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9.2 《项脊轩志》(同步习题)(解析版)
《项脊轩志》同步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与课文相关的文化常识,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东宫,在汉代指长乐宫,为太后所居,因此借指太后。后又是太子所居之宫,借指太子。西宫是国君妃嫔居住的地方。中宫是皇后居所,亦为皇后代称。B.三五之夜,即农历每月十五的夜晚,“十五”又称“望”,如“丁卯年三月之望”,即丁卯三月十五。C.象笏,即象牙制的手板。笏,就是封建时代,官员们上朝时所用的手板,有事可记于上,以备忘。D.“公、子、先”在文言文中常用作尊敬的称呼,“婢子、小君”则常作女子谦称。【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D.“小君”不是谦称。周代称诸侯之妻为小君,小君为敬称。故选D。2.与“顷之,持一象笏至”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三五之夜,明月半墙B.先妣抚之甚厚C.儿之成,则可待乎D.久之,能以足音辨人【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虚词用法和意义的能力。例句的“之”为音节助词。A.为结构助词,的。B.为代词,她。C.为助词,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为音节助词。故选D。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②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B.①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②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C.①内外多置.小门。②顾视无可置.者。D.①庭中始为篱,已.为墙。②今已.亭亭如盖矣。【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副词,每逢;副词,常常。B.均为介词,表处所,相当于“在”。C.动词,设置;动词,安置、放置。D.副词,然后;副词,已经。故选B。4.下列句中,加点词与“比去,以手阖门”中的“比”词义相同的一项是()A.其两膝相比.者B.每自比.于管仲、乐毅C.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D.比.至南郡,而琮已降【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实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例句中的“比”译为“等到”之意。A.“比”译为“靠近”。B.“比”译为“跟,与”。C.“比”译为“与”。D.“比”译为“等到”。故选D。二、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项脊轩志〔明〕归有光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项脊生曰:“蜀清守丹穴①,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女怀清台;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区区处败屋中,方扬眉、瞬目,谓有奇景。人知之者,其谓与坎井之蛙何异!”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注:①巴蜀地方有个名叫清的寡妇,继承了丈夫留下的朱砂矿。5.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项脊轩,旧.南阁子也旧:原来的B.迨.诸父异爨迨:等到C.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已:已经D.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昧昧:昏暗,模糊不清6.下列选项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久之.,能以足音辨人填然鼓之.,兵刃既接B.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吾属皆且为所.虏C.某所,而.母立于兹而.幸生也何为D.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州司临门,急于.星火7.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在文中写到“万籁有声”“小鸟时来琢食”“风移影动”,实则以动衬静;这种静并没有生命的死寂,而是有生机的宁静,透露出此时的作者在项脊轩中所感到的自我满足。B.归有光的散文特点是即事抒情,真切感人。在文中,作者紧紧抓住日常生活的小事、小节传递情感。如小鸟啄食,人至不去;大母以手阖门,持象笏至。细节虽小,言语不多,却能感人泣下。C.作者写到“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似是轻描淡写之笔,却形象地勾勒出了少年夫妻相依相伴、耳鬓厮磨、情意缠绵的情状,对亡妻的思念之情油然而生。D.结尾“亭亭如盖”的枇杷树,为一切往事的见证,老妪、大妣、先母、家境种种衰微,样样悲喜、所有的情感都凝注在这棵树上,因此它具有象征意义。后人称之“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当之无愧。8.翻译下列句子。(1)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2)人知之者,其谓与坎井之蛙何异?9.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是《项脊轩志》原文中被编者删去的部分,你认为删去好,还是保留好?联系全文说说你的观点并陈述理由。10.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凡人相与号呼者贵之则曰公贤之则曰君自其下则尔汝之虽公卿之贵天下貌畏而心不服则进而君公退而尔汝者多矣。独王子猷①谓竹君,天下从而君之无异辞。今与可②又能以墨象君之形容,作堂以居君,则与可之于君,信厚矣。(节选自苏轼《墨君堂记》)(注)①王子猷,名徽之,王羲之第五子,任达放诞,生性爱竹。②与可,即文同,字与可,北宋著名画家、诗人,他种竹、画竹,被后人奉为“墨竹之宗”。【答案】5.C6.A7.D8.(1)项脊轩一共四次遭受火灾,能不被焚毁,大概是有神灵保护的缘故吧。(2)知道我这种境遇的人,大概会认为我和井底之蛙没什么不同吧。9.示例一:保留,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来日尚可有所收获的志向,是对前文叙事抒情的有力提升。示例二:删去。这段文字只是作者的感慨,虽然也紧扣小轩,但和整体内容略有不同,抒发的情感也和全文不一致。10.凡人相与号呼者/贵之则曰公/贤之则曰君/自其下则尔汝之/虽公卿之贵/天下貌畏而心不服/则进而君公/退而尔汝者多矣。【分析】5.本题考查正确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C项,“已”,应译作“然后、过后”。故选C。6.本题考查正确理解文言虚词的能力。A项,两个“之”都是衬音助词,起补足音节的作用,无实义。B项,前一个“所”用在动词前,代表接受动作的事物;后一个“所”用在动词前,和前面的“为”字相应,表被动。C项,前一个“而”,通“尔”,代词,可译作“你”;后一个“而”是连词,表转折,可以为“但是”。D项,前一个“于”是介词,可译作“在”;后一个“于”是介词,表比较,可译作“比”。故选A。7.本题考查归纳概括文言文相关内容的能力。D项,“结尾‘亭亭如盖’的枇杷树,为一切往事的见证”说法错误。“枇杷树”是“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而“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可见枇杷树只见证了亡妻去世那年之后的往事,并没有见证“一切往事”。故选D。8.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1)“凡”,副词,一共;“得”,能够;“殆”,副词,大概。(2)“者”,……的人;“其”,连词,大概;“谓”,动词,认为。9.本题考查探究文言文中重要问题的能力。如果同意保留这段文字,可以联系这段文字的内容进行分析:这一段将自己与被重视或重用之前寂寂无名的寡妇清、诸葛亮相比,足见他对自己的人生期许之高;而作者谓自己在败屋之中“扬眉瞬目”“人知之者,其谓与坎井之蛙何异”之说,既是对前文祖母所表达的殷切期望的呼应,也是作者的自伤自励,感情内涵很复杂,不唯写家事之感,亦寓有功业之慨。因此,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来日尚可有所收获的志向,是对前文叙事抒情的有力提升。如果认为删去这段文字好,可以从这段抒发的情感进行分析:本文从项脊轩故居写出一系列的往事,作者的伤感情绪都流露于琐事的叙述之中,很有感染力量。而这一段议论是正文的最后一部分,作者以坎井之蛙自喻,自我解嘲,和盘托出自己生不得志的感慨,虽然也紧扣小轩,但和整体内容略有不同,抒发的情感也和全文不一致。10.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凡人相与号呼者”的意思是“凡是人们之间的称呼”,句意完整,下分别文陈述地位不同而称呼不同的事例,所以“者”后应断开。“贵之则曰公”和“贤之则曰君”结构相同,因此“公”与“贤”之间应该断开,“君”后应该断开。“自其下则尔汝之”中的“其”指代“公”“君”,这句话的意思是“‘公’‘君’之下的人就称为‘尔’或‘汝’了”,句意完整,因此“之”后应断开。“虽”“而”是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分别引领两个分句,因此“贵”和“天”之间应断开。“则”是连词,译作“于是,就”,引领下文,因此“则”前应断开;“进而君公”和“退而尔汝”句意相对,因此“公”和“退”之间应断开。(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世美堂后记[明]归有光余妻之曾大父..王翁致谦,宋丞相魏公(注)之后;自大名徙宛丘,后又徙余姚。元至顺间,有官平江者,因家昆山之南戴,故县人谓之南戴王氏。翁为人倜傥奇伟,吏部左侍郎叶公盛、大理寺卿....章公格一时名德,皆相友善,为与连姻。成化初,筑室百楹于安亭江上,堂宇闳敞,极幽雅之致;题其扁曰“世美”。四明杨太史守肚为之记。嘉靖中,曾孙某以逋官物粥于人。余适读书堂中吾妻曰君在不可使人顿有黍离之悲余闻之固已恻然然亦自爱其居闲靓可以避俗嚣也乃谋质金以偿粥者;不足,则岁质贷;五、六年,始尽雠其直。安亭俗砦窳而田恶。先是,县人争以不利阻余;余称孙叔敖请寝之丘、韩献子迁新田之语以为言,众莫不笑之。余于家事,未尝訾省。吾妻终亦不以有无告;但督僮奴垦荒莱,岁苦旱而独收。每稻熟,先以为吾父母酒醴,乃敢尝酒。获二麦,以为舅姑羞酱,乃烹饪。祭祀、宾客、婚姻、赠遗无所失,姊妹之无依者悉来归,四方学者馆饩莫不得所。有遘悯不自得者,终默默未尝有所言也。以余好书,故家有零落篇牍,辄令里媪访求,遂置书无虑数千卷。庚戌岁,余落第..出都门,从陆道旬日至家。时芍药花盛开,吾妻具酒相问劳。余谓:“得无有所恨耶。”曰:“方共采药鹿门,何恨也?”长沙张文隐公薨.,余哭之恸,吾妻亦泪下,曰:“世无知君者矣!然张公负君耳!”辛亥五月晦日,吾妻卒;实张文隐公薨之明年也。后三年,倭奴犯境,一日抄掠数过,而宅不毁,堂中书亦无恙。然余遂居县城,岁一再至而已。辛酉清明日,率子妇来省祭,留修圮坏,居久之不去。一日,家君燕坐堂中,惨然谓余曰:“其室在,其人亡,吾念汝妇耳!”余退而伤之,述其事,以为《世美堂后记》。(注)魏公:即王旦,他长期在相位,参与军国重事,很受倚重,死后封魏国公。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余适读书堂中/吾妻曰/君在/不可使人顿有黍离之悲/余闻之/固已恻然/然亦自爱/其居闲靓可以避俗嚣也/乃谋质金以偿粥者B.余适读书堂中/吾妻曰/君在/不可使人顿有黍离之悲/余闻之固/已恻然/然亦自爱其居闲靓/可以避俗嚣也/乃谋质金以偿粥者C.余适读书堂中/吾妻曰/君在/不可使人顿有黍离之悲/余闻之固/已恻然/然亦自爱/其居闲靓可以避俗嚣也/乃谋质金以偿粥者D.余适读书堂中/吾妻曰/君在/不可使人顿有黍离之悲/余闻之/固已恻然/然亦自爱其居闲靓/可以避俗嚣也/乃谋质金以偿粥者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父,祖父或外祖父。《韩非子·五蠹》中有“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孙”。文中的王致谦即
本文标题:9.2 《项脊轩志》(同步习题)(解析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4822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