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GB7258-XXXX《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讲义
GB7258-2012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培训讲义二零一二年七月1一、前言(一)标准的附录推荐性与标准条款的强制性(二)对比国标7258-2004的主要技术变化(三)归口管理部门二、引言(一)标准性质我国机动车运行安全管理昀基本的技术标准(二)适用范围1.机动车进行注册登记检验的主要技术依据2.在用机动车检验的主要技术依据3.机动车查验的主要技术依据4.事故车检验的主要技术依据5.新车定型强制性检验的重要技术依据之一6.新车出厂检验的重要技术依据之一7.进口机动车检验的重要依据之一(三)本次标准修订工作的主要原则1.明确适用范围提出特型机动车、教练车、残疾人专用车的定义和运行安全管理的技术依据,严密机动车安全管理的主要环节2.采用与管理要求相适应的机动车分类标准,提高标准的可操作性3.提高重点车辆的安全装置配置要求和结构安全要求,加严卧铺客车的安全技术要求,提高道路运行机动车的整体安全技术性能24.进一步明确公共汽车运行安全技术要求的加强安全管理提供技术依据5.两点说明1)轮式专用机械车标准未对其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参数、转向性能、制动性能、外部照明和信号装置及电器设备、车身、安全防护装置等参数和要求作出具体规定2)叉车部署道路车辆,其外形和结构的特殊性不适于在道路上行驶和使用三、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内容1.范围z规定整车及主要总成安全防护装置有关运行安全的基本技术要求及专用汽车的附加要求z适用道路行驶的所有机动车,不适用于有轨电车及非为道路上行驶和使用的主要用于封闭道路和场所作业施工的轮式专用机械车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3.1机动车3.2汽车3.2.1载客汽车3.2.1.1乘用车3.2.1.2客车33.2.1.2.1公路客车、长途客车3.2.1.2.2旅游客车3.2.1.2.3公共汽车、城市客车3.2.1.3校车3.2.1.3.1幼儿校车3.2.1.3.2小学生校车3.2.1.3.3中小学生校车3.2.1.3.4专用校车3.2.2载货汽车、货车3.2.2.1半挂牵引车3.2.2.2低速汽车3.2.2.2.1三轮汽车3.2.2.2.2低速货车、低速载货汽车3.2.2.3危险货物运输车3.2.3专项作业车、专用作业车3.2.4气体燃料汽车3.2.5两用燃料汽车3.2.6双燃料汽车3.2.7纯电动汽车3.2.8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3.2.9燃料电池汽车3.2.10教练车3.2.11残疾人专用汽车43.3挂车3.3.1牵引杆挂车、全挂车3.3.2中置轴挂车3.3.3半挂车3.4汽车列车3.4.1乘用车列车3.4.2货车列车3.4.2.1牵引杆挂车列车、全挂拖斗车、全挂汽车列车3.4.2.2中置轴挂车列车3.4.3铰接列车、半挂汽车列车3.5摩托车3.5.1普通摩托车3.5.1.1两轮普通摩托车3.5.1.2边三轮摩托车3.5.1.3正三轮摩托车3.5.2轻便摩托车3.5.2.1两轮轻便摩托车3.5.2.2正三轮轻便摩托车3.6拖拉机运输机组3.7轮式专用机械车3.8特型机动车4.整车4.1整车标志4.1.1永久保持的商标或厂标4.1.2标牌、标签4.1.3应具有唯一车辆识别代号4.1.4发动机型号和出厂编号4.1.5乘用车和货车保持车辆识别代号标识4.1.6乘用车后备箱打开后能直接观察的车辆标识代号4.1.7危险货物运输车标志4.1.8改装或修理不得对车辆标识、发动机标识、零部件编号、产品标牌等整车标志进行遮盖4.2外廓尺寸54.3后悬z后悬:汽车昀后端至后轴中心的距离4.4轴荷和质量参数674.4.1汽车、汽车列车、挂车的规定4.4.2空载和满载的机动车整备质量和总质量在各轴间的分配z整备质量:空载车辆各轴轮重总和+引车员体重z总质量(单位为千克):额定载质量+整备质量+驾驶室准乘人数总体重(按65kg/人)4.4.3边三轮摩托车空载及满载状态边车车轮轴荷分配4.5核载4.5.1质量参数核定z昀大允许总质量(单位为千克):额定载质量+整备质量+驾驶室准乘人数总体重(按65kg/人)z发动机功率z昀大设计轴荷z轮胎承载能力z转向轴轴荷(或转向轮轮荷)z转向轮轮荷z整车整备质量:空载质量+引车员体重z总质量:载质量+整备质量4.5.1.1昀大允许总质量的核定4.5.1.2转向轴轴荷与整备质量和总质量的比值规定4.5.1.3清障车托举状态转向轴轴荷规定4.5.1.4汽车或汽车列车驱动轴轴荷规定4.5.1.5货车列车的挂车昀大允许装载质量规定4.5.1.6铰接列车半挂车的总质量规定8z牵引质量:牵引车能牵引的汽车列车总重量4.5.1.7轮式拖拉机运输机组的挂拖质量比规定z轮式拖拉机运输机组的挂拖质量比:挂车昀大允许总质量与拖拉机使用质量之比4.5.2乘用车乘坐人数核定4.5.2.1前排座位乘坐人数的核定4.5.2.2其他座位人数核定4.5.2.3旅居车核定乘员数4.5.2.4乘用车设置的侧向座椅不核定乘坐人数4.5.3客车乘员数核定4.5.4有驾驶室机动车的驾驶室乘坐人数核定4.5.5摩托车乘坐人数规定4.5.6特殊规定4.5.6.1装备残疾人轮椅固定装置的残疾人汽车、装备担架的救护车载客汽车乘坐人数,医疗车、体检医疗车等专项作业车乘坐人数核定4.5.6.2旅居半挂车不核定乘坐人数4.5.6.3货车驾驶室(区)以外部位设置的座椅和卧铺不核定乘坐人数4.6比功率z比功率:发动机昀大净功率(或0.9倍的发动机额定/标定功率)z净功率=额定功率×效率指数4.7侧倾稳定角和驻车稳定角4.8图形和文字标志4.9外观94.10漏水检查4.11漏油检查z连续行驶10km以上停车5分钟,不得有明显渗漏现象4.12车速表指示误差(昀大设计车速不大于40km/h机动车除外)z指示车速与实际车速误差范围的要求4.13行驶轨迹z汽车列车和轮式拖拉机运输机组直线行驶挂车后轴中心相对牵引车前轴中心昀大摆动幅度规定4.14噪声要求(低速汽车除外)其检验方法见附录A4.15环保要求排气污染物排放及噪声控制符合国家环保标准的规定4.16产品使用说明书4.16.1应用文字标明与整车型号相一致的结构参数和技术特征z昀大爬坡度z车轮定位值:为悬架特性项目,涉及操纵稳定性、乘坐舒适性z前轮定位:为了保证汽车直线行驶的稳定性和操纵轻便性,减少轮胎和其他机件的磨损,转向车轮、转向节、前轴三表与车架的安装应保持一定的相对位置关系,这种安装位置称为转向车轮定位。一般情况下汽车多采用前轮转向,故转向轮定位又称为前轮定位。包括主销后倾、主销内倾、前轮外倾、前轮前束z主销后倾:主销在前轴上安装,其上端略向后倾斜,称为主销后倾,主销轴线与垂线之间的夹角γ叫做主销后倾角图示主销后倾角是转向轴线向后倾斜的角度,主销后倾角是汽车纵向平面观察时转向轴线至垂直线之间的角度rz作用:汽车转弯时如右转,汽车产生的离心力引起路面对车轮的侧向反作用力下形成稳定力矩M=FL,方向与车轮偏转方向相反,M使车轮回复到原来中间的位置,保证汽车稳定地直线行驶。γ↑V1011↑M↑转向轮自动回正能力↑,转向时为克服M,驾驶员须在转向盘上施加较大力(所谓转向盘沉重),∴γ≤3°z主销内倾主销内倾角:主销在前轴上安装,其上端略向内倾斜,称为主销内倾。在汽车横向平面内,主销轴线上与垂线之间的夹角β叫做主销内倾角。β作用:(1)有使车轮自动回正作用(2)使转向轻便图示,当转向轮在外力作用下由中间位置偏离左右一个角度时,车轮的昀低点将陷入路面的下h处,实际上车轮边缘不可能陷入路面以下,而是将转向轮连同整个汽车前部向上抬起一个相应的高度h,在汽车车身重力使转向轮回复到原来中间位置的效应即能自动回正。β↑或转向偏转角↑h↑自动回正作用↑图示,β角,使主销轴线与路面的交点到车轮中心平面与地面交线的距离-C减小,转向时路面作用在转向轮上的阻力矩减小(因力臂C↓),从而可↓转向时驾驶员加在转向盘上的力,使转向操作轻便。β↑C↓车轮绕主销偏转过程中,轮胎于路面产生较大滑动,↑轮胎于路面的摩擦阻力,使转向沉重,加速轮胎磨损β≯8°C=40~60mm对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轿车,为↑行驶稳定性,β↑奥迪100β=14.2°,夏利TJ7100β=12°±30′z前轮外倾:前轮安装在车桥上,其旋转平面上向相对纵向垂直平面略向外倾斜,称为前轮外倾,在汽车的横向平面内,前轮中心平面向外倾斜一个角度α,称为前轮外倾角。12作用:(1)↑转向操纵轻便性(2)↑车轮工作安全性因主销与裤套,轮毂与轴承间存在装配间隙,空车时车轮安装正好垂直路面,满载时上述间隙变化,车桥也因承载变化从而引起车轮向内倾斜,车轮内倾将使路面对车轮的垂直反作用力的轴向分力压向轮毂外端的小轴承,使轴承与其锁紧,锁母承受载荷↑,↓了它们的使用寿命,严重时损坏锁母而使车轮脱落。所以安装车轮时预先留一定的外倾角,防止上述不良影响。(3)α与β相配合可进一步↓C距离使转向轻便(4)α也可与拱形路面相适应α↑轮胎偏磨损↑∴α≈1°z前轮前束定义:俯视车轮,汽车的两个前轮的旋转平面并不完全平行,而是稍为带一点角度,此现象称为前轮前束。图示内八字:在通过两前轮中心的水平面内,两前轮前边缘距离B小于两前轮后边缘距离A,A与B之差称为前轮前束值。A>B正前束A<B负前束(后束)前束=|A–B|作用:为消除车轮外倾而引起前轮的“滚锥效应”—车轮外倾角α,滚动时就类似圆锥滚动,导致两侧车轮向外滚动,∵转向横拉杆和车桥的约束,车轮不可能向外滚动,车轮将在地面上出现边滚边向内滑移现象,↑轮胎磨损,为消除α外倾带来的不良后果,故安装车轮时形成前束A13>B,使车轮在每一瞬时滚动方向接近于向着正前方。前束的调整:通过改变横拉杆长度调整测量位置:(1)两轮胎中心平面处的前后差值(2)两车轮钢圈内侧面处的前后差值前束值为0~12mmz后轮定位后轮外倾角—同前轮外倾角作用,也对轮胎磨损和操纵性有影响,负外倾角可↑车轮接地跨度,增加汽车横向稳定性后轮前束:可抵消因汽车高速行驶且驱动力较大时使车轮出现负前束情况,减少轮胎磨损制动踏板自由行程—开始踩下踏板到制动起作用的行程,为总行程之一部分行程作用:制动踏板自由行程过小或没有自由行程,使制动力不能彻底解除,而制动摩擦片与制动鼓或制动盘时常接触引起制动拖滞—制动后抬起制动踏板,车轮行驶无力,重新起步困难,全部或个别车轮制动鼓或制动钳发热,踏下离合器踏板后,车速迅速↓,有制动感影响因素:(1)制动总泵回位不正常(2)制动踏板回位不良(3)摩擦片与制动盘或制动鼓间隙过小(4)个别车轮制动分泵不回位4.16.2汽车产品使用说明书对安全气囊、电子稳定控制系统、防抱死自动装置等安全装置功能、用法和注意事项的说明(组成工作原理、主要元件结构)z安全气囊的作用:一种当汽车遭到冲撞而急剧减速时能很快膨胀的缓冲垫,可为成员提供十分有效的防撞保护,当汽车发生碰撞时,迅速在成员和汽车内部结构之间打开一个充满气体的袋子,使乘员撞在气袋上,避免或减缓碰撞达到保护成员的目的z电子稳定控制系统(ESP):ABS在车辆制动过程中,通过充分利用地面附着系数而获得较高的地面制动力和测向力,缩短汽车的制动距离,提高汽车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减少轮胎磨损zTCS:在车辆起步或加速时,使车辆具有较高的附着力,避免车轮打滑,使车轮能安全地起步或加速ABS、TCS主要控制车辆行驶过程中的纵向滑移zESP:各种工况下的一个主动安全系统,通过各传感器传来的车辆行驶状态信息进行分析,向ABS、TCS发出纠偏指令,对某一个车轮制动14或对发动机和变速器的控制系统进行干预,避免车辆沿重心轴垂直方向侧滑或旋转,提高车辆横向和纵向稳定性z防抱死制动装置(ABS)功用:为得到理想的制动控制过程,现代汽车采用了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ABS)是汽车上主动安装的装置。ABS能据路面状况紧急制动或在冰雪易滑路面上制动时自动调节车轮的制动力,控制车轮的滑移率在某一范围内工作,防止车轮制动抱死在路面上产生脱滑,使车轮处于边滚边滑状态,从而缩短制动距离,提高制动过程中的方向稳定性及转向操纵能力,使汽车制动更为安全有效。z滑移率S=车速轮速
本文标题:GB7258-XXXX《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讲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494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