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XXXX年中国安全与周边形势分析
2010年中国安全与周边形势分析参加2010环太平洋联合海上军演14国海军派出数十艘战舰组成庞大舰队进行武力展示2010,“多事”的一年——中国安全与对外关系的“势”与“事”今年的事情……还真是很多。的确,人们都感到2010年的不寻常。朝鲜半岛局势诡谲莫测,中日“撞船事件”后严重对立,东海南海主权利益纷争加剧,周边各种海上军演频繁登场,一些国家对华心态微妙变化,美国借势高调“重返东亚”,中美关系从年初就开始接二连三出现波折……种种事件俨然形成一种“势”,中国和世界好像进入了一个互不适应、互不理解的时期。普通中国民众也有不适应感,“为什么”,成了人们观察中国对外关系时经常浮现在脑中的问题。不知研讨会上学者们的观点能否给人以启示东亚:“战略紧张期”?中国怎么办?有西方媒体提出,东亚地区正在进入一个“战略紧张期”、“战略摩擦期”。这一提法值得我们重视与警惕。2010年为什么一下子有这么多事情出来?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就中外摩擦增加来说,外部的原因有多大,中国自身的原因有多大?中国的研究界应对此进行认真的研究。2010年周边安全形势的发展变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美国利用东亚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全面有序地“重返”东亚和亚太。有人说“美国本来就在亚太,因此不存在‘重返’问题”,但这个口号是美国人自己提出来的,因为他们认为在布什政府期间,美国过于关注大中东地区,陷入伊拉克、阿富汗两场战争,使得中国的影响在亚太、特别是东亚迅速增长。奥巴马上台后就着手“重返亚太”。2010年美国在这方面取得了比较大的进展。11月,国务卿希拉里在夏威夷发表关于美亚太政策的讲话,提出“前沿部署外交”概念,强调坚持美国的领导权、加强双边同盟体系、扩大伙伴关系、积极介入各种多边机制。我认为,这四个方面既是美“重返”要实现的目标,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其2010年取得的成果。第二,朝鲜半岛局势进一步恶化,半岛的冷战格局有强化的趋势。2010年,由于朝核危机陷入僵局,加之“天安”号事件和延坪岛炮击事件的发生,在东北亚,美日韩明显靠拢,中国和朝鲜走得更近(朝鲜在困难中有求于中国,但其基本政策基本未变),中韩关系困难增加。朝韩双方虽然都不想打仗,但随着紧张局势的加剧,擦枪走火的危险严重存在;恢复朝核问题六方会谈的前景却十分渺茫。第三,钓鱼岛“撞船”事件使中日关系严重倒退,危机结束后两国关系的恢复进程十分缓慢。很多人都有一个感觉,2010年的中日关系是“一觉回到解放前”,2006年10月以来中日关系的改善成果几乎丧失殆尽。有知情人士说,在日本,过去到中国驻日使馆前游行的主要是右翼团体,而2010年却有很多普通民众。反之,中国民众对日本的态度亦严重恶化。由于中日双方的民族感情再次严重对立,对两国建立“战略互惠关系”前景的怀疑、动摇情绪在蔓延。日本民主党中曾经出现过的“建立较为均衡的日美中关系”的声音现在已被“巩固日美同盟”、“加强对华防范”的呼声所压倒,而日美原本在军事基地问题上的严重摩擦也因此趋缓。第四,所谓“南海是中国核心利益”的说法一度被炒得沸沸扬扬,美日澳及东南亚一些国家声称中国的对外政策发生了变化,中国“强硬论”广泛传播。美国在ARF(东盟地区论坛)上公开提出支持在南海搞“多边行为准则”,将其海上对华抵近侦察与中国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在南海的领土与海洋权益之争混在一起,高调声称是在维护海上自由航行权。一些东南亚国家与美相互利用。2010年美国和越南、印尼关系的发展十分显眼,又是建立战略伙伴或全面伙伴关系,又是开展联合军演。不过,对此也不应看得过重,东盟国家仍想在中美两国间搞平衡,他们决不希望中美关系出现对抗。第五,在西亚和中亚地区,美国已经开始从伊拉克撤军,并在阿富汗加强攻势,为未来的撤军做积极准备。在中东,重启的巴以对话仍困难重重;伊朗核对话在停滞一年之后刚刚恢复,取得进展的可能性不大。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即与从布什手里接过政权时相比,奥巴马政府已经有可能将更多战略关注力转向东亚和亚太(虽然美要完全从阿、伊脱身和缓和与伊朗的关系决非易事)。对于这一变化可能对中国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值得认真思考与应对。第六,南亚的安全形势仍然复杂、不确定。就中印关系来说,一方面,中印在边界争议问题上的摩擦有所增加,两军关系一度停滞,印度对中巴民用核合作耿耿于怀,中国对美印加强战略合作的关切也在上升;但另一方面,中印边界问题谈判在继续,年底温总理访印取得成功,对保持两国关系的基本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中巴关系总体稳定,但巴基斯坦政局仍不稳定,美巴在反恐和对阿富汗政策上的分歧有增无减。第七,中国周边的各种海上军事演习明显增多,加剧了地区的紧张形势。11月进行的日美联合军演是历年来规模最大的,而韩美联合海上军演持续之久也为多年来所罕见。此外还有美越、美印的联合海上军演等。中国海军2010年也在东海、南海进行了一些演习和演练。值得指出的是,2010年多数联合军演针对的是传统安全。各国的海上演习引起了相关国家的紧张和疑虑。许多国家将其与美国联合进行的海上军演视为常态,却对中国的海上军演颇多指摘。第八,台海形势继续朝着总体稳定的方向发展。周边国家对台湾问题的关注继续下降,但美国2010年年初进行的对台军售却给中美关系带来了新的损害,并造成了两军关系的一度中断。此外,中亚形势相对稳定。中俄关系继续稳定发展。周边的各种多边对话仍在发展并十分活跃。总体看来,中国在这些对话中保持了自身的影响力。针对2010年东亚形势的变化,有西方媒体提出,东亚地区正在进入一个“战略紧张期”、“战略摩擦期”。这一提法值得我们重视与警惕。2010年为什么一下子有这么多事情出来?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就中外摩擦增加来说,外部的原因有多大,中国自身的原因有多大?中国的研究界应对此进行认真的研究。在此,我想强调三点:一是对于我们多年来行之有效的基本对外政策决不要因一时一事的变化而轻易动摇;二是要与时俱进,某些具体政策应有必要的调整;三是要大力加强危机管理(包括危机防范与危机管控),加强对外政策协调。冷战结束至今,中国未再发生任何对外军事冲突,但面临的安全危机却不断上升,正是这些危机对中国的发展一再形成严重冲击。事实表明,加强危机管理已是当务之急。世界经济格局变化,美国利用了对中国的“恐慌”2012年之后,将是一个全球性的通货膨胀时代。之后,美国的债务会慢慢地化解掉,实现所谓的“软着陆”。当然这也让美元避免了迅速垮塌的命运。然后,美国才能重新找到经济增长的基础。2010年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经济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这个变化是从金融危机开始的。2009年和2010年是最明显的转折,这个转折最少会影响到未来十年。西方国家的一些评估机构预测,到2020年,“金砖四国”(中、印、俄、巴西),再加上印尼、南非等几个新兴市场国家的总产值将赶上西欧、美国、日本的总产值。这在世界经济中是一个非常大的变化。而这种变化正是多年的全球化和西方国家的债务负担不断增长所造成的。首先看美国,据估计,它现在至少有70万亿美元的债务,这是其整体经济的好几倍,可以说,它无论如何也是无法偿还的。美国国会预算局认为,按目前的形势发展下去,2020年美国将拿出财政收入的20%来支付债务利息;2040年,债务利息将占它财政收入的58%。如果美元依然保持现在这个价值,那么未来的美国政府将无法支付它的巨额开支,而美国人会沦到世代给外国人打工还债的地步。这是世界第一大强国所不能承受之重。债务问题也不是美国独有,所有的发达国家都沾上了。此次美国纽约股市的泡沫破灭和美国的债券问题之所以没有引起像上世纪80年代末那样惨痛的大规模的银行倒闭,很大的原因就是欧洲人替它买了单。所以欧洲的债务是和美国连在一起的,欧洲金融机构的债务危机随时可能爆发。由于欧元区的制度设计有缺陷,其内部发展已经变成一种政治角力了。比如德国人认为,自从欧元上马以后,我勒裤腰带勒了十年,终于把一切都搞好了,而其他国家大手大脚,却让我付钱……德国人满肚子委屈。可是那些危机的国家却说,你是最有钱的,你不帮我们,这个体系就维持不下去了。而这个体系又没有退出机制。德国既不能选择退出,也不能把别的国家从中择出去。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呆坏账等问题,欧洲在未来五到十年内会不停地被各种债务危机、公共开支紧缩所困扰,会有不同程度的社会抗议运动爆发。在这种环境下,不可能有良好的经济增长。日本也一样,债务已经达到其自身GDP的200%多了,它每年支付债务利息就要花掉财政收入的1/5。在这些背景下,除了发动战争这种不可能的办法外,惟一体面的出路就是通货膨胀。让美元贬值,让价格来冲稀债务,这是一种让债务持有人吃哑巴亏的手段。上世纪70年代美元与黄金脱钩之后,就进入了大幅贬值的轨道,全球持续通货膨胀,美国把债务分摊在了西欧和日本头上。等到80年代初,美联储大幅提高利率,美元再度坚挺,又吸收了大量外国储蓄。2012年之后,将是一个全球性的通货膨胀时代。之后,美国的债务会慢慢地化解掉,实现所谓的“软着陆”。当然这也让美元避免了迅速垮塌的命运。然后,美国才能重新找到经济增长的基础。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还会出现另外一些问题。比如,资本会大量地流入新兴国家追逐利润。虽然现在美联储发了很多票子,但是美国经济还是处于经济紧缩。最近公布的数据中,美国现在的CPI指数处于历史最低点,也就是说,美联储扔了这么多钱进去,根本没用,这就为它继续印票子做了舆论准备。实际上是因为它放出的货币没有进入美国市场,而是流向新兴市场。现在美元已经成为“套利交易”的工具了。欧洲的债务不断起伏,也跟货币的流动性过剩有关。这就是为什么美国的政策一出台,所有发展中国家就会有所反应的原因。因为“热钱”流进来了,就会给自己造成非常大的危险。在物价飞涨、通货膨胀这个问题上,中国就承受了巨大的、直接的压力。有些经济学家说通货膨胀是中国的问题,但我认为主要是输入型的。蔬菜涨价了,但农民并没有赚到什么钱。这是为什么呢?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菜农必用的柴油价格涨了好几倍,而柴油需要进口,自产的不够用。而且不仅是柴油涨价,整个石油都在涨价。为什么石油涨价?因为石油是以美元定价的,美元贬值,石油必然涨价。全球性的通货膨胀正是通过大宗商品期货市场表现出来的,最明显的表现就是石油、黄金、粮食、铜矿等,这些东西一涨价,作为最大使用者或进口者的中国,必然会受影响。好在中国有资本管制这道防火墙,中国是间接的、输入型通货膨胀。而包括韩国在内的一些新兴经济体,他们没有资本管制,已经顶不住了。这些国家的汇率遭遇了巨大的升值压力,也就是所谓的“汇率战”。尽管如此,中国的机遇仍然很大,也带来了增长太猛、太快的烦恼。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曾经做过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中国的增长速度之快,相当于每两年就增出一个印度,三年就增出一个加拿大。也正因为如此,才引起周边的“担忧”。如果我们控制不住自己的民族主义情绪,就会被美国所利用。实际上近几年,美国人一直在担心中国的周边国家会绑在中国的“战车”上,远离美国。最近美国重返亚太,实际上就是利用了这些国家的突然性的“恐慌”。中国成为挑战者了吗虽然30多年“应战”的成就非凡,但中国作为“应战者”的角色并没有改变。从综合国力、发展方式、核心竞争力,以及软实力等多方面来看,未来我国面临的外部挑战压力并不比前30年要轻。对这一客观现实,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在判断当前国际大趋势及中国所处环境时,我们应该问自己一个问题:中国成为挑战者了吗?套用“挑战—应战”的分析路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战略选择和行为方式,都是以因应外部挑战和压力为取向的,包括全球化、多极化、信息化,等等,用的多是“顺应”、“调整”、“适应”、“融入”一类的词。中国“摸着石头”过的是水很深、很急的“大河”,几乎没有“喘口气”、“歇歇脚”的余地。虽然30多年“应战”的成就非凡,但中国作为“应战者”的角色并没有改变。从综合国力、发展方式、核心竞争力,以及软实力等多方面来看,未来我国面临的外部挑战压力并不比前30年要轻。整体上,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应战与挑战”关系尚未发生根本性的逆转,在相当长的时期里中国还将继续是
本文标题:XXXX年中国安全与周边形势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505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