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4.3《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同步习题)(解析版)
格物致知《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同步习题一、选择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内:同“纳”,结交B.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要:求取C.自贼.者也贼:小人D.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保:使……安定【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C项,自贼者也,意思是“自己残害自己”。贼:伤害、残害。故选C。2.下列关于《孟子》相关内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由不忍人之心推导出“行不忍人之政”,以情感为基础,推出理性结论,影响深远。B.虽然孟子周游列国受到礼遇,但他的政治主张却被讥为“迂阔”,其政治理想并没有能够实现,所以其晚年和孔子一样退而著述。C.《孟子》原本并不在儒家经典之列,直到南宋朱熹将《孟子》列为“五经”之一,其地位才最终确立。D.《孟子》和《论语》都属于以记言为主的语体文,但后者简约、含蓄,前者则长于论辩,气势磅礴。【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解答文学常识类题目,需要考生熟记大纲规定的文学常识,平时注意分类整理记忆。特别是名家名作以及课下注释涉及到的文学常识,识记时要牢记细节,易错点、易混点要列出表格对比整理记忆。C项,“《孟子》列为‘五经’之一”错,“五经”指的是《诗》《书》《易》《礼》《春秋》。《孟子》应当是“四书”之一。“四书”是《大学》、《论语》、《孟子》、《中庸》。故选C。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B.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C.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D.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答案】D格物致知【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常见文言实词的通假的能力。通假字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一种现象,一般通假有两类:同音(或音近)通假和形声通假(相同声旁的字或者声旁),考生平时要注意积累。题干要求选出“不含通假字的一项”。A项,“内”同“纳”,结交。“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意思是:这不是因为要想去和这孩子的父母结交。B项,“要”同“邀”,求取。“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意思是:不是因为要想在乡邻朋友中求取声誉。C项,“然”同“燃”,燃烧。“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意思是:像火刚刚燃起,泉水刚刚涌出一样。D项,不含通假字。“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意思是:如果不能够扩充它们,就连赡养父母都成问题。故选D。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全都属于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①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②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③牺牲..玉帛,弗敢加也④犹其有四体..也⑤将军者,国之爪牙..也⑥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A.①②④B.③⑤⑥C.①③⑥D.②④⑥【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中的古今异义现象。古今异义词主要有以下几种:(1)词义扩大,文言文中,有些词语的本来意义比较狭小,后来它的意义有所发展,应用的范围比原来广泛了,这种现象叫词义的扩大。(2)词义缩小,词义的缩小,是指词义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变得狭小。(3)词义转移,古汉语中一些词义,随着历史的发展,由原来表示的对象转移为表示另外一种对象,这就叫词义的转移。(4)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古今词义在演变的历史过程中,褒贬义相互转化的现象,叫做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①②④古今同义。①孺子:小孩子。②乡党:乡里,也指同乡的人。④四体:四肢。③⑤⑥古今异义。③牺牲,古义:祭祀用的纯色体全牲畜。今义: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⑤爪牙,古义:比喻重臣,武将。今义:指坏人的党羽。⑥丈夫,古义:男子的通称。今义:男女两人结婚后,男子是女子的丈夫。故选B。5.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格物致知A.廉颇者,赵之良将也B.其斯之谓与C.不学《礼》,无以立D.治天下可运之掌上【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把握文言句式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然后根据文言特殊句式的特点进行辨析,结合翻译来判断。文言特殊句式主要包括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以及省略句。例句:判断句,“……也”,表判断。“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意思是:对别人没有同情心,(那么)他就不是人。A项,判断句,“……者,……也”,表判断。“廉颇者,赵之良将也”意思是:廉颇是赵国优秀的将领。B项,宾语前置句,“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正常语序是:其谓斯与。“其斯之谓与”意思是:难道不就说的这件事吗?C项,固定句式,“无以”,没有……的办法。“不学《礼》,无以立”意思是:不学会礼仪礼貌,就没有立身处世的办法。D项,省略句,“之”后省略介词“于”。“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意思是:治理天下就会像在手掌心里运转小物件一样容易。故选A。6.下列对课文《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从人性的前提推导政治,从人人都有“不忍人之心”的仁心推导仁政,突出仁政应该是天经地义的。B.孟子提出的“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是在孔子关于“人性”思想的基础上提出的“仁义礼智”,成为中国古代哲学中“性善论”的理论基础和支柱。C.孟子指出“不忍人之心”是人生而固有的,承认“仁义礼智”是人的天性里固有的,体现了孟子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D.孟子在认为“仁义礼智”是人的天性的同时,并不完全否认后天培养的作用,强调需“扩而充之”才能发扬光大。【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课本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归纳内容要点,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C项,“唯物主义思想”说法错误,应是“唯心主义思想”。判断唯心还是唯物,只有一个标准,即以思想格物致知意识为第一性的,还是以物质为第一性的。孟子只讲人有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这是仁、义、礼、智的四端,是从人的思想意识出发的。因此应当是“唯心主义思想”。故选C。7.下列选项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治.天下可运.之掌上①治:治理②运:运动B.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①乍:刚刚②入:掉进C.恻隐..之心,仁之端.也①恻隐:哀痛,怜悯(别人的不幸)②端:萌芽,发端D.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①始:开始②达:到达【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除了注意平时积累之外,还要注意答题的方法与技巧,此类试题的答题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时要注意“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句(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A项,有误。“运”,运转;“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意思是:治理天下就会像在手掌心里运转小物件一样容易。B项,有误。“乍”,突然;“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意思是:(如果)今天有人突然看见一个小孩要掉进井里面去了。C项,正确。D项,有误。“达”,流通,涌出;“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意思是:像火刚刚燃起,泉水刚刚涌出一样。故选C。二、默写与翻译8.请指出下列句子在句式上的特殊之处并翻译。(1)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2)无侧隐之心,非人也。(3)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格物致知【答案】(1)句式: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非所以于孺子之父母内交也,非所以于乡党朋友要誉也”;判断句,“也”表判断。译文:这不是因为想要和小孩子的父母结交,不是因为想要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名誉。(2)句式:判断句,“也”表判断。译文:没有怜悯心,不能算是人。(3)句式: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有是四端而谓自不能者,贼自者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译文:有了这四种发端却认为自己不行的,是伤害自己。【解析】此题考查考生掌握古诗文中常见特殊句式和翻译的能力。做此题,考生要把握古诗文中常见的特殊句式以及它们的标志。如常见句式有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谓语前置、状语后置)等。题干要求“请指出下列句子在句式上的特殊之处并翻译”。(1)是以“于”为标志的状语后置句,现代汉语的语序“非所以于孺子之父母内交也,非所以于乡党朋友要誉也”;同时是“……也,……也”为标志的判断句。译文:这不是因为想要和小孩子的父母结交,不是因为想要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名誉。(2)是“……也”为标志的判断句式,译文:没有怜悯心,不能算是人。(3)此句首先是宾语前置句,现代汉语的语序“有是四端而谓自不能者,贼自者也”,其次是以“……者……也”为标志的判断句。译文:有了这四种发端却认为自己不行的,是伤害自己。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孟子以人突然看见小孩子将要掉入井里的反应为依据,论证人有一种本能,即“____________”。(2)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孟子由不忍之心而推导出“四端”并用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象地说明其于人的重要性。(3)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孟子论及“仁义礼智”扩充推广的积极作用时所说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人皆有不忍人之心(2)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3)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解析】本题考查名句的默写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字不格物致知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犹”“苟”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三、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公孙丑曰:)“敢问夫子恶乎长?”(孟子)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孟子·公孙丑上》)10.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馁:饥饿,引申为丧气,萎靡不振B.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揠:拔起C.今日病矣病:生病D.不耘苗者也耘:除草11.下列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浩然之气”是指人的仁义道德修养达到极高的水平时所具有的一-种正气凛然的精神状态。B.孟子认为,对于“养气”有两种做法是不足取的:一是拔苗助长,一是放任不管。这两种做法都会对“养气”产生危害。C.“浩然之气”需要用“义”来培养,一方面要注重外在力量,另一方面要有经常性的仁义道德蓄养。D.孟子的散文素以雄辩著称,论证纲目清晰,说理善用譬喻,形象生动,深刻透彻。选文体现了以上特点。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2)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10.【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格物致知择的要求,如本题“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针对文言文中重要的实词含义设题,考生可根据词语在句中的位置以及上下文确定义项。因为四个选项只有一个不对,可以使用代入法逐一进行排除。C项,“今日病矣”中的“病”解释为“生病”错误,正确的解释为“疲倦,劳累”。译文:今天我太疲惫了。
本文标题:4.3《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同步习题)(解析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4487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