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4.2课《扬州慢》教考融合练习一、语言文字的运用与表达(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小题。历史上的扬州,自隋至清一千多年间,虽屡遭兵嬖,却不掩其繁华锦绣大凡一个城市,就像一个人那样,命运各异,有好有坏。有人困顿潦倒,喝凉水都塞牙;有人①,到老也无灾咎。扬州属于那种“贵人多难”一类,比起杭州、苏州,它受到蹂躏最多。但每遭蹂躏之后,它总能顽强地恢复生气。“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这八字用在扬州身上,也是②的。古扬州最令人向往的地方,当在小秦淮与瘦西湖两处。其繁华,其绮丽,其风流,其温婉,《扬州画舫录》皆记述甚详。西湖之名借于杭州,秦淮之名借于南京,但前头各加一“瘦”与“小”字,便成了扬州的特色。古扬州城中,虽然住了不少商人,但铜臭不掩书香,负责给山水楼台命名的,肯定还是李斗、焦循这样的秀才。这两处名字最③:西湖一瘦,便有了尺水玲珑的味道;秦淮一小,也有了小家碧玉的感觉。如此一来,山水就成了佳丽一族,而扬州城也就格外地诗化了。生机盎然的三月,那杨柳岸畔的水国人家,那碧波深处的江花江草,园林台榭、寺观舫舟,一色儿都罩在迷离的烟雨之中。此时的扬州,那些硬硬的房屋轮廓都被朦胧的雨雾软化了下来,曲折的小巷浮漾着兰草花的幽香。湖上的画舫,禅院的钟声,每一个细节上,都把江南的文章做到了极致。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下列各句中的引号,与文中“瘦”与“小”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齐白石授徒时有一句名言:“学我者生,似我者死。”B.我以为世间最可宝贵的就是“今”,最易丧失的也是“今”。C.嘉峪关抓住“一带一路”的战略机遇,不断续写富民兴陇的新篇章。D.更有两位虎头虎脑的青年,他们走过“天下最难走的路”,现在却静静地坐着,文雅得和闺女一般。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和比拟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考达效果。(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小题。“慎独”在儒家思想史上影响深远,但历来的解释却莫衷一是,在通常的理解中,慎独指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依然能进守道德规范。《大学》指出“小人”独处时,常干出不好的事,见到君子才试图掩盖恶行。因此,《大学》强调,要“诚于中,形于外”,也就是说,做人必须表里如一。“慎独”的核心是诚信和道德自律。在注重个人隐私的当今社会,不论有人无人,更要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不做损害自己并最终损害他人、社会利益的事。青少年可塑性很强,尤其应这从小养成规则意识和诚信意识。()。目前,人类社会已经迈入了网络时代,面对错综复杂的虚拟世界,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有了新的特点:一方面,我们要自觉抵制网上的不良信息;另一方面,在网上发帖时,也应该遵守网络道德。网络世界有一句“名言”:在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只狗。但是,你自己知道你是什么,能否永远做光明磊落的人,关键就在你不为人注意的那一刻。4、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青少年不仅能确立现代生活理念,也能拥有健康的心理B.青少年不仅能拥有健康的心理,也能确立现代生活理念C.这不仅有助于青少年确立现代生活理念,也有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D.这不仅有助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也有助于他们确立现代生活理念5、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我谓江南文化以灵动,水的灵动;我谓西北文化以沉稳,山的沉稳。求之于诗,若江南文化是轻盈明快的七绝,是①______________;西北文化则是古朴厚拙的五古(五言古风),是杜甫的沉郁顿挫。求之于词,若江南文化是柳永的缠绵悱恻,是“杨柳岸,晓风残月”;西北文化则是②_____________,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求之于时序,若江南文化是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阳春三月,是温飞卿的鲜艳秾丽;西北文化则是③____________,是王安石的朗肃内敛。上天以水的灵动和山的沉稳分别滋润着江南文化和西北文化,使得中国文化不至于太单调、太寂寞。二、默写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扬州慢(淮左名都)》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化用了杜牧《题扬州禅智寺》中的诗句“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2、《扬州慢(淮左名都)》中“过春风十里”一句化用了杜牧《赠别》(其一)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扬州慢(淮左名都)》中“青楼梦好”一句化用了杜牧《遣怀》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扬州慢(淮左名都)》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用了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中的诗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5、《扬州慢(淮左名都)》中描写芍药花自生自灭、无人欣赏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扬州慢》中虚写扬州十里长街繁华景况的词句:“________”,实写现在扬州的凄凉情形的词句:“________。”7、《扬州慢》中用拟人手法形容战乱之残酷和造成的破坏之严重,并从侧面反映出人们对战乱痛心疾首的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扬州慢》中渲染了凄凉的气氛并暗示敌骑威胁尚未解除的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扬州慢》中既写杜郎才智又写扬州荒凉的词句:“________,________。”10、杜牧诗云“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写出了扬州歌舞升平的景色;姜夔的《扬州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则写出了一派冷清沉寂的景象。11、《扬州慢》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将词人对扬州昔盛今衰、物在城非的深沉感慨寄托在了具体的物象之中。12、《扬州慢》中“竹西佳处”一句化用了杜牧《题扬州禅智寺》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13、《扬州慢》中“过春风十里”一句化用了杜牧《赠别》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14、《扬州慢》中“清楼梦好”一句化用了杜牧《遣怀》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15、《扬州慢》中“_____,_____,_____”化用了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中的诗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16、《扬州慢》中描写芍药花自生自灭无人欣赏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词是按照乐谱填作的,所以大都是先有了歌谱然后才能填作歌词。作谱与填词的人都应该深谙乐理。在宋代,不少词人同时又是音乐家,他们能够创调制谱,往往自己作谱,自己填词。如姜夔的自度曲十七首,歌谱与歌词皆出自他一人之手。但并不是每个词人都能作曲,一人独自作谱作词的究属少数。大多数词人只是根据前代或当代现成流行的乐谱填词,或者是一人作谱,一人填词,进行合作。如宋叶梦得《避暑录话》说:“柳永字耆卿,为举子时,多游狭邪,善为歌辞。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又如《碧鸡漫志·卷二》说:“江南某氏者,解音律,时时度曲。周美成与有瓜葛,每得一解(曲),即为制词,故周集中多新声。”柳永和周邦彦都是懂得音律的大词人,他们都同教坊乐工和作曲家密切配合,制词以填新腔。像这样歌谱与歌词分出于二人之手的,在宋词中不在少数。如《玉梅令》,姜夔《玉梅令》词序说:“石湖(范成大的号)家自制此声,未有语实之,命予作。”又如《明月逐人来》,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六》说:“乐府有《明月逐人来》词,李太师撰谱,李持正制词。”但是也有先作了词然后再配以乐谱的。如姜夔《长亭怨慢》词序说:“予颇喜自制曲,初率意为长短句,然后协以律,故前后阕多不同。”他的自度曲可能好些是先作词后谱曲的。又如《鱼游春水》一词,《能改斋漫录》说:“政和中,一中贵人使越州回,得词于古碑阴,无名无谱,不知何人作也。录以进御,命大晟府撰腔,因词中语,赐名《鱼游春水》。”不过这种先作词后作谱的情况还是比较少的。按谱填词,往往会为了迁就曲谱,在文字语句方面受到一些句法和声调上的限制,使自己的思想感情不容易充分、圆满地表达出来。所以《碧鸡漫志·卷一》说:“今先定音节,乃制词从之,倒置甚矣。”先作词后配谱就可以不受拘束,如意表达。但这必须是作词者同时又能作曲,或者和作曲家密切配合,才能使所作的词适宜于配上谐美的歌谱。杨守斋《作词五要》说:“第三要填词按谱。自古作词,能依句者已少,依谱用字者,百无一二。词若歌韵不协,奚取焉?”张炎在《词源》中也感叹道:“今词人才说音律,便以为难,正合前说,所以望望然而去之。”因为宋代词人并不都是通晓音律的,能够完全依照音谱拍眼作词的并不多。一般词人作词,本来并不要求合乐歌唱,所以往往不协律腔。他们大都只是选取前人的作品为范例,依其字句声韵填之。他们把词诗律化了,只按照词的诗律而不按照曲的音律来填词,这已不是原来按谱填词的意义了。(摘自夏承焘、吴熊和《读词常识》,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是按照乐谱填作的,一般是先有乐谱再填作歌词,不过也有先作了歌词再配上乐谱的情况。B.更多的词人因为音乐知识贫乏,只能根据现成的乐谱填词,或找能作谱的人合作,自己填词。C.能够独自作谱作词的词人并不多,因为这既要求词人通晓音乐,能独自创调制谱,还要会填词。D.按谱填词,因在语言上受句法和声调的限制,不如先作词后作谱更便于如意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柳永与教坊乐工的合作,一词一谱,相得益彰,使其作品盛传于世,这也是柳永名声大噪的缘由之一。B.周邦彦与江南某氏“有瓜葛”,周邦彦常常能近水楼台先得月,频频为新谱作新词,因而词集中新调新谱更多。C.范成大自创新曲《玉梅令》,但苦于自己没有词人的文学素养,只好请姜夔出手相助,为其新谱填词。D.吴曾所记《明月逐人来》词由李太师撰谱,李持正制词,也是宋词中歌谱与歌词分别出于二人之手的范例。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如果作词者同时又能作曲,或者和作曲家密切配合,就可以先作词,再配上谐美的歌谱。B.填词讲究歌韵和谐,即曲谱与文字语句协调,但真正能做到乐谱与词句合拍的少,能依谱用字的更是少之又少。C.好多词人谈及音律望而却步。若不能通晓音律,文学功底再好,完全依照音谱拍眼作词,也是难于登天的事。D.一般词人作词,并不要求合乐歌唱,往往不协律腔,仅依前人作品的字句声韵仿作,事实上已经把词诗律化了。四、古代诗歌阅读(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扬州慢姜夔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1、下列对序文及词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前的小序对写作时间、地点及写作动因均作了交代。姜夔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追忆昔日的繁华,发为吟咏,以寄托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破碎的哀思。B.词一开始就点出扬州是淮左著名的都城,而竹西亭又是环境清幽、景色迷人的名胜,这一切吸引着词人在开始的旅程中下马驻足停留。C.作品实写了昔日扬州的繁华富庶,虚写战争的创痛。两项比照,“荠麦青青”,衬托出昔日的亭台楼阁已荡然无存,这里的居民也已在战乱中死亡或逃散,无比萧条。D.自从高宗时金人两次南侵,古都扬州只剩下荒废的池台和高大的古树,而劫后幸存的人们不愿再提起那几次可怕残忍的战争。“犹厌言兵”四字,可见战争给人的创痛太巨大了,伤痕还刻在他们的心上。2、找出能够贯穿全篇的“词眼”,并说说表现在哪些景物上,表达
本文标题:第4.2课《扬州慢》-【教考融合】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同步练习(统编版选修下册)(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4813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