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綠色消費組長:許○○組員:張○○、吳○○、許○○2目錄壹、前言..................P3貳、家電.................P4參、建築..................P9肆、交通..................P18伍、結論..................P20後記....................P21附錄一...................P22附錄二...................P25附錄三...................P27附錄四...................P30資料引用..................P32職務明細表.................P343壹、前言隨著時代的變遷,人類對於自然環境的破壞日益嚴重,因而造成全球暖化、酸性沈降(酸雨)、臭氧層破洞、生物大量滅絕等諸多問題,使得生態與環境在短短數十年內發生非自然性的嚴重改變,更使得人類文明將在五十年之內,甚至十年之內面臨非常嚴重的威脅。(林憲德,2004)有鑑於此,1992年的「地球高峰會議」,史無前例地聚集了一百七十位國家的政府代表以及一百一十八位的國家元首,共同商討挽救地球環境危機的對策,掀起了地球環保的熱潮。會中更簽署了《氣候變化公約》(theUnitedNationsFrameworkConventiononClimateChange,UNFCCC)、《生物多樣性公約》(TheConventiononBiologicalDiversity,CBD),並同時發表了《森林原則》(ForestPrinciples)、《里約宣言》(RioDeclaration)、與《二十一世紀議程》(Agenda21)等重要宣示。不久,1993年聯合國成立了「永續發展委員會」(UnitedNationsCommissiononSustainableDevelopment,UNCED),展開全面性的地球環保運動。直到1998年的「京都議定書」,更正式制定了各先進國家二氧化碳排放減量的目標,在在顯示了地球環保的問題已經成為超越國境與政體的國際要務,同時也顯示出「永續發展」(SustainableDevelopment)已成為人類最重要的課題。(希拉雅工作室)而我們觀看人類的發展歷程,可說是對所謂「進步」觀點的一種批判,因為史前時代「妥善照顧」的概念,已經揭示出人類在面對環境限制之下的長遠生存策略,也因此催生1992年的地球高峰會議,雖然促請各國研擬永續發展之具體政策與計畫,但是在二十一世紀初的今日,人們似乎對於未來仍感到茫然失措,而迷失在高度商業化的社會之中。臺灣,在戰後五十年之間的經濟快速起飛,無疑是臺灣奇蹟的一部份,然而從美麗之島淪陷為破碎島嶼,也自此而始。儘管許多人都深切感受到臺灣環境的急遽惡化與人文變遷。但遺憾的是,這些感受卻多半僅化為懷舊式的思古幽情,或者只是救贖式的自我安慰,然其有效遏阻乃至於改善環境惡化的行動,仍遠遠不及對於追求經濟發展的殷切。(李永展,1999)然而隨著環保意識的抬頭,人們的消費習慣也逐漸地受到環保意識的影響,對於商品的需求開始考慮是否有兼顧環保,開始發現我們自己其實是有決定權,這將會改變現今人們所認定的社會價值觀。身為消費者的我們,應該知道現代的社會經濟是由「供應」與「需求」所交織而成的龐大結構,而我們從中可以發現,商品若是沒有消費者的需求,則廠商的「供應」便無法形成,於是廠商便會開始找尋消費者願意購買的商品,而我們便可將其導向於綠色環保的路徑,使之發展茁壯,這便是一種「綠色消費」。然而現今廠商便利用此種心態,招搖著「環保」的旗幟,而實質上卻背道而馳,徒有虛名,而使得綠色商品在大眾心中留下負面的印象。故此,今日我們試以大眾生活中經常接觸的「家電」、「建築」、「交通」來說明如何做一位「經濟又兼顧環保的消費者」。4貳、家電家電,可說是我們的居家生活之中,最常使用也最常消耗能源過多的地方,也因為家電屬於家庭消費品,汰換率高,零件又十分繁多,往往造成大量垃圾;而部分家電因含有重金屬,進入掩埋場之後,往往容易造成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故而催生出「綠色家電」的概念,並且針對現有家電之弊病,綠色家電除了具有省能、高效率的特性之外,於材料的運用上,還須注意是否能將用量、組件種類減至最低、能不能拆下回收、是否可以再生製造、二次利用,且須避免有害物質的使用。在臺灣,約有97%的能源須仰賴國外進口,故政府為在有限資源中提升能源效能,自1980年起,便強制實施最低能源效率標準,規定冷氣、冰箱、日光燈、馬達等一定要符合所規定的最低標準,估計一年因此節省了10億8千萬度電,並為了更進一步提升全國的能源使用效率,經濟部能源委員會推動「節能標章」,鼓勵廠商申請認證。截至去年為止,總計有冷氣機、電冰箱、除濕機、電視機、洗衣機、電風扇、螢光燈管、吹風機、乾衣機、烘手機及開飲機等11種家電開放申請,目前共計25家品牌、266件家電通過認證,家電產品貼上這個圖樣,代表能源效率比國家認證標準高10-15%,耗電量更少;所以除了環保標章,認明節能標章,同樣也可為我們在電費支出上制咽。遠觀歐洲國家,對於家電之生產明令製造商必須為廢棄問題負起責任,鄰近的日本也在政府制定「家電回收再生法」之下,結合民間和企業的力量,努力將回收轉變為有利可圖的產業。而相較之下,地狹人稠的臺灣,企業只須按時給予一筆處理費用,並不需要直接負擔產品廢棄後的處理責任。所以在整個綠色家電的設計上,大多只著重在某一效能的增進,如新冷媒、低耗電量的功能;而對於促進家電的資源回收再生性,投入的研發經費並不高;更遑論將完整的綠色生產概念,提升涵括到生命周期評估和整體販售通路的綠色供應鏈中。這一點,我們的綠色消費者在購買時,還是應先有清楚的認識為好。(林穆琳)而一般大眾在購買綠色家電往往不知其陷阱,而未能達到節能省財的目的,專家提醒,為避免受到混淆,須注意四大陷阱(瑞麗女性網):一、模糊概念電冰箱的每日耗電量不但與電冰箱的有效容積有所關聯,還與使用之環境、門開啟的次數、內存物品的數量和種類等諸多因素有關,拋開這些因素卻只宣傳每日耗電量,意義不大。二、虛張聲勢。某些企業宣傳自身的產品擁有多項節能技術、節能理由等等,試圖誇大節能技術來迷惑消費者,但不說節能的效果,也拿不出權威部門的認證或實驗數據。因此,消費者選購節能家電時,不要只看節能技術的數目,還要認清是否有節能5效果的實驗數據。三、無效的對比。在現今市場的空調促銷中隨處可見類似的數字對比:如購買了一台1.5P或2P的某品牌節能空調,那麼若按平均每天使用6-8個小時來計算,一年就能夠節省電費1600元-2000元,使用兩年,節省下來的錢就可以再買一台節能空調。這種數字對比,從表面上來看似乎有「說服力」,但實質卻是一廂情願──誰家的空調會天天開6-8小時?四、誤導性的引誘類比。其目的在於先使消費者被其誤導性內容所吸引,繼而產生購買欲望。此前,在某種等離子電視機的廣告宣傳中竟然宣稱“耗電量小於普通檯燈",而廣告商的解釋更是大言不慚:「我們是按映像管電視機一天用1個小時,檯燈一天用8個小時來進行測算的。」足見雖然綠色家電對於有益於環保,但是卻也容易為人所混淆,故此在選擇綠色家電時,我們仍須注意使用後是否能達到節能的行為。但是在於綠色家電,仍有許多值得我們褒獎的,舉例來說,日本廠商研發出一種「水波爐」,利用300度高溫蒸氣煮熟食物,只要用家中自來水,便可做出煎煮炒炸各式菜餚,不僅減少油湮污染,也省去微波有害身體的疑慮。另外還有一款不用洗劑,僅使用鹽巴即可洗淨碗盤的洗碗機,為享受居家生活和環境保護之間取得了平衡點。而德國一家LoeweOptaGmbH公司發展出一款彩色電視,便採取新的綠色產品研發模式。其最大特點,在於外殼全由單片鋼鐵製成,日後可輕易回收。其他零件,除了管線材質之外,也都是可回收的廢料鋼鐵;因此又可節省下不少防火材料的使用。而這些電子零件大多是由鐵、鋁、矽等組成,不具有害或高污染物質。且藉由巧妙的設計,讓零件數量由1075減至943項,重量也由2.1公斤降低至1.33公斤,拆解、組合都容易,有利於回收再利用。其他塑膠零件也由6.68公斤減至39公克,是項毫不浪費的綠色家電。(林穆琳)看看國際知名的影印機大廠FujiXerox的例子,為了減少其產品對環境的衝擊,FujiXerox自設計、選材、生產、包裝、運送乃至回收系統,做了完全的規劃設計。例如影印機的組件在研發設計時,便朝向可拆卸且可回收、再利用為原則,並盡量輕薄短小,以減少原料用量。此外,利用新技術,將顏料和畫質混合得更均勻,如此便可以更少的原料和能源,達到令人滿意的效果。而在生產過程之中,更剔除了含鉛、六價鉻以及含溴之耐燃劑等有害物質作為原料,不僅預防污染,同時也方便日後回收再利用,大大降低對於環境的衝擊。等到運輸時,同樣是以最少量的回收紙設計成耐碰撞的包裝。當影印機送到消費者手中,使用完畢將汰換,FujiXerox的回收模式立即啟動,送回工廠,進行材料和組件的分類、回收、再製的流程。這已經不光只是6設計生產單一產品,而是要在產品的「出生」之前,已預想其「壽終正寢」之後,整個產品的「生命週期」要如何減低對自然環境的衝擊所做的全盤考量,這便是「綠色設計」(Greendesign)的精神。一般而言,綠色設計或環境化設計(DesignforEnvironment)的說法在美國與日本較常使用,而歐洲國家則大都慣用生態化設計(Eco-Design)一詞,名稱雖有異,其基本內涵大致相同。開始設計時便採用環保的概念,減量(Reduce)、再使用(Reuse)和原料回收(Recycle),正是綠色設計的「三R守則」。雖說經過統計,有40%~50%的垃圾,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但資源回收工作並不容易,如國內資源回收再利用率約僅3%而已。事實上,與其在生產末端耗費時間精力在減少廢料、污染和處理回收物,不如在源頭:規劃設計階段就作好準備。美國的百威啤酒(Budweiser)在不減容量的前提之下,將鋁罐邊緣直徑減少一英吋,一年就減少2100萬磅原料的消耗,而處理其回收、再製所減省下的金錢和能源便更為可觀。德國wilkhahn公司早在90年代就曾經設計一系列Picto辦公椅,強調完全不用黏膠和焊接,95%以上的零件都可以支解再重複的使用,材質多使用鋁合金及無毒害的工程塑膠,兼具美感、科技和功能性,為其現今「支解設計」的濫觴。除此之外,利用新材料來設計商品,也能達到綠色生產的目的。日本和德國都已開發出一款手錶,利用人體體溫和外界環境溫度的差異,而產生電力來驅動,其中奧妙,在利用了一種「熱電材料」。這是一種很奇特的材料,只要通入電流,便會產生冷熱兩端;而如果同時在兩端接觸不同溫度時,便會在內部迴路形成電流,只要溫差愈大,所產生的電流就愈強。目前運用這個原理,所設計出的冰箱,不需壓縮機、沒有噪音,也不會排放污染,極適合外出旅行。而以相同原理,日本久保田公司利用工廠所發出的廢熱和冷卻水之間的溫差來發電,目前也正在成熟階段,值得期待。估計若將傳統生產方式改以綠色設計3R原則,針對產品生命週期每一階段做適切的分析和改善,至少可降低90%以上的環境衝擊。進入生產過程中,省能、減廢、污染防制,依然是綠色產品的製造重點。以國內的正隆紙廠為例,其努力於環保生產管理,特別改變製程,讓造紙對環境的衝擊大幅降低。例如過去為了增加紙張強度,必須在紙漿中添加固化劑,但由於固化劑懸浮在紙漿槽中,濃度控制不易,更有一半留在水中,形成浪費。而如今固化劑改由紙張表面塗布,使用效率達到百分之百,紙張品質也更為提高。另外正隆改變廢水流程,回收第一階段廢水及紙纖維,不但減少污水處理場的負擔,節省用水量,也讓紙纖維利用率更加提高。除了著重生產流程的簡化、原料減量、降低污染;發展更為自然、更溫和的嶄新技術,也能為產業帶來盎然的綠意。例如紡織業:棉蠟是棉纖維外層的一種天然成分,必須先去除後才能有效的為棉織品染色。傳統方法是用酸鹼化學藥劑去除後,最後再以大量清水清洗,這個過程是造成紡織業最為人所詬病──大量廢水產生
本文标题:组长许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482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