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登岳阳楼》导学案(2)
《登岳阳楼》导学案课文简介:本诗是杜甫诗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称为盛唐五律第一。从总体上看,江山的壮阔,与诗人胸襟的博大,在诗中互为表里。虽然悲伤,却不消沉;虽然沉郁,却不压抑。反映了其关心民生疾苦的风格。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语言建构与运用:疏通疑难字词,读懂诗句。2、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诗句的分析,理解诗人困顿的处境,感受其痛切的心情。3、审美鉴赏与创造:赏析诗中写景的句子,感受诗人登楼所见的恢宏气象。4、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杜甫心系天下的胸怀。一、背景知识1、杜甫杜甫(公元712--770年),字子美,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乃父杜闲。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成就:杜甫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和李白齐名,世称“大李杜”。由于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因而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有《杜工部集》传世。艺术风格:杜诗的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2、岳阳楼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古城西门城墙之上,下瞰洞庭,前望君山,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美誉,与湖北武汉黄鹤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岳阳楼始建于公元220年前后,其前身相传为三国时期东吴大将鲁肃的阅军楼,西晋南北朝时称巴南朝宋元嘉三年(426),中书侍郎、大诗人颜延之路经巴陵,作《始安郡还都与张湘州登巴陵城楼作》诗,诗中有清氛霁岳阳之句,岳阳之名首次见于诗文。中唐李白赋诗之后,始称岳阳楼。此时的巴陵城已改为岳阳城,巴陵城楼也随之称为岳阳楼了。3、写作背景公元767年(唐代宗大历二年),杜甫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大历三年(公元768年),杜甫离开夔州(今重庆奉节)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阳(今属湖南)。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想到自己晚年飘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又不免感慨万千,于是在岳阳写下《登岳阳楼》。二、初读——读懂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翻译: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翻译: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翻译: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翻译:三、细读——赏析思考:诗中能和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相比美的句子是什么?找出这两句中的关键词并体会其表达作用。四、比较阅读望洞庭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注:①潭面:指湖面。②镜: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1)杜甫《登岳阳楼》和刘禹锡《望洞庭》两诗描写的都是洞庭湖的景象,同中有异,请自选角度简要分析。(2)同样是远眺洞庭,二位诗人有怎样不同的心境?参考答案二、初读——读懂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翻译:以前就听说洞庭湖波澜壮阔,今日终于如愿登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翻译: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分隔开来,整个天地仿似在湖中日夜浮动。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翻译: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年老多病只有一只船孤零零的陪伴自己。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翻译: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栏遥望胸怀家国泪水横流。三、细读——赏析思考:诗中能和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相比美的句子是什么?找出这两句中的关键词并体会其表达作用。明确: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坼、浮两个字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无比壮阔而又生动。“坼”字,诗人写得有力,仿佛洞庭水把吴、楚两地的广袤区域冲开、分裂,显示出洞庭湖的磅礴气势。“浮”字,具有十分鲜明的动态感,洞庭湖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飘荡起落,下派壮阔的图景展现形在读者眼前。四、比较阅读望洞庭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注:①潭面:指湖面。②镜: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1).杜甫《登岳阳楼》和刘禹锡《望洞庭》两诗描写的都是洞庭湖的景象,同中有异,请自选角度简要分析。明确:同:都描写了洞庭湖的辽阔景象,景色宏伟壮丽。异:①从景物特点上看,杜诗中的洞庭湖气势磅礴,意境阔大;而刘诗中的湖面平和静美,清澈明净。②从语言上看,杜诗显得雄浑豪放,而刘诗则显得清新优美。③从手法上看,杜诗虚实(实景与想象)结合,而刘诗设喻巧妙。或:杜诗支用了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洞庭湖的壮阔,而刘诗则通过比喻来表现洞庭湖的秀美。(2).同样是远眺洞庭,二位诗人有怎样不同的心境?明确:《登岳阳楼》表现了诗人孤独、悲伤的心境和忧国忧民的情怀;《望洞庭》表现了诗人恬淡、平和的心境,蕴含了喜悦赞美之情。
本文标题:《登岳阳楼》导学案(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4342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