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试题03-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开学摸底考(解析版)
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开学摸底考语文测试卷(三)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评卷人得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恩格斯曾在散文《风景》中生动地记述过一种使他永难忘怀的特殊“体验”:“你攀上船头桅杆的大缆,望一望被船的龙骨划破的波浪,怎样溅起白色的泡沫,从你头顶高高地飞过;你再望一望那遥远的绿色海面,那里,波涛汹涌,永不停息,那里,阳光从千千万万舞动着的小明镜中反射到你的眼里,那里,海水的碧绿同天空明镜般的蔚蓝以及阳光的金黄色交融成一片奇妙的色彩——那时候,你的一切无谓的烦恼、对俗世的敌人和他们的阴谋诡计的一切回忆都会消失,并且你会融合在自由的无限精神的自豪意识之中!”这就是一种审美体验。审美体验,有两层基本含义。首先,审美体验是审美的,它不同于非审美体验。审美体验总是与如下审美特征相连的:无功利、直觉、想象、意象等,而非审美体验则常常涉及功利、实用、理智认识等特征。其次,审美体验是一种体验,它不同于一般经验。经验属于表层的、日常消息性的、可以为普通心理学把握的感官印象,而体验则是深层的、高强度的或难以言说的瞬间性生命直觉。也就是说,审美体验是一种既不同于非审美体验、又不同于一般经验的特殊的东西,它该是那种深层的、活生生的、令人沉醉痴迷而难以言说的瞬间性审美直觉。审美体验一向是中西美学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国美学倾向于把它规定为“兴”“感兴”或“妙悟”等,并制订出一系列相应的美学原则:诗人作诗依赖“感兴”“伫兴”,诗的作品中蕴含活生生的“兴象”;读者读诗则是追求“兴味”。由此,审美体验是被视为与人生、艺术的本质密切相关的东西。同时,中国美学偏爱感悟式的或点到即止式的美学表述方式,追求美学的“诗化”。在西方,虽然审美体验在不同美学家那里获得了不同“命名”:“迷狂”“游戏”“高峰体验”等,但在研究时,西方美学家同样将其与人生、艺术的本质关联起来。无论是审美体验还是艺术,归根到底,都是人类社会活动、社会实践的产物,因而都应当以此为根基加以阐明。但是,社会实践又总是通过审美体验去显现的。因此,需要追问,社会存在或社会实践的丰富性与复杂性是如何通过审美体验这个“中介”而转化为艺术的。这样,审美体验的探究价值自然是毋庸置疑的了。(选自王一川的《〈审美体验论〉导言》)材料二:艺术家的创作动力和创作动机,必须结合审美体验,通过审美创造转化为艺术品。其中,审美体验包含两个部分:人生体验和艺术体验。艺术家并非一直处于艺术创作状态,而是像普通大众一样每天都经历着日常生活,但是他们对日常生活多了一种审美观照,这是一种特殊的人生体验。他们通过审美观照对日常生活进行延伸思考、联想想象,甚至通过灵感或直觉的心理活动建构一种与日常生活不一样的精神空间。艺术体验则要求再上升到一种新的精神高度,它是人生体验的继续延伸和不断升华,从艺术家的精神世界中升腾起来。最终,艺术创造使艺术体验转化为一种新的存在状态——艺术品。这个过程被郑板桥精妙地概括为从“园中之竹”“眼中之竹”“胸中之竹”到“手中之竹”的过程: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非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非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独画云乎哉!这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人生体验,郑板桥在深秋之际住在江边馆驿,早晨起床看竹,竹林中晨雾在太阳的照射下,如云如烟,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这个过程变园中之竹为眼中之竹,带有艺术家独特的审美观照。第二个阶段是艺术体验,此时眼中之竹已转化为饱含意蕴的胸中之竹。胸中之竹与眼中之竹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一种抽象化、心灵化的意念,是在想象的、虚构的精神空间之中产生的一种艺术存在状态,是成为艺术品之前的最后阶段。第三个阶段是艺术创造,艺术家磨墨、展纸、落笔,把艺术体验中虚构的艺术形象转化为艺术家笔下的艺术形象,成为可见可感的艺术品,即手中之竹。郑板桥还就此总结了两个规律:意在笔先,趣在法外。意在笔先,即艺术体验在艺术创作之前,艺术创作只是一种外化过程,最重要的是艺术体验时期所储备的艺术意蕴;趣在法外,即艺术趣味来自艺术法则之外,艺术法则只是创作方法而已,艺术家所蕴蓄的艺术感兴,才是艺术之源。(选自孙先旭、胡鹏林的《艺术家的审美体验》)材料三:顾春芳:讲审美,我想不仅要追求艺术作品的美,还要把艺术的审美体验和心思灌注于日常生活,从而获得一种“诗意的栖居”,尤其要追求人格的美。叶朗:当然。美学是人文学科,研究对象是人的“生活世界”,这个“生活世界”,是一个有“意义”和“价值”的世界。中国传统美学的理论品格,最重要一点就在于十分重视美在精神层面的作用。它引导人们重视艺术活动与人生的紧密联系,引导人们去追求心灵境界的提升,使自己有一种“光风霁月”般的胸襟和气象。中国美学历来认为,艺术作品的品格和艺术家的品格是统一的。最突出的例子是嵇康。《世说新语》记载他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当时人说他“龙章凤姿,天质自然”,涛说他“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嵇康把弹琴和他的生命追求融为一体。据记载,他临刑东市,神气不变,顾视日影,索琴弹之,奏《广陵散》,曲终长叹:“《广陵散》于今绝矣。”嵇康的音乐和生命合二为一,升华为崇高的人格境界和审美境界。我们研究中国美学,不仅要关注艺术作品,而且要关注历史上如嵇康这样的艺术家的生存风格和生命华彩,他们用自己的崇高人格和生命创造了诗意的人生境界。顾春芳:近来美学界比较关注日常生活的审美,您可以就此谈谈吗?叶朗:日常生活的审美追求,实际上就是日常生活里的人生情趣,这也很值得研究。中国古人非常注重在日常生活中营造一种美的氛围,创造一种快活、热闹、优雅、精致的生活世界,《红楼梦》里就有不少这样的描写。现代社会,人们要学会主动寻找日常生活中的审美情趣。宋代以来,特别是明清时期,一批文人、艺术家形成了一种优雅、精致的审美情趣。他们弹琴、赏花、品茶,开拓了一个新的生命活动的空间,这是非实用的、审美的空间,用他们的话说,这是一个张扬“性灵”的空间。在这种空间里,他们获得了特殊的审美体验,拥有了心灵的自由,于是就能更好的做学问,干事业。正如朱光潜先生所说:“人要有出世的精神才可以做入世的事业”,“把自己所做的学问事业当作一件艺术品看待,只求满足理想和情趣,不斤斤于利害得失,才可以有一番真正的成就”。(选自顾春芳《当前美学和艺术学理论研究的几个问题——访美学家叶朗》)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审美体验应该是去除了功利、实用的目的,它强调直觉、想象等审美特征,艺术家的创作动力和创作动机一定要与审美体验结合。B.审美体验是一种深层的、难以言说的瞬间性审美直觉,它是社会活动、社会实践的产物,而社会实践又通过审美体验转化为艺术。C.变“眼中之竹”为“胸中之竹”是审美体验的重要环节,艺术家对日常生活的审美体验就是通过灵感、直觉的心理活动来建构的。D.中国传统美学重视美在精神层面的作用,引导人们追求心灵境界的提升,它和西方美学一样都认为审美体验与人生、艺术的本质相关。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恩格斯记述的海上奇妙景观,包含着他对自然壮美的欣赏和对自由的感悟。B.艺术家只有具备一定的人生体验、艺术体验,才能最终有相应的艺术创造。C.齐白石正是运用高超的技法这一重要艺术之源,创作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虾。D.在美学家看来,要取得真正成就需具有不计得失、只求理想情趣的出世精神。3.根据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下列不属于“审美体验”的一项是()(3分)A.若作和羹,尔惟盐梅——《尚书·说命下》B.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文心雕龙·神思》C.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D.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庖丁解牛》4.请结合材料内容,概括审美体验的作用。(4分)5.叶朗说,《红楼梦》里有不少富有情趣的描写,在他看来,曹雪芹这样做的用意是什么?请从“作诗、行酒令、品茶、下棋、猜灯谜”等事件中任选一个,结合《红楼梦》具体情节,联系材料,谈谈你的理解。(6分)【答案】1.C2.C3.A4.审美体验的重要作用是:①使人们获得无功利的、深层的、高强度的或难以言说的瞬间性审美直觉。②使社会存在或社会实践的丰富性与复杂性转化为艺术。③审美体验可以引导人们追求心灵境界的提升和人格的美。④审美体验可以让人们拥有心灵的自由,更好的做学问,干事业。5.①用意:旨在用艺术将日常生活审美化,创造出一个优雅、精致的生活世界;②情节:如饮酒行令本是古人宴席之常,而宝玉生日时湘云要求行令中有古文、古诗、曲牌名等;③理解:这就使得酒令得以展现人物才思,在娱乐活动中蕴含审美情趣,使得小说有别于人生本来之庸常,呈现出诗意的趣味和雅致的格调。【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原文是“通过审美观照对日常生活进行延伸思考、联想想象,甚至通过灵感或直觉的心理活动建构”,可见不能一概而论说“艺术家对日常生活的审美体验就是通过灵感、直觉的心理活动来建构的”。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齐白石正是运用高超的技法这一重要艺术之源”错误,文中明确指出“艺术家所蕴蓄的艺术感兴,才是艺术之源。”故选C。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A.“若作和羹,尔惟盐梅”意思是要做好吃的汤,就要有盐和梅来调味。这是一种实用、理性的认识,显然不是审美体验。故选A。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一“审美体验总是与如下审美特征相连的:无功利、直觉、想象、意象等”“它该是那种深层的、活生生的、令人沉醉痴迷而难以言说的瞬间性审美直觉”可知,审美体验使人们获得无功利的、深层的、高强度的或难以言说的瞬间性审美直觉。依据材料一“因此,需要追问,社会存在或社会实践的丰富性与复杂性是如何通过审美体验这个‘中介’而转化为艺术的。这样,审美体验的探究价值自然是毋庸置疑的了”可知,审美体验使社会存在或社会实践的丰富性与复杂性转化为艺术。依据材料三“它引导人们重视艺术活动与人生的紧密联系,引导人们去追求心灵境界的提升,使自己有一种‘光风霁月’般的胸襟和气象”“我们研究中国美学,不仅要关注艺术作品,而且要关注历史上如嵇康这样的艺术家的生存风格和生命华彩,他们用自己的崇高人格和生命创造了诗意的人生境界”可知,审美体验可以引导人们追求心灵境界的提升和人格的美。依据材料三“在这种空间里,他们获得了特殊的审美体验,拥有了心灵的自由,于是就能更好的做学问,干事业”可知,审美体验可以让人们拥有心灵的自由,更好的做学问,干事业。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和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依据“日常生活的审美追求,实际上就是日常生活里的人生情趣,这也很值得研究。中国古人非常注重在日常生活中营造一种美的氛围,创造一种快活、热闹、优雅、精致的生活世界”可知,叶朗认为曹雪芹旨在用艺术将日常生活审美化,创造出一个优雅、精致的生活世界。例如《红楼梦》中的行酒令,在第62回,划拳的形式过瘾之后,史湘云们还不满足,随即又拉开了文字令,湘云说:“酒面要一句古文,一句旧诗,一句骨牌名,一句曲牌名,还要一句时宪书上的话,共总凑成一句话。酒底要关人事的果菜名。”这就使得酒令得以展现人物才思,在娱乐活动中蕴含审美情趣,使得小说呈现出诗意的趣味和雅致的格调。(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爱时而脆弱(美国)罗伯特·M·罗斯再怎么伤心的人,也不得不吃东西。咒骂了女人、食物及其他人们追之不倦的事物之后十六个小时,丹顿来
本文标题:试题03-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开学摸底考(解析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4542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