政党培养了一批骨干力量。马克思名言1.友谊总需要用忠诚去播种,用热情去灌溉,用原则去培养,用谅解去护理。2.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方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3.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越感到自己知识贫乏。科学是奥妙无穷的。4.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艰险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5.与其用华丽的外衣装饰自己,不如用知识武装自己。6.最好把真理比作燧石,--它受到的敲打越厉害,发射出的光辉就越灿烂。一、情境导入列宁这样评价马克思和恩格斯:他们的友谊超过了古人关于整个文明世界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马克思于1818年5月5日诞生在普鲁士(德国)莱茵省特利尔城一个律师家庭。在学习与战斗中度过65个春秋后,1883年在英国伦敦溘然长逝。一盏明亮的智慧之灯熄灭了,人们的悲痛是难以言表的。在海格特公墓举行葬礼、安葬这位伟人时,恩格斯用英语发表了这篇悼词。恩格斯满怀深情论述了马克思对全人类、对全世界无产者所作的丰功伟绩,赞颂了马克思为解放全人类而奋斗终身的崇高精神,表达了对马克思逝世的沉痛悼念之情。三、文本研读(一)整体感知,理清文脉。自由朗读文本,结合悼词文体特点,理清行文脉络。1.根据悼词的一般结构特点,将本文分为三部分,并简要概括每部分大意。本文论述了马克思对全人类、全世界无产阶级所做出的卓越贡献,赞颂了马克思为解放全人类而奋斗终生的崇高精神,表达了对马克思逝世的沉痛哀悼。第一部分(1段):简要叙述了马克思逝世的时间、地点和情景。第二部分(2~7段):评说马克思对人类做出的伟大贡献。第三部分(8、9段):论述马克思在当代的巨大影响,并对他的逝世表示深切哀悼。在这篇悼词中,恩格斯总结了马克思一生的伟大贡献,表达了全世界无产阶级对马克思的无比崇敬和哀悼之情。2.这篇悼词的中心段落是哪一段?为什么?【明确】(1)中心段落是文章的第2段。(2)因为这一段是对马克思一生的巨大贡献及他对于世界的重要意义的总概括,起统领下文的作用:前一个“对于”从革命实践角度,评价了马克思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伟大贡献,统领第7、8两段;第二个“对于”从科学理论角度,评价了马克思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伟大贡献,统领第3至6段。3.作者为什么详细交代马克思逝世的时间?为什么要突出强调“还不到两分钟”?【明确】(1)①因为这是在葬礼上讲话,需要向全世界公布逝世的准确时间。②交代具体时间,就强调了这是世界无产阶级应当永远不忘的时刻。③这个具体的时间,表明马克思生命的每一刻对世界无产阶级都十分宝贵,饱含了对马克思的无限崇敬与赞扬之情。(2)终生的挚友就这样静静地走了,恩格斯没能陪在他身边,表达了恩格斯对马克思的逝世深感遗憾的惋惜之情。4.请分析“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一句在文中的作用。【明确】内容上,该句强调了马克思革命实践的重要性。结构上,承上启下:马克思不是为科学而科学,他致力科学的“实际应用”,他从事科学研究的目的就是指导革命实践,承接上文;但马克思的光辉的革命实践的事实更印证着他对待科学的严肃态度和执着的追求,引起下文。(二)品味语言,体会情感。1.品读课文第1段,说说恩格斯是怎样告诉世人马克思逝世这一噩耗的。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①两点三刻:对时间交代的具体,可见作者对这个时刻的永志不忘,刻骨铭心,可见悲痛之情。写明具体时刻,表明马克思的逝世对于恩格斯来讲,对于整个世界来讲是多么的非同寻常,在这一时刻恩格斯没有在马克思身旁,终生的挚友就这样静静地走了,恩格斯抱憾终生。这一时刻更是令世人万分悲痛和无法忘记的。②最伟大的思想家:高度评价,可见崇敬,由崇敬自然哀伤。最在这里是程度副词,突出了马克思在哲学界的无与伦比的地位。③“停止思想”,“睡着了”:讳饰的修辞。委婉含蓄地写出了作者极度悲痛的心情以及对马克思的尊敬。“在安乐椅上”说明了马克思临终时的姿态,表明这位无产阶级导师一直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流露出对死者忘我工作精神的赞颂。④还不到两分钟:“还”流露出在马克思临终时未能陪伴在他身边的无限惋惜和遗憾的感情。两分钟,强调时间短暂,可见去世之突然,饱含了作者对战友溘然辞世未能见最后一面的深深遗憾。⑤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表达了作者由马克思逝世所引起的感情上的悲痛;同时也表明了马克思遗容的安详。2.品读第4段,思考:“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一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来突出马克思的贡献?【明确】“豁然开朗”与“在黑暗中摸索”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剩余价值理论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指导意义。3.品读第8段,思考:(1)交代了哪几种对待马克思的态度?运用了怎样的手法?有怎样的效果?【明确】几种态度:政府—驱逐他;资产者—诽谤他、诅咒他;革命战友—尊敬、爱戴、悼念他。运用了对比手法。效果:敌人的恨和战友的爱对比,说明马克思的贡献巨大,充分体现了马克思的阶级立场和崇高地位。(2)歌颂了马克思哪些高尚品格?你是从哪些词语读出来的呢?结合下列语句,谈谈你的看法。(提示:1、手法2、作用)①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嫉恨和最受污蔑的人。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和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诅咒他。——对比。和下文千百万革命战友的尊敬、爱戴和悼念,和下文马克思的毫不在意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马克思的伟大和无畏。②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做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才给以回敬。——比喻。对比。充分表现了马克思对政敌的极大蔑视,表现出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充分表现了马克思的人格魅力。由此可以领略伟人在政治迫害的疾风骤雨中巍然屹立的伟岸与无畏。③而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对比。有许多敌人和无一个私敌形成鲜明对比。私敌是以“我”为中心的。以我的利害区分敌友,没有私敌,说明没有私念。体现出马克思的大公无私。可能、未必,语气委婉,表意坚定。师:一代伟人去了,但他无与伦比的贡献,无私无畏的品格,永远令人高山仰止。和所有的悼词一样,结尾部分恩格斯将千言万语凝聚成一句话: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但是,和所有悼词不一样,恩格斯在“永垂不朽”前加了一个字:将。“将永垂不朽”中的“将”字,多余吗?明确:不。当时,共产主义运动刚刚兴起,还只是星星之火。但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马克思主义必将广为传播,共产主义运动必将风起云涌。将,是一种预见,更是一种必胜的信念,也是恩格斯和广大革命战友共勉的誓言!(三)归纳写作特点《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试简要分析。【点拨】(1)课文第1段叙述了马克思逝世的时间,描写了马克思逝世时从容安详的神态。(2)用议论的方式阐述了马克思的逝世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巨大损失。(3)写马克思的革命实践活动,多用叙述的方式。(4)写马克思对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贡献,多采用议论方式。(5)在叙述和议论中又带有强烈的抒情色彩,极富感染力。四课堂总结马克思用一生为人类历史树立其高耸的里程牌——马克思主义,这篇悼词高度概述了马克思伟大的一生和他对国际无产阶级所作出的卓越贡献,文章从实践到理论,从理论到实践,从事业到品质,层层推进,逻辑严谨。为了赞颂马克思的丰功伟绩和高尚人格,用了许多精当得体的词语和典型表达手段,使得这篇悼词情深意长,极具感染力。马克思的美丽,在于他的理论思想,他开启了一个时代;在于他的革命实践,他的斗争卓有成效;在于他的意志精神,他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在于他的人格魅力,他一生里几无一个私敌;在于他的幸福观,他的幸福属于千百万人。五拓展链接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写下这段话的时候,马克思17岁。在这样一个充满梦想和希望的年龄,他对自己的人生、未来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规划。此后的一生中,不论遇到什么艰难困苦,马克思都坚定不移地初中了他的诺言,为全人类而工作。毛泽东《无题》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写这首诗时,毛泽东16岁。它道出了少年毛泽东非凡的志向、博大的胸襟。从此,他闯荡天涯,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成长为一名纯粹的马克思主义者,缔造了崭新的中国。比较青年的马克思选择职业的博大胸襟,青年毛泽东指点江山的豪情壮志,联想马克思在大英图书馆的废寝忘食,毛泽东在北大阅览室的如饥似渴,两位伟人的青春年华颇有神似之处。联系实际,恰同学少年的你一定也有很多感慨吧?请以《伟人从少年走来》为题作一分钟演讲。六素材积累及运用【素材1】马克思的一生有很多贡献,他不仅创立了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在这些领域他都有深人的研究而不是浅尝辄止。他曾在大英博物馆图书馆读书,因为常年坐在一个固定的座位上,久而久之。马克思落脚的水泥地面也形成
本文标题:10.2《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同步课件+教案(统编版必修下册)_ne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4327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