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期中冲刺卷(全国卷)(一)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共33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博大精深,对于建设生态文明、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具有重要启示和借鉴意义。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提供文化支撑和理论滋养,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一个重要特征。传承发展“天人令一、万物一体”的自然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历来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华民族在悠久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天人合一、万物一体”的自然观,蕴含参天地赞化育的生生意识,“民胞物与”的生命关怀,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朴素思想。庄子讲“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认为人与自然有共同的本源并遵循共同的法则,因而能够构成相互联系的系统整体。北宋张载提出“天人合一”的概念以及“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的思想,强调包括人在内的天地万物的内在统一性。这些思想观点,为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提供了有益借鉴。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从我国古代生态自然观中汲取经验,找寻智慧。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态自然观基础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阐明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是共生关系,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以及大自然是包括人在内的一切生物的摇篮等,为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关系,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奠定了坚实哲学基础。合理借鉴“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发展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经济活动、人的行为限制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限度内,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同和空间。”唐代陆贽讲“取之有度,用之有节”,认为自然生长之物和人力创造之物是有限度的,在使用过程中要有所节制。这种发展观在先秦诸子思想中已有充分体现。《孟子》讲:“不讳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结合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对之加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强调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发展方式走到了尽头,顺应自然、保护生态的绿色发展昭示着未来,深刻阐明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的重大时代课题。科学吸收“顺天应时,建章立制”的制度观。我国运用制度手段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历史十分悠久。周文王颁布的《伐崇令》规定:“毋坏室,毋填井,毋伐树木,毋动六畜,有不如令者,死无赦。”《睡虎地秦墓竹简》中也有遵循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的规定。重视生态制度建设的观念,对于今天仍具有重要参考和借鉴价值,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深刻总结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经验,指明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指引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推进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建设,从总体目标、基本理念、主要原则、重点任务、制度保障等方面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全面系统部署安排,构建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坚强保障。(摘编自赵建军《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1.(3分)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华民族要获得永续发展,离不开对传统生态文化中优秀内容的吸纳和借鉴。B.“天人合一,万物一体”的观念,有益于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C.反对并杜绝竭泽而渔的发展方式,就是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足够时空。D.从周朝开始,我国就已经为保护生态环境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2.(3分)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采用了先总后分的结构形式,二到四段分别从自然观、发展观、制度观三方面论证论点。B.文章开宗明义,指出中国优秀传统生态文化对于推动当今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C.文章第三段引用《孟子》和陆贽的话,揭示了古人的发展观,明确阐释了后者对前者的传承关系。D.文章末段列举《伐崇令》和《睡虎地秦墓竹简》,旨在论证我国古人懂得“顺天应时、建章立制”。3.(3分)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传统生态文化中的重要内容,如今我们建设生态文明,就必须推进这种观念的现代化。B.自从张载提出“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的思想,这种生命关怀就成为我国传统生态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可或缺。C.习近平借鉴我国古代生态自然观,发展出了新时代的生态文明思想,为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奠定了坚实的哲学基础。D.当今时代,我国运用法律处罚破坏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人员,乃是对古代“顺天应时、建章立制”制度观的科学借鉴。(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记者(丁怡婷)从国家能源局获悉:今年前7月,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8443万千瓦,比上年同期多投产1618万千瓦。其中,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新增装机容量同比增加,水电、火电和核电新增装机同比减少。8443万千瓦相当于近4个三峡电站的总装机容量。至7月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约24.6亿千瓦,同比增长8%。其中,风电装机容量约3.4亿千瓦,同比增长17.2%;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3.4亿千瓦,同比增长26.7%。从电力投资完成情况看,前7月,全国主要发电企业电源工程完成投资2600亿元,同比增长16.8%;其中,太阳能发电完成投资773亿元,同比增长304%。电网工程完成投资2239亿元,同比增长10.4%。(摘自《人民日报》2022年08月21日第01版)材料二:中央气象台21日18时继续发布高温红色预警,四川、重庆、湖北等地的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可达40℃以上。针对旱情持续发展,此前,多地已启动省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响应,全力抗旱减灾。“还好提前打了这口井,不然后面的收成要大受影响了。”20日上午,湖北省枣阳市据湾镇勾庄村的稻田旁,村党支部书记勾丰涛看着清水伴随水泵的轰鸣声从机井中涌出,流进水稻田,心里踏实了不少。地处鄂北岗地的枣阳市是湖北重要的粮食产区,今年入夏以来,持续高温少雨天气给当地的水稻等农作物生长带来不利影响。匀丰涛说,早在6月份,村里根据天气情况分析预见旱情后,决定打机井,为农田灌溉多加一道保障。记者从湖北省水利厅了解到,截至目前,湖北省参加抗旱的干部群众达183.7万人次,累计投入抗旱资金11.3亿元,投入抗旱泵站3.65万座、机动抗旱设备36.98万台套。(摘自《持续筑牢安全屏障——部分省份防汛抗旱一线见闻》)材料三:近期,四川节电行动取得一定成效。在8月20日召开的能源保供第二次新闻通气会上,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董事长谭洪恩透露,当前实际已到的电力负荷已由最高峰的5910万千瓦降至4700多万千瓦。四川是水电大省,今年,受到大范围、长时间极端高温干旱灾害天气的影响,以水电为主的能源结构遭遇危机,省内保供电形势不容乐观。面对历史同期最高极端温度、最少降水量、最高电力负荷“三最”叠加的局面,全省各级各部门多渠道、多途径协同发力,千方百计守护民生用电。四川清洁能源资源丰富,水电资源技术可开发量约1.48亿千瓦,占全国总量的21.2%。目前,四川水电装机容量达9100万千瓦,居全国首位。近期,受高温干旱灾害性天气影响,四川各流域来水严重偏枯,降至冬季枯水期水平,出现“汛期反枯”的罕见现象。其中,渠江偏少7成,稚碧江上游、大渡河、沱江、涪江偏少5成,亭子口、长河坝、猴子岩等多个水电站水库蓄水几乎消落至死水位。水力发电需要足够高的水头,以形成落差势能驱动水轮机转动。受水库蓄水持续下降的影响,四川水电发电能力断崖式下降。截至目前,四川全省水电的日发电能力从9亿千瓦时锐减至4亿千瓦时,降幅超50%。当前,2.5万余名电力抢修人员24小时待命,突发故障情况下“先复电、后抢修”,940支党员服务队、党员突击队,1.8万余名党员奋战保电一线。8月18日至20日,来自江苏、江西、山西等13个省份的50台发电车陆续到达四川成都,提高特殊情况下的应急保障能力。守护民生用电,是一场全社会的共同行动。当前,四川广大工业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响应“让电于民”号召,安排车间停产、职工放假。“现在民众有用电需求,正是我们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和展现担当的时候。”对于此次停产让电于民,相关企业表示理解和支持,“高温过后,我们将开足马力,把生产进度赶上,继续为经济发展做贡献。”据四川省气象局介绍,8月下旬,四川高温高热天气还将持续一段时间。目前,四川多地已主动关闭多处景观照明、户外广告照明、灯光秀。在此,呼吁全社会节约用电、科学用电、低碳生活,共同打赢能源保供战。(摘自《“丰水期”变“枯水季”水电大省四川如何渡难关》)4.(3分)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新增装机容量比水电、火电和核电新增装机容量大。B.风电装机容量占全国发电装机容量17.2%,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占全国发电装机容量26.7%。C.湖北省参加抗旱的干部群众达184万人次,累计投入抗旱资金11亿元,投入抗旱泵站4万座、机动抗旱设备37万台套。D.四川清洁能源资源丰富,水电资源技术可开发量约1.48亿千瓦,占全国总量的两成以上。5.(3分)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国主要发电企业电源工程完成投资呈增加态势,其中太阳能发电完成投资大幅增加,说明我国的发电能源结构在调整。B.持续高温少雨天气给重要的粮食产区的水稻等农作物生长带来不利影响,将给全国今年的粮食供应带来极大的不利影响。C.面对历史同期最高极端温度、最少降水量、最高电力负荷“三最”叠加的局面,四川省千方百计优先守护民生用电。D.水力发电需要足够高的水头形成落差势能驱动水轮机转动。水库蓄水持续下降,水电发电能力就会下降,以水电为主的能源结构省份易遭遇能源供应危机。6.(6分)请结合材料三,概括分析四川省如何渡过“枯水季”难关,打赢能源保供战,并浅谈你对未来我国能源发展的思考。(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红包黄静泉正是春运的时候。车站前的广场上人来人往。人们穿行在大雪中,或者说是大雪穿行在人群里,人和雪纠缠不清、搅在一起。一个小伙子和一个姑娘坐在火车站饭店里边吃饭边说话,好像不太愉快。小伙子对姑娘说,不好好吃饭总摆弄手机干吗呢?抢红包。姑娘说。能抢套房子也算你厉害。小伙子生气地说。姑娘突然脸白了,生气地说,你要是过完年回来,还说买不起房子,咱们就算了。姑娘又说,其实我真不想跟你就这么算了,但没有房子,也只能算了。饭店的门突然开了,呼一下冲进一股雪,雪中卷进一个人来。那个人抖了抖身子,他穿着一件黑皮衣,黑皮泛出麻麻点点的白点子,是些线头子,就好似整天都待在风沙里,皮衣便留下了风沙的痕迹。他坐下了。服务员走过来,让他点菜。外面大雪下得正紧,雪花从空中游到玻璃窗上,砰砰地撞出响声。走在雪中的人们,不知道会不会感觉到雪花砸在头上或者是身上的疼痛。穿黑皮衣的男人吃面吃得挺豪爽。但是,当他又要往嘴里挑面时突然停了下来,看着小伙子和姑娘,看着他们饭桌上那几盘菜。小伙子和姑娘快吃完了,可那三四盘菜好像没咋动过。小伙子看着穿黑皮衣的男人就主动地搭起话来。原来他出来打工,要坐晚上的火车回家去过年。说起家,他笑着说,出门在外的时候,老是想起在家的时候,想起在玉米地里掰玉米棒子的时候……可是,孩子要上学,学费钱全靠我出来打工挣呢。那玉米地咋办,你出来了?小伙子捉着筷子,看着穿黑皮衣的男人。我老婆自己在家里种地呢,我老婆可能够吃苦了,不过村子里别的女人也能吃苦。男人们都出来打工了,女人们不干让谁干?他慢慢地吃面条,看着小伙子桌前的菜盘子。我儿子跟我说,爸爸回来过年的时候,能不能给我买个手机回来,这样我就能跟爸爸视频了,啥时候想见爸爸就能见到爸爸了。这话让我记了一年了。我似乎总是看见儿子瞪着黑黑的眼睛看我,看得我心里发毛。穿黑皮衣的男人不笑了,脸色木讷,神情呆板。小伙子说,其实在外面打工的人,都会时常想起家里的事情。这么说,你也是出来打工的,老家也是农村的?穿黑皮衣的男人瞪
本文标题:期中冲刺卷(全国卷)(一)-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期末考点大串讲(选择性必修上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4502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