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古诗词诵读李凭弹箜篌引【课件】
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核心素养】1.了解李贺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2.了解诗歌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创作风格和侧面烘托的艺术特色。3.比较阅读《琵琶行并序》《听颖师弹琴》两首诗与《李凭箜篌引》。4.背诵全诗。【教学重难点】了解诗歌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创作风格和写作特色。【导入新课】供奉朝廷的梨园弟子李凭善于弹奏箜篌,蜚声朝野。此诗描摹李凭九月暮秋的箜篌演奏,以凤鸣玉碎、芙蓉泣露、香兰欢笑形容箜篌的声音,以行云为之静止、江娥为之啼哭、神女为之悲秋、月亮寒光因之融化、紫皇为之感动、石为之破、天为之惊、雨为之降、老鱼为之跳跃、瘦蛟为之起舞、吴刚为之不眠等众多神话意象,来表现李凭弹箜篌的超凡技艺与神奇魅力。诗人以惊人的想象贯穿神仙世界和人间世界,并把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体验熔铸于一炉,营造出一种神出鬼没、石破天惊的独特意境。诵读此诗,想一想它为何被称为“摹写声音至文”。【作者介绍】李贺,中国唐代诗人,字长吉。祖籍陇西,生于福昌(今河南宜阳)昌谷,后世称李昌谷。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但家已没落。青少年时,才华出众,名动京师。父名晋肃,因避父讳(晋、进同音),终不得登第。一生愁苦抑郁,体弱多病,只做过3年奉礼郎,卒时仅27岁。《李凭箜篌引》是李贺的代表作,大约作于811-813年,当时李贺在长安任奉礼郎。【题解】①“李凭“是梨园弟子,也是著名的宫廷乐师,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颂。②“箜篌”:从西域传来的大型弦乐,有大箜篌、小箜篌、竖箜篌、卧箜篌四种。李凭善弹的是竖箜篌,体曲而长,二十三弦,弹时如琵琶坚抱在怀,用两手齐奏。③“引”:曲调的开头部分。箜篌引,原以箜篌伴奏的乐府歌曲,这里诗人第一次用这题名实写箜篌演奏。【写作背景】《李凭箜篌引》是李贺的代表作,大约作于811-813年,当时李贺在长安任奉礼郎。李凭:唐朝著名宫廷乐师,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超过了盛唐著名歌手李龟年。神妪(yù)瘦蛟(jiāo)露脚(lù)倚桂树(yǐ)【明确典故】①江娥:李衎《竹谱详录》卷六:“泪竹生全湘九疑山中……《述异记》云:‘舜南巡,葬于苍梧,尧二女娥皇、女英泪下沾竹,文悉为之斑。’一名湘妃竹。”②素女:传说中的神女。《汉书·郊祀志上》:“秦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③中国:即国之中央,意谓在京城。④“紫皇”:道教称天上最尊的神为“紫皇”。这里用来指皇帝。⑤女娲:中华上古之神,人首蛇身,为伏羲之妹,风姓。⑥神妪:《搜神记》卷四:“永嘉中,有神现兖州,自称樊道基。有妪号成夫人。夫人好音乐,能弹箜篌,闻人弦歌,辄便起舞。”所谓“神妪”,疑用此典。⑦老鱼跳波:鱼随着乐声跳跃。源自《列子·汤问》:“瓠巴鼓琴而鸟舞鱼跃。”⑧吴质:即吴刚。《酉阳杂俎》卷一:“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⑨寒兔:指秋月,传说月中有玉兔,故称。【诵读感悟】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诵读该诗。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精读课文·深入分析】【思考1】诗歌前四句有何特点?有什么作用?章法奇异:李凭中国弹箜篌,用“赋”笔点出演奏者的名姓,并且交代了演奏的时间地点。前四句,诗人故意避开了叙事性的交代和直说,突破按顺序交待人物、时间、地点的一般写法,另作精心安排,先写琴,写声,然后写人,时间和地点一前一后,穿插其中。这样,突出了乐声,有着先声夺人的艺术力量。清楚地交代了演奏者--李凭,乐器--箜篌,时间--高秋,地点--国都长安。【思考2】鉴赏手法,品味乐音1.写出这首诗中直接描写乐曲的句子,并分析其妙处。直接描写乐曲的句子是“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昆山”句是以声写声,表观乐声的起伏多变。“芙蓉”句以形写声,渲染乐声的优美动听。“昆山玉碎”写声音的重浊,“凤凰叫”写声音的清脆,“芙蓉泣露”摹写琴声的悲抑,“香兰笑”显示琴声的欢快,有形神兼备之妙。这两句运用形象化的比喻,从不同的角度写出了乐曲声的优美动听。诗人选择了形象感特别强的一些优美的事物,以声写声,以形写声,以视觉感受的美来写听觉感受的美,从而引发听者的想象与联想,让人能够同样感觉到乐曲丰富的层次和乐声的优美。2.诗人在表现李凭演奏技艺的高超时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诗人使用了侧面烘托、通感、夸张等表现手法。本诗没有对李凭的技艺进行直接的评判,只是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对乐声及其效果进行摹写。“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等句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石破天惊逗秋雨”等句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3.这首诗具有浪漫主义风格,试列举出两种表现手法,并概括其艺术效果。大量运用神话传说和夸张的手法,表现李凭的琴声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艺术魅力。4.结合全诗,从艺术手法上欣赏,这首诗的特点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①描绘感受,惊心动魄。这首诗着重写“感”,写音乐给人的感受,写音乐强烈的,惊心动魄的艺术感染力。②想象奇特,瑰奇绚丽。诗人借助想象的翅膀,飞向天庭,飞上神山。把自己对箜篌声的抽象感觉借助联想转化为具体的物象,使之可见可感,引人人胜。③活用典故。这首诗用典灵活,将众多神话传说进行了综合加工,熔铸在诗人独特的奇峭词句和想象中,创造了神奇瑰丽的艺术境界。【思考3】炼字1.“空山凝云颓不流”中的“颓”字有什么独特之处?“颓”有消沉的意思,形象地描写出流云被音乐击中那一刹那凝滞无力的情态,流云仿佛在俯首谛听,突出地表现了箜篌音乐声的神奇美妙。2.“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哪一个字把音乐的强大魅力和奇瑰的景象紧紧联系起来?“逗”。两句诗的情境承接“紫皇”,在天界展开。清冷的音乐情绪发展到极致,达到整个乐曲的高潮。乐声传到天上,在女娲炼石补天的地方,连五色石都被乐音震破,引来场秋雨,“逗”把音乐的震撼力描摹得无以复加,秋雨又能够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秋雨”是一个忧愁的意象,“石破天惊”之后气势磅礴的秋雨,象征铺天盖地的茫茫愁绪;秋雨落地的声响,恰如紧凑繁复的乐声。本该曲终人寂,但诗人又在“梦幻”中展开了一片神奇的天地。3.诗人用“老”和“瘦”两个干枯的字眼有何妙处?用“老”和“瘦”这两个似乎干枯,却有着完全相反的艺术效果,使音乐形象更加丰满。老鱼和瘦蛟本来羸弱乏力,行动艰难,现在竟然伴随着音乐的旋律腾跃起舞,这种岀其不意的形象描写,使那无形美妙的箜篌声浮雕般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了。【思考4】比较阅读听颖师弹琴韩愈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李凭箜篌引李贺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汇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问题:试比较《琵琶行并序》《听颖师弹琴》两首诗与《李凭箜篌引》在音乐描写上的异同。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韩愈的《听颖师弹琴》主要通过比喻等手法,力图描绘出音乐的形象。李贺在诗中虽然也用了“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两句来描写李凭弹箜篌的音乐形象,但李贺不是主要使用描写的手法去精雕细刻音乐的形象,而是着重写“感”,写音乐给人的强烈的、惊心动魄的感受。【品读课文·明晰主旨】诗人致力于把自己对于箜篌声的抽象感觉、感情与思想借助联想转化成具体的物象,使之可见可感。诗歌没有对李凭的技艺作直接的评判,也没有直接描述诗人的自我感受,有的只是对于乐声及其效果的摹绘。然而纵观全篇,又无处不寄托着诗人的情思,曲折而又明朗地表达了他对乐曲的感受和评价。【素材积累·李贺名句】1.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2.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3.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4.射虎不成重练箭,斩龙不断再磨刀。5.幽兰露,如啼眼,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6.雄鸡一声天下白。7.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8.窗含远色通书幌,鱼拥香钩近石矶。【课时作业】1.背诵并默写本诗。2.练习诵读本诗,体会诗境。
本文标题:古诗词诵读李凭弹箜篌引【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4553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