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2023年身边的科学教案目标【实用4篇】
1/112023年身边的科学教案目标【实用4篇】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以下我给大家分享的“2023年身边的科学教案目标【实用4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身边的科学教案目标【第一篇】活动目标:1、保护身边环境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了解垃圾的危害。2、减少垃圾的产生,提高幼儿从小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3、使幼儿知道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活动过程:海娃哥哥年纪小,站在山坡来放哨,爸爸叫他送情报,情报紧急很重要。鸡毛信,不一般,三根鸡毛插上面。海娃娃送信快快走,赶着羊群过山口。站在山口看一看,抢粮的鬼子在捣蛋。遇见鬼子把他搜查遍,什么东西也没见。海娃娃送信真勇敢,闯过一关又一关。翻山越岭不怕累,把信交给了游击队。2/11海娃送信立大功,人人夸他小英雄。1、教师导入:师:小朋友,上课前老师先请你们来看一段录像。在看的时候看哪个小朋友最认真表现得最好,能回答上老师的问题。师:从这段录像中你们都看到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吧!幼:“有很多垃圾”、“公路的两侧有垃圾,很臭。”“小河里面有垃圾也很臭”“水果皮、饮料瓶、雪糕袋、塑料袋、糖果纸……”师:“这些垃圾污染了我们生存的环境,我们怎样做才能保护身边的环境呢?(幼儿自由的说)师:小朋友们说的真好。师:小朋友们想一想,如果每个人每天都制造许多垃圾,那将会是什么样呢?幼:“垃圾会让干净的水变得很脏。”“小河被垃圾污染了,小鱼和小虾就会死掉。”“路的两侧有垃圾污染环境,人就会很容易生病。”“庄家被污染了就不能生长。”(一)、幼儿看图片师:“我们人类每天都会制造大量的垃圾,这么多的垃圾怎样处理呢?”师:这些垃圾会通过掩埋、焚烧等方式进行分解。如:食物、一些自然垃圾(如落叶),掩埋一段时间就会腐烂;但有些垃圾是很难分解的,(如:塑料和玻璃做成的东西,其中有一3/11些是可以进行二次回收再利用的.)(二)如何利用垃圾1、师:小朋友都知道垃圾可以回收,那究竟什么垃圾可以回收呢?幼:”废纸可以回收。”“喝完的饮料罐可以回收。”师:我们怎样可以变废为宝呢?“可以用回收的纸盒进行手工制作,做很多好玩的玩具。还有很多的垃圾可以加工利用,因此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三)、师:知道垃圾有这么多的危害,那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呢?“我们应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不要乱扔纸屑、水果皮、饮料瓶、塑料袋、糖果纸……”师:你们知道垃圾严重的影响着我们周边的环境,除了老师,爸爸妈妈和小朋友一起保护环境外,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更多的人一起参与保护环境的大行动中呢?“我们可以去告诉身边的叔叔,阿姨和小朋友一起保护环境。”1、教幼儿学背儿歌:《乱扔垃圾可不好》小猴子,蹦蹦跳,爬上大树摘香蕉;吃完香蕉皮乱扔,不讲卫生真糟糕。小花猫,喵喵叫,吃完小鱼胡子翘,鱼刺扔进垃圾筒,讲究卫生妙妙妙。4/11我们所有小朋友,良好习惯要记牢,清洁卫生人人爱,乱扔垃圾可不好。小朋友,通过这节课让我们知道了保护环境对我们人类的重要性.我希望小朋友们从我做起,互相监督,共同爱护我们的家园,把我们的家园变成万物吐绿、百花飘香的大花园而共同努力吧!身边的科学教案目标【第二篇】1、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2、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3、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4、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殖等。1、在显微镜下观察水中活着的微生物,用图文方式记录它们的形态和行为特征。2、发现微生物的生物特征。3、对照资料识别微生物的种类。1、发展对微生物进行研究的兴趣。2、培养微生物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意识。运用显微镜观察认识一些水中的微生物。记录并识别水中的微生物。分组实验器材:显微镜、水中的微生物如草履虫、眼虫等。5/11滴管、载玻片、盖玻片、脱脂棉。教师演示器材:介绍微生物的图片或1、故事导入: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而列文·虎克用他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曾经不为人知的奇妙的微生物世界,他在他的观察记录里这样描绘:“大量难以相信的各种不同的、极小的‘狄尔肯’……它们活动相当优美,它们来回地转动,也向前和向一旁转动……”“一个粗糙沙粒中有100万个这种小东西;而在一滴水中,‘狄尔肯’不仅能够生长良好,而且能活跃地繁殖——能够寄生大约270多万个‘狄尔肯”。“狄尔肯”(拉丁文中“细小活泼的物体”的意思)就是后来人们常说的微生物。1675年,雨水成了列文虎克的观察对象,他描述到:“我用4天的时间,观察了雨水中的小生物,我很感兴趣的是,这些小生物远比直接用肉眼所看到的东西要小到万分之一……这些小生物在运动的时候,头部会伸出两只小角,并不断地活动……如果把这些小生物放在蛆的旁边,它就好像是一匹高头大马旁边的一只小小的蜜蜂……”。雨水中的小生物其实就是原生动物。1683年,牙垢成了列文虎克关注的对象,他发现人口腔中竟然躲藏着许多“小动物”,它们像蛇一样用优美的弯曲姿势运动。他惊叹地记录道:“在人的口腔的牙垢中生活的动物,比整个荷兰王国的.居民还要多。”这就是人类第一次观察到细菌时发出的感叹。今天我们借助显微镜来观察和认识一些水中的微生物。6/112、制作装片1)准备好一块载玻片2)在玻片中央放少量脱脂棉纤维3)在池塘水或培养液中取一滴水滴在棉纤维上4)轻轻盖上盖玻片5)用吸水纸吸去多余水分3、搜索观察显微镜下的微生物1)将装片放到载物台上将要观察的中心部分对准通光孔中央2)调整好镜筒的高度,使视野里出现较清楚的物体影像3)移动装片,搜索装片上的生物4)找到生物后继续调整镜头高度使镜头下的生物图像更清晰5)初步辨别是否是生物(动物会动,生物一般都有较规则、完整的个体)a)画下观察到的微生物两个学生一组,将观察到的微生物画在科学记录本或18页上。b)辨别认识微生物对照18页,22-24页的资料,辨认所观察到的是什么生物。如果与资料提供的生物不相符,课外再找资料查证。老师也可在课前对培养液中的微生物进行观察,并事先寻找相关的资料与图片提供给学生作为参考。7/114、微生物和我们请学生思考讨论以下问题:c)除了水中有微生物,哪些地方也有微生物?d)它们是如何生存的?e)微生物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板书设计:水中的微生物(张贴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微生物的图片)身边的科学教案目标【第三篇】1、让幼儿了解手机的功能和用途,学会在生活中观察、发现。2、通过小组讨论激发幼儿的研究性学习意识,启动幼儿主动探究问题的愿望。多媒体课件、手机广告的报纸、关于手机资料的书籍、记录纸、笔一、导入1、多媒体出示嘉兴手机城群众抢购手机的画面2、多媒体出示一群人在车上、家里谈论关于手机的话题3、投影出示关于手机广告的报纸提问:小朋友,刚才我们看到一些录象、投影都与什么有关?你对手机熟悉吗?你对手机又知道些什么?·小组讨论。8/11·集体交流。------让幼儿畅所欲言。把对手机的一些了解由教师汇总(用表格形式)二、揭示本次活动主题,布置任务1、师:小朋友,刚才大家都说到你对手机的一些了解,但关于手机的知识还有很多,例如:发展史、机型、品种、使用注意点等等,今天开始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关于手机的问题。2、发放填写关于幼儿想了解手机的哪些知识的表格3、集体汇总,确立研究小组预设成立四个小组。4、幼儿共同讨论、寻找合作伙伴——进行问题的解决5、展示幼儿活动的成果三、教师总结:本次幼儿活动情况。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影子一、活动目的:1、引导幼儿获得有关“光和影子”的感性经验。2、初步了解影子的作用,引发对这一自然现象的兴趣。3、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操作活动,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求知欲望。二、活动材料:1、彩色纸剪的各种物体形象,立体玩具和影子棋盘。2、白纸、手电筒、胶水若干,记录纸人手一份。3、无影灯图片若干张。三、活动过程:9/111以谈话活动“我知道的影子”,引起幼儿探索欲望。师:你知道影子是什么样的吗?师:今天我们准备了四组材料玩影子,而且这四组材料都不一样,你可以选择喜欢的材料玩一玩、画一画,看看你有什么发现?2、幼儿操作玩影子,了解影子与光线的关系。师:你们发现了什么?(个别幼儿演示并介绍记录结果)师:(整理记录)当光线位置变化了,影子会变;当物体位置变化了,影子同样会变。(示图一)当光线位置较高时,影子就短。这是因为物体阻当了较少的光线。(示图二)当光线低斜时,影子就长。这是因为物体阻当了更多的光线。3、利用光和影子的感性经验,玩“影子棋盘”。玩法:幼儿两人一组,分别选择红方、蓝方。轮流把中间的水彩笔的影子照在对方的棋盘标志上,影子的最远处停在不同的标志上可以得不同的星数,比一比谁的星最多。4、影子在日常生活各种运用。师:影子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它对人们的生活有什么作用?我们什么时候不需要影子?5、延伸活动:踩影子。6、亲子活动:制作影子钟四、注意事项10/11为了活动的效果,活动教室的窗户最好用防紫外线的窗帘进行遮挡。五、知识背景材料:影子产生条件:物体挡住了光就有了影子。当光线低斜时,影子就长。这是因为物体阻当了更多的光线。当光线位置较高时,影子就短。这是因为物体阻当了较少的光线。身边的科学教案目标【第四篇】1.激发幼儿对身边一次性物品的关注,进一步培养环保意识。2.初步培养幼儿调查和辩论能力。3.引导幼儿了解一次性物品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尝试用一次性物品进行小制作。物质:一次性物品若干。幼儿园环境布置一、导入说一说自己知道的一次性物品有哪些。二、展开1.展示一次性物品,说说它的名称和作用。2.展开辩论,了解一次性物品与人们生活的关系。1引导幼儿标明自己对一次性物品的态度。11/11提问:我们身边有许多一次性物品,你是喜欢还是不喜欢他们呢?2引导幼儿对“是否喜欢一次性物品,为什么?”展开辩论。3评价幼儿辩论情况。4小结:凡事都有两面性,一次性物品方便、卫生,有许多好处;但是使用后会造成浪费,并形成污染,对人的健康也不好。3.让一次性物品变废为宝。提问:我们应当怎样正确使用一次性物品?(应当尽量减少使用,使用后可以用来装东西,做手工等。)三、结束展示一次性物品的手工制作,引导幼儿继续用一次性物品进行造型。
本文标题:2023年身边的科学教案目标【实用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540843 .html