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从“乱而复治”与“固本长效”的辩证逻辑中探索食品安全的向善之策
朱笑雪硕士研究生公共经济管理重庆大学贸易与行政学院-1-从“乱而复治”与“固本长效”的辩证逻辑中探索食品安全的向善之策内容摘要:文章论述了当前食品安全乱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并探究了目前食品安全治理过程中存在的四大缺陷,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四结合的治理方略,以期实现食品领域乱而复治、治而长效的政策效果。关键词:食品安全、根源、治理问题、善策取向一、食品领域“复治”的迫切需要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苏丹红”、“三聚氰胺”、“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毒花椒”……引发了公众对食品安全的焦虑,导致了谈食色变的食品恐怖主义。对于以食为天的公众而言,能否采取有效之策保障饮食安全,无疑成为拷问执政者合法性及执政能力的重要问题,更成为其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障公民健康权的必解之题。因此,重铸一个纯净安全的饮食环境,成为了社会公众与执政者,共同的、迫切的需要。复治的期待,如何转化为向善的实策?这不仅需要重典治乱的“权宜之术”,更需要“攻坚长效”的战略考量。要解决的也不仅是食品乱象本身,更重要的深入分析问题根源,在此朱笑雪硕士研究生公共经济管理重庆大学贸易与行政学院-2-基础上,不断完善治理体系,创新工作方法,采取一系列标本兼治、固本长效的有力措施,助推食品市场健康有序发展。二、探索食品乱象的根源(一)“唯GDP”政策导向对“质”的轻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之初,落后的生产力水平同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是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做大国民经济蛋糕,解决民众温饱问题,成为发展的首要目标。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更多地考虑量的增加。“规模化”和“多元化”成为食品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对“质”的监管显然让位于了对“量”的追求,唯GDP的政策思路成为当前食品乱象背后,一个不可忽略的责任因素。(二)市场经济“唯利是图”的趋利本质。市场经济固有的滞后性、盲目性、自发性缺陷,导致了主体诚信缺失、不公平竞争等一系列问题。在目前的食品市场中,这样的问题屡见不鲜,食品生产经营者为牟取暴利,无视消费者的健康权利,非法违规取得竞争优势,导致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由于这些问题根源于市场经济体制本身,因此,单纯依靠市场自身的净化功能,无法根除。只有通过加强宏观调控,依法监管,方能提供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也才能避免“三聚氰胺”、“毒花椒”等类似事件再次发生。(三)社会道德约束功能弱化。转型时期,价值观念多元化发展趋势明显,个体特殊性得到空前的尊重与张扬,道朱笑雪硕士研究生公共经济管理重庆大学贸易与行政学院-3-德标准被逐渐模糊化,并且呈现碎片化趋势。这些趋势弱化了道德的社会约束功能,灰色空间不断扩张,非法牟利的社会成本被大大降低,进而导致食品安全危害行为发生的几率增加。(四)信息不对称导致“劣弊驱逐良币”。目前,在食品流通领域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消费者由于缺乏相关的食品安全知识,往往根据价格优劣做出购买选择。市场中,优质产品由于成本高,售价也必然高于其他品质较差的产品,在信息不对称的背景下,优质价高的产品自然丧失了价格上的竞争优势,结果无外乎两种情况:不是同流合污,就是关门破产。三、当前食品安全治理中的问题目前,针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治理行为,存在亟待改进的几个方面:(一)运动模式的治理方略。对于突发性的安全事件解决效果较好,能在一定时期内,对危害制造者产生震慑作用,但其长期效果差强人意,只能起到止疼片的效果。治理工作,若缺乏系统思维,则无法实现长期维权的效果,更无法遏制巨大经济利益面前,人们的贪婪欲望。因此,运动治理模式攻坚方可,但要求复治长效则必须从体制入手。(二)单兵突进式的治理思路。单纯从执法者入手的治理思路,就如同单兵作战,势孤而力单,无法形成治理合力,容易陷入两个误区:一是使治理工作脱离群众,缺乏基础,朱笑雪硕士研究生公共经济管理重庆大学贸易与行政学院-4-造成监管死角;另一方面导致监督缺位,造成权力寻租,滋生腐败和幕后交易,同时,也不利于培养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能力。(三)相关知识匮乏的治理背景。公众食品安全知识以及科学维权意识的极度匮乏,是当前食品安全治理的重要背景之一。从危害实施方讲,有可能会导致过失性违规违法;从受损方而言,则会导致对信息的误判,引发不必要的恐慌。对执法方而言,则会极大地影响执法效能。(四)“德治”乏力的治理缺陷。注重“法治”途径的改善,而轻忽“德治”的创新探索,无法“内外兼修”地营造食品安全氛围。四、食品安全问题的善策取向为推动食品领域的复治,维护公众的健康权利,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系统、全面地对目前食品安全治理情况进行分析,从大局着眼,采取有针对性地治理措施:(一)“攻坚”与“长效”同行。针对目前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的问题,一方面应通过强有力地措施,依法严厉打击危害公众饮食健康的行为,针对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的重点区域、重点品种、重点环节,开展集中整顿和专项治理,强化执法力度,增强执法威慑力,全面排查食品安全隐患,尤其在各个重大节日之际,有针对性地实施节日食品专项整治工作,突出重点,严防死守,打好攻坚战。另一方面,则要强化制度建设,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朱笑雪硕士研究生公共经济管理重庆大学贸易与行政学院-5-确保监管工作有法可依,目前,我国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系统性仍不完善,现行食品安全标准、行业准入、实施细则等相关规范性文件的拟制工作,仍滞后于当前监管的需要,食品安全维护工作缺乏系统、全面的实施标准。饮食安全缺乏长期行之有效的保障体系。为此,必须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的开放态度,学习先发国家、先进地区好的政策和措施,并在实践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固化经验和成果,完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为维护公民健康权益,提供长效可靠的制度保障,最终实现乱而复治,攻坚长效的政策初衷。(二)“执法”与“监督”共进。食品安全是涉及全民的公共问题,因此,治理过程中,不仅要充分发挥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管作用,更应调动公民参与治理的积极性,形成全民共治的管理氛围,而共治的主要途径则是:参与监督,它有两层含义:一是对执法的监督,通过敦促执法部门公开监管信息,参与治理,确保执法行为的公正、公平、公开,推动职能部门在监管过程中,更好地满足食品安全需要。另一方面,公众还应加强对食品违法违规行为的监督。职能部门应积极引导鼓励公众通过各种渠道,依法加强对食品生产及流通经营行为的监督。职能部门应会同各媒体,搭建公共治理平台,广泛宣传食品安全知识,完善生产经营者信用监管体系,提升公众食品信息获取和辨识能力,不断消减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劣币驱逐良币”问题构筑食品生产经营者守法从业的外部环境。朱笑雪硕士研究生公共经济管理重庆大学贸易与行政学院-6-(三)“意识”与“能力”齐抓。如上所述,公共治理涉及两个层面,职能部门依法履职以及社会(公众)参与治理。对执法监管者而言,应不断更新自身食品安全知识,增强应对复杂环境的各项素质和能力,保持与时俱进的创新能力,构建学习型监管队伍,实现良好的监管效果,成为保卫公众食品安全的忠诚铁军。对于社会(公众)而言,要通过加强食品安全知识学习,增强维权意识,提升自我防范能力。特别是对繁杂浩淼的食品信息,要增强辨识能力,科学判断信息真伪,不为谣言所动,不为谎言所瞒,为自身健康构筑牢第一道防线。(四)“立威”与“树德”并举。商品经济的本质,必然导致人们的逐利行为。如何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规避市场经济存在的道德风险?“法治”与“德治”并举,成为保障食品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必然选择。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完善行业准入标准、制定监管实施细则,强化执行力,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对危害公众饮食健康的行为严惩不怠,树立法律权威,不仅可以凸显执政者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治理决心,也增大了违法违规行为的成本,起到了良好的警示和震慑作用。此外,应充分发挥“德治”的重要作用,将食品安全内化为生产经营者的自我约束。由于道德的力量相对于法律而言,其短期约束力较弱,但一经内化,则显示出其无比的生命力和稳定性。目前,国家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过分倚重朱笑雪硕士研究生公共经济管理重庆大学贸易与行政学院-7-于法律手段。而现实是,现有的法律法规尚不足以解决所有问题,而在行政执法中遵循的“法无规定即禁止”的原则,导致了监管真空地带的出现。这些真空地带,必须依靠道德的力量来规范与管理。国家虽然通过诸多措施引导市场主体,养成诚信经营的责任意识,但终究因物质利益的强大吸引力,而收效甚微。树德的过程漫长而艰辛。为此,必须积极探索德育的有效措施,通过树立诚信典型、奖励守法经营等方式,在全社会形成见贤思齐的良好氛围,整合转型时期道德碎片,为公众饮食安全构筑多层防护网。民以食为天,民生无小事。我们期待,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指导下,通过以上四大举措,能实现食品领域“乱而复治”、“固本长效”的政策目标,为公众、为社会营造一方安全纯净的饮食天地。作者:朱笑雪硕士研究生联系方式:13648307577指导老师:周庆行教授二○一一年五月二十日
本文标题:从“乱而复治”与“固本长效”的辩证逻辑中探索食品安全的向善之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525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