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第04课 修辞立其诚(课件)-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随堂教学案(选择性必修中册)
修辞立其诚张岱年导入现在很多学生写出的文章总感觉不能打动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真情实感。写文章时常常东拼西凑,生编硬造,千篇一律,给人似曾相识之感。那么,如何才能改变这种现状呢?孔子说:“修辞立其诚。”“修辞”就是修饰词句,是写作。“立其诚”就是写文章要实在、诚实,写真话,抒真情。由此看来,文章能打动人的第一要务就是要有真情实感,要采撷生活中足以令人感动的事,用朴实率真的文字加以表现【素养目标】1.梳理文章论证思路,理解文本论述的严密逻辑性,了解各段之间的紧密联系。2.学习文中举例、引用等论证方法,体会文章严谨准确、简易朴实的语言特色。3.深入理解作者观点的社会现实意义,从中得出对自己的启示。目录1、知人论事1、知人论世3、品读探究4、素材积累2、初读感悟知人论世了解作者张岱年(1909—2004),字季同,别署宇同,河北献县人。中国当代哲学家和哲学史家,被学界誉为“国学大师”。张岱年的学术研究有三个方面:一是中国哲学史的阐释,二是哲学理论问题的探索,三是文化问题的探讨。张岱年著述丰富,硕果累累。主要著作有《中国哲学大纲》《真与善的探索》《中国伦理思想研究》《中国古典哲学概念范畴要论》等,有《张岱年全集》(八卷本)行世。写作背景张岱年先生在评析儒家“五常”伦理说,“五常”之中最单纯的是“信”。张岱年先生说:“诚的本义是信。《说文》云:诚,信也。’说话符合事实谓之诚。”“修辞立其诚”就是强调立言为文要坚持“诚”,就是说发言立论要以事实为根据,要真实可信。张岱年先生以“修辞立其诚”作为自己的治学之道,在学术研究中,张岱年先生无论在逆境还是在顺境中,都能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张岱年先生晚年自号“渠山拙叟”,并以“直道而行”为其一生立身之则,可见“修辞立其诚”也是张岱年先生的立身之道。题目解说“修辞立其诚”是《易传》的美学观点。“修辞”就是修我言辞,“立诚”就是立我诚心。“修辞立其诚”是要求修辞者持中正之心,怀敬畏之情,对自己的言辞切实承担责任,采用恰当的方式进行表述。文体知识:学术论文学术论文是对某个科学领域中的学术问题进行研究后表述科学研究成果的理论文章。分类:按研究的学科,可分为自然料学论文和社会料学论文;按研究的内容,可分为理论研究论文和应用研究论文;按写作的目的,可分为交流性论文和考核性论文。特点:科学性、创造性、理论性、平易性、专业性、实践性资料链接1张岱年的爱国之心1995年,86岁高龄的张岱年忆起一生中几个难忘的“第一次”时说:“最有意义的第一次是1945年8月15日听到日本投降的消息……这是平生感到最大快乐的第一次。”这其中包含着诸多亲历的苦难和辛酸,包含着对抗战胜利的殷切期盼,包含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坚定信念。张岱年在《八十自述》中说:“我少年时期,对于民族危机感受极深,痛感国耻的严重,于是萌发了爱国之心,唤起了爱国主义的激情。深知救国必须有知,于是确立了求真之志,培育了追求真理的热诚。自审没有从事政治活动的才能,于是走上了学术救国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张岱年始终把对哲学理论、中国哲学史和文化问题的研究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联系在一起。。资料链接2辕固辕固,又名辕固生,西汉齐(治所今山东淄博)人,早年是清河王刘乘的太傅,景帝时为《诗经》博士。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即位。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立五经博士,向全国各地征召贤良。90多岁高龄的辕固以贤良身份到了都城长安。后来辕固因年龄太大,诸儒又对他心存嫉妒,不久他便罢归故乡。辕固在儒家学说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不但精通儒家经典,而且师徒繁衍,桃李满天下,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以齐人为主的“齐诗学派”,史称“诸齐以《诗》显贵,皆固之弟子也”。初读感悟1.快速浏览课文,作者围绕“立其诚”,是按照怎样的思路展开思考和阐述的?试简要分析。作者是按照追本溯源、提出论题、分析含义、阐释作用、提高度、深化主题的思路展开思考和阐述的。具体过程如下:一开篇,作者追本溯源,先从“修辞立其诚”在文献中的意义说起,提出论题,继而分析了“立其诚”的意义其诚”即坚持真实性,是发言著论写文章的一个原则,阐明了论题的重要性。接下来,作者首先分析“立其诚”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名实一致,二是言行一致,三是表里一致。然后在理论论证基础上,作者将论题与实际问题联系在一起,分析了学说、言论文章等方面诚伪问题的根源,并阐述了“立共诚”对端正学风的重要作用。最后,作者提升了论题的高度,阐述“修辞立其诚”是一个唯物主义原则,,深化主题,明确“立其诚”的现实意义。诵读课文第一段,解释“立其诚”的含义,括号中的内是不是多余?不多余。“立其诚”的关键是“诚”,解释“诚”的含义必然涉及其渊源,这也体现作者治学的严谨。作者解释“立其诚”的三段文字(2、3、4段),在论述方法上有何相同点?论述效果有何不同?相同点:都运用了首先提出观点,然后展开具体论述的方法。效果上:第一段从“表示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的“哲学命题与科学命题论及属性相异的“文学”,体现了作者论证的严密性。第二段从浅、深两个层次展开分析,并引用古语印证,最后得出结论,逻辑感强,有说服力。第三段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品读探究课文第7、8两段,阐述“学说、言论、文章”诚伪问题,但文中却没有提到“诚伪”,作者这样写是不是偏题了?请结合文章进行分析。答题思路解答此题,需将第7、8两段放在全文背景下,思考其内容与上下文内容的联系,并深入理解这两段内容是如何阐述“诚伪”问题的。品读探究没有偏题。第7、8两段承接上文对“立其诚”三层含义的论述,为第6段“学说、言论、文章,都有一个诚伪问题”所领起。“诚伪”中的“诚”对应“立其诚”的三个“一致”,“伪”则对应其中的不一致。作者在“名实一致”中强调言辞或命题与客观实际的一致。第7段主要谈如何克服主观因素的干扰,保持“观察的客观性”,从而使人能够正确地认识世界、追求真理,在“学说、言论、文章”中做到“诚”。第8段则从主体性与客观性的关系角度,阐述了如何正确地处理二者的关系,使人拥有“对于世界的正确认识”,并进而正确地改造世界和加深对于世界的认识。这也是在谈“学说、言论、文章”中的“诚”。虽然作者没有提及“伪”的问题,但作者阐述做到“诚”的必要条件,从反面理解,也就是阐述了克服或避免“伪”的必要条件。因此,不存在偏题之说。课文第7、8两段,阐述“学说、言论、文章”诚伪问题,但文中却没有提到“诚伪”,作者这样写是不是偏题了?请结合文章进行分析。作者谈论的又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理论问题,文中又引用了大量的古代典籍文献,为什么文章没有给人艰涩难懂的感觉?(试从文章结构、论证方法、语言风格等角度分析)①文章结构形式给人以平实感。作者思路清晰,按照提出论题和观点、分析阐释论题和观点、总结观点并指出论题重要意义这一议论文常见的思路结构文章,在写作方法和结构安排上符合大众的阅读和认知习惯,从而使文章在形式上给人以平实感,而不是给人以拒人千里之外的高深莫测之感。作者谈论的又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理论问题,文中又引用了大量的古代典籍文献,为什么文章没有给人艰涩难懂的感觉?(试从文章结构、论证方法、语言风格等角度分析)②注重对引用的典籍文献的解释。引证法是本文的一个写作特点,显示了作者广博的学识。但作者在引用古文献之后,往往紧跟着就对文献进行通俗易懂的解释说明。如文章第7段引用了《心术上》的一段话:“因也者,无益无损也。……因也者,舍已而以物为法者也。”这段话确实比较难以理解,但紧跟着引文,作者解释说:“这是说,在认识外物的时候不要对于外物有所损益,力求认识外物的本来面目。”这就让读者很容易理解了。作者谈论的又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理论问题,文中又引用了大量的古代典籍文献,为什么文章没有给人艰涩难懂的感觉?(试从文章结构、论证方法、语言风格等角度分析)③语言平实,文风质朴。语言十分平实,如作者在阐述表里一致时说:“表里一致即心口一致,口中所说的与心中所想的应该一致。如果口说的是一套,心里所想的却是另一套,是谓说假话,是最明显的不诚。”语言朴素,通俗易懂,丝毫没有艰涩之感。再比如“千百年来,由于世事的错综纷繁,说真话、讲实话,却不是容易做到的”,几乎就接近口语了。探究探究本文的写作特色,简要结合文本分析。①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在文章中,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作者运用了大量的典籍内容。但在引用之后,又用浅显的文字加以说明分析,让人感受到经典的力量,又深刻地理解了内涵。如为了证明“追粮真理就应力求避免主观的干扰”这一观点,作者引用了《管子》中的说法:《管子》书的《心术上》提出所谓‘静因之道’。《术上》说:‘因也者,无益无损也。……因也者,舍己而以物法者也。”作者接着说“这是说,在认识外物的时候不要对外物有所损益,力求认识外物的本来面目”,以简洁平实的语进行解释,易于读者理解和接受。探究探究本文的写作特色,简要结合文本分析。②简易平实,观点明确。如在解释“诚的时候,作者说“立其诚即是坚持真实性。诚者,实也,真也现代所谓真,古代儒家谓之为‘诚”。简明扼要地进行分析虽语不惊人,却意味深长。又如在解释“名实一致”“言行一致”“表里一致”的时候,都是用一句话解释,观点明确。探究在当今时代,你认为“修辞立其诚”对我们有哪些方面的启发?观点一:从人生修养角度看,“诚”即为人处世要做到实”“真诚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堂堂正正。张岱年在评析儒刻“五常”伦理时说,“五常”之中最单纯的是“信”,“信”即诚实即说话符合事实,这是人与人交往的基本道德。当今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能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或情感得,这就使得我们的一言一行在社会上的影响力被极度放大诚实的、符合道义的言行会给社会带来正能量,相反,则会来负能量。这就要求我们要比以前任何时代都能够注重自的品德修养,开口说话,先“立其诚”,做一个诚实的人,做传播正能量的人。探究在当今时代,你认为“修辞立其诚”对我们有哪些方面的启发?观点二:从著书立说来看,“修辞立其诚”就是说信念面要符合客观实际,另一方面要表现于生活行动之中。简而言之,“修辞立其诚”就是强调立言为文要坚持“诚”,就是说发言立论要以事实为根据,做到真实可信。诚者,实也,真也。现代所谓真,古代儒家谓之“诚”。著书立说,把自己真实的见解表达出来,乃是“修辞立其诚”的起码要求。主题首先明确“修辞立其诚”是发言著论写文章的一个原则,并解释了“诚”就是“真”。然后阐述了“修辞立其诚”的三层含义及其包含的端正学风的问题,最后由修辞到为人,提倡做人要“说真话、讲实话”,并指出这是唯物主义的原则。【素材】张岱年以振奋民族精神为己任,著成《哲学思维论》《知实论》《事理论》《品德论》《天人简论》,合称“天人五论”,论述了对立统一规律、形式逻辑定律、唯物论和人生观等,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一个完整的哲学结构。他常引古语“国有与立”,说明中华民族之所以经五千余年历史而延续不绝,必定有其文化的优秀传统和在历史上起主导作用的基本精神。他认为这个精神就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自强不息”指中华民族不断进取、不甘落后、不向恶势力屈服的拼搏奋斗精神;“厚德载物”指中华民族崇尚道德、爱好和平、容纳众物的博大宽容精神。“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可称为“中华精神”。请写出素材适合的角度:“自强”“爱国”“道德精神”“社会责任”等。素材积累【运用示例】自五四运动开始,青年学生开始看到自身存在的弱点,明白在改造社会的同时也需要改造自己。他们冲破以往知识分子的狭小圈子,接触社会,走进人民中间,提出要把“小我”融于“大我”之中,奉献给“大我”,开辟了个更加广阔的新天地。张岱年以振奋民族精神为已任,学富五车,著作等身,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之基本精神,被誉为“国学大师”。而今,一个世纪过去了,一代又一代青年秉承五四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指引,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程中,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挥酒汗水、奋力拼搏。素材积累作业《修辞立其诚》强调为文为人要“真”,其实这本是我们立身处世的原则问题。请联系文章,谈谈你的理解。谢谢!
本文标题:第04课 修辞立其诚(课件)-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随堂教学案(选择性必修中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4558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