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下《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教学设计
统编版本语文高中选择性必修上册《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教学设计课题《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单元一学科语文年级高一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了解人物通讯的特点;2.学习本篇人物通讯“以言见人”的特点;3.学习焦裕禄的精神品质。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本文中的重点词语。思维发展与提升:熟读课文,了解人物通讯的特点。审美鉴赏与创造:学习本篇人物通讯“以言见人”的特点;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习焦裕禄的精神品质。重点学习焦裕禄的精神品质难点学习焦裕禄的精神品质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在兰考县就有这么一棵树,“焦桐”。焦裕禄当年为了防风固沙,帮助农民摆脱贫困,提倡种植泡桐。如今,兰考泡桐如海,焦裕禄当年亲手栽下的树苗已长成合抱大树,人们亲切地把它称作“焦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焦裕禄的故事--《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在优美的语言中进入情境。创设情境,铺设情感场,在诗意氛围中走进本课。讲授新课一、文化常识作者穆青(1921-2003)河南杞县人,当代著名新闻记者,长期从事新闻工作,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和世界各地,创作了多篇在我国新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闻佳作,为我国新闻队伍的建设付出了辛勤劳动。著有《穆青散文选》《彩色的世界》《十个共产党员》《新闻工作散论》等。周原(本名乔元庆),新华社高级记者,1944年参加八路军,1945年,周原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调入新华社任记者、高级记者、国内部机动采访室主任,写出了一大批有思想有特色的报告文学,其作品曾多学生大声朗读,识记。夯实基础次获奖。冯健,解放前夕主要从事新闻宣传报道工作。1949年后调新华社工作。建国后,历任新华通讯社开封分社、江西分社记者,新华社中南总分社、湖北分社记者、编委。撰有通讯《英勇搏斗一百天》、《管得宽》等。焦裕禄:焦裕禄,男,汉族,山东淄博博山县北崮山村人,原兰考县委书记,干部楷模,中国共产党革命烈士。在兰考担任县委书记时所表现出来的“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被后人称之为“焦裕禄精神”。1922年8月16日,焦裕禄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1946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0年,被任命为尉氏县大营区委副书记兼区长,1954年8月相继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大连起重机厂机械加工车间进修,1962年被调到河南省兰考县担任县委书记,1964年5月14日因肝癌病逝于郑州,终年42岁。2009年9月10日,在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的评选活动中,焦裕禄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2019年9月25日,焦裕禄获“最美奋斗者”个人称号。焦裕禄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烈士,干部楷模。他在兰考县担任县委书记时,兰考正在遭受严重的内涝、风沙、盐碱三害,他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领导工作方法,同全县干部和群众一起,与深重的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努力改变兰考面貌。他身患肝癌,依旧忍着剧痛,坚持工作,1964年5月14日病逝于郑州,终年42岁。焦裕禄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铸就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被誉为“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他的事迹和崇高的学生识记、整理、归纳。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了解。之后教师再做补充说明。学生通过多种途径积累归纳相关知识。品格感动了一代人。《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收录了由新华社记者穆青、冯健、周原三位资深的新华社记者于1966发表的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和1990年发表的《人民呼唤焦裕禄》,旨在将焦裕禄的生平、事迹完整地呈现于读者眼前,将这份敬意和感动以图书的形式保存。人物通讯:用来报道特定人物的一种新闻体裁。以写人物的思想和事迹为主的通讯。一般有一个或几个中心人物。人物通讯的关键是抓住人物的特点,揭示出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人物的情怀和思想境界。要求写作中既见事,又见人,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常见的写法有:(一)通过矛盾冲突表现人物的思想境界;(二)通过人物的行动、对话等表现人物活生生的性格特征;(三)通过细节描写、心理刻画等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二、新知讲解这篇人物通讯写了什么?尝试归纳文中所写焦裕禄的具体事迹。导语:焦裕禄来到兰考的背景,初到兰考的作为第一节:焦裕禄身先士卒,带领县委班子深入一线进行细致地调查研究第二节:兰考县遭遇洪灾,焦裕禄同志带领兰考人民全力救灾第三节:焦裕禄身患肝癌,但心中只有人民,不顾自身第四节:焦裕禄因肝癌住院,即使在病中依旧没有忘记关心兰考县的人民第五节:焦裕禄的精神永远流传,带给人民无穷的精初读文本,理清文章的写作内容。借助课下注释、工具书等疏通文意,有利于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神力量第一节:焦裕禄身先士卒,带领县委班子深入一线进行细致地调查研究如何理解“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比喻凡事跟在别人后边学样,不如自己去开拓创新。周原《中原大地》:“查风沙要查到沙落尘埃!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我们要亲自掂掂三害的分量。”焦裕禄一到兰考县就决定要把兰考县1800平方公里土地上的自然情况摸透,亲自去掂一掂兰考的“三害”究竟有多大分量。在实地调研时,焦裕禄不顾环境的险恶,亲自去查风口、探流沙,掌握了大量一手的资料。第二节:兰考县遭遇洪灾,焦裕禄同志带领兰考人民全力救灾这一天。焦裕禄没烤群众一把火,没喝群众一口水。风雪中,他在9个村子,访问了几十户生活困难的老贫农。在许楼,他走进一个低矮的柴门。这里住的是一双无依无靠的老人。老大爷有病躺在床上,老大娘是个瞎子。焦裕禄一进屋,就坐在老人的床头问寒问饥。老大爷问他是谁,他说:“我是您的儿子。”老人问他大雪天来干啥,他说:“毛主席叫我来看望您老人家。”老大娘感动得不知说什么才好,用颤抖的双手上上下下摸着焦裕禄。老大爷眼里噙着泪说:“解放前,大雪封门,地主来逼租,撵得我串人家的房檐,住人家的牛屋。”焦裕禄安慰老人说:“如今印把子抓在咱手里,兰考受灾受穷的面貌一定能够改过来。”“当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共产党员要出现在群众面前”为什么要插入这样一个故事?反映焦裕禄深入群众,关心群众的宝贵品质。同时也表明人民群众对新中国的拥护和爱戴。通过这个故事,深化了文章的情感,突出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之间密解析文本,谈谈自己的理解。有助于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文本。切的联系。第三节:焦裕禄身患肝癌,但心中只有人民,不顾自身“他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在描写焦裕禄同志和肝癌斗争时,文章都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动作描写。如“他经常把右腿踩在椅子上,用右膝顶住肝部。他棉袄上的第二和第三个扣子是不扣的,左手经常揣在怀里。人们留心观察,原来他越来越多地用左手按着时时作痛的肝部,或者用一根硬东西顶在右边的椅靠上。日子久了,他办公坐的藤椅上,右边被顶出了一个大窟窿。他对自己的病,是从来不在意的。”语言描写。如他说:“开会要安排一年的工作,离不开!”没有住。第四节:焦裕禄因肝癌住院,即使在病中依旧没有忘记关心兰考县的人民“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他死后,人们在他病榻的枕下,发现了一本《毛泽东选集》,一本《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表面上是写焦裕禄的“遗产”,实际上是通过两本书反映焦裕禄可贵的品质。正是在《毛泽东选集》和《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这两本书的指引下,焦裕禄不顾自身,无私奉献。这正是毛泽东思想的具体化表现,也是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修养。焦裕禄同志的所作所为,很好地诠释了毛泽东思想,很好地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具备的修养。第五节:焦裕禄的精神永远流传,带给人民无穷的精神力量。“他没有死,他还活着”。解读文本,鉴赏文本。这是学生进行鉴赏的过程,更是知识内化的过程。“他还活着”有几层含义?焦裕禄虽然去世了,但他在兰考土地上播下的自力更生的革命种子,正在发芽成长,他带给兰考人民的毛泽东思想的红灯,愈来愈发出耀眼的光芒。焦裕禄同志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精神永远活在人民心中,人们以焦裕禄同志为榜样,不断开创新的奇迹。文中有很多小标题,这些小标题之间是否存在联系?“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亲临一线,身先士卒的精神)——“当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共产党员要出现在群众面前”(心系群众,忘我工作)——“他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热爱群众,无私奉献)——“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没有死,他还活着”(肉体虽死,精神永存)。这几个小标题是按照焦裕禄同志的事迹和品质,按照时间为线索进行安排,每一节中都有一个核心的主题,例如第一节“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通过焦裕禄身先士卒下乡调研,表现他忘我工作的品质。每个标题都是焦裕禄品质的一个侧面,而加起来则形成了一个立体的焦裕禄。三、合作探究:研读文本这篇文章有哪些特色?(一)小标题的结构,体现布局谋篇的精细、巧妙。全文按人物的品质和事迹分类,列小标题组织材料。“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亲临一线,身先士卒的精神)——“当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共产党员要出现在群众面前”(心系群众,忘我工作)——“他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热爱群众,无私奉献)——“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没有死,他还活着”(肉体虽死,精神永存)。(二)表达方式上,记叙为主,夹以描写、议论、说明。全文的主线是记叙焦裕禄同志从到达兰考后忘我工作,带领群众治理土地的感人事迹,同时夹杂着描写、议论,将焦裕禄同志的精神生动的刻画了出来。(三)运用大量生动具体的例子,生动表明焦裕禄的可贵品质。在全文的描写中,每一节都举了很多生动形象的例子,表现出焦裕禄可贵的品质。四、课堂练习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B)A.盐碱(jiǎn)涝洼窝(láo)瘟神(wēn)脱坯(pī)B.饲养(sì)屹立(yì)淤塞(yū)慷慨(kǎi)C.涵闸(zhá)佯装(xiáng)渍死(zì)噙着泪(qín)D.窟窿(kūlong)麦穗(suì)踮着脚(diān)灌溉(gài)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C)人们怎么会忘记,在那大雪封门的日子,他带着党的温暖走进了贫农的柴门;在那洪水暴发的日子,他拄着棍子带病到各个村庄查看水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切,多么熟悉,多么亲切啊!①是他喊出了“锁住风沙,制伏洪水”的号召②是他带领兰考人民扭转了兰考的局势,激发了人们的革命精神③是他发现了贫下中农革命的“硬骨头”精神,使之在全县发扬光大课上进行相关知识检测。检测本节课所学重要内容。④是他高举着毛泽东思想的红灯,照亮了兰考人民自力更生的道路A.②①④③B.④①②③C.④②①③D.④③①②下列各组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是(C)A、覆盖神密奄奄一息与世隔绝B、附着荒芜辽阔无垠尘埃落定C、边缘篷勃穿流不息作伴相随D、闪铄想像茫无际崖面目全非五、拓展提高通过这篇通讯,尝试归纳焦裕禄精神,你有什么启发?“焦裕禄精神”是一种向焦裕禄同志学习的精神,被习近平概括为“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对焦裕禄同志,总书记一直十分崇敬,视为人生榜样。习近平这样评价焦裕禄同志的精神:“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永远是亿万人们心中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永远是鼓舞我们艰苦奋斗、执政为民的强大思想动力,永远是激励我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宝贵精神财富,永远不会过时。”六、作业布置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哪些感触和思考,同学互相交流。链接主人公精神,作为储备资料。完成作业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进行知识的巩固与链接。课堂小结你还能分享这节课其他的收获与感悟吗?学生说出自己的收获和体验。这是对本节课知识的回顾与总结。板书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作者——穆青、周元、冯健写作背景概括本节课重要知识点。在教学过程中逐步生成板书,这是本文体知识——人物通讯焦裕禄精神永存!节课教学内容的高度浓缩。
本文标题: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下《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4510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